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10096301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5.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与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很多是以CHO细胞作为载体;细胞工程中更是离不细胞培养,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既使是现在飞速发展的基因工程抗体也离不开细胞培养。正在倍受重视的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也要经过细胞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总之,细胞培养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

2、很关键的核心作用。第 一 节体 外 培 养 的 概 念一、基本概念 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 ),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或活的个体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活的组织(多指组织块)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细胞培养:是指将活细胞(尤其是分散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器官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的器官(一般是胚胎器官)、器官的一部分或器官 原 基 在 体 外 进 行 培 养 的 方 法。二、 体 内、 外 细 胞 的 差 异 和 分 化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

3、在缺乏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 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 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 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 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 就 开 始 发 生 了。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改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 血

4、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 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第 二 节细 胞 培 养 的一般 过 程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二、取材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机体取

5、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 置4c的培养液中保存。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取病理组织和皮 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三、培养 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如系组织块培养,则直接将组织块接入培养器皿底部,几个小时后组织块可贴牢在底部,再加入培养基。如系细胞

6、培养,一般应在接入培养器皿之前进行细胞计数,按要求以一定的量(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接入培养器皿并直接加入培养基。细 胞进入培养器皿后,立即放入培养箱中,使细胞尽早进入生长状态。正在培养中的细胞应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的内容包括细胞是否生长良好,形态是否正常,有无污染,培养基的 PH是否太酸或太碱(由酚红指示剂指 示),此外对培养温度和 C O 2 浓度也要定时检查。原代培养一般有一段潜伏期(数小时到数十天不等),在潜伏期细胞一般不分裂, 但可贴壁和游走。过了潜伏期后细胞进入旺盛的分裂生长期。细胞长满瓶底后要进行传代培养,将一瓶中的细胞消化悬浮后分至两到三瓶继续培养。每传代一次称为“一代”二

7、倍体细胞一般只能传几十代,而转化细胞系或细胞株则可无限地传代下去。转化细胞可能具有恶性性质,也可能仅有不死性(Immortality) 而 无 恶 性。四、冻存及复苏(可参阅后面有关章节)为了保存细胞,特别是不易获得的突变型细胞或细胞株,要将细胞冻存。冻存的温度一般用液氮的温度-196 C,将细胞收集至冻存管中加入含保护剂(一般为二甲亚碉或甘油)的培养基,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冻存,最终保存于液氮中。在极低的温度下,细胞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的。复苏一般采用快融方法,即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37 c 水中,使之在一分钟内迅速融解。然后将细胞转入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冻存过程中保护剂的选用、细胞密

8、度、降温速度及复苏时温度、融化速度等都对 细 胞 活 力 有 影 响。五、常用仪器设备 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三重纯水蒸储器,抽气泵,压力蒸气消毒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器具,CO2培养箱,恒温水浴锅,倒置显微镜,离心机,无菌过 滤器,洗刷装置,细胞计数板和电子细胞技术仪等等。第 三 节细 胞 培 养 的 无 菌 环 境一、无菌室无菌室的结构:一般由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三部分组成。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为保持无菌状态,经常消毒是必要的,通常采用每日(使用前)紫外照射(12小时),每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 和每月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无菌室建

9、筑材料的差 异来选择合适 的消毒方法。此外,还应注意防止无菌室的污染。造成无菌室污染的可能包括:送入无菌室 的风没有被过滤除菌;进出无菌室时,能使外界空气直接对流进无菌室的操作 间;等。二、超净工作台工作原理:鼓风机驱动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得以净化,净化的空气被徐徐吹过 台面空间而将其中的尘埃、细菌甚至病毒颗粒带走,使工作区构成无菌环境。根据气流在超净工作台的流动方向不同,可将超净工作台分为侧流式、直流式和 外 流 式 三 种 类 型。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超净台的平均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为宜,过大、过小均不利于保持净化度;使用前最好开启超净台内紫外灯照射10-30分钟,然后让超净台

10、预工作 10 15分钟,以除去臭氧和使用工作台面空间呈净化状态;使用完毕后,要用 70%酒精将台面和台内四周擦拭干净,以保证超净台无 菌。还要定期用福尔马林熏蒸超净台。第 四 节 常用培养器皿及清洗消毒细胞培养需要大量消耗性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皿、塑料、橡胶制品、布类、纸类等,因此掌握清洗、消毒知识,学会清洗、消毒方法是从事细胞培养 工作必须的。一、清洗离体条件下,有害物质直接同细胞接触,细胞对任何有害物质十分敏感,极少残留物都可以对细胞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新的或重新使用的器皿都必须认真清洗, 达 到不含任何残 留物的 要求。(一)玻璃器皿的清洗一般经过浸泡、刷洗、浸酸、和清洗四个步骤。1

11、、浸泡:新的或用过的玻璃器皿要先用清水浸泡,软化和溶解附着物。新玻璃器皿使用前得先用自来水简单刷洗,然后用5 %盐酸浸泡过夜;用过的玻璃器皿往往附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干涸后不易刷洗掉,故用后应立即浸入清水中备刷洗。2、刷洗:将浸泡后的玻璃器皿放到洗涤剂水中,用软毛刷反复刷洗。不要留死角,并防止破坏器皿表面的光洁度。将刷洗干净的玻璃器皿洗净、晾干,备浸酸。3、浸酸:浸酸是将上述器皿浸泡到清洁液中,又称酸液,通过酸液的强氧化作用清除器皿表面的可能残留物质。浸酸不应少于六小时,一般过夜或更长。放取器皿要小心。4、冲洗:刷洗和浸酸后的器皿都必须用水充分冲洗,浸酸后器皿是否冲洗的干净,直接影响到细胞培养

12、的成败。 手工洗涤浸酸后的器皿,每件器皿至少要反复“注 水-倒空” 15次以上,最后用重蒸水浸洗 2-3次,晾干或烘干后包装备用。(二) 橡 胶 制 品 清 洗新的橡胶制品洗涤方法:0.5mol/L NaOH 煮沸15分钟,流水冲洗,0.5mol/LHCl煮沸15分钟,流水冲洗,自来水煮沸 2次,蒸储水煮沸20分钟,50 c烤(三) 塑 料 制 品 的 清 洗塑料制品特点:质软、易出现划痕;耐腐蚀能力强、但不耐热。清洗程序:使用器皿后立即用清水清洗, 浸于自来水过夜,用纱布或棉签和50 c 清洗液刷洗,流水冲洗,晾干,浸于清洁液 15分钟,流水冲洗(15-20遍), 蒸储水浸洗三次,双蒸水泡

13、2 4 小时,晾干备用。(四)包装:对细胞培养用品进行消毒前,要进行严密包装,以便于消毒和贮存。常用的包装材料:牛皮纸、硫酸纸、棉布、铝饭盒、较大培养皿等,近几年用铝箔包装,非常方便,适用。培养皿、注射器、金属器械等用牛皮纸包装后再 装入饭盒内,较大的器皿可以进行局部包扎。二、消毒和灭菌微生物污染是造成细胞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一)物 理 消 毒 法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杀死多种微生物。革兰阴性菌最为敏感,其次是阳性菌,再次为芽抱,真菌抱子的抵抗力最强。紫外线的直接作用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而使其灭活,间接作用是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臭氧杀死微生物。直接照射培养

14、室消毒,用法简单,效果好。紫外灯的消毒效果同紫外灯的辐射强度和照射剂量呈正相关,辐射强度随灯距离增加而降低,照射剂量和照射时间呈正比。因此紫外灯同被照射物的距离和照射时间要适合。离地面 2米的30W灯可照射9平方米房间,每天照射 2 3 小时,期间可间隔30分钟。灯管离地面2米以外要延长照射时间,2.5米照射效果较差。紫外灯照射工作台的距离不应超过1.5米,照射时间30分钟为宜。紫外灯不仅对皮肤、眼睛伤害,且对培养细胞与试剂等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 要 开 着 紫 外 等 操 作。2、高温湿热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最常用的高温湿热灭菌方法。对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穿透力,能造成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使微生

15、物死亡。布类、物、璃器皿、属 器皿、胶和某些培养液都可以用这方法灭菌。不同压力蒸汽所达到的温度不同,不同消毒物品所需的有效消毒压力和时间不同。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取出消毒好的物品(不包括液体),应立即放到60-70 C烤箱内烘干,再贮存备用,否则,潮湿的包装物品表面容易为微生物污染。煮沸消毒也是常用的湿热消毒方法,它具有条件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3、高温干热消毒:干热灭菌主要是将电热烤箱内物品加热到160 c以上,并保持90 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胞,达到灭菌目的。主要用于灭菌玻璃器皿(如体积较大的烧杯、培养瓶)、金属器皿以及不能与蒸汽接触的物品(如粉剂、油剂)。干热灭菌后要关掉开关并使物品逐

16、渐冷却后在打开,切忌立即打开,以免温度骤变而使箱内的玻璃器皿破裂。干烤箱内物品间要有空隙,物品不要靠近加热装置。烧灼也是灭菌方法之一,常利用台面上的酒精灯的火焰对金属器皿及玻璃器皿口 缘 进 行 烧 灼 消 毒。4、过滤除菌:是将液体或气体用微孔薄膜过滤,使大于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目的。在体外培养时,过滤除菌大多用于遇热容易变性而失效的试剂或培养液。目前,大多实验室采用微孔滤膜滤器除菌。关键步骤是安 装滤 膜及 无菌 过滤 过 程。(二)化学消毒:新洁而灭,其 0.1 %水溶液可对器械、皮肤、操作表面进行擦拭和浸泡消毒。(三)抗生素消毒:抗生素主要用于消毒培养液,是培养过程

17、中预防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也是微生物污染不严重时的“急救”方法。不同抗生素杀灭微生 物 不 同, 应 根 据 需 要 选 择。可用于细胞培养的消毒灭菌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如常用的过滤除菌系统、紫外照射、电子杀菌灯、乳酸、甲醛熏蒸等手段消毒实验室空气;多用新洁而灭消毒实验室地面;常用干热、湿热消毒剂浸泡、紫外照 射等方法消毒培养用器皿;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过滤除菌方法消毒培养液。第 二 章细 胞 培 养 液现代生物技术均通过细胞作为载体来进行,无论是基因治疗、干细胞、克隆技术都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环境,用于维持细胞生长的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即指所有用于各种

18、目的的体外培养、保存细胞用的物质,就其本意上讲为人工模拟体内生长的营养环境,使细胞在此环境中有生长和繁殖的能力。它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物质基础。细胞培养基其 组成成分主要有:水、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离子及其他一些入核 酸 降 解 物、 激 素 等。随着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细胞培养领域中最基本的原料-细胞培养基的用量也迅速增加,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科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疫苗生产(人用疫苗如乙脑、狂犬、甲肝、乙肝、出血热、麻疹等,兽用疫苗如口蹄、马立克、伪狂犬等),基因药物生产(如 EPO、TPA等),临床用单抗(如抗人肝癌单抗、抗人肺单抗、WT3

19、)等。第 一 节水 与 平 衡 盐 溶 液1、培养用水:体外培养的细胞对水质特别敏感,对水的纯度要求较高。培养用水中如果含有一些杂质,即使含量极微,有时也会影响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用金属蒸储器制备的蒸储水,可能会含有某些金属离子,一般不作为培养用水。配制培养用液应使用经石英玻璃蒸储器三次蒸储的三蒸水或超纯水净化装置制备的超纯水。最好用龙头瓶贮存,存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2周。2、缓冲溶液、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稍后介绍。第 二 节 细 胞 培 养 基 的 基 本 要 求体外培养的细胞直接生活在培养基中,因此培养基应能满足细胞对营养成分、促生长因子、激素、渗透压、pH 等诸多方面的

20、要求。一、营养成分维持细胞生长的营养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种必须氨基酸:缴1、氨基酸: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所有细胞都需要 氨酸、亮、异亮、苏、赖、色、苯丙、蛋、组、酪、精氨酸、胱氨酸。此外还需要谷氨酰胺,它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喋令和喀噬合成的来源,同样也是合成三、二、一磷酸酰昔所需要的基本物质。体外培养的各种培养基内都含有必需氨基酸。2、单糖:培养中的细胞可以进行有氧与无氧酵解,六碳糖是主要能源。此外六 碳糖也是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核酸的原料。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最高,半乳糖最低。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几乎所有的培养基或培养液中都以葡萄糖作为必含的能源物质

21、。3、维生素:主要扮演辅酶、辅基的角色,必不可少。生物素、叶酸、烟酰胺、泛酸、此哆醇、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 B12都是培养基常有的成分。4、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细胞生长除需要钠、钾、钙、镁、氮和磷等基本元素, 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锌、硒、铜、镒、铝、钮等。二、促生长因子及激素 已证实:各种激素、生长因子对于维持细胞的功能、保持细胞的状态(分化或未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激素对许多细胞生长有促生长作用,如胰岛素,它能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和氨基酸。有些激素对某一类细胞有明显促进作用,如氢化可的松可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泌乳素有促 进 乳 腺 上 皮 细 胞 生 长 作 用 等。三、渗透压细胞

22、必须生活在等渗环境中,大多数培养细胞对渗透压有一定耐受性。人血浆渗透压290mOsm/kg,可视为培养人体细胞的理想渗透压。鼠细胞 渗透压在320mOsm/kg 左右。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渗透压在 260 320mos m/kg 的 范 围 者B 适 宜。四、pH气体也是细胞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丰要是氧和二氧化碳。氧参与三竣酸循环,产生能量供给细胞生长、增殖和合成各种成分。一些细胞在 缺氧情况下,借糖酵解也可获取能量,但多数细胞缺氧不能生存。在开放培养 时,一般置细胞于95 %空气加5 %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环境中培养。二氧化碳 既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是细胞所需成分,它主要与维持培养基

23、的pH有直接关系。 动物细胞大多数需要轻微的碱性条件,pH值约在7. 27 . 4c在细胞生长过程中,随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代谢活动的加强,二氧化碳不断被释放,培养液变酸,PH值发生变化。由于NaHCO3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很不稳定,致使缓 统系统难以精确地控制。故这一缓冲系统适合密闭培养。HEPES结合碳酸氢钠使用,可提供更有效的缓冲体系, 主要是防止pH值迅速变动,但最大缺点是在 开放培养或观察时难以维持正常的pH值。造成pH波动主要是代谢产生的CO2 ,在封闭式培养过程中 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培养基 pH很快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合成培养基中使用了NaHCO3-CO2 缓冲系统,并采用开

24、放培养,使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及时溢出培养瓶,再通过稳定调节温箱中 CO2浓 度(5%),与培养基中的 N a H C O 3 处于平衡状态。五、无毒、无污染体外生长的细胞对微生物及一些有害有毒物质没有抵抗能力,因此培养基应达到无化学物质污染、无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 病毒等)、无其他对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污染(如抗体、补体) 。对于天然培养基,污染主要来源于取材过程及生物材料本身,应当严格选材,严格操作。对于合成培养基,污染主要来源于配制过程,配制所用的水,器皿 应十分洁净, 配制后应严格过滤 除菌。第 三 节天 然 细 胞 培 养 基天然培养基是指来自动物体液或利用组

25、织分离提取的一类培养基,如血浆、血清、淋巴液、鸡胚浸出液等。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早期,体外培养细胞都是利用 天然培养基。但是由于天然培养基制作过程复杂、批间差异大,因此逐渐为合 成培养基所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天然培养基是血清,另外各种组织提取液、 促进细胞贴壁的胶原类物质在培养某些特殊细胞也是必不可少。一、血清(serum)细胞培养的发展,培养基的质量又是关键,而培养基的主要成 份中动物血清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发挥着重要甚至是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动物血 清的应用中牛血清又是最为广泛的,所以血清是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中重要的原 材料之一。保证血清质量也是促进生物制品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1、血清种类:目前用于组

26、织培养的血清主要是牛血清,培养某些特殊细胞也用人血清、马血清等。选择用牛血清培养细胞的原因:来源充足、制备技术成熟、 经过长时间的应用考验人们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牛血清对绝大多数哺乳动 物细胞都是适合的,但并不排除在培养某种细胞时使用其他动物血清更合适。牛血清是细胞培养中用量最大的天然培养基,含有丰富的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 成份,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牛血清分为小牛血清、新牛血清、胎牛血清。胎 牛血清应取自剖腹产的胎牛;新牛血清取自出生24小时之内的新生牛;小牛血清取自出生1030天的小牛。显然,胎牛血清是品质最高的,因为胎牛还未接 触外界,血清中所含的抗体、补体等对细胞有害的成分最少。2、血清

27、的主要成分:血清是由血浆去除纤维蛋白而形成的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其组成成份虽大部分已知,但还有一部分尚不清楚,且血清组成及含量常随供血动物的性别、年龄、生理条件和营养条件不同而异。血清中含有各种血浆蛋白、多肽、脂肪、碳水化合物、生长因子、激素、无机物等,这些物质对促进细胞生长或抑制生长活性是达到生理平衡的。对血清的成分和作用的研究虽有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血清的成份可能有几百种之多,目前对其准确的成份、含量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多肽类生长因子、激素和脂类等尚未充分认识,这 给 研 究 工 作 带 来 许 多 困 难;第二:血清都是批量生产,各批量之间差异很大

28、,而且血清保存期至多一年,因此,要保证每批血清的相似性极为困难,从而使实验的标准化和连续性受到限制;第三:不能排除血清中含有易变物质,这被认为是“瓶中恶化”的原因之一。3 、 血 清 主 要 作 用: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物、脂类物质、核酸衍生物等,是细 胞 生 长 必 须 的 物 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 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 因 子、 血小 板生长 因子 等。提供结合蛋白:结合蛋白作用是携带重要地低分子量物质,如白蛋白携带维生 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转铁蛋白携带铁。结合

29、蛋白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有一些细胞,如内皮细胞、骨髓样细胞可以释放蛋白酶,血清中含有抗蛋白酶成分,起到中和作用。这种作用是偶然发 现的,现在则有目的的使用血清来终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因为胰蛋白酶已 经被广泛用于贴壁细胞的消化传代。血清蛋白形成了血清的粘度,可以保护细 胞免受机械损伤,特别是在悬浮培养搅拌时,粘度起到重要作用。血清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离子,他们在代谢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如SeO3,硒等。4 、 细 胞 培 养 中 使 用 血 清 的 缺 点血清成分复杂,虽含许多对细胞有利成分,也含有对细胞有害的成

30、分,使血清有 几 个 明 显 的 缺 点:对大多数细胞,在体内状态,血清不是它们接触的生理学液体,只是在损伤愈合以及血液凝固过程中才接触血清,因此使用血清有可能改变某种细胞在体内 的正常状态,血清可能促进某些细胞的生长(成纤维细胞)同时抑制另一类细胞 生 长 (表 皮 细 胞)。血清含一些对细胞产生毒性的物质,如多胺氧化酶,能与来自高度繁殖细胞的多胺反应(如精胺、亚精胺)形成有细胞毒性作用的聚精胺。补体、抗体、细菌毒素等都会影响细胞生长,甚至造成细胞死亡。动物个体不同,血清产地、批号不同,每批质量差异甚大,其成分不能保持一致。取材中可能带入支原体、病毒,对细胞产生潜在影响,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实

31、验 结 果 不 可 靠 性。血清的使用使得实验和生产的标准化困难,其中的蛋白质使得某些转基因蛋白生物药 品生产 中分离纯化工作很难完成。大规模生产中,血清来源越来越困难,价格昂贵,是构成动物细胞培养对生产成 本 的 主 要 部 分 之 一。5、血清的质量标准:血清质量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取材对象,二是取材过程。用于取材的动物应健康无病并且在指定的出生天数之内,取材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制备出的血清要经过严格的质量鉴定。WHO公布的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生产生物制品规程中的要求:牛血清必须来自有文件证明无牛海绵状脑病的牛群或国家。并应具备适当的监测系统。有些国家还要求牛血清来自未用过反刍

32、动物蛋白饲料的牛群。证明所用牛血清中不含对所生产疫苗病毒的抑制物。血清要通过滤膜过滤除菌,保证无菌。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和病毒的污染,有些国家要求无细菌噬菌体污染。对 细 胞 有 良 好 的 支 持 繁 殖 作 用 。我国在对牛血清的质量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中提出比较严格的标准要求。包括蛋白质含量,细菌、真菌、支原体、牛病毒、大肠 杆菌噬菌体、细菌内毒素,支持细胞增殖检查。血清质量的鉴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化性质:如渗透压、pH值、蛋白电泳图谱、蛋白含量、激素水平、内毒素等。蛋白含量包括血清总蛋白含量(不低于35-45g/L )、球蛋白含量(应小于20g/L)、 血红

33、蛋白含量等。其中球蛋白含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血清中球蛋白主要 是抗体,球蛋白含量越低血清质量越高。血红蛋白也是越低越好。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特别是对支原体、病毒的检测,支原体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可通过孔径22u的滤膜。支原体、病毒污染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于察觉,细胞也能生长繁殖,但会影响实验结果。检测支原体的方法很多,如培养法、PCR法、荧光染色法、电镜观察法等。促生长效果:这是血清重要的特性之一,应当以培养的细胞来检测。有两种方法:克隆形成率、贴瓶率测定法和连续传代培养法。克隆形成率测定:一般以悬浮生长的细胞为培养对象,按有限稀释法做克隆化培养,将不同批号的血清配制成

34、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细胞也稀释成不同浓度,接种到96孔板,每孔200ul ,培养一定时间,统计有克隆生长的孔,计算出百分比,再与对照的标准血清相比较,就可看出不同批号血清间的区别。比较低 的浓度,更能观察出血清质量间的细微差别。(2)贴瓶率测定:是以贴壁细胞为培养对象,将细胞稀释至低密度,接种至平皿,每皿200或100个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血清培养基培养,培养一定时间后弃培 养基,染色后统计集落数,计算出集落数占接种细胞数的百分比,同样再与标 准血清 比较, 判断血清质量高 低。连续传代培养法:是将细胞培养于 3个一定体积的培养瓶中,待测血清配制为5 %浓度,一般于第七天收集细胞,计数,取平均值,

35、中间可以更换一次培养基。连续测试三个周期以上,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将每次的计数结果与标准血 清 的 测 试 结 果 比 较。对于使用者,判断血清质量先从外观入手。好的血清应该是透明清亮,土黄色或棕黄色,无沉淀或极少沉淀,比较粘稠。如发现血清浑浊、不透明、含许多沉淀物,说明血清污染或血清中的蛋白质变性;若血清呈棕红色,说明血清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太高,取材时有溶血现象;如果摇晃时感觉液体稀薄,说明血 清中掺入的生理盐水太多。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血清的质量,则应连续培养某些细 胞, 观 察 细 胞 生 长 状 况。6、血清的使用与储存:正确的使用及保存血清,才能使血清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前处理:大部分血清

36、在使用前必须灭活处理,即56 c 30分钟。灭活的目的是去除血清中的补体成分,避免补体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血清经过灭活也会 损失一些对细胞有利的成分,如生长因子,因此也有人提出血清不经灭活直接 用于培养,这样做的前提是确认血清中不含补体成分。对于一些品质高的胎牛 血清和新牛血清可以考虑不经灭活直接用于细胞培养。储存条件:血清一般储存于- 20 C,同时应避免反复冻融。购买大包装的血清 后,首先要灭活处理,然后分装成小包装,储存于- 20 C,使用前融化。融化 时最好现置于 4 Co融化后的血清在4c不宜长时间存放,应尽快使用。使用浓度:自从有了合成培养基,血清就是作为一种添加成分与合成培养基混

37、 合使用,使用浓度一般为 5 20%,最常用是10%。过多血清容易使培养中的 细胞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二倍体的无限细胞系,迅速生长之后容易发生恶性 转化。采购血清时,最好先从供应商处索取样品进行试验,选定一批后就要保 留足够使用 6个月至1年的量,直至用另一批经过预先试验的样品代替。二、 胚胎浸出液胚胎浸出液(embryonic extract)是早期动物细胞培养中应用的天然培养基,现 已很少使用。三、水解乳蛋白 水解乳蛋白(lactalbumin hydrolysate)为乳白蛋白经蛋白酶和肽酶水解的产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是常用的天然培养基,可用于许多细胞 和 原 代 细 胞 的 培 养。

38、第 四 节合 成 细 胞 培 养 基合成培养基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模拟合成、人工设计、配制 的培养基。它有一定的配方,是一种理想的培养基。目前合成培养基多达10多 余种,有的培养基仍在不断进行改良。早期组织培养是利用天然培养基,目前 合成培养基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的商品,从最初的基本培养基发展到无血清培养基、无蛋白培养基,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合成培养基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组 织 培 养 技 术 的 普 及 发 展 C一、基本组分 基本培养基包括四大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CaCl2 KCl MgSO4 NaCl NaHCO3 NaH2PO4。对调节细胞渗透压

39、、某些酶的活性及溶液的酸碱度都是必须的c氨基酸:缴氨酸、亮、异亮、苏、赖、色、苯丙、蛋、组、酪、精氨酸、胱氨酸(L型)。它们都是细胞用以合成蛋白质的必需原料,不能由其他氨基酸或糖类转化合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谷氨酰胺(glutamine)。谷氨酰胺具有特殊的作用,对细胞的培养特别重要,能促进各种氨基酸进入细胞膜;它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合吟和喀噬的来源,还是合成一磷酸腺昔、二磷酸腺甘和三磷酸腺昔的原料。细胞需要谷氨酰胺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谷氨酰胺缺乏可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配制各种培养液中都应补加一定量的谷氨酰胺。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 故4 c下放置1周可分解50% ,使用中最

40、好单独配制, 置-2 0 C冰箱中保存,用前加入培养液中c维生素:是维持细胞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中大多形成酶的辅基或辅酶,对细胞代谢有重大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常从血清中得到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牛物素、叶酸、烟酰胺、泛酸、此哆醇、核黄素、硫胺 素和B12。维生素C也是不可缺少的,对具有合成胶原能力的细胞更为重要。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生命的能量来源,有的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主要 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和丙酮酸钠等。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几乎所有培 养基或培养液中都以葡萄糖作为必含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和谷胺酰胺的合理使用:乳酸是葡萄糖不完全氧化的产物。研究表明,体外培养

41、条件下95 %的葡萄糖转变为乳酸,这降低了营养物质的代谢效率,降低培养基pH值,增加渗透压。在氧气供给不足的情况下,NADH转运系统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活性低而不能将糖酵解产生的NADH 氧化磷酸化为NAD+ ,细胞只得以降低能量需求的方式如激活乳酸脱氢酶将糖酵解产生的丙 酮酸与NADH反应生产乳酸和NAD+ ,从而保证了糖酵解的顺利进行。 另一个 可能的解释是连接糖酵解与 TCA循环的特异性酶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磷酸 丙酮酸竣化酶激酶和丙酮酸竣化酶活性低下,直接导致糖酵解与TCA循环的失衡。因此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主要经糖酵解降解,产生过量的乳酸。减少 乳酸生产最常用的方法是限制培养

42、基中葡萄糖的含量,但葡萄糖含量过低可造 成细胞营养供应不足,细胞生长抑制。该方法需要对葡萄糖的消耗与需求、乳 酸的生产速率以及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等参数进行综合考虑方可应用。在目前常用的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谷胺酰胺是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其能量代谢通路与体内完全不同,表现为葡萄糖主要经糖酵解途径为细胞提供 能量,谷胺酰胺大部分通过不完全氧化途径,另一小部分通过完全氧化为细胞 供能。因此,适当的调整细胞内的代谢途径,使之能促进细胞的快速生长和产 物合成,同时减少代谢抑制物的生成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许多动物细胞如CHO、BHK和杂交瘤细胞对营养物质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消耗利用很快。然而对于细胞生长

43、而言,二者的快速利用并非细胞必需;相反相当一部分转化为代谢废物乳酸和氨,以及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脯氨酸。其中,乳酸和氨是两种主要代谢废物,其积累可影响细胞生长以及产品质量。减少这两种代谢产物的积累,是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氨是由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产生的。限制培养基中谷氨酰胺的含量亦是减少氨生 成 的 常 用 方 法。除了以上与细胞生长有关的物质以外,培养基中一般还要加入酚红(当溶液酸性时pH小于6.8呈黄色;当溶液碱性时 pH大于8.4呈红色),一种pH指示剂。在较为复杂的培养液中还包括核酸降解物(如喋吟和喀噬两类)以及氧化还原剂(如谷胱甘肽)等。有的培养液还直接采用了三磷酸

44、腺昔和辅酶Ao二、 常 用 细 胞 培 养 基(1) M E M 细 胞 培 养 基 系 列(2)DMEM 细 胞 培 养 基 系 列(3)RPMI-1640 细胞培养基系列(4)199 细 胞 培 养 基 系 列(5) 水 解 乳 蛋 白 细 胞 培 养 基(6)欧氏平衡盐(7)F-10,F-12 细胞培养基系列 (8) 其 它 类 型 细 胞 培 养 基 三、 干 粉 培 养 基 的 配 制 配 制 培 养 基 要 注 意 以 下 问 题:认真阅读说明书。说明书都注明干粉不包含的成分,常见的有 NaHCO3、谷氨 酰胺、丙酮酸钠、HEPES等。这些成分有些是必须添加的,如 NaHCO3、谷

45、氨 酰 胺, 有 些 根 据 实 验 需 要 决 定。配制是要保证充分溶解,NaHCO3、谷氨酰胺等物质都要等培养基完全溶解之 后才能添加。配制所用的水应是三蒸水,离子浓度很低。所 用 器 皿 应 严 格 消 毒。配制好的培养基应马上过滤,无菌保存于 4 度。液体培养基主要是为了科研工作的方便而设计的培养基,它是一种灭菌后保证 无菌的溶液,必要时可制成无内毒素等的溶液,可节省科研人员的工作量。配制方法在一个尽可能接近总体积的容器中加入比预期培养基总体积少5 %的双蒸水。在室温(20 C到30 C)的水中加入干粉培养基,轻轻搅拌,不要加热。水洗包装袋的内部,转移全部的痕量干粉到容器内。加 NaH

46、CO3 到 培 养 基 中。用双蒸水稀释到想要的体积,搅拌溶解。注意不要过分搅拌。通过缓慢搅拌加入1N NaOH 或1N HCL调节pH值,由于pH值在过滤时会 上升0.1到0.3,因而调节pH值使它比最终想要的pH值低0.2到0.3。培养 基 在 过 滤 前 要 保 持 密 封。第 五 节 无 血 清 技 术 及 其 培 养 基经历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后,无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成为当今细胞培养领域的一大趋势。采用无血清培养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分离纯化步骤,避 免 病 毒 污 染 造 成 的 危 害。无血清培养基(serum free medium,SFM):是不需要添加血清就可以维持细

47、胞在体外较长时间生长繁殖的合成培养基。但是它们可能包含个别蛋白或大量蛋白组分。虽然基础培养基加少量血清所配制的完全培养基可以满足大部分细胞培养的要求,但对有些实验却不适合,如观察一种生长因子对某种细胞的作用,这时需要排除其他生长因子的干扰作用。而血清中可能含有各种生长因子;又如需要测定某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分泌某种物质(抗体、生长因子)的能力;或者要大规模的培养某种细胞,以获得它们的分泌产物。因此研制出无血清培养基一直是生物科学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上海恒利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了商业化的多种无血清培养基,可满足众多厂商的需求。一、无血清培养基的基本配方:基本成分为基础培养基及添加组分两大部分

48、。用于生物制药和疫苗生产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多数呈贴壁生长或兼性贴壁生长;而当其在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中生长时,由于缺乏血清中的各种粘附贴壁因子如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玻表粘连蛋白,细胞往往以悬浮形式生长。添 加 组 分 包 括 以 下 几 大 类 物 质 :(1)促贴壁物质:许多细胞必须贴壁才能生长, 这种情况下无血清培养基中一定 要添加促贴壁和扩展因子,一般为细胞外基质,如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它们还是重要的分裂素以及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分化因子,对许多细胞的繁殖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纤连蛋白主要促进来自中胚层细胞的贴壁与分化,这些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肉瘤细胞、粒细胞、肾上皮细胞、

49、肾上腺皮质细胞、C H O 细 胞、 成 肌 细 胞 等 c(2)促生长因子及激素:针对不同细胞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 激素也是刺激细胞 生长、维持细胞功能的重要物质,有些激素是许多细胞必不可少的,如胰岛素。(3)酶抑制剂:培养贴壁生长的细胞, 需要用胰酶消化传代,在无血清培养基中 必不可少须含酶抑制剂,以终止酶的消化作用,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最常用的 是 大 豆 胰 酶; 抑 制 剂 。牛血清白蛋白的添(4)结合蛋白和转运蛋白:常见如转铁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加比较大,可增加培养基的粘度,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许多旋转式培养的 无血清培养基都含有牛血清白蛋白。(5) 微 量 元 素: 硒 是 最

50、常 见 的。二、使用方法:目前,血清仍是动物细胞培养中最基本的的添加物,尤其是在原 代培养或者细胞生长状况不良时,常常会先使用有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待 细胞生长旺盛以后,再换成无血清培养液。细胞转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要有一 个适应过程,一般要逐步降低血清浓度,从 10%减少到5%, 3%, 1%,直至 无血清培养。在降低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细胞形态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部分细 胞死亡,存活细胞是否还保持原有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等。在实验后这些细胞 一般不再继续保留,很少有细胞能够长期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而不发生改变的。细胞转入无血清培养之前,要留有种子细胞,种子细胞按常规培养于含血清的 培养基中,以保证

51、细胞的特性不发生变化。为了使细胞适应无血清培养,关键的是使所培养细胞: 处于对数生长中期 90% 活细胞率 适 应 时 以 较 高 的 起 始 细 胞 接 种 有两种方法使细胞适应无血清培养基 (SFM):1、直接适应一一细胞从添加血清的培养基转换到无血清培养基(SFM)中。一些类型细胞可直接从包含血清的培养基适应无血清培养基。对于直接适应,接种细胞密度应该:2.5X1053.5 X105细胞/ml。当细胞密度达到1 X1063 乂106细胞/ml时,传代培养细胞。当细胞密度在培养 4到7天后达到2X1064X106细胞/ml时,细胞完全适应了无血清培养基。每隔35天,当细胞密度达到1X106

52、3 X106细胞/ml ,细胞活率在90 %时,贮备的适应了无血清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物应该再次传代培养。2、连续适应一一分好几步把细胞从添加血清的培养基转换到无血清培养基(SFM )中,与直接适应相比较,连续适应趋向对于细胞更加温和一些。以2倍正常接种密度接种生长活跃的细胞培养物到75%有血清培养基:25%SFM 混合培养基中, 传代培养。当细胞密度5 X105细胞/ml时,以2X105至J 3X105细胞/ml细胞密度,在有血清培养基:SFM为50:50的混合培养基中传代培养。以2X106到3X106细胞/ml细胞密度,25 %有血清培养基和 75% SFM中传代培养。当细胞密度达到1 X10

53、6到3X106细胞/ml (接种后4至J 6天),在100 %SFM培 养 基 中 传 代 培 养。每隔3至J 5天,当细胞密度达到1 X106到3X106细胞/ml ,细胞活率在90 %时,贮备的适应了无血清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物应该再次传代培养。建议备份前一次混合培养的培养物,直到每一次细胞适应了新的混合培养基。每一次减少血清前,可能需要在SFM/有血清混合培养基中进行几次传代。在适应过程中,最好不要让细胞生长过度。这将增加选择亚群的可能性。需要注意,与有血清培养基相比,大部分 SFM包含非常少的蛋白质,因而更易于受外 界 因 素 的 影 响。细胞培养适应替代血清:许多细胞利用连续适应方法能很

54、好的适应,用包含FBS的的培养基和包含有替代血清的培养基1 :1 (v:v)的混合培养基培养细胞。通过下列的混合培养基的方式, 连续几代减少当前培养基的量:1 : 2, 1 :4, 1 : 16和100 %替代培养基。每次适应改变血清比例时,传代细胞2到3次。培养可以直接从FBS转换到替代血清。一开始就使用相同于 FBS的浓度的替代 物或血清,生长的延迟可能会发生, 4允许进行2到3次的传代,使生长率恢 复 到 以 前 的 水 平。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配制无血清培养液必须使用高质量的水,如石英玻璃蒸储器经三次蒸储或超纯水净化装置制备的水。因为无血清培养基缺乏了血清中天然成分中和毒素、保护细胞的大

55、分子,既便水中的有毒物质含量甚微,也可能对细胞产生致死性损害。这是无血清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三、 使 用 无 血 清 培 养 基 的 优 点加确上性1住能更加一致容易进行纯化和下游加工功能的精确评估强生长和/或产量生 理 反 应 性 的 较 好 对 照增 强 细 胞 内 中 介 物 的 检 测第六节 无 蛋白培养基与 限定化学成分培养基一、无蛋白培养基 (protein free midium,PFM ):即不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仍含有较多的动物蛋白,如胰岛素,转铁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从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不含动物蛋白的培养基又广泛的应用前景,许多 利用基因工程技

56、术重组的蛋白质最终要应用于人体,如果再生长过程中使用了 含有动物蛋白质的培养基,纯化过程就比较复杂,最终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也有一定的难度。无蛋白培养基就是为了适应这发展趋势而出现的,许多无蛋 白培养基添加了植物水解物以替代动物激素、生长因子的作用。市场上已有适 合多种 细胞生长的 无蛋白 培养基。二、限定化学成分培养基(chemical defined medium,CDM) :是指培养基中的 素有成分都是明确的,它同样不含有动物蛋白,同样也不是添加了植物水解物, 而是使用了一些已知结构与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如短肽、植物激素等。这种培养基更有利于分析细胞的分泌产物。目前已经有适合于293细

57、胞、CHO细胞、杂交瘤细胞生长的CDM问世,上海恒利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解乳蛋白培 养 基 就 属 于 C D M o第 七 节其 他 细 胞 培 养 用 液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除了培养基外,还经常用到一些平衡盐溶液、消化液、 pH一、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 ):主要是由无机盐、葡萄糖组成,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 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 主要用 于取材时组织块的漂洗、细胞的漂洗、配制其他试剂等。最简单的BSS是Ringer。 D-Hanks 与Hanks 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含有 Ca2+、Mg2+ ,因此 D-Hanks常用于配

58、制胰酶溶液。Earle平衡液含有较高的NaHCO3(2.2g/L),适 合于5%CO2的培养条件,Hanks平衡液仅含有0.35g/L NaHCO3 ,不能用 于5%CO2的环境,若放入 CO2培养相,溶液将迅速变酸,使用时应注意。配制溶液应使用双蒸水或去离子水。如果配方中含有 Ca2+、Mg2+ ,应当首先 溶解这些成分。配好的平衡盐溶液可以过滤除菌或高温灭菌。二、消化液:取材进行原代培养时常常需要将组织块消化解离形成细胞悬液, 传代培养时也需要将贴壁细胞从瓶壁上消化下来,常用的消化液有胰酶(Trypsin )溶液和 EDTA溶液,有时也用胶原酶( collagenase )溶液。1、胰酶溶

59、液:胰酶活性可用消化酪蛋白的能力表示,常见有1 : 125和1 : 250 ,即一份胰酶可消化 125或250份酪蛋白。组织培养用胰酶溶液一般配制成 0.1-0.25%浓度,配制时要用不含 Ca2+、Mg2+及血清的平衡盐溶液(如前 面的D-Hanks ),因为这些物质会对胰酶产生抑制作用。胰酶作用及溶解的最 佳pH是8-9 ,配制胰酶溶液应将液体调至pH8左右,充分溶解,过滤除菌。过滤后可以再调只 p H 7 . 5 , 也可不调。使用细胞清洗液配制胰酶消化液:含0.5%胰酶的细胞清洗液(100ml细胞清洗液加 0.5g 胰酶),过滤除菌分装于4度保存2、EDTA溶液:EDTA溶液也常用来解

60、离细胞,它的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胞间的 连接。对于一些贴壁特别牢固的细胞,还可以用EDTA和胰酶的混合液进行消化。EDTA溶液的使用浓度为0.02%,配制时应加碱助溶,配制后可过滤除菌, 也 可 高 温 消 毒 灭 菌。3、胶原酶溶液:胶原酶在上皮类细胞原代培养时经常使用,胶原酶作用的对象是胶原组织,因此不容易对细胞产生损伤。胶原酶的使用浓度为0.1-0.3mg/L或200000U/L,作用的最佳pH为6.5。胶原酶不受Ca2+、Mg2+及血清的抑 制, 配 制 时 可 用 P B S 。三、p H调整液:常用的有HEPES液和 N a H C O 3溶液。1、NaHCO3溶液:NaHCO3是培养

61、基中必须添加的成分,一般情况下按说明 书的要求准确添加,以保证培养基在5%CO2的环境下pH达到设计标准。如果 是封闭式培养,即不与 5%CO2的环境发生交换达到平衡,所使用的培养基就不能按照说明书所要求加入 NaHCO3 。此时常用5.6%或7.4%的NaHCO3溶 液调节培养基,使之达到所要求的 p H 环境。2、HEPES溶液:是一种弱酸,中文名字是羟乙基哌秦乙硫磺酸, 对细胞无毒性, 主要作用是防止培养基 pH迅速变动。在开放式培养条件下,观察细胞时培养基 脱离了 5%CO2的环境,CO2气体迅速逸出,pH迅速升高,若加了 HEPES, 此时可以维持 pH7.0 左右。一般在进行克隆化

62、培养时要添加HEPES。四、抗生素:常用的是青链霉素,俗称“双抗溶液”。青霉素主要是对革兰阳性菌 有效,链霉素主要对革兰阴性菌有效。加入这两种抗生素可预防绝大多数细菌污染。通常使用青霉素终浓度0. 007- 0. 00 8g/1 00m 1,链霉素终浓度 0.01g/100ml。一般配制成 100 倍浓缩液,可用 PBS或培养基配制。五、谷氨酰胺补充液:谷氨酰胺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合成培养基中都要添加,由于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容易降解, 4 c下放置7天即可分解约 50%,所以都是在使用前添加。配制好的培养液(含谷氨酰胺)在 4 c放置2 周以上时,要重新加入原来量的谷氨酰胺,故需

63、单独配制谷氨酰胺,以便临时加入培养液内。谷氨酰胺使用终浓度为 0.002mo1/L 。一般配制为100倍浓缩液, 即浓度为200mmo1/L (29.22g/L ),配制时应加温30 C ,完全溶解后过滤除菌, 分装至小瓶,储存于20 Co使用时,在每100ml培养液中加入0.52m1谷 氨酰胺浓缩液,终浓度为 14mmo1/L。六、二肽谷氨酰胺 (L -丙氨酰-L-谷氨酰胺)在细胞培养液中L-谷氨酰胺是大部分细胞培养基的基本成分;而 L-谷氨酰胺是 一种并不稳定的氨基酸,在中性的水溶液中会自发降解;需要频繁地补加L-谷氨酰胺。因而在培养操作过程中经常:(1 )频繁打开盖子,增加了破坏无菌状态的可能性;(2 )过多的追加L -谷氨酰胺,增加了培养基中氨的毒性水平。二肽谷氨酰胺在细胞培养中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