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门缓冲结构及景观设计学习教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0047688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隧道洞门缓冲结构及景观设计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隧道洞门缓冲结构及景观设计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隧道洞门缓冲结构及景观设计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隧道洞门缓冲结构及景观设计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洞门缓冲结构及景观设计学习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隧道洞门缓冲隧道洞门缓冲(hunchng)结构及景观设计结构及景观设计第一页,共33页。一、新型(xnxng)铁路隧道洞门形式第2页/共33页第二页,共33页。 我国传统的铁路隧道有端墙式、柱式、翼墙式、耳墙式、台阶式等结构形式,其组成始终未脱离端墙、翼墙等挡土结构。相对于传统的铁路隧道洞门,高速铁路隧道洞口结构的设计应本着简洁大方,美观实用,保护环境的原则,以不刷坡或少刷坡施作的突出山体的切削式洞口为主要建筑形式。除个别需要的工点(靠近城市、旅游景区等)外,不做更多的建筑修饰,体现自然美的环境意识。根据切削方式的不同及一些功能上的要求,铁路隧道洞口新型洞门的基本类型包括:直切,正切,

2、倒切,弧形挡墙加切削几种,又根据洞门与山体的相交关系分为(fn wi)正交和斜交两种情况。一、新型(xnxng)铁路隧道洞门形式第3页/共33页第三页,共33页。 在基本形式的基础(jch)上,洞身延出式(凸出式)的切削形式,又可分为平面切削和曲面切削两种。各种新型(xnxng)洞门的基本类型 洞身延出式的切削(qixio)形式 一、新型铁路隧道洞门形式第4页/共33页第四页,共33页。 倒切渐变切削形式主要是指倒切突出山体的洞口段像喇叭口那样扩大,按扩大的形式又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按放大开始位置的不同分为渐变型和渐变型。渐变型洞口从与山体相交位置开始扩大,渐变型是洞身先延伸出山体一定(

3、ydng)长度,洞口再逐渐扩大。倒切渐变(jinbin)斜切形式 一、新型(xnxng)铁路隧道洞门形式第5页/共33页第五页,共33页。 隧道洞口的排水设计主要有加檐型、喇叭口型两种形式(xngsh),取消了原来传统式洞口的天沟和洞门墙顶水沟。 加檐型排水设计见表,一种是在洞口最外面加一定厚度的直檐,一种是在洞口最外面加一定厚度的斜檐,斜檐又分为斜檐型和斜檐型两种形式(xngsh)。 加檐型排水设计(shj) 一、新型铁路隧道(sudo)洞门形式第6页/共33页第六页,共33页。 喇叭口型排水设计,用于正切直线渐变(jinbin)和正切曲线渐型和型,见表。 喇叭口型排水设计(shj) 正 切

4、 曲 线 渐 变 型 喇 叭 口正 切 直 线 渐 变 型 喇 叭 口正 切 曲 线 渐 变 型 喇 叭 口正 切 直 线 渐 变 型 喇 叭 口一、新型铁路隧道(sudo)洞门形式第7页/共33页第七页,共33页。 除了洞门结构的基本类型和防排水设计外,洞门的铭牌设置原则也应该引起重视。 铁路隧道的铭牌和号标记载着隧道的名称、编号、长度和工程的竣工时间,是整个隧道洞口最后画龙点睛之处。隧道的铭牌应根据洞口的尺寸来确定其尺寸,以达到铭牌与洞门的和谐统一。 铭牌安放的位置可以在隧道洞口坡面上,也可以作为碑或牌立于洞口的一侧,也可以因地制宜刻于洞口附近的岩壁上或直接镶嵌于洞口衬砌上。总之,在保证(

5、bozhng)铭牌坚固耐久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做到美观和协调。 一、新型铁路隧道(sudo)洞门形式第8页/共33页第八页,共33页。针对具体隧道,洞口形式应根据洞口段的地形、地质(dzh)、水文条件及洞外有关工程,同时考虑人文、历史因素进行选择。对上述新型洞门基本类型的适用条件建议如下:(一)直切:适用于洞口山体坡度较陡,或距离城市较近,或有风景要求的隧道。一、新型(xnxng)铁路隧道洞门形式直切式洞门 第9页/共33页第九页,共33页。(二)倒切:适用于洞口岩层稳定,整体性好,洞口山体坡度(pd)很陡,或峭壁岩体处的隧道。一、新型铁路(til)隧道洞门形式直线(zhxin)渐变倒切式洞门

6、倒切式洞门 第10页/共33页第十页,共33页。(三)正切:适用于洞口山体坡度较缓,或距离城市较近,或有风景要求或桥隧相连(xin lin)地段的隧道。一、新型(xnxng)铁路隧道洞门形式直线(zhxin)正切式洞门 曲线正切式洞门 第11页/共33页第十一页,共33页。(三)正切(zhngqi):如果洞口山体坡度很缓,且洞口外有路堑边坡时,可以考虑采用弧形挡墙式,使弧形挡墙与路堑边坡有机连接。 一、新型铁路隧道(sudo)洞门形式弧形(h xn)挡墙式洞门 喇叭口式洞门 第12页/共33页第十二页,共33页。不同的洞口形式可以采用不用的排水形式。直切、正切式隧道洞门采用加檐型或喇叭口型排水

7、形式;倒切式隧道洞口最好采用喇叭口型排水形式;弧形挡墙式隧道门采用加檐型排水形式。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发展,方便了方案的比选。新型洞门可以采用计算机静动态效果图,在隧道洞口三维地形模型的基础上,进行(jnxng)隧道洞口段的建筑设计。设计中要注意洞口与地形、地貌的紧密结合及与隧道周边自然环境的完美协调,进行(jnxng)方案的比选。 一、新型铁路隧道(sudo)洞门形式第13页/共33页第十三页,共33页。目前(mqin)隧道洞口建筑设计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但从实用角度出发,隧道洞口的建筑设计,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1)在选定的洞口位置用地表测绘或数码相机进行多

8、方位的摄影,作为洞口背景和洞口形式合成的景观模拟基础资料;(2)在室内对照片进行画像处理,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坡体形状等;(3)洞口类型及形式的定性选择;目前(mqin),洞口的形式主要有贴壁式和突出式2大类,应首先在这2大类中取舍。当洞口的基本形式确定后,再对其进行细部建筑的研究; 二、洞口建筑设计实用(shyng)方法第14页/共33页第十四页,共33页。(4)从隧道洞口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洞口类型和形式,进行建筑样本的比较研究;(5)研究之前,应确定洞口建筑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6)把初步(chb)选定的几个比较方案,在一定层次,如司机、乘务人员、大学生、专业人员、领导层人

9、员等,对各组的建筑样本,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7)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设计方案,进行包括景观和结构的细部的结构和建筑设计。设计方法主要是经验性的,通过类似工程的对比决定与周边环境条件协调的洞口结构。 二、洞口建筑设计实用(shyng)方法第15页/共33页第十五页,共33页。 上述设计方法的关键是洞口景观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尽可能地将国内外已经得到较好评价的洞口建筑实例收集起来,作为进一步研究洞口建筑设计的参考样本。从建筑设计的个性化角度看,这些样本只能作为参考,真正符合实际的建筑设计,还要依靠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共同(gngtng)创造。二、洞口建筑设计实用(shyng)方法第16页/共33

10、页第十六页,共33页。 景观设计应突出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天地,尊重自然的山、自然的地形地貌、自然的水。此外,景观设计还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一)适用性 建筑景观的设计主要是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对象来考虑的,各种设施、设备、配置及动线均须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yngxing),这样才能作出更合适的设计,以发挥所设计的结构物及其景观的最大功效。(二)经济性 在设计上要做到对费用、空间和时间的合理利用,达到“省本多利”的目的。 三、景观(jn un)设计的原则和景观(jn un)要素第17页/共33页第十七页,共33页。(三)美观性 景观设计的美包括在

1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多方面的享受,但目前多偏重于视觉上的美观。景观设计应在注重设计的社会性、群众性及经济实用性之后再论及美。景观设计的美实际上是指自然美加以(jiy)人工化的人工模拟的自然美,因而可以由美的种类、美的表现方式及美的造型组合法则来表达。 三、景观设计的原则(yunz)和景观要素第18页/共33页第十八页,共33页。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应考虑:自然景观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造园艺术)。 自然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和地貌两个因素。地形因素是洞门景观要素必须考虑的内容(nirng)之一,可参见下页表。植被有无、植被组成发育程度、秃山岩石形态等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要考虑的地貌因素。

12、三、景观(jn un)设计的原则和景观(jn un)要素第19页/共33页第十九页,共33页。地形(dxng)因素 凹形谷型坡面凹形山脊型坡面凹形直线坡面凸形谷型坡面凸形山脊型坡面凸形直线坡面等齐谷型坡面等齐山脊型坡面等齐直线坡面(以垂直断面纵断面形态分类的坡面种类以 表 面 形 态 分 类 的 坡 面 形 态凹形坡面凸形坡面等齐坡面凹形谷型坡面凸形谷型坡面等齐谷型坡面缓坡陡坡谷型坡面凹形山脊型坡面凸形山脊型坡面等齐山脊型坡面缓坡陡坡山脊型坡面凹形直线坡面凸形直线坡面等齐直线坡面缓坡陡坡直线坡面三、景观设计的原则(yunz)和景观要素第20页/共33页第二十页,共33页。人工景观要素主要包括:

13、1.当地地理历史文化(建筑符号);2.隧道洞门造型几何图形(jh t xng)、体的选择和组合;3.相关工程洞口相连工程(如桥隧相连、路隧相连),洞口设风机及辅助用房,双线水平之间有开阔地带可造园,双线高低、前后、错落等;4.装饰材料(材质)条纹、色彩、光线(照明)等;5.铭牌形式墙顶嵌入式、侧墙嵌入式、洞身侧壁镶嵌式、洞口架立式、洞口山体刻字、洞口建筑雕刻小品(孤石)。 三、景观(jn un)设计的原则和景观(jn un)要素第21页/共33页第二十一页,共33页。 在进行人工(rngng)景观设计(造景)的同时,要注意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一致(借景),主要天人合一;各种人工(rngng)景观(

14、相邻工程)之间也应考虑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除此之外,硬质景观(隧道洞门结构)与软质景观(洞口及周边的装饰、绿化、植被等)的协调一致也是不容忽视的。以上“三协调”要综合加以分析,同时考虑费用上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方案选择。三、景观设计的原则(yunz)和景观要素第22页/共33页第二十二页,共33页。台湾高速铁路(o s ti l)某隧道洞口 韩国(hn u)高速铁路隧道洞口 比较成功(chnggng)的案例! 三、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景观要素第23页/共33页第二十三页,共33页。台湾高速铁路(o s ti l)某隧道洞口 比较(bjio)成功的案例! 三、景观(jn un)设计的

15、原则和景观(jn un)要素第24页/共33页第二十四页,共33页。不采取(ciq)支挡的完全绿化洞口 局部(jb)支挡的绿化洞口 四、洞口工程(gngchng)实例 现代型铁路隧道洞口要尽量不用支挡,洞口段要全部采用天然植被或人工植被恢复成施工前状态。有些地段由于稳定性的要求,需要护坡,则可以采取局部支挡措施,局部支挡的形式可以使下半部用混凝土支护,上班不恢复植被。第25页/共33页第二十五页,共33页。局部(jb)支挡(格栅)的绿化洞口 阶梯形护坡(hp)的绿化洞口 四、洞口工程(gngchng)实例 也可以采用格栅或网格护坡,然后再网格中恢复植被,待到植被茂盛时,格栅或网格就被植被掩盖,

16、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局部支挡还达不到稳定要求,则需全部支挡,不过也没必要完全封闭洞口段仰坡,可以采用阶梯形支护,每一个阶梯侧面支挡,顶面恢复植被,支护植被交替出现,融为一体,待到植被茂盛时,上面的植被垂挂下来,支护就不会很明显,具有若隐若现之效。第26页/共33页第二十六页,共33页。比较(bjio)自然回填的绿化洞口 四、洞口工程(gngchng)实例 以上洞口都是先开挖洞口段少部分,再施作明洞,再回填土形成的。回填土也是有文章可做的,比较自然的回填可以使人感觉(gnju)不到开挖过的痕迹。第27页/共33页第二十七页,共33页。鸟瞰(niokn)隧道群 台湾高速铁路(o s ti l)隧

17、道群 四、洞口工程(gngchng)实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挖深路堑已经越来越少被采用,取而代之的是修建明洞再回填恢复植被,往日的一连串路堑被今日的隧道群取代,这也是今后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发展趋势。第28页/共33页第二十八页,共33页。德国高速铁路(o s ti l)某隧道洞口 日本一公路(gngl)隧道洞口 四、洞口工程(gngchng)实例 洞口虽然还未完全恢复植被,但你也许发现一双眼睛在注视这你,整体呈现出脸谱形状。第29页/共33页第二十九页,共33页。台湾高速铁路(o s ti l)某隧道洞口 四、洞口工程(gngchng)实例 洞口的扩大口和洞口顶部的两个天窗起到

18、了如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修建缓冲结构的作用(zuyng),避免了旅客乘坐高速列车经过隧道时诱发的压力波动造成的耳膜不适。第30页/共33页第三十页,共33页。韩国高速铁路(o s ti l)某隧道洞口 德国高速铁路(o s ti l)某隧道洞 四、洞口工程(gngchng)实例 分别为韩国和德国的高速铁路隧道洞口,两者的洞口形式相似,都是在正切洞口的基础上加了帽檐的,帽檐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第31页/共33页第三十一页,共33页。西南交通(jiotng)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第32页/共33页第三十二页,共33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33页/共33页第三十三页,共3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