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10010555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001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01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01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001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供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冷非贺克瑾摘要通过对典型的单管跨越式系统和双管系统的计算分析,介绍分流系数在单管跨越式系统中的作用及影响,总结了散热器温控阀在采暖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关键词单管双管分流系数散热器温控阀0引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及现行有关节能设计的标准,均对集中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有严格的规定,即要求采暖系统在设计工况下应达到静态平衡,通过各种措施使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15%。近年来由于散热器温控阀的使用,增大了采暖系统末端的阻力,给系统的平衡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给采暖系统水力计算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随

2、着节能对设计的严格要求,设计人员对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也应更加重视。笔者总结了异程单管和双管系统水力平衡计算的几个问题,以及散热器温控阀的作用,供同行参考。1异程单管系统一一分流系数及对散热器数量的影响根据文献1L单管系统应采用跨越式,散热器应采用低阻力温控阀。典型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举例见图1,每组散热器(支路s)与其供回水管之间跨越管(支路k)为并联关系,其流量和阻力存在以下关系式:G=GsGk由此可导出散热器支路分流系数SsGs2二SkGGs(1)根据流体力学基本公式,跨越管支路阻力特性系数Sk值按下式推导得出:羽Pmk=Pjk=亠kdjk222900:d柑EEs宀29002二2djk4也

3、k)(2)同理,散热器支路阻力特性系数Ss值按下式计算:Lss)Sv(3)PSs_224(.2900djsdjs式(3)中Sv为散热器温控阀的阻力特性系数(Pa/(m3/h)2),由生产厂家提供的温控阀的流通能力Kv值,按下式推导得出:Pv=Sr105(Pa)KvS/=105以上各式中:G立管流量(m3/h);Gs、Gk流经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流量(m3/h);Ss、2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Pa/(m3/h)2); Pk跨越管支路管道总阻力(Pa); Pmk跨越管支路管道沿程阻力(Pa); Pjk跨越管支路管道局部阻力(Pa);djs、djk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计算

4、内径(m);入s、入k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摩擦阻力系数;Ls、Lk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长度(m);MEs、刀Ek散热器支路(不含温控阀)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局部阻力系数和; Pv散热器温控阀的压力损失(Pa)。006002002002002006O008图1单管跨越式系统当已知立管流量G,各管段管径及连接方式,以及散热器温控阀流通能力,通过式(2)和(3)可计算出跨越管支路和散热器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Sk和Ss值,通过式(1)可计算出分流系数a和流经散热器的流量Gs。由式(2)、(3)可知,S值不仅与管径、局部阻力系数等管路本身特性有关,还是管道摩擦阻力系数入的函数,由于室内热水采

5、暖管网流态几乎都处于紊流区,一般用柯列勃洛克公式或简化后的阿里特苏里公式计算摩擦阻力系数入,其中入又是雷诺数的函数,与管段流速有关,即同样的立管结构,流量不同时,分流系数是有差异的,这使手算变得非常复杂,但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是可以解决的。以图1所示的管道连接方式为例,笔者按照文献2提供的平均入值计算出不同管径组合的分流系数,见表1,其中温控阀参数根据丹佛斯RTD-G型确定,当2个支环路的长度、管道连接方式及温控阀参数与本例相同时,设计人可参考表1确定分流系数。采用其他安装方式或温控阀时,可按上述各式编制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后确定。分流系数简化计算表表1管道尺寸支路管道内径管段长度延程阻力局部阻力名

6、称及系数E温控阀阻力特性系数S散热器分流系数入/d直流三通旁流三通散热器乙字弯(2个)Kv15X15X15散热器15.751.22.632.02.03.037.01.359172992680.21跨越管15.750.62.65.15.1665620X1520散热器21.251.21.822.72.03.027.71.830864398700.25跨越管15.750.62.63.03.0455720X2020散热器21.251.21.886.02.03.091.01.830864589610.15跨越管21.250.61.85.05.0183425X1525散热器27.001.21.322.72

7、.02.026.72.025000282700.27跨越管15.750.62.62.32.3385825X2025散热器27.001.21.375.02.02.079.02.025000343220.16跨越管21.250.61.83.03.0123125X2525散热器27.001.21.3140.02.02.0144.02.025000418440.11跨越管27.000.61.34.94.965732X20冷2散热器35.751.20.975.02.02.079.02.025000280150.16跨越管21.250.61.82.22.298932X25冷2散热器35.751.20.91

8、40.02.02.0144.02.025000304620.11跨越管27.000.61.33.03.0437注:管道尺寸栏中两边数据为立管管径,中间数据为跨越管管径,散热器支路管径与立管相同文献2提供了不同的流量比时三通局部阻力系数,可整理出图1中不同管径组合的散热器支路两个直流三通和跨越管支路两个旁流三通的局部阻力系数和,见表2。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三通局部阻力系数表2支路三通尺寸djd2散热器分流系数a0.10.20.30.4散热器不限不限70+70=14016+16=326.7+6.7=13.43.56+3.56=7.1跨越管等径三通12.3+2.6=4.92.3+2.8=5.12

9、.3+3.3=5.62.3+4.2=6.520X15X200.742.0+1.0=3.01.9+1.1=3.01.8+1.2=3.01.6+1.5=3.125X15X250.5831.4+0.8=2.21.4+0.8=2.21.3+1.0=2.31.2+1.1=2.325X20X250.7582.0+1.0=3.01.9+1.1=3.01.8+1.2=3.01.6+1.5=3.132X15X320.441.2+0.5=1.71.2+0.5=1.71.2+0.5=1.71.2+0.5=1.732X20X320.5961.4+0.8=2.21.4+0.8=2.21.3+1.0=2.31.2+1.1

10、=2.332X25X320.752.0+1.0=3.01.9+1.1=3.01.8+1.2=3.01.6+1.5=3.1对于有相同的负荷分布的立管,分流系数不同,每组散热器流量和温降就不同,导致散热器数量(如片数)不同。假设图1中立管供回水温度为85/60C,室温为18C,散热器采用TZ4-6-5(四柱760)型,散热量计算公式Q=0.9A严32,表3为根据不同分流系数计算出的各层散热器片数(为了便于对比数据,散热器片数没有取整)。不同分流系数下的散热器片数表3散热器所在层数六五四二-二*-一-合计热负荷1600120012001200120016008000散热器温降a=15.03.83.8

11、3.83.85.0一a=0.316.812.612.612.612.616.8一a=0.224.818.618.618.618.624.8一散热器片数a=110.58.69.310.111.116.666.2a=0.311.89.410.311.212.419.774.8a=0.212.910.11112.213.622.682.4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图1的立管,分流系数a=0.3时散热器总片数比不考虑分流系数(a=1)多13%,a=0.2时散热器总片数多24.5%,这是由于分流系数减小,流经散热器的流量减小,散热器温差加大,供水温度不变,温差加大后散热器平均温度降低,导致片数增多。以往设计计

12、算时常不考虑设置跨越管的分流问题,带来散热器选择的较大误差。根据流量与散热量关系曲线得知,温差越大,散热器热量调节性能越好,但从节省散热器数量的角度,不论是垂直单管系统还是水平单管系统,应在满足管路水力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加大散热器分流系数,由于温控阀阻力对分流系数影响较大,单管系统应选用流通能力大的产品。2异程双管系统一一末端各散热器环路之间的平衡问题双管系统由于末端散热器为并联,为使各并联的散热器及其管路阻力相互平衡,需采用高阻力温控阀以增大末端阻力,即使这样,多数工程设计中仅靠调整管径无法满足各并联散热器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包括垂直双管系统自然循环产生的压力)不大于15%的要求。一些

13、温控阀厂家生产出具有预设定功能的温控阀(预调阀),较多文献认为垂直双管系统采用预调阀可以解决系统水力不平衡和因自然循环产生的垂直失调问题,理想的作法是根据水力平衡需要的压差确定每组散热器温控阀的预设值。但在根据我国现状的施工水平,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中,无法做到温控阀的无级调节。由于温控阀是分档调节,流通能力不是连续变化的,造成每上调或下调一档,其阻力变化相对于管道阻力变化过大,表4是以丹佛斯RTDN20温控阀为例,供回水温差为25C时,在预设值1和N之间的阻力变化。RTDN20温控阀各预设值阻力举例表4温控阀预设值流通能力Kv值散热量为下列数值时温控阀阻力(Pa)500W1000W1500W20

14、00W10.093651.014604.132859.358416.520.141508.86035.413579.624141.530.18912.83651.08214.814604.140.25473.21892.74258.67570.850.31307.71230.92769.64923.860.40184.8739.31663.52957.370.51113.7454.81023.31819.2N0.7158.7234.7528.0938.7在大多数工程设计计算中,除非选择很小的预设值,即人为再增大末端阻力,才能满足系统末端支路中各并联散热器环路之间的阻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15%的

15、要求,但这会造成以下问题:1) 温控阀相对于某一流通能力设定值时,其全行程中的线性区域为有效区域,在这个区域中阀门开度和流量成近似比例关系,调节阀体的行程为有效调节行程。调节阀有效调节行程对应的温度变化差值称为温控阀的比例带Xp,当实际温度偏差超出比例带时,虽然阀门继续开大,但流量基本不变,没有了调节作用。改变温控阀的预设值实际是改变了温控阀的比例带Xp值,在预设值1和N之间,Xp介于0.5K和2K之间,Xp=2K表示阀门在室温高出设定值2K(C)时关闭。Xp=2K为欧洲标准,它综合考虑了室温控制的稳定性和适宜的室温变化范围。如果温控阀预设值选择过小,Xp太小时,控制上不容易实现较好的稳定性,

16、尤其在低负荷运行时,容易形成震荡。2) 温控阀预设值选择过小,阀门压差过大,会产生噪声,且由于阀孔减小,对水质的要求更高,如水质不能保证,阀门极易堵塞失效。垂直双管系统中由于自然循环作用压力造成的垂直失调也应通过调整管径来解决。对于层高为h(m)的建筑,各层之间散热器自然循环作用压力差Hz随水温变化也是变化的,一般近似按下式计算:2Hz=3h(h-g)g(Pa)式中:pg、ph设计供、回水温度下水的密度(kg/m3);2g重力加速度,g=9.81m/s。如图2所示的下供下回双管系统,当末端阻力相差不大时,如果每层增加的管道阻力能和上式中自然循环作用压力相抵,就可以解决因自然循环产生的垂直失调问

17、题。图2双管系统h2m,抵消自然循环作用压力所需要的立如果图中每层供回水立管上2个直流三通的当量长度取为管比摩阻为Rl(Pa/m),贝U:%(2h2|h(-;-g)g32h(hg)g3(2h2)设计计算时,宜通过调整管径使立管比摩阻wRl,使自然循环作用压力接近但不小于增加的管道阻力,即立管中最不利环路在最低层,以上层余留的不平衡水头可由温控阀根据室温动态地消除。表5列出系统供回水温度为85/60C,建筑层高分别为2.8m、3.0m、3.3m、3.6m时,抵消自然循环作用压力所需要的立管比摩阻最大值,通过调整管径是不难达到的。抵消自然循环作用压力所需要的立管比摩阻Rl表5建筑层高(m)2.83

18、.03.33.6FL(Pa/m)34.935.636.437.1笔者认为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双管系统,在水力计算时,均应采用温控阀设定为N时(也是温控阀出厂时的设定值)的流通能力计算温控阀的阻力,设计阶段一般不应采用通过改变温控阀预设值来平衡各散热器环路之间的阻力。3温控阀的作用文献1强制性规定住宅散热器应设置温控阀,其出发点是节能。但温控阀的调节作用有限,不能取代其他节能环节。首先气温变化时,建筑物整体供热需求大幅度改变,温控阀的调节能力是无法满足需要的。此时集中热源的总供热量应相应改变,即文献1推荐的采用气候补偿改变供水温度等整体调节环节。当系统达不到水力平衡时,仅靠温控阀的调节功能也无法满

19、足要求;为满足远端供热量需求,近端房间必然过热,造成能源浪费;因此系统水力平衡是另一节能的重要环节。单管系统由于各并联环路中散热器串联连接,阻力较大,比双管系统较易通过调整管径达到平衡。但无论是单管系统还是双管系统,经调整管径后并联环路之间阻力仍然相差较大无法平衡时,应在系统各并联环路上设置平衡装置,解决干管各并联支路及各立管之间的平衡。温控阀在系统水力平衡中的作用,仅仅是在运行时动态地消除没有另设平衡装置的散热器并联环路的局部不平衡。理论上系统如通过计算和管网调节达到水力平衡,且通过随室外气温变化的供热量进行整体调节,就可以维持室温恒定在设计值。但温控阀的调节作用还可解决以下问题,起到维持房

20、间舒适温度和节能的作用:1)室内供热量仅是根据室内外温差确定的,实际运行中当某些房间由于太阳照射和人员聚会、使用家电等,产生较大的发热量时,温控阀会动态调节阀门开度,维持房间温度恒定,消除“自由热”。2)当人员对室温有不同的需求时,可通过手动改变温控阀的室温设定值。尤其是在采用分户热计量收费时,起到了显著的节能作用。3)由于温控阀的调节作用,可减少锅炉等供热量。在采用双管采暖系统时,温控阀的调节作用改变了系统的总压差,当采暖循环泵采用变速调节时,可节省水泵功率。4结论1)单管跨越式系统的分流系数对散热器数量(如片数)影响较大,设计计算时不能忽略;应在满足管路水力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加大散热器分流系

21、数,选用低阻力温控阀。2)双管系统应选用高阻力温控阀,并按温控阀预设值为N时的流通能力进行水力平衡计算。3)散热器采暖管网应通过调整管径尽量达到各并联环路的水力平衡,必要时根据系统形式选择设置适用的水力平衡装置,运行时散热器温控阀可动态地消除系统的局部不平衡率。4)温控阀的调节能力有限,不能代替所有节能控制环节。系统供热量整体调节、系统水力平衡计算和管网调节、设置温控阀消除房间自由热和维持房间设定温度,三项节能环节缺一不可。1 参考文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DBJ116022006,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20062 陆耀庆供暖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3 徐伟、邹瑜等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4 漆明清在单管系统改造中使用温控阀应注意的问题暖通空调,1999,29(1):626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