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五材料解析题过关和解题方法素材新人教版2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0004489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五材料解析题过关和解题方法素材新人教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五材料解析题过关和解题方法素材新人教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五材料解析题过关和解题方法素材新人教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五材料解析题过关和解题方法素材新人教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五材料解析题过关和解题方法素材新人教版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五 材料解析题过关和解题方法本题型最具历史学科特点,在中考题中占的比例最大,属于中考最重要的题型。材料选材来源丰富、灵活多样,既有原始文字材料,也有经过加工的文字材料,还有图表材料。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两则或三则材料,围绕一个历史主题进行设问,依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求解。设问层次递进、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一问解答“是什么”,第二问解答“为什么”或归纳、概括材料内容,第三问解答几则材料的“共同”“概括”等主题。此类题型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等。解答此类题型关键是理解材料,分四步进行一审题:审问题,找准限定词,掌握题目考查要求。二读题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读材料要全面细致,对材料中的标题、内容、注释、出处等都要仔细分析。三找联系:如设问出现“根据材料”,找材料与问题的契合点,即答案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得出;如设问中出现“结合所学知识”找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如设问出现“共同”“概括”等,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确认围绕的知识主题,进行知识的转化迁移。在找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断句、缩句和总结,有效处理材料。四解答:答题时,按分值列点,多角度归纳,做到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切记不要以词代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几类常见的历史材料题型。通常我们把材料题按材料展示的不同形式

3、分成文字类材料题、图表、图示类材料题,混合类材料题三种主要的类型。形式一 文字类材料题传统类型的材料解析题主要是文字类型的材料题。其文字材料来源广泛(前面已有论述)。其中尤以文言文和外语翻译文字的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相应的背景知识(如地理知识等)。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材料二: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

4、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每;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72架,是1928年的4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军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

5、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对当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答案】(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2)198-1940年快速发展;反法西斯战争:重型武器装备的发展;战后(美苏冷战时期):研制原子弹、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3)提供了国防工业基础;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增长乏力。【解析】本题材料以叙述的形式考查苏联国防现代化。第(1)问,一审题,找准限定词“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原因”,明确问题。二读题,带着问题,读材料,“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并结

6、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第(2)问,设问中出现“据材料”“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说明答案在材料里,返回材料逐句阅读分析,总结概括得出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有三个:1928-1940年快速发展;反法西斯战争:重型武器装备的发展;战后(美苏冷战时期):研制原子弹、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第(3)问,出现限定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大影响”,明确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注意一分为二,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作答。答题时,按分值列点,多角度归纳,做到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切记不要以词带句。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7、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材料二 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该运动仅次于工业的内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教育事业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材料三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思想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1)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清政府有什么举措?试举例说明。(2)材料二“新设施”指什么?起到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新学家”指哪一派别?百日维新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交困

8、举措: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2)创办京师同文馆;影响: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3)失败原因:根本原因:维新派处于劣势,顽固派势力强大。直接原因:变法自上而下,没有群众基础;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变法实施过程中的冒进等。新学家:维新派;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 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解析】(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2)据材料“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该

9、运动仅次于工业的内容”中的新设施是创办京师同文馆。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兴办学堂;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3)据材料可知,日维新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处于劣势,顽固派势力强大,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是变法自上而下,没有群众基础;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变法实施过程中的冒进等。材料中的“新学家们”指的是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强大,故“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但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形式二 图表图示类材料题这一类的材料题的材料包括图片、图表、图示、地图、漫画等

10、内容,形式新颖,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且跳跃性大,因此这也要求学生读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清楚准确地理解材料中反映的各种信息,解读这一类材料时注意要将“标题”与材料结合起来。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的一场梦魇,它的发生与终结告诉人们和平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珍惜与守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三:2020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CCTV新闻频道老兵齐聚诺曼底 相逢一笑泯恩仇材料四:2020年1

1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此处供奉着日本二战期间犯下战争罪的战犯灵位),引发中、朝、韩等国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憾。新华社请回答:(1)材料一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对战争持什么态度?后来哪一事件的发生将美国拖 入战争?(2)材料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材料三中“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发生在什么地方?(3)对比材料三、四,分析德日两国对待二战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答案】(1)观望的态度;珍珠港事件。(2)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诺曼底。(3)德国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日本

12、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战争与和平时人类永恒的旋律。【解析】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人类的一场梦魇,它的发生与终结告诉人们和平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珍惜与守护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诺曼底登陆,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对战争持观望的态度;后来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将美国拖入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2月

13、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据材料“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据材料“2020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并结合所

14、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发生在诺曼底;1944年6月6日,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比材料三“2020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四“2020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此处供奉着日本二战期间犯下战争罪的战犯灵位),引发中、朝、韩等国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憾”可知,德国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日本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2.材料一: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到

15、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图片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两大集团的对峙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问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的名称?(2)根据材料一图片二,主宰巴黎和会的是哪几个国家?他们最终争吵的结果怎样?这次会议是如何损害中国利益的?(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是哪两个国

16、家?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次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材料二中这种局面出现?(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帝国主义构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5)历史启迪:你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的掠夺战;凡尔登战役。(2)英、法、美;签订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主权转交给日本。(3)美日;被侵略;九国公约。(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5)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等。【解析】(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片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三国同

17、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的对峙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这场战争中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的愈演愈烈,出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2)据材料一图片二可知,主宰巴黎和会的

18、是英、法、美等国家。他们最终争吵的结果是签订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控制。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及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主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是美、日两个国家。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扮演了被侵略的角色。这次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导致了材料二中这种局面出现。19211922年,美英法中

19、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循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是为美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构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即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的实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

20、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中可知,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等。形式三 混合类材料题这一类材料题指材料由图片、图示、地图一类材料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其读题与思考的方法步骤把前两类材料题的方法步骤结合起来,大同小异。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民族意识不断探索救国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举步维艰】材料一: (1)材料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哪两种类型的工(企)业?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价。【柳暗花明】材料二:如图。 (2)图三所

21、示的人物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旭日东升】材料三: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目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李大钊1913年入围本平四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3)根据材料三回答,表格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前进,这些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答案】(1)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

22、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我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孙中山;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没有实现;因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直到孙中山逝世,“中国之自由平等”仍没有实现。(3)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4)都是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1)材料中

23、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我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图三所示的人物是孙中山,由材料“积四十年只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知,孙中山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但孙中山的“自由平等”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直到孙中山逝世,“中国之自由平等”仍没有实现。(3)据材料三可知,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4)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近代化的探索,都是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型特点解题技巧具体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