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新课标 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982299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2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新课标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新课标 人教版(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训练 (邢小雷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系列题目,全方位预测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走向,网罗全国各地2020年高考模拟题,精心选编各种新题型,共分十个篇章。欢迎批评指正。)山西省阳城一中2020年1月24日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 (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由寒而暖,从惶恐到欣慰的内心感受。 B“数里闻寒水”的意思是能在很远的距离就能听到细微的水声。 C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宁静清新的山

2、村远景。D“落日恐行人”是说孤单的落日看到行人也显得不寒而栗。 E“边烽不过秦”意思是边境上传来战争的烽火。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答:A B(C“宁静清新”错,应为“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D“孤单的落日看到行人也显得不寒而栗” 错,应为“日暮时分让行人(作者)感到惊恐” E“边境上传来战争的烽火”错,应为“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答案: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是全诗的点旨句。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 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

3、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1)这首词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暮春图画。其中 和琵琶意象是侧重作者的听觉感受,而 意象是侧重视觉感受的。(2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 答:(1)莺儿语 宫锦 (2)词人写了暮春特有的风光满眼的杨花,抒写了由春天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托物言志,借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春风,象征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气节。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8分)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

4、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张孝祥(1132年-1169年),曾任校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等。因抗金遭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作此词。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两湖均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岭海: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孤光:月亮。萧骚:稀疏。沧溟:大水弥漫的样子。西江:西来的长江。(1)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无论描写景色还是表现内心,都突出了词中写到的 二字。(2分)

5、(2)对这首词中的语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应念岭海经年”中的“经年”是“多年”的意思,与柳永词雨霖铃中的“此去经年”中的“经年”意思不同。B、“肝胆皆冰雪”一句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襟怀的坦白。C、“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暗用了屈原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D、“不知今夕何夕”用苏武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稍加变化,以照应开头的“近中秋”。(3)选做下面两题中的一题,简要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4分)你如何理解上片结尾处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前人评价张孝祥

6、的作品有“英姿奇气”,“豪酣兴健”。这首词中这一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答:(1)澄澈(2分)(2)A(“经年”即一年)(2分)(3)(4分)(1)“妙处”:一指洞庭风光之妙,二指心物合一的美妙体现。景“澄澈”,使人心更“澄澈”,清高、姿势、超脱等多种情怀皆蕴其中。(2)“玉鉴琼田三万顷”尽显景物的“英姿奇气”,衬托出使人内心的豪气:尽管被免官,被冷落,但要将“江水”当酒饮,把大自然当客人,想象奇特,气度豪迈。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 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

7、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 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4分) 答: 答: (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注意前六句选择自然景观中的“竹”“月”“露”“星”“萤”“鸟”等意象,从抒情方式上看自然是“借景抒情”。注意诗歌最后一句中的“悲”字,结合前一句“万事干戈里”甚至结合全诗来理解为什么“悲”。)(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题目“倦夜”值得玩味,以“夜”写“倦”,夜晚各种物象写得越细致越是能够表现诗人彻夜难眠。“身倦”隐含在写景之

8、中,要细心体会;“心倦”则在最后两句中直白倾诉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李 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李贺:唐代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像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他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上。青光:指代竹皮。腻香春粉:指新竹散发出的浓烈芳香与竹节上的白色粉末。 (1)末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说明。(不超过80字)(2分)答: (2)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表现的传统手法。有人评论李贺这首诗的写法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

9、行错出,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请你就此做一简要分析。(4分)答: 答:(1)末句极力刻画竹子像人愁惨不堪的形态容貌: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 (2)就表现手法而言,写竹的形态是实,人的感情是虚;而从命意来说,则正好相反,写人的感情是实,竹的形态是虚,因为诗人写竹,旨在表达自己心中郁积已久的哀怨之情。写竹又似写人,竹的形象就是这样与诗人自己直接抒情的形象迭合起来,其旨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扑朔迷离,玩味不尽。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

10、桃千树花。(1)诗题是听邻家吹笙,“听”笙却没有写声音,而写了可视可见的景象,这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 (2)“彩霞”、“碧桃千树花”等形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 答:(1)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或运用了通感手法),通过视觉形象来写听觉感受,间接描写笙乐的美妙。 (2)笙乐如隔“彩霞”,既说笙曲如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又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繁富绚丽的景象,表现出乐音的明媚、热烈、欢快。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林逋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

11、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注】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尊称。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早年浪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孤山二十年,终身不仕。他一生未娶,惟以种梅养鹤为事,有“梅妻鹤子”之称。枰:棋盘。葑:菰根,俗称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活用水田,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本诗被誉为“诗中有画”。请问:颔联和颈联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这几幅画面都是围绕标题中哪个字展开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画面在“望”中一一展开。(1分)先是一幅“方外寺”: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闪现出一所寺院;“葑上田”:但

12、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空中鸟”: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墟里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萦绕半空。(3分,答出3个即可得满分)(对画面的描写也可概括描述)这幽深清寂的环境,表现了诗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淡心境和闲情逸致。(2分)8、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绝句漫兴九首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1)用一句话概括全诗所写的内容(20字以内)(2分)(2)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13、“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气无垠。巧者则有情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景中含情的一例,试作分析(4分)答:(1)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的燕子扰人的情景。(2分)(2)全诗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句也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在“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彩描写中,包蕴着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诗人“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不着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4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4、【注】“古调”是指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时,曾与同郡邻县的僚友陆丞同游唱和。(1)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物候新”?“偏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 (2)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因其起结别致。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精彩,恰是中间二联情景描写令全诗丰满贯通。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5分)答: 答:(1)(4分) 提示:“云霞”“梅柳”“淑气”“黄鸟”“晴光”“绿蘋”等。(2分,两个1分,四个2分)“惊新”是由于远离家乡而怀旧。“偏惊”反映诗人思乡情切。(2分)(2)(5分)提示:(1)表达看法(1分)。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

15、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尾联诗人用“忽闻”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严谨缜密。(结合首联和尾联内容作分析各1分,点出情感1分,点出其结构完整或严谨1分) (2)表达看法(1分)。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与首联所写的矛盾心情

16、是一贯的,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扣住“新”分析两联写景内容2分,点出景和情的联系1分,中间二联与首尾二联的关系1分)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乌,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答: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

17、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答: 答:(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又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1分,作用2分)(1)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5分,改动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邢小雷20

18、20年高考诗歌鉴赏强化训练之三(邢小雷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系列题目,全方位预测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走向,网罗全国各地2020年高考模拟题,精心选编各种新题型,共分十个篇章。欢迎批评指正。)山西省阳城一中2020年1月24日1、下面一首诗歌,是根据唐诗组合而成,仔细阅读,并依照出处写出这些唐诗原句。(6分)(写出三处即可) 人月圆【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1)_,_(杜 牧泊秦淮)(2)_,_(刘禹锡乌衣巷)(3)_,_(白居易琵琶行)(4)_,_(白居易琵琶行)答:商女不知亡

19、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乡 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天涯”一词在前两句中反复出现,请说出两个“天涯”不同的含蕴。(2分)答: 。 古诗中有“无理而妙”的评论语,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析。(4分)答: 。答:首句“天涯”即落日的地方。第二句“天涯”是游子寻望故乡的方向。(每点1分)“碧山”的阻隔,“暮云”的遮拦,都是自然的景物(1分)。无辜的景物,却招来诗人的怨恨,从理性看,这是“无理”的(重点是对“恨”字的赏析,2分);

20、从诗意看,却真切地流露出诗人非常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这就是诗句的巧妙。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处是无名渔父。 【注】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名士,光武帝多次征召,皆不就,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以清高闻名于世,现富春江畔有严子陵钓台一处名胜。 (1)“一竿风月,一蓑烟雨”这两句词写出了什么内容?(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回答“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两句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答:(1)写出了词人居所清

21、新幽美的自然环境。或写出了渔父悠闲自得垂钓的情景。(2分) (2)反衬(对比)、用典(2分) 反衬:以独自披着羊裘钓于富春江上的严光与甘作渔父的“我”形成对比,表达词人不求名利,追求平静生活的愿望。 用典:用严光的典故,使感情抒发得更含蓄,意韵更丰富。(2分)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8分)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简析上阙前四句写了什么内容,(4分)并说明写这些内容对表达全诗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内容 (4分) 作用 (4分)答: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

22、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国势鼎盛,雄冠当时;(2分)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花,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2分)上片前四句描述了一派浩荡壮阔的国运形势,为最后抒写亡国之恨蓄势铺垫,(2分)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全诗的主题。(2分)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杨朝英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注】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提壶:倒酒。 (1)本曲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

23、2分) (2) 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4分) 答:(1)本曲写作者雪晴后到孤山踏雪寻梅,对酒看花,表现他不同流俗的冰雪怀抱和审美情趣,表达他对高洁品格的景仰与追求。(2分) (2)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与探梅的雅兴,觉得此景远非画笔所能形容,因此笑王维当初为何未悟此理,而去作什么“雪中骑驴图”;作者其实并非笑王维举措失当,而是以此反衬湖山美景和踏雪寻梅之雅趣难以形容。(4分)6、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别 滁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分宁

24、: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地方官任时。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一里。作者于庆历八年(1048年)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其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两首诗都写到了“常日醉”,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全诗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加以赏析。(6分)答:(1)(3分)黄诗的“常日醉”:诗人分宁别友,孤舟夜行,独酌只求像往常一醉方休。表面上虽说与友人分手酌酒自慰,并没有过分的哀伤。可是,满川风月笼罩在充满离愁 别恨的凄然氛围中,即使诗人不悲,它们也在为离别而悲伤。通过满川风月的衬托,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恨。(2)(3分)欧诗的“常日醉”:春光明媚,滁州父老

25、相送,诗人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但是在吩咐不必以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的同时,在似乎是坦然自若的语言背后,却将他内心的离愁渗透在里面,离愁别绪“欲盖弥彰”,运用的是反衬手法。此题答题要点有三:诗人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表现手法。(黄诗“满川风月替人愁”用的是拟人、夸张、借物抒情的手法也可。欧诗采用借明媚春光抒洒脱豪迈之情也可)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答:本诗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26、感?请简要赏析。答:答:(1)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2分);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分)。(2)(2分)思乡之情: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2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

27、,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注: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注 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1)苏舜钦同时代的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

28、:“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6分) (2)诗中句句写景,无一字言情,但字里行间我们却能体会到作者充盈其间的感情。本诗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 答:(1)句中“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2)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幽居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9阅读下面宋词,在上片赏析的基础上完成对下片的赏析。(100字以上)(6分) 浪淘沙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

29、知与谁同?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上片叙事,写洛城游春赏花之欢聚。“把酒”二句从游宴起笔,特别提出词人祝愿:祝愿春风长在,春光明媚,春花娇艳,让朋友“且共从容”,即一道悠闲地游赏春色,尽兴地聚宴欢畅,显示出洛阳春色之美妙、游宴之难遇、聚会之难得。“垂杨”句补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点、环境。“垂杨”与“东风”合看,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所以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重游一遍。“当时”就是下片的“去年”。 “游遍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下片 答:抒情。(1分)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

30、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2分)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或以乐景写哀),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即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3分)注:从其他角度(如运实入虚,虚实结合等)进行赏析,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酌情给分。10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春行即兴 唐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

31、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1)诗人春天经过宜阳,面对眼前的景物,抒发怎样的情绪?答: 。(2)谈谈你对“花自落”、“鸟空啼”的理解: 。答:(1)抒发国破山河在、花落鸟啼的愁绪。(2) “花自落”,强调了“无人”,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无人来欣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鸟空啼”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凉。邢小雷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强化训练之四(邢小雷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系列题目,全方位预测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走向,网罗全国各地2020年高考模拟题,精

32、心选编各种新题型,共分十个篇章。欢迎批评指正。)山西省阳城一中 邢小雷 王晋芳2020年1月24日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人评价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意思是说孟诗的语言虽然平淡,但诗的韵味却丝毫不淡薄。古人的这个评价是很有见地的,请选取诗中的一联作简要分析。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招之即来,简单随便,友谊深厚,不用客套。“鸡黍”,田家常有的风味,朴实中见主人的真诚。“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庄坐落在平野而又遥接青山,恬淡幽静但不冷清,“合”、“

33、斜”二字极传神,像信手拈来,很是自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临走之前,既不赞美丰盛饭肴,也不感谢主人盛情,毫不掩饰地说重阳那天再来,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跃然纸上,远远超过了客套的赞美和感谢。全诗以极普通的题材,没有一个夸饰的词语,却让人感到丰富的情味。(无论选哪一联,只要抓住语言平淡、平实的特点,体会出诗的意味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释 藜:一种可食的野菜。黍: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菑(z):初耕

34、的田地。 啭:小鸟婉转的鸣叫。 槿(jn):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清斋:素食。露葵:冬葵,古时蔬菜名。 “海鸥”句: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1)运用想象和联想,以这首诗首联的内容为中心,进行扩展,不能当成翻译,不能做分析评价,要具体、真实地再现农家生活画面。(4分) (2) 诗的第二联用了那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4分) (3) 综观全诗,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1)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

35、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2)用了水田,白鹭,夏木,黄鹂四个意象。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画面开阔而深邃,把人带入了一个闲静、和谐而又生机勃勃意境中。(3)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热爱(或者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

36、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结合全诗,请分析一下月亮这个形象。(5分)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

37、江送流水。”这几句是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2分) (3)请分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字和“满”字妙处。(3分) 答:(1)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诗人借月

38、,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表达了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2)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3)“摇”字,极具想象力,赋月一动作,把月拟人化,也使得抽象的情具体化,让人感到月色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满”字,写出离情之浓厚,之缠绵,不绝如缕,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又呈吴郎 杜 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1)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

39、一种什么样的精神?(3分) (2)请找出这首诗韵脚和颈联对仗的词语。(2分) (3)请具体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5分) 答:(1)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2) 韵脚:邻、人、亲、真、巾;相对仗的词语:即与遍,防与插,远客与疏篱,岁与却,多事与甚真。(3)此诗以诗代简,词语明白如话却又委婉含蓄。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中所劝。前两联,一气贯串,语调和谐,自叙以前的事情,一次次暗中启发吴郎。颈联更是措辞委婉含蓄,用“远客”指吴郎,告诉他:“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

40、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 言外之意在于:这不能怪她多心,而是你有点不近人情。另外诗人用了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承接关联,如“不为”、“只缘”、“已”、“正”、“即”、“便”、“虽”、“却等,这样既有律诗的格律韵味,又具散文的灵活性,读起来抑扬顿挫,令人回昧不已。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蓟中作 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注释无那 ,无奈。(1)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3分) (2)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4分) (3) 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1)广漠无边,充满凄清与悲凉,但也潜藏着紧张 。(2)运用了曲笔。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也可以从虚实或者对比衬托的角度谈)(3)王诗表达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高诗表达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