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文化概论模拟押题卷10(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住在****帅小... 文档编号:109975853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文化概论模拟押题卷10(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文化概论模拟押题卷10(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文化概论模拟押题卷10(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2022年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文化概论模拟押题卷10(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文化概论模拟押题卷10(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22年行政管理专科-中国文化概论模拟押题卷(含答案解析)一.综合检测题(共50题)1.简述农耕灌溉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作用。答案:农耕灌溉文化: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裨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南北方的农耕文化也具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二十四节气文化。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因为国家经济即农业经济,社会生产即农业生产,所以在上层文化中,还形成了一套农政思想。农政思想的核

2、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政绩”观: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作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勤农”观(识记):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2.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其礼制的精神核心是()。A.礼仪B.礼法C.礼节D.礼义答案:D解析: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其礼制的精神核心是礼义。3.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坐北朝南B.一门一殿C.围合布局D.左右对称答案:D解析: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左右对称。4.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答案: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

3、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5.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A.管仲B.韩非子C.吴起D.商鞅答案:B解析: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6.语言崇拜源于()。A.文学B.艺术C.巫术D.医术答案:C解析:原始人类赋

4、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他奉若神明。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就有了特殊的魔力。考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7.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满族文化B.朝鲜族文化C.汉族文化D.蒙古族文化答案:C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考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8.简述中国语言禁忌中进行避讳的主要方式。答案: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

5、字、近音字代替讳字。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考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9.将孝道视为“天之经,地之义”的是()。A.山海经B.三字经C.孝经D.大学答案:C解析: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10.佛教基本教义的“四谛法”是指()。A.苦B.集C.灭D.道E.善答案:ABCD解析: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佛陀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使尚未起信的众生免于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转法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

6、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因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皆苦,叫“苦谛”;欲望是造成人生多苦的原因,叫“集谛”;断灭一切世俗痛苦的原因后进入理想的境界,即“涅盘”,叫“灭谛”;而要达到最高理想“涅盘”境界,必须长期修“道”,叫“道谛”。11.魏晋时期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A.山水画的兴起B.宫廷诗的兴起C.山水诗的兴起D.花鸟画的兴起E.人物画的兴起答案:AC解析: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

7、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12.夏朝的文化崇尚()。A.文B.武C.忠D.义答案:C解析:礼记表记说:“夏道遵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遵命”、“近人”而“远鬼神”,即所谓的“夏上(尚)忠”。考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1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王阳明B.许慎C.钟蝶D.朱熹答案:B解析: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14.宋代绘画领域兴起的院体画风的风格是()。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宋

8、代仿西蜀、南唐旧制,设置了规模庞大的翰林书画院,罗致了全国各地大量的著名画家,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绘画艺术中心,有力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在当时兴起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院体画风。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15.“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问世于()。A.汉初B.唐初C.北宋D.南宋答案:C解析: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考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16.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与意义。答

9、案: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和意义:(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17.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从社会文化角度看()。A.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B.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C.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D.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E.礼是制定法律的依据答案:ABCD解析: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礼是立身

10、处世的准则。考点: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18.据说文解字叙说,周时的启蒙教育是以()。A.五经为先的B.大学为先的C.“六书”为先的D.三字经为先的答案:C解析:书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据说文解字叙说,周时的启蒙教育是以“六书”为先的。数即术数,包括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占卜算法等多方面的内容,相当于自然科学知识和宗教技术知识。从这六大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来看,中国古代教育确实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德育和智育的相互结合。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19.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是()。A.屈原文学B.汉代文学C.唐代文学D.宋代文学答案:A解析:“书楚语,作楚声”

11、的屈原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20.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A.尚书禹贡B.尚书尧典C.尚书皋陶谟D.尚书洪范答案:A解析:对广大地域自然区域的不同,在古代就已经有相当深入的认识。保存在尚书中的禹贡篇,就代表着古代人的认识。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21.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以木结构为主B.以砖结构为主C.以瓦结构为主D.以土结构为主答案:A解析: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中国建筑以柱梁为主、承重墙为次的结构,与西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考点:中

12、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2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产品的是()。A.音乐B.美术C.雕塑D.道德E.思想答案:ABC解析:音乐、美术、雕塑可作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23.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A.“无常”B.“中庸”C.“诚信”D.“忠君”答案:B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24.中国政府很早就有防灾思想。在农政全书中提出“荒政”思想的是()。A.董仲舒B.徐光启C.贾思勰D.陈敷答案:B解析:中国政府很早就有防灾思想,徐光启在农政全书还提出“荒政”的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官方还应该吸收民间生物学的抗灾办法,使灾后“亦无害也”。考点:中

13、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25.“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它发生在()。A.西周B.秦代C.汉代D.隋朝答案:B解析: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

14、文”。这里的“一”和“同”同义,就是“统一”。考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2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答案:C解析: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27.我国使用货币始于()。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元明时期答案:A解析:在商周时期,我国的市商贸易有了一

15、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考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28.红山文化发源于()。A.长江下游B.长江上游C.东北辽河流域D.黄河中下游答案:C解析: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29.武丁以后,在所有的

16、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A.太阳神B.祖先神C.土地神D.河神答案:B解析:商人还迷信鬼神,他们认为人死后会变为鬼,而鬼神的世界跟现实中是一样的。在他们看来,鬼神比活人更有威力,活人解决不了的疑难和福祸,他们都能搞定。比如人的生死病疾,天的阴晴冷暖,战争的胜败等等,他们都要通过占卜请示祖先,祈求祖先给予启示和保佑。所以他们崇拜祖先,重视祭祀。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30.汉代把它称为“泰一”,尊奉为“天神最高贵者”的是()。A.北极星B.金星C.冥王星D.天王星答案:A解析:汉代将北极星神视为天帝,称为“泰一(太一)”,为“天神最高贵者”,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在都

17、城长安的东南郊设立泰一坛,每年冬至都要郊拜泰一。考点: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31.汉字观念中,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A.“仓颉造字说”B.“黄帝奉天说”C.修辞神授说D.“河图洛书说”答案:D解析:“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等灵物驮到人间的。考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32.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古遗址B.壁画C.文献D.历史文化名城E.传统戏曲答案:ABCD解析:物质文化遗产(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

18、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考点:绪论33.道教的主要经典为()。A.易经B.道德经C.法华经D.涅絮经答案:B解析: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当时对道德经的称呼)、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34.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繁荣与衰败D.分裂与统一答案:D解析: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追求统一总是占主导的倾向。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

19、条件35.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格”的是()。A.闽菜B.湘菜C.粤菜D.川菜答案:D解析:川菜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格”,调味品多样而复杂,有五香、宫保、家常、姜汁、陈皮、蒜泥、豆瓣、白油、怪味、麻辣、酸辣等十几种。考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36.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A.二百年B.三百年C.五百年D.六百年答案:C解析: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五百年。3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A.秦始皇B.周文王C.商纣王D.汉高祖答案:D解析:汉高祖刘邦在立国之初下诏,“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高帝纪

20、第一下)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考点: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3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许慎B.董仲舒C.欧阳修D.钟嵘答案:A解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关于作品名称的来源许慎对此的解释是:仓颉开始造文字时大概是按照万物的形状临摹所以这种图画似的符号叫做“文”这以后那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考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39.汉代已有“四诊”的中医诊断技术。它们分别是()。A.望B.闻C.诊D.问E.切答

21、案:ABDE解析: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考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中国传统的技术文化40.在秦国变法,提出“驱农归战,利出一孔”政策的是()。A.李斯B.商鞅C.吕不韦D.荀子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在商君书亦提出“利出一孔”的思想。这个唯一的孔道,就是“农战”。除此之处的商业、娱乐等事项,尽在禁除之列。他的商鞅变法,按照“利出一孔”和“驱农归战”的中心思想。将秦国整个社会打造成了“农战”体制,全民为兵。最终得以横扫六国,实现统一。考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41.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

22、越是受制于()。A.心理条件B.地理条件C.人文条件D.气候条件答案:B解析: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地理条件。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42.试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案:积极影响: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辨证发展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负面影响: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

23、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43.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答案: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

24、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唐宋八大家都是进士出身;但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44.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A.手工业经济B.农耕自然经济C.市商贸易D.相农经济答案:B解析:历史常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考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

25、脉络,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45.三字经的作者是()。A.王应麟B.许慎C.周兴嗣D.王羲之答案:A解析: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了三字经。考点: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46.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答案:B解析: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主要思想如“心性生万物”说、“佛性”说、“自语”说、“顿悟”说、“无念”说、“佛法不离世间”说等。禅宗的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直觉顿悟法门和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47.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

26、现代趋势。答案:就其思想的典型性、影响的重大和深远而言,首先是“中体西用论”,以后则是“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三大文化思潮的互动。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48.汉族的迁移是因边地民族的内侵。内侵的民族一般有所谓()。A.“十六国”之说B.匈奴之说C.北胡之说D.“五胡”之说答案:D解析: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晋室的衰落与南迁,原居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与汉族比邻,并先后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胡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大夏等十

27、五个北方政权和一个西南政权成汉。由于这些政权主要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即五胡)所建,史称五胡十六国。考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前进49.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答案:礼俗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分的压制导致矛盾激化。二是对社会从属者而言,要以礼来节制自己的行为、欲望,服从尊长,安于本分。解析:书面解析,稍后推出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50.中国的乐器有若极其悠久的历史。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A.18种B.25种C.29种D.30种答案:C解析:直接记忆。考点: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