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中考数学复习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09948712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惠州市中考数学复习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州市中考数学复习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惠州市中考数学复习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中考数学复习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中考数学复习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综合题的分析与教学策略以2011年至2016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为例一、如何看待中考综合题1、中考综合题是体现中考试题选拔性的重要载体。在试题中集中在第23-25题,题型分别为代数综合、几何综合、代数几何综合。是中考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体现为难度大,耗时长,难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花费了教师极大的心力,在中考考场上耗费了学生众多的脑力,但往往事倍功半。2、综合题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六大数学素养中,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这三种素养更多的在综合题中体现,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也有体现。3、综合题的解答是学生综合学力的体现;综合题的训练是教师执教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学生而言

2、,需要想得到做得出写得对算得准完得成。而对于老师来说,则需要能想得通做得准析得清讲得透练得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等词语都是对老师的素质要求。4、综合题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它不可能通过突击训练来达到效果;不可能通过模式化训练来达到效果;不可能通过猜题来达到效果。尽管综合题难做难教,但也它的考查形式与突破口也是有章可循的,下面笔者以近6年广东省卷的综合题为例,谈谈综合题的教学策略。二、近六年广东省中考综合题分析(一)代数综合题(第23题)1、试题共性特点:近六年的代数综合题都是以函数为背景,11-13年考查二次函数,14-16年则考查反比例函数。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考查函数解析式的求法;而且每年的第二、

3、三两问都具有关联性,只有在正确解决第二问的基础上才能解答第三问,所以每次的得分也并不算高。2、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常见考查方法有:求解析式、求交点、求顶点、求最值、求面积、求范围、比较大小等。近六年中考了两次求最短距离,包括求直线异侧两点和同侧两点的最短距离;2016年则考到了关于直线y=x对称的两点坐标。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教学中需要适当拓展。关于某条斜向直线对称在2016年广东茂名中考中也考查到了,它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两端点求中点坐标,若适当拓展,则可引申到互相垂直的两直线k1k2=-1.(二)几何综合题(第24题)1、试题共性特点:(1)近四年都是考查圆,而且试题都属原创。其中2013

4、年中考题在2016年被自贡市原题引用。2015年中考试题的研究则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2015年8月下第34页。(2)试题的解答都需要排除干扰。2014、2015年的图形都比较复杂,解答时需要排除图形干扰;而2016年的试题中因为多了30度角这个条件,所以解题时需要排除已知条件的干扰,思路简单但书写麻烦。(3)四年中有三年都需要证明切线。证切线的过程中证角相等往往是题目突破的关键。在圆中证角相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利用圆周角定理或圆心角定理;通过全等(或相似)证角相等;通过基本图形证角相等:双垂直三角形、角平分线+平行线、对顶三角形、燕尾形、弦切角定理图形等。2、试题解答思路分析:(1)2013和2

5、014年证明切线的题目都是弦切角定理的基本图形,分别借助圆周角定理和全等开展进一步的证明。(2)2015和2016年的试题都是通过全等的方法予以解答。(3)2016年试题包含许多基本图形,现有试题未能充分发掘。(三)代数几何综合题(第25题)1、试题共性特点:(1)除2011和2012年外,其它几年都是以三角形和四边形为背景载体。(2)从2011年至2016年每年的最后一题都考查平移,且12-16年都考查的是平移过程中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试题解答思路分析:关键点都是求线段长度。求线段长度常见的有四种方法,分别是:(1)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例如2012年第21题。(2)利用相似求线段长度。

6、例如2012年第22题;2014年第25题。(3)利用三角函数求线段长度。例如2013、2015、2016年第25题。(4)利用坐标平面两点间距离求线段长度。例如2011年第22题。三、综合题的教学策略1、抓纲务本,变式拓展.(1)注意课本中隐含的知识点。2016年省卷第23题曾考查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当年的茂名市中考题也曾考查这一直线,其中解决的关键知识点是中点坐标特征。这一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七下86页第10题中有体现。同时八下第91-92页一次函数内容中,所举例的两幅函数图形分别是平行两直线与垂直两直线,对于“垂直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这一知识隐晦的体现了出来。(2)注意课本

7、例题与习题的变式。教材九上第60页课本例题(如图1),经改编后成为2015年中考第21题。这一题目在初二时常用作截长补短的典型例题。教材九上第87页课本例题(如图2)则被改编为2016年广州中考题,2016年江苏淮安也考到此题。也有许多课本习题被改编为中考题,如教材九下58页第11题中有三角形中截正方形的题目,教学中可以拓展到截矩形,2014年第25题就是该图形的拓展应用。教材八上第79页有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的题目,2012年第21题就改编自本题,其中的基本图形与基本结论依然存在。还有许多课本原题也被全国各地改编为中考试题。详见课件中的附录部分。 图1 图2 图3 图42、基本图形,分解化难

8、.任何复杂的图形都由若干的基本图形组成,综合题的解决很多都是依赖于对基本图形的解读。例如:2013年中考第25题的模型来自于解直角三角形一节(图3),解含45度和120度角的钝角三角形,平时我们的训练是已知钝角三角形中的最短边,求该边上的高,现在则是设这条最短边为x,要将该边上的高用含x的式子表示。此外,2012年矩形折叠题包含角平分线+平行线的基本图形;2008年中考题中可利用对顶三角形去解决;2014年第25题第(3)问则是相似中的A型与M型的应用(图4)。基本图形大多是从初一初二开始一点一滴积累而来,在初一初二的课堂教学中,对于经典例题、经典习题、经典图形就要讲透练透,基本图形的基本结论

9、要形成了种本能,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分解图形的能力。3、一题一课,腾挪时间.中考复习最痛苦的是总觉得时间不够,时间都去哪儿啦?都被没有思维量的大量重复劳动所吞噬了,所以复习课一定要知道哪些基础内容是学生清楚的,是不用复习的,哪些则是要重点复习的。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建议一题一课,知识融通。(1)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综合与拓展,而不能是反复低效演练。例如:中考题的第1题是类似于这样的题目“-3的相反数是_.”这样的题目有必要训练吗?训练再多有用吗?如果作如下改编:-3的相反数是_;a-3的相反数是_;已知a3,则|a-3|=_;分解因式:3x2(a-b)3-6x(b-a)2=_;已知a3,化简:=_

10、.以上这一组问题都与相反数有关,一定有学生对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感受出思维量。这样的复习,才会让每一节复习课都令学生感到新鲜,感受到知识的融合。(2)解答题的训练要用好用透,八方联系,一题多变。例如:在格点中作三角形是一道很平常的中考作图题(图5),我们在讲解的时候能否利用这道题目复习更多的知识呢?作图:将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作图: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三角形;作图: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作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计算:在y轴上找一点E,使AE+CE的和最小;计算:求ABC的面积;计算:在平面上找一点D,使A、B、C、D

11、四点形成平行四边形;计算:将ABC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求线段BC扫过区域的周长和面积. 这样改编后四道作图题是复习基础,四道计算题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成为综合题的一小问来考查。 图5 图64、讲透用够,举一反三.每一道综合题都是出题者智慧的结晶,都是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考查,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如果一道综合题只是讲清楚答案,就太浪费了。所以每道综合题都要讲透用够,关注应用同类型思想方法的题型,举一反三,练好练透。例如:2011年第21题(图6)第一小问“(1)始终与AGC相似的三角形有_和_.”这一问是解决第二、三问的基础,我们可以借助它复习相似的四种常见图形类别:A型、X型、母子

12、型和M型,通过基本图形分析可以看出只能应用母子型,都有一个公共角,只要找到一个45度角即可,这样就可以轻松解决。如果能够用动态的观点来理解,效果更好。本题的第(3)问“设CG=x,当x为何值时,AGH是等腰三角形.”本题需要利用相似,将“AGH是等腰三角形”转化为“AG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2010年广东省卷的第22题也是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的,这种转化思想的应用对于解决问题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应该有些针对性训练。可以选择2015年山东泰安的对应中考题。5、夯实基础,计算过关.我们观察发现,2012-2015年的最后一题,答案的数字与计算都非常复杂,2015年的第23题出现了解

13、无理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第25题的计算更是复杂到不愿动笔。计算题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一主要训练学生定准结果的符号,初二则主要训练学生的变形技巧(因式分解),初三则是综合训练。考纲将分母有理化的内容纳入考核后,更要注意二次根式的运算。6、分解训练,水滴石穿.综合题的解答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长期分解训练,绝不能在考前一段时间集中训练。具体而言,可以做到:知识点分解到课堂;能力点分解到作业;训练时间分解到每周;钻研对象分解到个人;考查时间分解到每月。7、思想方法,能力习惯.从历年中考综合题来看,分类讨论思想呈现隔年出现的趋势,其它思想方法也都体现在综合题中。影响综合题解答的因素很多,学生的

14、读题能力、分解图形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心理素质等制约着学生的解答情况。能力培养首先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包括刻苦钻研的习惯、认真作业习惯、课后反思习惯、时间分配习惯、自主归纳习惯等,具备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综合题的解答能力会更突出一些。8、趋势研究,关注变迁.从历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广东省卷每3-4年题型会有一些变化,所以在今年的复习中不应该死抱着往年的题型训练,可以多了解其它省市中考试题的类型,以作参考。以代数综合题为例。可以是代数阅读理解题(2013-2015年珠海),可以是应用题的综合(近几年深圳),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综合(2016广州),可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也可

15、以是纯一次函数的应用。而代数综合题的题型全国各地仍以二次函数背景为主,以形成等腰三角形、形成平行四边形、形成相似、形成直角三角形、形成线段(周长)和最小、形成最小面积等类型为主体。纯几何题则多会与运动变换、分类讨论等综合考查。综上所述,综合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增强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对试题的钻研能力、对知识的融通能力、对题目的讲解能力,只要坚持不懈,必会水到渠成!附:抓纲务本的中山特色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来,综合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纲务本,深入研究教材,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必能水到渠成。中山市每

16、学期的期末考试都能体现这一特点。我们分析中山市初一初二期末测试题就能发现,每一年的9分题都来自于课本中熟悉的图形,或是对课本例题、习题的研究变式。以2013年上学期初一数学试题第25题为例:从甲地到乙地,先下山后走平路,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以每小时24km的速度下山,以每小时18km的速度通过平路,到乙地用时55分钟。回程时以每小时16km的速度通过平路,以每小时8km的速度上山,回到甲地用1.5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这本是上世纪80年代一道竞赛试题,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列方程组来解,但初一上学期只学了一元一次方程,所以有些老师认为本题超过了范围,实际上本题是对课本“球赛积分表”问题的变式。“球

17、赛积分表”的常见的解决思路有以下四种:(1)根据钢铁队的积分可知负一场得一分。这也是课本的思路。但如果没有钢铁队的数据呢?(2)可以根据远大队的积分发现胜一场与负一场一共可积3分,可得胜一场x分,负一场(3-x)分;(3)或对比东方与光明两队,发现多胜一场比多负一场一共可多得1分,则胜一场为x分,负一场(x-1)分。(4)如果只知道光明队和卫星队的积分呢?根据光明队成绩,设胜一场x分,胜场总分9x分,负场总积分(23-9x)分,故负一场得分,再根据卫星队成绩可列方程。这一问题与期末考试试题实际上是同一种类型的试题,也可以应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纵观中山市初一初二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后三题中都有针对课本核心知识的考查,正因为试题具有这样的导向性,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是比较深入的,中山市的中考取得较好的成绩与这种导向性是分不开的。老师们,抓纲务本是一种教学态度,深研教材是一种备课习惯,当这种习惯变成学生思考的本能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本质提升,综合题的解答也会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