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9878212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科学面试演课教案模板摆的研究 【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化理解重复准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

2、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二、用摆做实验: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5、小结。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

3、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展推测。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间隔 。 白天和黑夜 3.昼夜交替教学内容分析p 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从同一地区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思维。二、通过模拟实验来理解昼夜的成因。三、推算昼夜区域和某地时间。四、列举历史上比拟著名的集中昼夜成因观点,进展人类探究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预期教学效果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

4、形成。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3、可以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4、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难点: 根据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课 题 声音的强弱和上下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声音有上下、强弱、悦耳和嘈杂的不同。2、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3、知道声音的上下与什么有关。4、使学生理解噪声危害身体安康,懂得要保护环境。重难点 能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有强弱上下之分,并理解声音的上下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1、能反映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挂图或录音、录像。2、大鼓、哨子、竖笛

5、、橡皮筋、二胡、盛有不同理水的烧杯。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个科学探究过程;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可以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验证假设。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教学流程:1、引入 (1)(出示标题)看了标题,你能猜一猜这个单元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2)听一听,周围有没有声音,都是些什么声音?2、准备阶段(1)利用周围的物体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 (3)置身于这样一个声音王

6、国里,你想研究什么问题?3、假设阶段:根据平时的识和经历,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4、实验阶段(1)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汇报验证结论,通过再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反思:说一说你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5、验证阶段(1)提问:我们能“看见”声音吗?(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空气是会流动的吗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有根据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作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展验证,会记录。2、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并能描绘。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流动的及流动的常见原因。2、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3、理解风的成因。4、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利用。情感,

7、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1证明空气的流动:气球,塑料袋,纸,扇子,小风车,蜡烛,火柴。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1大小一样的两个纸袋,支架,横杆,蜡烛,火柴。2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的多媒体课件。 3寻找空气流动的途径:透明水槽,线香,火柴。教学过程1探究空气是否会流动1对“空气是否流动”作出假设。2证明空气会流动的实验:让学生用气球,塑料袋等做实验,把重点放在热风车实验上。3分析p 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把手放在烛火周围不同位置有什么感受。 2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1出示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讨论:两只纸袋有哪些一样的地方?点燃蜡烛后两只纸袋又有什

8、么不同?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2演示实验,分析p 结果,形成“热空气比同体积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的结论,同时实验也证明冷空气会下降。3使用孔明灯,热气球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提出“它们是什么”,“是谁创造的”,“利用了什么原理”等问题,简介孔明灯,热气球创造或开展史。 4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进一步认识冷空气会下降:观察翻开的冰箱,会看见什么现象?冰糕冒出的“白烟”3.探究空气流动的途径1想像: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室和倒扣在桌面上的水槽里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空气看不见,怎样才能知道它流动的途径呢? 2出示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同时提出观察与记录要求。

9、可以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可以深化理解,只能获得外表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场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考虑。凭已有经历,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络起来,和自己无关。老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

10、工作非常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场,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老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

11、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理解故事梗概。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擅长观察和考虑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场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答复,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理解科学是什么。 1、

12、老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答复,假设没有学生能说出来,老师作简单介绍三、全课总结: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终究是什么吗?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2.1光和影一、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之间的间隔

13、 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途 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展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p 推理出光、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络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老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

14、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究光的机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根底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展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的描绘: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4、影子的特点1)在刚刚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和影子的机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

15、的方法、步骤、要求。 3老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之间间隔 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忆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 2.1光和影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之间间隔 的关系 影

16、子的形状和光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2.2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搜集相关的数据。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

17、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络和有规律的2、可以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可以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展分析p 和推理二、教学准备 老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

18、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构造一、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假如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构造划分。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1、可以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理解身体内部的构造。2、可以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可以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

19、美。二、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四、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根本构造图等。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擅长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擅长捕虫的特点,肤色用假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合适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4、引出课题:

20、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1老师提出问题:假如从头顶开场,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答复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详细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

21、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构造的好处。 活动: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敏;活动:让学生体会假如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构造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程度,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

22、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泼。3、观察身体的内部。1老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打破难点。老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老师让学生想方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老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刚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方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翻开了,想出了许多好方法: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

23、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考虑:假如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对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

24、征之一,请查阅资料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构造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 颈 躯干 四肢我们的考察方案一、教材设计说明本单元为“探究过程才能训练”单元,由考察前,我们要和考察方案展示会两个活动标题组成。“方案与组织”是本学期探究才能的训练要项,本单元旨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制定考察活动方案这一活动载体,使学生理解方案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方案与组织,这是本单元探究才能培养的“二级目的”。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我们将方案与组织才能的培养内容进一步详细化、系统化,使教材设计和老师的教学能有的放矢。在设计和编写本单元教材时,我们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探究才能螺旋式上升

25、开展的规律,着力凸显“方案与组织”的指导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方案与组织的过程,体会方案与组织的意义,讲究训练的渐进性和系统性。教材首先设计了“合作方块”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准备、施行和反思的过程,体验方案与组织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考察方案展示会”这一活动着力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活动方案,帮助学生体验方案与组织的过程与方法。为了充分展开才能培养的教学过程,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组织学生讨论“考察前我们要做好哪些方案与组织工作呢?”并用小组讨论的场景图和记录讨论结果的例子展开这一教学过程;第二是分组制定考察活动方案并组织“考察方案展示会”,教材里呈现了四个不同内容的例子,组织学生围绕“

26、方案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考察前的方案与组织工作等问题,讨论与总结,同时教材用“方案与组织工程清单”的形式展开指导和训练;第三是在学生明确“方案与组织”的内容和方法的根底上,引导他们制定完好的考察方案,并评出最正确考察方案,促进他们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方案与组织才能。 1 考察前,我们要 要点合作方块游戏活动;初步经历方案与组织过程的锻炼。 目的1 通过游戏活动体会方案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2 通过制定考察活动方案,初步经历方案与组织的锻炼。 怎样进展 1引入活动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

27、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方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方案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快乐,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2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那么和教学过程:游戏准备:准备大小一样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那么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游戏规那么: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

28、施行方案;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历与教训,并进展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方案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3制定考察活动方案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化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老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刚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方案与组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展,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方案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由于这是探究过程才能训练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对制定考察方案的方法做了适当指导,它是以卡通对话

29、和样张的形式表达的,教学时老师要认真领会这一编写意图。这节课的下半时教学重点是制定考察活动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方案与组织才能。假如教学时间缺乏,可以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告诉他们下节课要举行“考察方案展示会”,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2 考察方案展示会 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方案与组织工程清单。1 从“天圆地方”说起课标要求:通过科学学习,知道与科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分析p 问题的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和小组的交流合作才能。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地球的形状。2、使学生初步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3、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

30、地球内部的构造。难点:制作地球模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年龄小,对地球的认知粗浅的特点,可引用古代及现代有关地球的科学资料,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再利用地球仪模型,强化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教具:地球仪、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a、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那么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b、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假如我们生活在古代会不会有同样的认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二、表达与交流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

31、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出示教学课件: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辛的海上航行,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理论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如今,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三、观察与提问:老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换意见。四、搜集资料。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展示。大屏幕出示资料卡: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

32、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提醒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外表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态岩浆的发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可能是固态物质。地球“变脸”带来的教学目的:知道地球外表变化对生物和环境

33、的影响。理解常见的矿产资。教学重点:地球外表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铁架台、线、一罐饮料、彩笔、白纸条、透明胶带、剪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引入地貌在变化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65页的内容。二、表达与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来的资料。2.自学66页的内容。理解天然气、石油、煤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我国能的分布情况。3.拓展活动鉴别本地的岩石大家理解周围的岩石吗?利用双休日在家或学校附近搜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破碎程度、外观、硬度、条痕和遇酸反响等进展检测。4.自学68页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鉴定岩石把学生搜集的岩石,通

34、过从破碎程度、外观、条痕、硬度、遇酸醋反响几个方面去鉴定。二、把学生搜集的岩石整理成岩石标本盒。三、拓展活动1.地震的测量2.小组为单位进展试验。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拟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35、【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老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比拟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考虑: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二、理解植物的一生考虑: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

36、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一样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考虑:在我们对植物进展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可以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拟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

37、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一样的根本构造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构造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开展根底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展。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展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

38、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开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活力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别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场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老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39、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老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老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老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

40、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场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假如如今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交流:老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方案。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活动:如今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平安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方案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

41、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活力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绘一棵树。用简图描绘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绘的缺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绘和比拟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拟讨论

42、树木的一样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总任务:分小组进展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绘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比照法比拟: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二、观察记录一棵树从

43、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搜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描绘:分小组描绘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比拟我们的观察记录,考虑、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

44、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一样和不同?总结:通过深化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一样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根底上进展,学生能开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板书设计: 树的一样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教学后记: 一、导入、播放flash 苏轼水调歌头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所以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在古代,当人们举头望明月的时候

45、,衍生出无尽的遐想,从而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诗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相思。如今,我们仍然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同学们肯定也看过月亮吧,那么你所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形状呢?同学们不妨来画一画吧! 师: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看到的月亮?师:同学们的观察才能真不错,画出了这么多月亮,而且都画得很认真。老师也忍不住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月亮的样子,同学们,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展示月相图片师:确实,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不断地变化。我们把这种月球的圆缺形态叫做月相。、引出课题:月相师:看着这些月相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月相是怎么形成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月相

46、的成因吧!学生画月亮,老师巡视。 生展示。生:偷偷地在改变。生: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不一样呢?从生活经历入手,创设情境,为后面的探究奠定根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活动、月相形成的原因。 师:探究的根本步骤是怎样的呢? 师:很好,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探究,老师如今将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希望各个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探究,共同填写好探究成果报告单。看一看哪个小组表现最优秀!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建立假设。同学们,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月相的变化呢?、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视频资料)月球绕地球公转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师:那么你们的假设是请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

47、仔细,看到了很多的细节,也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假设。那么实际情况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设想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模拟月相变化的小游戏吧。、设计方案,着手实验小游戏模拟月相变化小游戏师:在大家行动之前,老师想先邀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配合一下玩一玩这个游戏,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看示范,并且要明确游戏中的考前须知。教学演示老师手托一半涂黑的排球绕扮演地球的同学转动,边转边提醒扮演地球的同学应紧随月球观观察到的形状,并及时告诉记录员进展记录;还要提醒扮演太阳的同学要时刻盯住月球,让它白色的一半始终朝向自己。 师:三名同学和老师配合得很默契,希望各个小组也可以明确分工、四人协作,顺利完成这个小游戏。师:你观察

48、到月相的变化了么?你们的假设能成立吗?课件演示:从整体上展示月相变化的过程并介绍一些月相的名称。师:同学们的探究很成功,各小组的展示也相当精彩。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试想月球是透明的,那么我们还能看到月亮的脸吗? 师:为什么呢?师:所以月相的成因完好地说是师:月相的变化到底是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呢?让我们继续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师:其实,月相变化是连续的,我们取典型的四个月相进展研究。比方月球在新月位置时,刚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中间。这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边背着地球,人类观察不到,表如今视觉上就是月亮从夜空中消失了。这时正好是农历的初一,称为“朔”。 讲出课本50页画出月相的名称师:从新月到满月

49、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也是根据农历确定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节日是根据农历确定的吗?师:月相的规律比拟复杂,为了使同学们更快记忆,老师介绍给你们一篇顺口溜: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师:月相规律不仅跟日期有关,而且它的东升西落也很有规律。课件演示月亮在上弦月、下弦月时东升西落的大致时间即夜间观察的方位。 小结 月相变化规律:师:1、上弦月

50、出如今上半月的上半夜,出如今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播放闪闪的红星主题曲,大屏幕呈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鲜活画面。播放动画:画面上有河水中航行的船只,天上飞行的飞机,岸边有房屋、树木等,远处是初升的太阳。师:画面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师:平时,大家都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能举几个例子吗?先说静止的物体吧! 师:运动的物体呢?师评价。生:岸边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生:飞行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是运动的生:教室里的钢琴、教室里的墙、桌子、椅子生:行驶着的汽车、骑着的自行车、转动的地球、跳动的心脏、走动的钟和手表、航行的轮船生:还有风也是运动的。通过精心设计

51、的课件,可以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考虑师:例子举得很好!不仅固体会运动,气体也会运动!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再看一段电梯运行的录像。师: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电梯里的红衣男孩,他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师:有不同意见吗?师: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师:分析p 的相当到位,非常好。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的位置改变了?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正在行驶的车内,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然后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

52、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再做出判断。这个被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我们通常称它为参照物。假如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师:假如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怎样的?师:回忆刚刚观光电梯的问题,以电梯外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改变了,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师:以电梯内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没有改变,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师播放列车运行的情景:火车从学生身边开过,小孩坐在火车里观察坐在一旁的大人和窗外的树木,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师:下面拿出你们的玩具汽车,两个同学一组,玩一玩

53、,并分析p 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师:根据以上分析p ,说一说怎样描绘运动和静止?师:平时人们在描绘运动或静止时一般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播放动画:飞机的相对运动师:以“天空的某物如白云”为参照物,运输机和直升机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描绘得很清楚!假如以运输机为参照物呢? 师:很好!那么,假如以直升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向右运动,而白云是向左运动的!师:好!假如这时候我要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怎么办? 师:很好!我们这就进入飞机的空中加油问题!师:课前播放的歌曲中有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

54、最好写照。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1句以为参照物;第2句以为参照物。师: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它是任意选取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一般的说,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老师出示浩瀚无际的大海图片师:为什么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会迷失方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推理得出:因为在茫茫的大海上是找不到适宜参照物的,所以很难把握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对位置和运动情况。所以事先不选定适宜的参照物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惊险的杂技,师展示装置玻璃杯口上放一隔板,板上放着一个正对着杯口的鸡蛋。假如我用手快速的抽出隔板,同学们

55、想一想鸡蛋会有什么现象? 老师随后演示。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鸡蛋掉到地面鸡蛋掉到杯子等学生表情各异。有的赞叹,有的惊讶师:这样的杂技你想学吗?师:那好,咱们先来练一下根本功,师给每组一个棋子和一条纸条,用棋子压住纸条的一段,假如用手迅速抽取棋子下面的纸条,棋子会不会随纸条一起运动?师评价生做的情况。同学们都做得很好,说明具备学习杂技的才能。老师课前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自由选择材料,表演类似的杂技。把你再好的一面过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巡视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展分组试验并考虑如下问题:用尺子击棋子,其他棋子跟着动吗?它们仍然保持什么状态? 老师指导学生进展讨论:其

56、它棋子未发生改变这说明了什么?交流,小结老师引导学生回到开场鸡蛋掉进杯子的原因,并让学生进展答复。 老师随后组织集体研讨运动着的物体有没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呢? 学生假设,交流。老师演示小车遇障碍实验。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小结想学。 生先猜测后试做。 学生动手选材料,表演。学生分组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用尺子快速击打棋子时,其它棋子并未发生挪动,仍在原来的位置。学生按照分组分别说出自己小组的看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由于棋子存在惯性,所以其它棋子并未发生位置的变化。 学生考虑,并说出自己的看法:鸡蛋掉到杯子里的原因同样是由于鸡蛋存在惯性。 老师指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惯性老师评价。设计意图:本课是

57、在热空气知识的根底上,引入空气流动的原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程度,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络。使学生在认识空气的根底上通过探究风的形成,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p 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联络生活实际知道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空气流动产生风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能运用已有的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展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才能,逻辑思维才能,想象力。3、能初步用实验产生的结果来验证某种

58、假设的结论,并运用类比讨论风的成因。4、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流动的原因,以及自然界中空气流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流动是风的形成原因。难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根底,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实验探究启迪思维师:夏天,我们用扇子扇,有没有风? 学生答复:有。你有没有想过方式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猜测。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板书。师: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如何做? 生:做实验。师:下面我们设计实验一起验证我们的猜测。 师出示

59、实验提示卡 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蚊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蚊香的烟流动途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分析p 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师: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塑料瓶内,使得里面的温度升高空气变轻,瓶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形成风,我们就看到蚊香的烟飘起来,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形成风的。三 联络生活、应用理论 师:谁能举出生活中利用风的例子。 学生举例。师课件演示的风的危害资料。 师:看到这些你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风的利弊四总结评价,稳固拓展1、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小结。3、帆

60、船是怎样借助风的力量行驶的?想方法理解。下一节课我们交流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模板)课题:_教学内容:_版小学_年级_册第_单元第_课授课班级:_学校_班教学环境授课地点:授课老师:_设计理念:“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进步探究才能的根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络,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本课力图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考虑,形成完好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设计理念: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整体把握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做到: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制定问题

61、列表,确定关键问题;施行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把握、随机抽取学生答复;回应时的倾听和追问;运用良好的组织方式,将极大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材简析:学习者特征:教学目的:科学知识:1、_。2、_。科学才能:1、_。2、_。科学态度:1、_。教学重点:_。教学难点:_。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准备:1、演示活动材料:_2、小组活动材料:_3、活动记录单:_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1、_2、_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历出发,安排了_的情境,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二、组织讨论,设计方案:1、_2、_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事先要做到有方案、有安排,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活”有所“长”,“动”有所“获”。故本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方案,制订出详细详实的施行方案,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必要的根底。三、探究活动:1、_2、_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