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

上传人:wuxin****2020 文档编号:109865040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安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2011-01-24 04:06核心提示: 西安城北一家养老院负责人表示,西安老年人护理员的每月工资800至1600元,工作强度大、地位低、待遇差是护理员奇缺的主要原因,但根本还是在观念上,年轻人对这项工作普遍有抗拒心理。昨日上午11时30分,是西安市灞桥区敬老院开饭时间,午饭是包子、稀饭。看到护理员们忙前跑后, 护理员很累:翻身换尿布 一天做多次 据了解,灞桥区敬老院里有160多位老人,其中80%是残疾、智障老人,大多卧床不起,需要有人全天伺候。目前敬老院里共有护理员25人,年龄最大50岁,最小28岁。 灞桥区敬老院护理班长,40岁的杨爱绒6年前

2、到敬老院工作,当时院里有护理员三十多人,6年后,她当时的同事只剩下3个人。这些年来,杨爱绒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感情。她说:“喂饭、翻身、擦药、换尿布、抠屎都是日常工作,和伺候亲人没什么分别。”“经常是护工吃饭的时候,老人拉肚子,我们放下碗筷跑过去擦洗,等收拾完连饭也不想吃了。一名合格的护理员,要忍受很多委屈。”曾有一位外来访客参观完敬老院后说,一月给他2万元也不干护理员。 老人很心疼:护理员太累,想分担一些 吃午饭时,见护理员们忙前跑后,能行动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帮助端饭,84岁的老奶奶任玉芳硬撑着病体,走到坐轮椅的90岁老人华松彦身旁,端起一碗稀饭,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她笑着对记者说:“这里的小姑娘

3、把我们照顾得很好,看她们太累了,我也想替她们分担些。” 看到这一幕,多次来到敬老院的爱心志愿者王伟有些心酸:“老人们虽然吃穿不愁,可内心一定很寂寞。”王伟给敬老院捐了6600元,希望过年时给老人改善生活,他还特地叮嘱说,每个护理员也要发50元奖金。 尴尬的现状 工作累待遇差 很多人不愿干护理 记者从西安多家敬老院、老年公寓了解到,护理员难招、流动性大。灞桥区敬老院院长梁丽莉表示,理想状态下,护理员与老人的人数比例为12或14,需临终关怀的老人甚至要21,但从目前西安的养老机构来看,人员普遍比例是15或16,缺口很大。“老年护理员普遍年龄在40岁至50岁,20岁出头的还没听说过。”西安城北一家养

4、老院负责人表示,西安老年人护理员的每月工资800至1600元,工作强度大、地位低、待遇差是护理员奇缺的主要原因,但根本还是在观念上,年轻人对这项工作普遍有抗拒心理。 护理员没有从医学院校毕业的 “敬老院里的护理员,都是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没一个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不是我们不想要,是他们不愿来。”梁丽莉说。2009年从西安市卫校招了8名学生,最后只有一个男孩愿意留下来,但这个男孩后来生病也回家了。“其他学生干了一两个月后就辞职了,有的甚至在节假日不辞而别,连工资都没要。” “80后、90后的护理员我就没太见过。有一个年轻护理员,工作不久一见熟人就躲起来,他还求我说若有人问起,就说他在敬老院做饭”

5、一提起这些,梁丽莉有些难受。 未来的发展 拟自我“输血”免费培训失业人员 据介绍,西安市养老机构有九十余家。西安城南一家大型老年公寓负责人丁女士说,老年人护理员上岗前应接受专业培训,包括医疗护理、老年心理等,一个成熟的护理员需要一年以上时间培养。目前民政部门对老年人护理员的培训尚未形成体系,养老机构只能内部培养,但整体素质偏低,无法形成稳定的服务队伍。 有业内人士表示,西安已有一些养老机构在和民政、劳动等部门沟通,准备“自我输血”,对失业或外来人员开展免费培训,让他们到养老机构工作,同时也希望大专院校能设置相关专业,系统培训高级的老年护理人才。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危机:老龄化冲击家庭养老模式

6、伴随着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带来的“4-2-1”家庭结构小型化,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尖锐。我们可以想见未来的三代中,一个独生子女要赡养两位老人;而一个家庭中,夫妻2人要养育1个子女并赡养4名老人,家庭负担非常沉重,多少年来我们所沿袭的家庭养老模式将会受到严峻考验。 如何能使老人与子女的生活都得到保障,养老院成为很多人合乎情理的选择。目前,西安市养老机构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市场需求极大;另一方面养老院的数量和床位供给严重不足。 2011年3月9日,西安市养老机构现状调研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西安市共有养老机构55家,其中公办22家,民办33家,床位共有68

7、16张。细算下来,每百位老人竟然只拥有半张床位。养老市场呈现巨大缺口。 现状:西安养老院服务水平较低 记者从西安市民政局了解到,西安现有养老机构80多家,公办和民办数量大致相当。大部分分布在灞桥区、未央区和雁塔区,尤其是近些年新建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养老院,基本集中在郊区。而对于人口密度最大的城三区:碑林区、莲湖区和新城区,由于受地域限制,养老院普遍规模偏小、设施老旧。总体来说西安市大部分养老院条件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经营不到位,并且有些养老院位于老城区的私人住宅或出租房,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但现实的矛盾却是:城三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生活配套成熟,成为子女为老人挑选养老院的首选,因此带来养

8、老院的床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位于灞桥区和未央区的一些条件好、规模大的养老院,反而因为远离市中心,即使有相对优越的硬件条件,依然常常空有床位。 据碑林区民政局一位长期从事老龄事业工作的人员介绍,现在申请开办的养老院要求床位不少于150张,同时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活动室、医疗室、洗澡间、独立的食堂等基础设施和持证上岗的专业养老护理员。然而仅就目前西安养老院的情况来看,能符合这个要求的实属少数。 记者走访了人口密度最大的碑林区的多家养老院实地考察。位于大车家巷的南院门老年公寓是西安最早的养老院,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街道办创办。由于本身地处繁华街区,受周边商业单位发展的限制,始终没有得以发展,现在

9、只拥有床位29张,同时只收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虽然每个月只收取每个老人400块钱的床位费(吃饭买饭票),但与低廉的价钱相伴而来的是没有活动室,没有独立食堂,没有医疗室,甚至没有洗澡间和一位护工! 位于老城区长胜街的金秋老年公寓是碑林区规模最大的养老院。2001年由西安煤科院和文艺路街道办共同创办,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拥有床位69张,已经全部住满。据金秋老年公寓的史中良院长介绍,这家养老院的前身是煤科院的托儿所,经过改造后变身为老年公寓,两栋平房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非常陈旧,家具也多是经过慈善捐助而来,很多已经不能再用了,急需更换。既就是这样的条件,仍然算是碑林区比较好的。 记者看到,这家养

10、老院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院内的所有走道和房间均设有老年人无障碍扶手、斜坡,拥有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活动室,一个完整的厨房,一间还算宽敞的洗澡间,大约可容纳5位老人同时洗澡。但没有医疗室,只和周围的几家医院有合作关系,用院里张大爷的话说“连量个血压都量不了”,显然无法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最亟待解决的是,全院60多位老人,其中还有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十几位,却只有护工5名。 经营困难:养老院之痛 碑林区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相比于其他城市的养老机构,我们的养老院收费是很低的。完全可以自理的老人,一个月的收费在800元-900元之间,半自理的老人是1200元左右,全护理的老人一般在160

11、0元-1800元。这个收费标准在全国是相当低的,也刚刚能维持养老院的开支。 所有接受采访的院长都表现出了经营者的难处。大多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场地难发展。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市公办养老院的场地大多是利用废弃的厂子,老旧的矮楼,或是街道办提供的一块地方来进行改造建成的,多年来很难再有发展。城区建设严重饱和,新的场地找不着;现有场地的面积也无法再扩建房间,原因是老年人还需要有活动的院落。 二、护工难雇到。护工们流动太快,导致护工队伍不稳定、不专业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些院长。对于“为何不招聘专业护工”的问题,金秋老年公寓的史中良院长说:“不是不想招,是既招不到,又招不起。”据说大连职

12、业技术学院专门设有“老年服务专业”,开设十几年,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现实的问题是,西安没有一家开设老年服务专业的大专院校,本地招不到这样专业的人员,外地就更是难招到了。退而求其次,只能去招卫校的毕业生或是接受过一般性培训的护工。但有时连这些人员也招不到,因为医院一个护工的月工资大约是3000元,而养老院同样的工作,却只能给出1500元左右的工资,自然是没人愿意干。 三、纠纷难解决。所有接受采访的院长都认为,安全对养老机构来说,绝对是第一位的。走访所及的几家养老院,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了80岁,90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在少数。每位老人在入住养老院前,其子女都被要求签订一份合同,上面写明安全

13、问题的责任归属。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老人在入住养老院期间因为自己的原因跌伤、突发疾病、走失,养老院不担负责任。虽然有言在先,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还是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金秋养老院曾住过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老人,由于个子高又常年从事运动,骨质疏松非常严重,进养老院没多久就摔了一跤骨折了。按合同院方本不应承担主要责任,但现在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认为事故出在养老院就是院方的看护没有做好,理应由院方负责赔偿。再加上老人摔伤的原因无从考证,是谁的责任根本说不清,“我们养老院在这种时候总是处于弱势,争执很久,最后还是赔了1万元。”史中良无奈地说。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针对发生在养老机构内的医疗纠

14、纷的法规,对养老机构的权责划分也不够明确,这让经营者如履薄冰。 四、资金成最痛。由于养老院完全依靠收取入住老人每个月微薄的服务费来维持运转,属于微利行业,加之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投资回收周期长,再加上缺少扶持,基本是在维持着经营,由不挣钱带来的就是大多数养老院无法改善基础设施,也无法提高服务质量。 一位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名入住老人一个月所交的护理费约3万元。每个月伙食费支出1万元,8名员工工资1.2万元,水电通信费约2000多元,另外还有房租、垃圾费、设备维修费等等,每个月都处在亏损和持平的边缘。“上半年挣了几千块钱,前天赶紧拿出来给屋顶做了一遍防水处理,屋子太老,漏雨已经很长时

15、间了,做完这个就又没钱了。” 养老院的院长均表示,他们也知道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质量水平低,护工数量太少,但是这些指向的都是资金,没有资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维持下去。“我们并不会因此就提高老人的费用,我本人并不主张豪华,价格低一些,让大部分的老年人真正住得起。”史中良院长说。 思索:新力量的注入 然而缺少了资金,没有了护工,限制了发展,连给老人最基本的都提供不了,养老院的维持对老人的利益损害甚深。如何改善养老院的经营状况,使老人的利益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是经营者和社会相关各方都应该思索和解决的问题。 在旧有的一批养老机构苦苦探索发展之路的同时,新力量的注入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补救性措施。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西安市拟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项目11个以上,增加床位12940张;新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10个以上,增加床位5150张。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达到每百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机构床位3张以上,总床位数发展到3.5万张以上。新建的养老院必将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护工队伍的崭新面貌面向全市的老年人群,带给他们更为优质的老年生活。 与此同时,西安市还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每个街道、乡镇都建成一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站450个以上,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建立一批“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