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社会医学复习讲义

上传人:ET****1 文档编号:109840711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东南大学社会医学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南大学社会医学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南大学社会医学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社会医学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社会医学复习讲义(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会医学复习讲义总论部分: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3、了解社会医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社会医学的概念、性质、内容与任务(一)、社会医学的概念与性质社会医学( 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 与个体及群体 健康及疾病 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群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社会医学具有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

2、类的双重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社会属性。(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内容( 1)、研究 社会卫生状况 ,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即社会医学诊断);( 2)、研究 影响 人群健康的 因素 ,主要是社会因素(即社会病因学分析);( 3)、研究社会卫生 策略与措施 (即社会医学处方)。2、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国家制订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推广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使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第二次卫生革命: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为主攻目标

3、,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第三次卫生革命:以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全人类 健康长寿 和实现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为目标,社会卫生策略是树立健康新概念、大卫生观念,加强社会卫生措施,防治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三)、社会医学的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 人群 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 政策和策略 ;4、开展健康 弱势人群 保健和社会病控制。二、 社会医学的发展( 一 ) 、社会医学的萌芽1、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 就强调人的 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要求医生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2、古罗马

4、医师盖伦 重视心理因素 的致病作用,强调人体健康与社会心理因素间的关系。(二)、西方国家社会医学的创立与发展1 、法国医师 盖林 第一次提出 社会医学概念,把分散和不协调的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社会医学”。包括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社会治疗学;2、德国医学家诺尔曼 、病理学家 魏尔啸 强调医学科学核心是社会科学;3、德国 格罗蒂扬 提出了 社会卫生学 一整套理论和概念,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三)、中国社会医学的发展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社会医学”列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三、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

5、展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 高危险人群 和高危因素高危人群:指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险环境的人群、对环境有高危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高危因素:指对健康构成威胁的因素。高危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高危反应:指机体对刺激缺乏适应或耐受,当身心和社会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后,导致一些疾病。常与个体的生物遗传、健康状况和生活经历有关。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 的决定作用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6、。四、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区医学、卫生管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思考题概念:社会医学、大卫生观、整体观简答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2)、社会医学的任务。第二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对医学实践的影响;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健康观;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 Model) :指从事物中抽象出某些特征 ,构成关于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 对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起着指导作用,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医学模式 (Medicalmodel) :是人类在与 疾病抗争 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

7、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核心是科学旳医学观。二、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生命和健康由神所赐,疾病是由超自然的力量所引起的。治疗方法:乞求神灵的祝福、宽恕和保护,驱逐瘟神疫鬼,巫术和医术交织在一起。服用具有催吐和导泻作用的植物或矿物质。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medical model):把健康和疾病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观察与思考的朴素的、辩证整体的医学观念。外因、内因病因学说。3、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medicalmode

8、l) :只有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 笛卡尔 :动物是机器 、拉美特利 : 人是机器 。4、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 :流行病学三角模式。从纯生物学角度考虑的生态平衡,病因是微生物,宿主是动物或人,而且只观察宿主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环境局限于自然环境。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这一缺点,限制了它的视野,也限制了医学家对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认识。三、现代医学模式1、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2、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B

9、io-psycho-socialmedicalmodel ):是指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以及处理健康和疾病 相关问题旳 医学观和方法论。由恩格尔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如吸烟、酗酒等对健康造成危害;( 3)、生物遗传因素:是理解生命活动和疾病损伤及康复过程的基础;(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3、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

10、大到社会服务。(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5) 、对医学教育的影响4、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1)、消极健康观:没有病就是健康;( 2)、 WT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3)、亚健康 (Sub-health) :指人的机体虽然 无明显的疾病 ,但呈现出 活力降低 ,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 4)、亚临床疾病: 又称无症状疾病。

11、无临床症状、 体征,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依据。社会影响因素部分: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社会因素的内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熟悉文化的概念、社会阶层、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医疗保健制度的定义及家庭结构的类型;3、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第三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述(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DH):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 和所拥有的 资源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

12、基本规律和特点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的发展历程(三)、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对社会医学的意义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与内容三、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行动框架与国际经验四、其他1、社会影响因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主要通过心理感受这一中心环节发生作用( 1)、感知觉系统是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 2)、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调节网络是社会因素的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是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一、基本内涵及衡量指标(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

13、生产总值(GDP)(二)、健康的内涵及衡量指标1 、出生率、死亡率反映人口的变动情况;2 、平均期望寿命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 的最高综合指标;3 、婴儿死亡率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比较敏感的指标。二、经济发展与健康(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1、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1)、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2)、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 3) 、通过教育间接影响人群健康;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生活方式的改变;( 3)、现代社会病的影响;( 4)、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5) 、负性社会事件增多( 6)、社会人口的剧烈变化(

14、二)、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 、促进自然资源利用。三、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一)、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二)、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三)、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四、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健康投资分析(一)、健康投资:就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二)、健康投资效益分析1、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平均期望寿命是反映居民健康投资效益的综合指标2、健康投资的社会效益五、其他社会阶层:主要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第五章

15、、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一、人口与健康(一)、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过多对健康影响: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负担,影响人口素质;3、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二 ) 、人口结构、素质与健康1、人口结构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主要有:(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 总人口数(2)、儿童少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数/(3)、性别结构,性别比例一般为103 - 107x100, 60 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数 x100, 15 岁以下;。10%或65 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2、人口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素质始终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三 ) 、人口流

16、动与健康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及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经济繁荣及社会发展,给居民健康带来有利影响;人口流动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给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二、生活工作环境与健康1、营养与健康2、食品安全与健康3、职业压力与健康4、体力活动与健康三、社会制度与健康(一)、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 和社会活动 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总和。涵义有三层:社会形态、各种具体的社会管理制度、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双

17、向性、普遍性、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 二)、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1、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社会公平的衡量尺度: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社会卫生政策对健康的影响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human behavior)的影响四、社会关系与健康1、人际关系与健康社会支持( 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物质和情感 帮助。2、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功能: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与娱乐3、退休、失业和健康五、社会发展与健康1、科技进步与健康;2、城市化与健康。六、社会综合发展指标1、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数体系SSPS;2、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

18、lity of life index, PQL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和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PQLI =婴儿死亡率指数+1 岁的期望寿命指数+识字率指数/33、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联合国发布的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并以此区分高度开发、中度开发、低度开发国家,也用来衡量经济政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4、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ASHA)5、国民幸福指数(NHI)第六章、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一、文化的概念、构成及特点(一)、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文化 ,包括思想意识、宗

19、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二)、文化的组成1、认知成分:包括知识和信仰;2、规范部分:包括价值观和社会规范;3、符号部分:语言、文字和数字等。(三)、文化的特点:共有性、习得性、象征性PS: 历史性、现实性、渗透性、继承性、社会性二、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与特点(一)、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文化的类型:智能文化 :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规范文化 :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思想文化 : 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二)、文化影响健康的特征: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稳定性、民族性。三、文化影响健康的现象(一)、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20、成人识字率: 15 岁及以上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数。(二)、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三 ) 、宗教对健康的影响(四)、道德因素与健康(五)、非主流文化与健康(1)、亚文化( Subculture) 某一文化群体所属 次级群体 的成员共有的独特 信念、价值和生活习惯 ,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2)、反文化 (Counter culture) :反文化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一种所代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站到了主文化对立面 的亚文化,对现存的社会思想文化 持敌对态度 的某些思想及行为。( 3)、跨文化:由于 文化背景的变化 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等。第七章、行为心理因素与

21、健康目的要求:重点掌握行为、人格的定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的定义、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了解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一、心理因素与健康(一)、人格与健康人格( Personality ):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征,由 遗传和环境 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1、气质(先天因素)与健康气质( temperament)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 ,通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1)、胆汁质型: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 急躁易冲动 ;刚强,但易 粗暴 。( 2)、多血质型: 灵活,有朝气,善于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

22、3)、粘液质型: 稳重但不灵活;忍耐力强,沉着,但缺乏生气 。( 4)、抑郁质型: 易感,但内向;稳重,持久,但懦弱;沉默而孤独 。2、性格(后天因素)与健康A 型性格:具有敌意、匆忙和竞争等特点;易患冠心病。B 型性格:和A 型相反;C型性格:过分的顺从、忍让和自我克制、情绪压抑、爱生闷气。易患癌症。(二)、认知因素与健康(三)、心理压力与健康心理压力 (Stress):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 和内在要求 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 ,表现为心身紧张或不适。(1)、压力基本理论1)、生物应激理论应激反应: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即压力是机体力争回到平衡系统的企图,紧张是对平衡系统

23、的背离。2)、社会事件刺激论3)、心理认知理论4)、现代压力理论( 2)、持续压力不良后果:健康问题、工作问题、管理和决策问题( 3)、压力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心理测验:一种定量测定人的心理状态的方法,利用事先设计好的模具与量表,组成一些能反映心理特点的刺激,让受试者做出回答和反应,以分数或等级对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进行定量描述。5、生活事件与健康生活事件( Life event):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包括在童年期家庭教养和境遇、青年期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成年期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受到的各种事件。二、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一)、行为与健康行为行为:是个体针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健康

24、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是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包括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外显行为、内在(心理)行为。(二)、行为因素与健康2008 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50%的死亡是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三)、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生物学观点、心理学观点、行为学观点、社会学观点三、行为心理因素的干预(一)、政策干预政策干预普遍被认为是效益较高的。倡导促动:包括四个要素:倡议、联盟、宣传、行动。即PCPA模式。(二)、社会工程干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大众媒体干预(四)、社区干预(五)、组织干预四、烟草流行与控制社会医学研究方法部分:第

25、八章、健康管理与治理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健康管理定义、健康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计算方法;2、熟悉:健康管理产生的背景、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范围;3、了解:慢性病的自然史、危险因素的特点、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一、产生背景二、概述1、健康管理( Healthmanagement):以人们的 健康需要 为导向 ,通过对 个体和群体 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 和指导服务,通过制订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行动,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 。宗旨:为了更好地调动个人、群体和社会的积极性

26、,通过对有限健康资源的有效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果。管理对象:从病人扩展到全人群。手段:从个体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手段,到针对群体的公共卫生手段,再到综合干预手段。2、健康治理( 1)、健康治理 (Health governmence): 通过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来保障政府、非政府组织、卫生服务提供者及其使用者的利益表达,责、权、利分配和角色安排,并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确保一致的政策和行动,以解决各种健康问题,实现公共健康目标的过程。( 2)、特点三、多层次的健康管理与治理(一)、个体与群体的健康管理1、个体、群体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价干预再评

27、价2、基本步骤3、健康管理策略(二)、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与治理(三)、卫生系统健康管理与治理(四)、国家健康管理与治理(五)、全球健康治理第九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目的要求1、重点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定性研究的特点及方法;2、熟悉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类型、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3、了解问卷的主要类型、问卷设计的原则、答案的设计和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一、概述(一)、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按照是否干预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特有的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专家评议(德尔菲法)、文献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社会医学最主要研究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2、实

28、验研究3、评价研究: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4、德尔菲法:此方法是在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核心是专家独立评价 。5、文献评价(二)、研究步骤1、选择课题: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2、制定研究方案抽样方法:( 1)、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2)、非概率抽样:1)、方便抽样(偶遇抽样):常用于预实验、预调查2)、立意抽样:即目的抽样、判断抽样。通过主观选择对象3)、雪球抽样(锁链式抽样):比如吸毒人群调查、艾滋病患者抽样4)、定额抽样:类似于分层抽样3、收集资料:观察法、访谈法、自填问卷法、文献法(历史法

29、)4、整理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二、定性研究(一)、概念及特点定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也称质性研究,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从整体的角度深入探讨和阐述被研究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1、注重事物过程,而不是结果;2、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不能外推;3、需要与研究对象长时间接触;4、研究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二)、定性研究的用途1、辅助问卷设计;2、验证因果关系;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5、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三)、定性研究方法1、深入访谈法(In-depthinterview):是一种非结构式访

30、谈。根据访问提纲,通过与研究对象深入交谈了解其对某些问题的想法、感觉与行为。2、专题小组讨论法(Focus group discussion):又称焦点组讨论、焦点组访谈。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法。3、选题小组讨论法(Nominal group discussion):是一种程序化的小组讨论过程。在一个由不同既得利益、不同思想意识和不同专业水平人员组成的小组中发掘问题并排出先后次序。4、观察法( Observation ):研究者通过对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直接的、系统的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分非参与性观察和参与性观察。三、定量研究(一)、概念和

31、特点定量研究( Quantitative research):通过现场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 ,或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又称问卷调查。(二)、访谈法1、面对面访谈优点:比较灵活、对调查对象文化要求不高、问卷回收率较高、可根据非文字信息来判断回答的真实性、比较容易控制访谈环境、可进行较为复杂问题的研究;缺点:需大量和复杂的组织工作、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诱导性提问、无匿名保证;2、电话访谈优点:与面对面访谈同、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缺点:问卷完成率较低、适用于调查目的单一,问题简单,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调查、(三)、自填法1、信访法优点: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避免现场自

32、填时间紧张、时间冲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高的匿名保证、范围可以很广、缺点:缺乏灵活性、不能收集到非文字资料、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问卷回收率较低、2、现场自填法优点:节省时间人力经费、灵活、高回收率、缺点:只适用于调查对象较易集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自己填答问卷的人群中进行。3、网络调查优点:调查时间灵活,具有现场自填的优点,又解决了现场自填需要集中调查对象的难题缺点:被调查对象的难确定性,使研究者很难估计样本的总体。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比较定量研究获得事物的数量指标定性研究阐述事物的内在特点、本质特征和发生规律等。两者区别广度和深度量和质四、问卷设计问卷( Questionnaire):也

33、称调查表。在定量 调查中用于收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组问题 和相应 答案所构成的表格。(一)、问卷的主要类型及一般结构1、问卷的主要类型:自填问卷、访谈问卷问卷的主要类型及一般结构2、问卷的一般结构:封面信:介绍调查者身份、调查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指导语:对填写问卷的说明;问题和答案:问卷的主体。特征问题、行为问题、态度问题编码(核对项目):(二)、问卷设计的原则及步骤1、原则: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2、步骤:明确研究目的、建立问题库(如头脑风暴法)、设计问卷初稿、试用和修改、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三)、问题及答案的设计1、问题设计1)、开放式问题:优点: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的情

34、况、可收集到生动的资料、适用于问题答案多;缺点:适用范围有限、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统计处理较困难。2)、封闭式问题:优点:易回答,省时间、回收率高、便于统计分析;缺点:问题答案不易列全、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容易发生笔误。2、答案设计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3、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问题4、问题的排列1)、先排列容易回答、无威胁性的问题;2)、先排列封闭式问题;3)、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4)、检查信度的问题须分隔开来( 四)、问卷的评价1、信度(Reliability):也称精确度(precision),即所得结果的

35、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信度。复测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用 同一问卷 在不同时间 对同一对象 进行重复测量的一致程度。复本信度( alternate form reliability):评价 两个问卷 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折半信度( split-half reliability): R=2r/1+r2、效度 (Validity):也称准确度。 测量结果 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 之间的 接近程度 。即调查表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表面效度 (face validity):表面上看,问卷能否测量研究者想要了解的问题。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

36、ty):问卷所涉及内容覆盖研究目的所要求达到的各个方面和领域的程度。结构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用两个相关的相互可以取代的测量尺度对同一概念交互测量。说明调查表的构造是否符合有关的理论构想和框架。准则效度(criterion validity):问卷测量结果与标准测量的接近程度。效度和信度的关系:1、信度不高,效度也不高;2、信度高,效度也不一定高;3、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4、效度高,信度也高。第十章、卫生服务研究目的要求:1、重点掌握:卫生服务研究的定义、内容、方法、卫生服务要求、需要、需求、利用的概念、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指标、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的内容。2

37、、熟悉: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分类、我国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卫生人力需求的主要预测方法、卫生服务评价的定义。3、了解: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一、概述卫生服务研究(Health services research):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 和第三方 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 为一定的目的使用卫生资源 ,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一)、卫生服务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1)、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 公平 性;(2)、控制医药费用,提高社会效益、经济(3)、改进卫生服务 质量。效益 ;2、目的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

38、源尽可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二)、我国卫生服务研究进展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上海卫生服务研究经验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卫生服务研究范围、内容和对象进一步拓展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三)、卫生服务研究分类卫生系统研究、卫生工作研究、防治效果评价、行为医学研究(四)、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五)、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1、描述性研究:阐明卫生服务及健康

39、状况的社会人群分布,了解分布的趋势及其规律;2、分析性研究:研究影响卫生服务的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经常应用;3、实验性研究: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试验;4、理论研究: 应用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联系及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是一种定量研究的方法;5、系统分析法:运用系统分析技术,综合分析卫生服务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提供若干种筛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和优化选择。6、综合评价法7、投入产出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 效果分析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一次性横断面调查、重复性横断面调查、连续性横断面调查二、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应用(一)、基本概念1、卫生服务要

40、求(Health services want):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残疾的主观愿望 ,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2、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services need):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差距 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 ,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3、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services demand):从经济 和价值观念 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包括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求非所需,供非所求)。需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

41、个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4、卫生服务利用(Healthservicesutilization):需求者 实际利用 卫生服务的 数量 (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 不能直接 用于评价卫生服务效果 。5、卫生需要、需求、利用的联系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只有转化为需求,才有可能去利用卫生资源,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满足。需求=需要利用率(二)、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反映卫生服务需要量水平指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

42、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1、疾病频率(度)指标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 调查人数 100%患病的定义( 次 ) 数 / 调查人数 100 慢性病的定义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健康者的定义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两周卧床率=调查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 调查人数 100%两周活动受限率=调查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 / 调查人数 100%两周休工(学)率=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 调查人数 100%两周患病天数=调查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 调查人数(三)、卫生服务利用指标1、门诊服务利

43、用指标两周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 次 ) 数 / 调查人数 100%两周患者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 次 ) 数 / 两周患者总例数100%两周患者未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 次 ) 数 / 两周患者总例数100%2、住院服务利用指标住院率 = 调查前一年内总住院人 ( 次 ) 数 / 调查人数 100% 人均住院天数 = 总住院天数 / 总住院人 ( 次 ) 数未住院率 =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 / 需住院患者数 100% 3、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卫生机构登记报告、家庭询问调查4、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5、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居民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以及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人口数量和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经济因素、 文化教育、 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医疗保健制度、气候地理条件、行为心理、婚姻和家庭三、卫生服务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