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09808547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方法及区分方法。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碳酸钠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碳酸钠的性质难点碳酸钠的性质辅助手段 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科目化学授课人朱瑞瑾学校五中时间2006.10.16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言大家都知道的在我国北宋时期的苏洵、 苏轼、苏辙在文学史被并称为 “三苏”,可你们 知道吗?在化学界也有“二苏” !投影化学界“三苏”的化学式,化学名称及 相应的俗称。介绍化学界“三

2、苏”的化学式、化学名称、 相应的俗称及碳酸钠的用途投影碳酸钠的用途图片过渡由于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我 们十分有必要了解碳酸钠的性质板书一、碳酸钠的性质引导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碳酸钠 的性质,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探究物质性 质的一般程序。投影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引导探究物质的性质一般是从观察物质的外 观开始,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 的部分物理性质,现在请大家来观察这 两瓶药品。展示碳酸钠样品板书1、物理性质过渡通过观察碳酸钠的外观我们了解了碳酸 钠的部分物理性质,卜向我们来根据碳 酸钠的所属物质类别,预测碳酸钠可能 有那些化学性质?引导NazCO俗称“纯碱”,它属于“碱”吗?

3、弓1导NazCO属于盐类,那它可能具有那些性倾听倾听观看通过投影了解探究物质性质 的一般程序。观察、总结出碳酸钠的部分物理 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回答:不属于“碱”,属于“盐”。思考、回答能够与酸、碱、盐反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充分运用电教手 段,增加学生的感 性认识,使学生感 到碳酸钠与生活 的关系密切。回忆已有知识,建 立新旧知识的联 系。引导学生学会知质?板书可能与酸与碱与盐引导碳酸钠属于盐类,为什么会被称为“碱” 呢?板书水溶液呈碱性过渡那么,碳酸钠是否能与酸、碱、盐反应 呢?请大家根据学案上的提示,通过实 验逐一验证我们的预测。投影友情提示:1、为节约实验时间,请大家先做学案上 的

4、【实验四】,在等待 静置2min”时, 同时做其它实验。2、实验时请大家注意规范操作,以保证实验安全指导学生探究活动投影碳酸钠的性质引导学生整理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板书2、化学性质思考、回答它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活动与探究、】N&CO的化学性质整理实验形象,总结出碳酸钠的 化学性质。识迁移。提高课堂效率,加 强学生实验安全 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学会合作学 习,并运用科学方 法进行探究。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验证了我们对碳酸钠性 质的预测,下面我们将研究NaCO与NaHCO勺相互转化。板书二、N&CO与NaHCO勺相互转化。演示实验同时加热NS2CO与NaHCO勺固体提问观察到什么现

5、象?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产物和反应过程,得出结论。 A投影2NaHCO= Na 2CO+CO T +HO讲解我们除了通过加热的方法实现 NaHCO专 化为NaCO,还可以通过加氢氧化钠的 方法实现。投影 NaHCO+NaOH = Na2CO+H2O提问A试管内澄清石灰水为什么先变浑浊后 又变澄清?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小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出 现,A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 浊后又澄清;加热后具支试管内 无明显变化,B试管内的澄清石 灰水无变化。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碳酸钠受热 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的结论,及了解相应得化学反 应。倾听,记忆回答:Ca(OH)2+CO =CaCOJ +H2

6、OCaCO+HO+CCa(HC 2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表达能 力引导学生学会知 识迁移。转引碳酸钠与碳酸钙都是碳酸盐,组成相似,如果碳酸钙能与H2O和CO反应生成Ca(HCG)2,那碳酸钠是否也可以通过与 H2O和CO反应生成NaHCO投影Na 2CO+CO+HO=2NaHCO总结Na 2CO与NaHCO互转化的条件CO2+H2O板书Na 2CO - - NaHCO& 或 NaOH过渡大家请看,我手中的这两瓶药品它们分 别是NaCO和NaHCO从外观上你能区 分吗?弓1导现在请大家根据学案上提供的NaCO和NaHCO勺性质,设一个实验方案区分 这两种物质。请同学们将讨论

7、的成果展现给我们大家组织学生分组验证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现象,讨论方案的 可行性,总结出可行性方案和最佳实验 力杀总结区另1J NaCO和NaHCO勺方法投影区别NaCO和NaHCO勺方法:实验方案1:各取少量固体置于两支试 管中,再逐滴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有明显放热现象的 原样品NaCO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NaCO的应用结束提问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哪些NaCO的性质练习作业完成学案思考、回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 程式。回答:不能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方案分组实验,验证试验方案讨论、总结阅读、记忆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学会知 识迁移,学会合作 学习,并运用科学 方法进行

8、探究突出学习要点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方法及区分方法3. 通过对碳酸钠性质的探究,培养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碳酸钠的性质【活动与探究1】碳酸钠的性质1、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填写下表:(表一)项目试验步骤现象及结论NaCO的物理 性质观察试剂瓶中的 NazCO固体和溶 液颜色状态水溶性NaCO的化学 性质【实验一】取一小片 PH式纸放在 放在玻璃片上,用胶头滴管吸取 NaCO溶液2滴在PH式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 PH直【实验二】在 两支洁净的试管中

9、 分别加入12ml的澄清石灰水和 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 试管中滴加NazCO溶液,振荡,观 察现象与CaCl2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与Ca(OH)2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三】按教材P50图2-11所示 组装仪器,在广口瓶中放入约 10mL勺碳酸钠溶液, 将滴管中的 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气球体积 的变化情况。与盐酸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四】将一块有油污的铜片放入到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3mL 的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静置约2min,用镣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 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情况蘸有油污的铜片在从热的碳酸钠

10、溶液取出再用水冲洗干净后,具表白的油污。(填依然存在、消失)2、交换讨论上述现象和结论3、小结碳酸钠的性质(1)碳酸钠的物理性质(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a.b.c.d.碳酸氢钠一碳酸钠:碳酸钠一碳酸氢钠:三、根据下表,设计实验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表二)NaCONaHCO色、态白色粉末或细粒白色细小晶体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类别正盐酸式盐同温下的水溶性易溶易溶,溶解度小于N&CO 同物质的量浓度时的酸碱度碱性强、PH直大碱性弱、PH1小于N&CO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一般不分解不稳定,受热分解2NaHC& NazCO+COT +H2O与同浓度的酸反应没有碳酸氢钠反应

11、剧烈反应剧烈【活动与探究2】设计实验方案,区别 N&CO和NaHC30体依据性质: ;设计思路: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各取两样品少量置于;4、讨论实验验证方案,找出现象明显、操作最简便的验证方法。四、思考题:1、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所得气体通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2-吗?2、向饱和NaCO溶液中通入CO气体,有白色晶体析出,原因有哪些?提示:20 C S(NaHCQ=9.6g); S(Na 2CO=21.5g)3、如何鉴别 NaCO, NaHCO 和 NaCl?学习资料1 . PH式纸的使用方法:检验溶液的性质时:取一小块 试纸放在洁净的

12、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 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K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3)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储水润湿 ,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溶液,可能 会导致测量不准确。2 .液体试剂的取用取用少量液体,可用滴管取用,取液时,先取出滴管,捏紧胶头,排除空气和液体,再吸取液体,滴管取出后不可平放和倒放,滴试剂时下端不可接触接受器皿,用后立即插入原试剂瓶中,滴液时滴管保持垂直,避免倾斜。滴管不可两用。量大时应采用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使瓶上的标签对着手心,瓶口紧挨试

13、管口,使液体沿试管内壁流下,用完后塞好瓶塞。3 固体试剂的取用把少量粉末或细小颗粒固体加入试管,可用洁净的药匙或条形纸槽,取用后将药匙擦干净。块状或大颗粒的固体取用,用镊子将固体送入平放的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起,让块状固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滑下到底部。4 试管的加热试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但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以防止沸腾时液体外溢,加热前,试管外壁应该擦干,保持干燥。用试管夹夹住,夹在离试管口约1/3 处。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以免液体外喷伤人。加热时, 先 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加热液体的中上部再慢慢向下移,不时的移动试管,以免局部过热而爆沸。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试管底部不能与灯心接触, 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 洗或防在桌面上,防止骤冷炸裂。5 烧杯的加热对较多的液体加热可用烧杯,液体的量应以容积的1/32/3为宜,加热前外壁应该擦干,保持干燥。 烧杯须采用石棉网 。6 .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至少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计0)三者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