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9782602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田子坊:蜕变于里弄的创意街区2012-01-17 19:59搜房网牛国栋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摘要田子坊则脱胎于狭窄的近代里弄,老旧的石库门民居和街道小工厂合二为一,成为田子坊时尚街区的舞台和布景,各色建筑设计事务所、室内设计工作室、精品屋、时装屋、出版社、广告公司、艺术馆、健身房、武术房、书店、古玩店、咖啡店和酒吧与画廊一道,描绘着海派文化特有的精致、细腻、典雅、琐碎与世俗。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全国第一家没有政府投资的创意产业园区,上海第一个城建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示范区域,实施了全市第一个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的途径等。在田子坊示范作用下,在一些艺术界和文化界人士积极的倡导推动下,以

2、老厂房、老街道为载体建设创意园区的做法在上海成为共识。创意产业,首先要有创意的思想。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城市,需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行动。上海如此,济南也应如此。上海VS北京,很是不同,各个层面皆如此。即使同属文化创意产业,即使产生的时间也相差不多,北京的798与上海的田子坊风格迥异。798是以大型工厂大尺度空间的老厂房为创作和陈设载体,并以前卫艺术画廊为骨干,看起来新锐、简捷、粗犷、率性与随意。田子坊则脱胎于狭窄的近代里弄,老旧的石库门民居和街道小工厂合二为一,成为田子坊时尚街区的舞台和布景,各色建筑设计事务所、室内设计工作室、精品屋、时装屋、出版社、广告公司、艺术馆、健身房

3、、武术房、书店、古玩店、咖啡店和酒吧与画廊一道,描绘着海派文化特有的精致、细腻、典雅、琐碎与世俗。泰康路上的崭新风景街道虽然老旧,田子坊之名却是崭新。在街头问路,十有七八的“阿拉们”并不知道田子坊在哪儿,但一说泰康路却无人不晓,泰康路才是田子坊的老名。说来有些绕口,这条卢湾区打浦桥地区长420米的小街,还有一个原名叫志成坊,始建于1930年,当时的知名画家汪亚尘偕夫人荣君立入驻此街隐云楼,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和艺术家协会组织,这也是此街最早与艺术结缘的例证。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有了多家工厂,与密集的居民楼相伴。1998年前这里还成了马路集市,车水马龙,肉蛋禽菜,熙熙攘攘。1998年9月卢湾区政

4、府实施马路集市退路进厅,并将晴天尘土雨天泥的泰康路重新铺设路面,街区景象豁然开朗。三个月后,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率先进驻泰康路,从此揭开了泰康路创意街区的序幕。不久,画家陈逸飞、黄永玉,摄影家尔冬强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店也先后入驻。1999年,一向标新立异的黄永玉给这条以泰康路210弄为中心的街区取名“田子坊”。田子方,春秋时代魏国的一位贤达之人,庄子外篇中有记述,取其谐音命名,黄老自有其寓意。2000年初,打浦桥街道办事处邀请英国设计师对弄堂工厂进行重新设计,改建成都市工业楼宇。之后,街道又邀请“海归”人士管理,带来发达国家用旧厂房、旧仓库转换成创意产业园区的新理念,在3个弄堂工厂1.8万平方

5、米闲置厂房内创立了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并将“田子坊”进行了品牌和商标注册。艺术家总是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敏锐嗅觉。在国际艺术界都在追逐Loft(工厂仓库)概念时,处在中国艺术前沿的上海艺术家岂能落后?泰康路地段有7万多平方米,面积虽不太大,但建筑语言丰富。这里既有典型的江南民居,也有纯粹的西式洋房;既有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建筑,还有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工业建筑,成为上海开埠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共有20多种形态,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在今天的上海滩凤毛麟角。最吸引艺术家们眼球的还是这里原有的6家工厂,其中有上海最早的面粉厂、味精厂、食品机械厂和纸杯厂。这些

6、工业化的时代产物由于企业转型留下了大片空白,自然成为艺术家们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理想空间。位于泰康路210弄的陈逸飞工作室曾是上世纪40年代的老厂房,如今已经布置成为陈逸飞纪念馆。建筑简洁、凝重,打开车间特有的厚重的木门,走进休息室你会发现壁炉至今可以生火。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总是艺术家们爱做的事。与陈氏工作室相邻的,是平时悬挂着自己摄影作品的尔冬强摄影和版画工作室。这里原为食品厂厂房兼仓库,8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完好地保留着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大跨度的三角形钢梁,绞缠在一起的钢丝绳制成的扶梯围栏,带着移动马达的龙门吊车,冰冷的工字钢和粗电线交错在空中,天棚上大面积玻璃

7、天窗洒下的温暖阳光在这种氛围中欣赏美术展览、话剧,以及每月一次的小型歌剧表演,自然给人异样的感受。点石成金与最大卖点其实,对于是否保存这些老厂房、老里弄,上海的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也曾展开激烈的争论,前些年这里的有些房子上也曾写上了大大的“拆”字。一些地产商看准了这块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宝地,认为建设新楼盘绝对比租赁这些旧房屋效益好。即使一些对老建筑充满感情的人也曾疑惑:田子坊没有华丽的建筑楼盘和高档的商务设施,能否等到艺术家们的青睐?视觉创意策划人吴梅森一言以蔽之:“吸引他们的恰恰是这里的旧式弄堂和混杂其间的老厂房。”事实证明,那些在房产商眼中早该弃之的“敝帚”,经“视觉脑袋”们稍加拨弄,原先

8、蓬头垢面的楼屋,如今变成一间间散发着艺术情趣的工作室,钢梁、吊车、老虎窗、货运电梯、石库门、天井等,在此都已融化成不可剥离的视觉美。上海一向海纳百川,只要适合自己,不论海内国外统统拿来,田子坊的国际化便是如此。据说这里有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丹麦、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爱尔兰、马来西亚与我国的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以及内地其他省市的240余家创意机构和企业来此投资,仅日本小店就有十多家,有日本乌冬面馆、日本磨咖、日本料理、日本茶坊等,田子坊自然成为日本人游上海必到的目的地。美国陶艺家杰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引来无数“老外”在此研修陶艺。香港陶艺家郑祎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楼开设乐天陶

9、艺社,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一些特色商店更是向国际化看齐,像东南亚精品店HariRabu,摆满了各色东南亚天然材质制作的有趣物件。来自印尼巴厘岛的木刻面具、朴素的豆绿色瓷器、IKAT花布装饰、木制大头猫和青蛙等等,彰显着浓郁的东南亚热带风情。HUMANATURE作为一间规模不大的服饰精品店,却请西班牙歌手当形象大使,店里放着他所演唱的西班牙文流行歌曲、张贴着他的大头像。上海自在艺术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其黄杨木雕人物中有一些国家领导人及国际文艺体育界知名人士的肖像、漫像,惟妙惟肖,形态传神。这里的中式服装店里主打的是价格不菲的旗袍等唐装,很多为老板娘亲手设计,每样只做几

10、件。家居礼品店最抢眼的是土花布做的布老虎们,还有印有雷锋头像的糖盒。在上海创业的山东老乡还在这里开起了“根源”工艺品店,商品中自然少不了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从业者具有独到的国际眼光,自然也会得到理想的回报。没过几年,这里名声大振,人气鼎盛。许许多多的金发碧眼的老外,拿着他们国家的导游手册,按图索骥,接踵而至,在田子坊的一些西餐厅、咖啡店,洋人多的使你以为身置国外。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一项调查,田子坊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50多万人次,在上海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名列前茅。之所以有那么多外国游客喜欢田子坊,还因为这儿能见到最真实的老上海。同样是利用老厂房,泰康路与798不同,与上海苏州河畔旧仓库改建

11、而成的画廊也不同。这里是一片典型的人口密集的老街区,迎面扑来的尽是浓浓的市井气息。这里的民居至今还有四五户人家合用一个灶间,洗水池很多设在户外;弄堂里排满了自行车,居民们清晨还是在自家后门刷着马桶;更有那跳皮筋的阿囡、挎着菜篮子的阿婆、卖鸭血粉丝汤的推车、摇着铜铃的收废品者这便是田子坊的独特之处。画家们在这里自然不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和秋冬”,真实的生活情景,放松着艺术家们的神经,也启发着他们的创作灵感。艺术家成了里弄里的一分子,居民们也近水楼台,或多或少得到些艺术熏陶。这里的居委会十分支持乐天陶艺社的工作,免费为陶艺社的外墙漆上了红色。作为礼尚往来,陶艺社便在寒暑假以低廉的收费教里

12、弄里的小朋友们制陶。比起“新天地”的豪华版咖啡厅,这里的几家“蚊型”咖啡店,感觉更是休闲和温馨。或许在这些老旧石库门的屋檐下,人会更加放松,更易融入这特有的市井氛围之中,去体会上海午后的慵懒与闲适。正是如此,艺术家与市民,艺术与市井,和谐共处,相互包容,成为田子坊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最大卖点。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田子坊的示范效应逐渐显现,浓郁的艺术和时尚氛围也从老厂房渐渐蔓延到了附近的石库门民居。附近有400多户居民腾出自己的房屋租赁给创意业户,平均租金翻高到每天每平方米5-8元,明显高于打浦桥一带办公楼房租平均水平。一些位置好的底层石库门每间的月租金更是从原来的三四千元上升到八九千元。据了解,

13、田子坊一带解决了近千个知识型就业岗位,创造了每平方米3万元的生产价值。双赢之路的多项第一在近十年的努力中,田子坊创出了许多个第一: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全国第一家自筹经费没有政府投资的创意产业园区,上海第一个城建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结合示范区域,实施了全市第一个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的途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创意企业自发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开办了上海第一家上海创意产业研究所等等。在田子坊的示范作用下,在一些“海归”艺术界和文化界人士积极倡导推动下,以老厂房、老街道为载体建设创意园区的做法在上海达成共识。从2004年起,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上海中心城区的老厂房、老仓库里诞生,如普陀区莫干山

14、路50号、卢湾区广告湾、建国路8号桥、昌平路传媒文化园、周家桥创意之门等等,闯出了创意产业与城市改造的新路,为上海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作出贡献,并用市场化方式走出了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和发展创意产业的双赢之路。在当下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的风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破旧立新,不加选择地对目标地段实施房地产整体开发,以求经济效益和数字政绩的最大化,但是普遍缺失文化追求和特色营造,使很多城市患上盲目重复建设、否定文化传统、割断历史文脉、缺乏城市个性的“城市流行病”。而从泰康路到田子坊,将城市文化和记忆很好地保留,实现了新与旧、过去和现代、原生态和艺术化的完美结合,它的发展之路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创意产业,首先要有创意的思想。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城市,需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