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09730700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4.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凤凰山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安徽省灵璧县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2009年8月3日安徽省灵璧县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设计任务书编号:项目编号:编写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项目负责人:殷张明编写人:殷张明审查人:黄伯良总队长:许国礼1总工程师:詹建华提交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提交时间:2009年8月3日正文目录第1章前言.11.1目的任务.11.2工作区位置、交通.11.3自然地理、经济概况.21.4以往工作情况.21.5本次设计工作简述.2第2章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52.1区域地质.52.2矿区地质.7第

2、3章矿体特征.103.1矿床形态、产状及规模.103.2矿石类型及质量特征.10第4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要求.124.1工作布署原则.124.2设计工作量及质量要求.124.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164.4矿床的可行性评价.172附图目录序号图名比例尺图号1安徽省灵璧县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区域地质图15000012安徽省灵璧县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地形地质草图1200023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0线资源量预算剖面图110004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3线资源量预算剖面图110005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4线资源量预算剖面图110006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7线资源量预算剖面图110007姜山矿

3、区水泥用灰岩矿8线资源量预算剖面图11000第1章绪论1.1目的任务1.1.1目的任务宿州市金慧水泥有限公司(甲方)拟建年产150万吨水泥厂生产线,急需寻找其生产建设所需之水泥用石灰岩原料矿产地,特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我队)对灵璧县朱集乡姜山至凤凰山一带水泥用灰岩矿进行地质普查工作,为该水泥厂的生产建设,提供的下一步地质工作依据。我队接受其委托,于2009年7月下旬派遣地质人员对该区进行了地质踏勘,同时充分收集了灵璧县一带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我队以往在本工作区北东约10公里处龟山矿区开展的灵璧石矿详查地质工作资料,编制了本普查地质设计。1.1.2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本普查设计书

4、中,对本次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区交通、地理条件以及矿权范围进行了详细说明,简略叙述了以往地质工作情况,重点阐明了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工作区地质特征,对普查阶段的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技术质量要求、工作量及工程进展计划安排、完成该项目的各项具体保障措施以及预期提交的成果,均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1.1.3工作周期计划自项目落实开始至报告提交共计需工作周期5个月,即150天。其中外业地质工作时间为90天,主要包括地质填图、地形测量、槽探、钻探施工编录及采样化验,内业时间为60天,主要包括各种样品的测试工作及报告编写、复制工作。实际工作周期,将根据合同要求,按期按质完成各项工作,提交相应普查地质报告。1.

5、2工作区位置、交通工作区位于灵璧县城北约35公里朱集乡姜山至凤凰山一带,行政区划主要隶属灵璧县朱集乡管辖,本次工作拟定的探矿权边界拐点坐标如表1-1,拟定探矿权面积8.75平方公里。工作区交通较方便,工作区西约有3公里即有为灵璧县通往朱集的乡村公0路,其路况较好,且自工作区有简易砂石道路与之相连,经此公路,工作区西至宿州市约55公里,北至徐州市约60公里。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拟定探矿权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直角坐标经纬坐标点号YX东经北纬154551237453501172930335000254666937453551173015335000354667137448931173015

6、334945454821437449011173115334945554821237453631173115335000654859837453651173130335000754859537458271173130335015855052437458371173245335015955053137444511173245334930105493743744445117320033493011549376374398211732003349151254899037439801173145334915135489953743056117314533484514547838374305011731

7、003348451554784037425881173100334830165466833742582117301533483017546674374443111730153349301854551637444251172930334930101.3自然地理、经济概况本区属淮北平原区,工作内平坦地形与低矮山丘相间,地势总体上中部高,周边相对较低。主要山丘为工作区中部的凤凰山及西部的潼山,地形最高143.9米,最低20米,最大高差123.9米。区内人工沟渠纵横,一般呈南北、东西向排列,构成农田排洪网,为季节性水流。工作区西侧运料河经过本区,为一人工修建河道,其水流常年不断,可为矿山生产供水。本区

8、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最低月均(一月)气温为-0.4,最高月均(七月)气温26.8。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23。年日照时间22802440小时,年均降水量869毫米,年均无霜期208天。本区经济尚欠发达,以农业为主,兼有养殖及采石业。农业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黄豆、芝麻、棉花、花生等。养殖主要为奍羊,采石以开采灵璧石为主,少量建筑石子等。本区交通方便,劳动力充足,经济尚欠发达,开发灵璧石资源对发展地方经济有重要意义和条件。1.4以往工作情况1974年4月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大致查明了本区岩石地层及构造等地质

9、特征,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资料。1981年10月国家建材局地质公司安徽地质勘探大队(安徽总队前身)在工作区东北部青云山一带开展了灵璧石找矿工作,实测剖面3200米,并开展相应的槽探工程,提交安徽省灵璧县青云山大理石矿找矿地质报告。2005年6月至2005年11月,我队在工作区东北约9公里外的龟山一带开展了观赏石详查地质工作,并于2006年1月提交了安徽省灵璧县龟山矿区观赏石(灵璧石)矿详查地质报告。1.5本次设计工作简述0我队在接受委托后,于2009年7月下旬,组织了地质技术人员,对工作区进行了踏勘地质工作,充分收集了前人地质工作中所取得的地质资料成果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探讨,最终着手进

10、行了本设计的编设计工作量统计表表1-2工作施工施工项目1:5000地形测1:5000地质测地质观测点勘探线7线自外剖面测3线量0线业开4线8线外业工之探槽施TC7施工日起工(5阶段90天条)TC3TC0TC4内完钻探施TC8ZK41ZK01成工(3孔)ZK31刻槽取样线基本分探槽基钻孔基组合样探槽组工作量10KM210KM2个1167.466798.72米米1427.551470.831368.581364.30土石方土石方5439米3934米3土石方土石方土石方土石方150进尺540200米1906804328米件500件230件180件170件1钻孔组60件内检100件外检60件小体重样3

11、0件湿度样30件抗压强度样12件内业自外岩矿鉴定样9件化学分析工作含基本分析组合分图件编制及复报告附图约18张资料业结地质表格制作报告附表一册文字编写及复报告文字一册制,于2009年其它附件附工业指标、矿权登8月提交了安徽省灵璧县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普查地质设计。根据本设计,预计工作区内水泥用灰岩矿333资源量约9594.4万吨。2第2章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2.1区域地质按安徽省区域地质誌划分,本区大地构造隶属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北陷褶断带,灵璧台穹。本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小区。区内地层较简单,地质构造中等复杂,岩浆活动不明显。2.1.1区域地层本区基岩出露较少,以第四系覆盖为主,出露

12、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统一套碳酸盐岩,第三系零星出露,总厚度约2321.2米。2.1.1.1震旦系下统九里桥组(Z1j)米下部岩性为中厚层含粉砂质泥灰岩。上部岩性为薄层至中厚层砂质灰岩夹厚层灰岩。2.1.1.2震旦系下统四顶山组(Z1sd)342.7米下部岩性为厚层灰岩,含白云岩团块及透镜状白云岩。上部岩性为薄层至中厚层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2.1.1.2震旦系下统倪园组(Z1n)分为上、下两段。下段(Z1n1)米厚度304.6厚度厚度278.03岩性为薄层至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Z2)n厚度93.5上段1米岩性为薄层至厚层含燧石结核泥质

13、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2.1.1.3震旦系下统九顶山组(Z1jd)分为上、下两段。(Zjd1)厚度268.5下段1米岩性为灰白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少量同生角砾岩。(Zjd)厚度102.0上段12米浅灰色、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条带状灰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灰岩、微晶灰岩、白云岩。底部为石英细砂岩,顶部为叠层石灰岩。2.1.1.4震旦系下统张渠组(Z1zh)厚度377.7米下部岩性为灰色至灰黑色薄层灰岩,紫红色页状灰岩,灰色至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灰岩。上部岩性为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Zw)厚度319.22.1.1.5震旦系下统魏集组1米岩性为青灰色、灰黑色、紫红色薄层至厚层灰岩、白云岩、叠层石

14、灰岩,夹黄绿色、紫红色钙质页岩及泥灰岩。2.1.1.6第三系上新统(N2)厚度5米岩性为杂色石灰质角砾岩、胶结物为红色粘土及胶磷矿、铁锰质等。2.1.1.5第四系全新统(Q)厚度0-230米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砂夹少量钙质结核。42.1.2区域构造本区地质构造中等发育,因地层出露呈零散状,褶皱和断层均呈不完整或不连续状出现。2.1.2.1褶皱本区褶皱主要为九顶山复向斜,属印支期燕山早褶皱,包含九顶山向斜、渔沟背斜及周圩背斜三个次级褶皱。其中以九顶山向斜较完整,周圩背斜、渔沟背斜多被掩盖。a.九顶山向斜该向斜位于九顶山复式向斜的西侧,其核部地层为魏集组(Z1w),两翼为张渠组(Z1zh

15、)至倪园组(Z1n)各组地层组成。轴向60,南部开阔,被第四系所覆盖,西部被朝阳集断层切割,轴长约20千米,北翼仰起端地层倾角变化较大,约1545左右。北段东翼倾角50,西翼15。轴面向东倾斜,中段东翼倾角26,西翼45,轴面西倾。因此,该向斜为斜歪旋扭褶皱,且具压扭性。b.周圩背斜位于九顶山复向斜北东北部,轴向50,轴长4.5千米,核部地层为倪园组(Z1n)组成,翼部由九顶山组(Z1jd)至魏集组(Z1w)组成,北西翼倾角2430,南东翼倾角4050,轴面略向东倾斜。c.渔沟背斜:位于九顶山复向斜东南部,轴向60,轴长12千米。核部由张渠组(Z1w)组成,翼部由魏集组(Z1w)组成,北西翼倾

16、角1325,南东翼倾角1036,属近对称状背斜。2.1.2.2断层本区基岩呈零散状出露,出露面积不大,发现的断层不多,规模不大。根据断层延伸方向,可分为北西向、东西及近南北向三组。前者为横向断层,后二者分别为斜向断层。长度一般数百米,少数达2千米以上。断层性质以正断层为主,少数平移正断层。2.1.3区域矿产本区矿产主要有灵璧石、大理石、水泥石灰岩及冶金熔剂白云岩等。灵璧石:主要产于龟山九顶山一带,也产于其他区域。矿体形成于九顶山组上段上部、张渠组中段及魏集组下段分布区。目前灵璧石5主要以自发无序季节性开采为主,但已形成一定的开采能力和规模,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大理石:本区已开采并进行

17、不同程度地质勘查工作的大理石矿共有两处,一为耳毛山大理石矿,一为青云山大理石矿。耳毛山大理石矿位于朝阳镇南西耳毛山一带,矿体产于魏集组上部,为紫红色厚至巨厚层富含迭层石灰岩,商品名“红皖螺”,其饰面板材以艳丽的色彩、美丽而独特的迭层石图案成为饰面石材中的知名品种,已开发多年。青云山大理石矿位于渔沟镇东青云山一带。矿体产于张渠组,中厚至厚层灰岩,商品名“磬云黑”,其蚀面板材以其色泽黝黑光泽、质地细腻而成为饰面石材中的优质品,如今也用来加工各种工艺品及日常用品,也颇受市场欢迎。水泥石灰岩:位于九顶山、火焰山及凤凰山一带,主要为九顶山组下部厚层灰岩及张渠组中、下部薄厚层灰岩。其MgO含量低、CaO含

18、量高,为良好的水泥石灰岩矿。d. 冶金熔剂白云岩:位于火焰山西部等处,产于张渠组上段厚层白云岩。其MgO一般在1821%之间,达到工业要求。2.2矿区地质2.2.1地层工作区内以第四系隐覆区居多,岩层主要出露在工作区西北潼山一带及工作区中开合山、凤凰山一带并向北东方向延伸,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张渠组(Z1zh)。2.2.1.1震旦系下统张渠组(Z1zh)厚度377.7米张渠组下段(Z1zh1):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中部开合山至凤凰山一带,出露于山体及地势较高处,呈长条状,自西南向东北展布。岩性:灰色薄层灰岩,微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局部呈页片状,岩石致密性脆。矿物组成以方解石为主,少量泥质、有机质等

19、。方解石以微晶结构为主,部分为泥晶,含量大于90%。张渠组上段(Z1zh2):仅见于工作区西北部潼山一带,出露范围小,岩性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白云岩,细晶结构,厚层构造,矿物组成以白6云石为主,次为方解石,少量褐铁矿。白云石呈半自形粒状,可见聚片双晶,以细晶为主,粒径0.200.28毫米,少量微晶状,粒径0.030.04毫米,含量约75%左右,方解石呈半自形它形粒状,以细晶为主,少量微晶结构,粒径0.030.21毫米,含量约25%左右。可见次生方解石细脉。2.2.1.2第四系全新统(Q)厚度0-26米工作区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棕红色、棕黄色粉砂质粘土组成,一般向上含砂明显,底部一般含有少量钙质

20、结核(砂姜块)及铁锰结核。钙质结核:灰白色、浅黄色、姜块状,大小13厘米居多,含量约515%;铁锰结核呈棕褐色,多呈圆形,大小25毫米,含量5%左右:该层顶部具少量含腐植质粘土,厚0.30.5米。2.2.2构造工作区构造体系隶属于九顶山复向斜东南部之次级构造渔沟背斜东翼,工作区内构造简单,其表现形迹主要为一向北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一般341左右,倾角8-27,平均倾角15。沿走向,倾向局部可见地层有柔皱现象。区内断裂构造不太发育,仅在工作区中部发现断层F1。该断层出露长约600米,为一平移正断层,断层总体走向280,倾向南,倾角56。区内节理裂隙较不发育,岩石总体上完整性较好。2.2.3岩

21、溶矿区内主要有灰岩岩层及白云岩层两种,其岩溶特征各不相同。灰岩区岩溶较强,白云岩区岩溶较弱。岩溶洞隙一般被粘土所充填,含少量钙质结核(砂姜块)。灰岩区岩溶:覆盖区灰岩岩溶比裸露区发育强烈。覆盖区岩溶主要发生在基岩面附近,向下渐弱。在基岩面,岩溶主要呈溶蚀沟槽,其次为层间溶隙及溶洞溶隙。溶蚀沟槽一般宽520厘米居多,深1030厘米,主要沿上岩层面倾斜方向发育,蜿蜒曲折延伸;层间溶隙为基岩面附近相邻岩层间沿层面发育的溶隙,呈斜面状,向下渐弱,宽520厘米,一般为沿下伏岩层的上层面溶蚀而成,溶隙上层面一般保持原状并有棕红色、棕黄色钙质附着(钙华)。基岩面以下,岩溶以溶洞溶隙7为主,大小一般530厘米

22、居多,大者可达1米以上。裸露区基岩面岩溶一般以圆滑状为主,溶蚀沟槽平直、宽缓。白云岩区岩溶:覆盖区基岩面粗糙,“刀砍”纹明显,溶蚀沟槽不明显。裸露区基岩面呈崩解状或“刀砍”状,溶蚀现象不明显。白云岩表面溶蚀现象不明显,溶洞溶隙不甚发育。第3章矿床特征3.1矿床形态、产状及规模本区水泥灰岩矿层主要赋存于震旦系下统张渠组下段(Z1zh1)地层中,矿体走向长2000米,倾向露头宽596-1074米,平均宽度822米。矿体厚度89-278米,平均厚度为199米。矿床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且随地层绕曲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岩层产状305-198-27。3.2矿石类型及质量特征根据

23、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含量、粒度大小等特征,确定本矿床矿石8自然类型主要分为泥晶灰岩。矿石呈灰黑色,少量灰、深灰色,以薄层灰岩为主,局部为中厚厚层灰岩。泥晶结构,层理构造。微细层理较发育,部分岩段可见微层理及缝合线,微层理一般与岩层面平行,部分呈斜交状。矿石中矿物组成:以方解石为主,少量泥质、有机碳质、铁质等,偶见白云石等。方解石以泥晶粒状为主,粒径0.05毫米,方解石颗粒分布均匀,泥晶含量7495%;泥质、有机碳质一般呈细小质点、少量铁质,偶见褐铁矿,呈分散状质点。化学分析结果统计表表3-1类别分析项目CaOMgO51.630.7051.900.1253.070.2052.520.27分

24、析结果52.740.2453.570.2053.320.2350.800.2052.570.1453.290.24平均化学成52.540.25分通过前期踏勘地质工作中所采取的10件样品化验分析结果可知,本矿床矿石中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含量在50.80%53.57%,平均为952.54%;MgO0.12%0.70%,平均为0.25%。可见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CaO含量高,有害组分MgO含量低,矿石质量好。第4章实地勘探及质量要求104.1实地勘探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总则(GB/T39082002)和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标准要求,进行地表探

25、槽工程及深部钻探工程的布置,有效地利用地表及深部探矿工程,探求工作区内矿石资源分布情况,查明矿体的特征、空间分布、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价,选择合适的方法估算相应类型的资源量,为提交合格的普查地质报告提供地质依据。4.1.1勘探类型及工程网度矿体赋存于震旦系下统张渠组地层中,矿体呈层状,沿走向、倾向方向延伸较稳定,矿层厚度变化较稳定,矿体内部结构中等,矿区构造中等复杂,岩浆岩不发育,矿体岩溶较发育,矿石质量稳定,矿区地表采坑密布,地形较为复杂。根据规范要求,拟定本矿床勘探类型为“第勘查类型”。按第勘查类型,结合本矿区地质特征、地形及地貌等实际情况

26、,普查工程以勘探线总体方向为161,沿走向400米间距布设勘探线,深部辅以少量钻探工程。在今后钻探工程施工时,一般要先进行地表工程施工,根据地表各工程揭露情况,分析矿体地质产状、岩性特征、及其它构造特征,再进行其它钻孔的合理布置施工,如果实际情况与设计方案中地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则应对本方案向上级部门汇报后进行相应的更改,确保钻探工程布置合理可行。通过实施本设计,以期大致查明本矿床矿石和夹石的空间分布形态、矿石质量情况,以满足普查工作要求。4.2设计工作量及质量要求4.2.1槽探工程槽探目的是以查明矿层厚度、产状、矿石质量及矿石类型等为宗旨,满足刻槽取样要求为前提。本次工作分别沿各勘探线设计了

27、5条槽探工程,自南西向北东依次为TC7、TC3、TC0、TC4、TC8等,设计工作量5439米3。探槽均应在勘探线上施工,探槽底部宽度一般应不小于0.8米,各探槽均须控制到新鲜基岩,以满足控制矿层实测剖面和地质观察要求。各槽探工程工作量详见表4-1。11槽探工作量统计表表4-1探槽编TC7TC3TC0TC4TC8号土方9341142117710951091(米3)合计工作量5439(米3)4.2.2钻探工程在矿体中部标高较高的3线、0线、4线中部分别布置了ZK31、ZK01、ZK41,设计钻探工作量共计540米。由于考虑到地层总体产状较缓,因此各钻孔均设计为直孔。设计钻探工作量见表4-2。钻探

28、工作量统计表表4-2设计钻孔编ZK31ZK41ZK01号设计进尺190150200(米)合计工作量540(米)钻探为探矿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钻探工程必须严格按照钻探六项指标要求施工。具体如下:岩矿芯采取率:12钻孔岩芯采取率要求连续8米不小于80%,矿芯及矿层顶底板35米范围内采取率要求连续8米不小于80%,且岩矿芯清洁,顺序正常,无污染及混入物,所采集的岩矿芯样品均具有代表性。钻孔弯曲度测量:每钻进100米测量一次孔斜,终孔后再次测量孔斜。钻孔孔深校正每钻进100米进行一次孔深校正,终孔后再次孔深校正。简易水文观测要求对所施工的钻孔全部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即每班下钻前、提钻后各进行一次水位观测

29、,终孔24小时后观测静止水位。原始班报表钻孔班报表详细记录施工人员、生产时间、回次进尺、岩矿芯长度、孔内水位变化,孔深校正,孔斜测量等数据。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晰,终孔后汇订成册,存入钻孔技术档案。封孔情况本矿床为山坡露天开采,按照“规范”要求不需要专门封孔,但孔口留有永久性标志。4.2.3地形测量及地质填图4.2.3.1地形测量该矿区测量工作包括1:5000地形测量及地质工程测量,测量工作一方面引用地方现有的国家控制点资料及1:10000航测资料,利用GPS定位及南方NTS-332全站仪对矿区地形地物及有关地质工程进行测定,测定精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工作区地形测量面积约10平方公里,勘探线

30、剖面测量6798.72米,详见表1-2。4.2.3.2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是以1:5000地形图为底图,填图面积为10平方公里,填图范围重点应放在矿体范围内。地质填图单位应根据野外实测勘探线地质剖面,并参照区域地质资料来确定。普查阶段,填图单位暂定为震旦系张渠组上下段及第四系,同时根据地表工程控制情况,尽量对矿体内张渠组岩层进行划分,13以更精确地圈定矿体内部岩层界线。地质填图一般采用追索法,结合穿越法,地质观测点距按照规范要求,一般80100米/个,预计填图地质观测点800个。地质点记录内容一般为点号、目的、岩性描述、接触关系、地层产状。成图时用实测的地质点展绘并在实地连接地质界线。地形地质

31、图须真实地反映矿区地层分布、矿体形态产状及地质特征,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填图工作结果,应以满足普查地质工作规范要求为准。4.2.4采样、化验及其质量要求4.2.4.1化学分析采样钻孔取样应对钻孔地质编录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按相同层位、相同矿石自然类型,采用半芯法劈取。沿岩矿芯长轴线劈为两半,一半作为分析样品,另一半保留备用。单样真厚度一般为24米,设计钻孔采样180件,详见表1-2。探槽采样矿区内探槽采样应按相同层位、同一矿石自然类型沿厚度方向对矿层和夹层分别采样,单样真厚度一般控制在24米,采样时首先剥去岩石风化面,并清扫干净,然后在新鲜基岩上连续刻槽取样,样槽断面规格为53厘米2。为保证

32、采样质量,以不重样、不漏样、不跨矿石自然类型为原则。采样要在地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下,由专人实地刻取,并及时验收。如遇不合格现象则立即要求返工,直至合格为止。采样结果:所采样品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之误差要求在15%以内,设计槽探采样500件,详见表1-2。d 4.2.4.2样品加工质量a.样品加工公式Qkd2式中:Q为样品最小可靠质量;为缩分系数(取值0.2);为样品最大颗粒直径(毫米)。b.样品加工流程样品加工分粗碎、中碎、细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破碎、过筛、拌匀、缩分四道工序。破碎14样品的破碎采用SP100100鄂式破碎机和175型圆盘粉碎机。在破碎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样品的损失,故破碎损

33、耗率低。过筛在各阶段过筛过程中,对样品过筛后筛余物都进行破碎,使样品全部通过确定的筛孔。拌匀用两把对铲混合反复多次,直至样品全部拌匀。缩分样品拌匀后,先堆成圆锥堆,然后用“十”字缩分器进行了缩分。直至符合规定要求。样品烘干湿度恒温105,每次缩分误差均小于3%。破碎全过程中,样品的总损失率小于5%,加工好的样品及时装入塑料袋中密封,送至化验室。每加工完一件样品,要严格清扫机具、筛子等加工工具,保证无混样现象。样品加工工艺内检为加强样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由技术部质检人员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平行加工,并做基本化学分析,以检查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2.4.3化验分析工作及质量要求基本分

34、析及组合分析基本分析项目为CaO、MgO两项,分析样品数量为680件。组合分析一般按矿层厚816米从基本分析样组合而成,根据基本分析结果,按工程分层、分矿石类型、分品级由基本分析副样中按单样所代表的厚度比例组合而成,分析项目为SiO2、Al2O3、Fe2O3、K2O、Na2O、SO3、Cl-、烧失量等8项,当矿石中含石英、燧石时,增加fSiO2,组合样数量为230件。化学分析检查为评价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的质量、检查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是否存在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应在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样品中分别抽取部分10%和5%进行内检分析和外检分析,化学分析检查样品数量详见表1-2。检查结果须符合冶金、化工石

35、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地质勘探规范中对化学分析样品的质量要求。154.2.4.4物理性能样为了解矿石的物理性能,本次工作中尚须按规范要求,采取小体重样30件,湿度样30件,以作为普查阶段资源量预算的参数之一;采取抗压强度样12件,以了解岩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以作为矿体加工技术性能及矿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依据之一;采取岩矿鉴定样9件,以作为确定矿石自然类型、结构、构造、矿石矿物成分大致含量的主要依据。4.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在普查地质工作阶段,应以收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为主,对矿区进行地表、深部岩溶率的统计,大致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36、。4.4矿床的可行性评价为使普查工作与下一步地质工作紧密衔接,避免矿产勘查投资失误,提高矿产勘查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普查阶段应进行概略研究。应在分析矿产资源国内、外总的趋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区域性地质资料及前期踏勘地质成果,类比其它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床的矿石类型、矿体规模、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考虑本工作区矿体地质特征、周边自然经济条件、地质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以我国类似企业经验的技术经济指标或按扩大指标对矿床做出技术经济评价,从而为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提供依据。4.5编录、室内整理工作4.5.1原始地质编录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

37、和观察研究手段的第一手资料,应真实、客观、完整。其内容包括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编录等。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经检查、验收,未经验收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4.5.2室内整理工作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其内容包括对地质填图、探矿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测量、物探等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16分析、汇总、研究,并编制综合图件、综合图表及估算资源量等。整理成果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查和验收。为提高资料综合整理水平,数据、图表、图件等应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制图。第5章组织管理和项目组人员设置5.1项目管理

38、姜山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普查工作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勘查范围大、投入的地表工程量多,矿山采坑较多,地形地貌破坏极为严重,施工难度大,工作中交通条件较差等诸多因素。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总队将实行总工负责制下的技术部负责,对项目组实施组织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挑选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并具有承担过特大型矿产勘查项目和多年施工经验的精兵强将为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并组成项目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作为项目的三级管理。5.2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5.2.1人员组成及分工项目组由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测量、探矿工程等各类技术及工程施工人员组成,约18人左右。包括项目经理人1名,技术负

39、责人1人。1、地质技术人员:3人(高级工程师)。2、水文技术人员:1人(高级工程师)3、测量技术人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4、探矿技术人员:1人(高级工程师1人1)5、钻探施工人员:9人(高级工5人,中级工4人)6、其他管理人员:2人5.2.2主要钻探、施工设备1、钻机(xy3型):1台及配套设备2、水泵(bw200/40型):2台及配套设备17第6章技术措施6.1质量保障措施1、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工作,具体项目由专人负责。遇到问题及时汇报,并经项目组成员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重大问题向上一级技术部门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以便妥善解决问题。2

40、、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自检和互检,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和培训,以提高全体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开展技术总结,对单项工程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评比,找出完成任务的优缺点,提出更好的具体工作方法并加以推广。3、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制度,对每项工程完工后均实行验收签名制。4、关注新的地质技术信息,科学地运用和探索新的地质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益和成果质量。6.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项目施工中严格执行安徽总队的安全生产管理暂行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施工安全。6.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总队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工程质量。即:质量手册、文件

41、和资料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地质勘查控制程序、测绘、物探控制程序、探矿工程施工控制程序、实验控制程序、地质成果制印控制程序、地质技术管理办法、探矿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18第7章资源量预算7.1资源量预算工业指标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类别CaOMgOK2O+NSO3a2O级品4830.61级品453.50.81依据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本次详查工作暂定工业指标拟定如下:7.1.1矿石质量要求:矿石质量要求见表7-1。表7-1注:若连续样段中有个别单样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但经上下8米加权平均后符合

42、质量要求时,仍作为矿石圈定。7.1.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最低开采标高:+30米b.剥采比:覆盖层、夹层、边坡围岩的剥离总量与矿石总量之比0.5119(米3/米3);c.矿石最小可采厚度:8米;d.夹石最小剔除厚度:2米;e.矿床开采最终边坡角:55;f.矿床开采最终底盘最小宽度:60米;g.爆破安全距离300米。7.2资源量预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根据详查设计,勘探线工程平行布置原则,资源量预算方法选择垂直平行断面法。7.2.1块段资源量预算公式VD式中:块段资源量(吨)块段体积(米3)矿石体重(吨米3)7.2.2总资源量预算公式Q总Q+Q+Q+Qi22n式中:Q总总资源量(万吨)Qi块段资源量

43、(万吨)块段数7.3资源量预算参数的确定7.3.1面积(S)的确定使用AUTOCAD制图软件直接在1:1000勘探线资源量预算剖面图上根据资源量类别、地层及岩性段的不同分别圈定矿体面积。面积编号在同一剖面图上遵循从西到东的原则进行编号。剥离物单独圈定面积,单独编号。20每一面积均进行两次圈定,其相对误差均小于2,精度满足要求。7.3.2间距(L)的确定a、剖面间距的确定由于各剖面按200(400?)米间距平行布置,因此剖面间距以此数据为准。b、单面积尖灭间距的确定在资源量预算平面图上,取剖面间距的一半即为单面积尖灭间距。7.3.3体积的确定a、当相邻两剖面对应面积相对之差40时,其体积计算公式

44、为:1(S1+S2+S1S2)L3b、当相邻两剖面对应面积相对之差40时,其体积计算公式为:1(S1+S2)L2c、当矿体或夹石呈楔形尖灭时,其体积计算公式为:1SL2以上式中:V块段体积(米3)S1、S2对应剖面面积(米2)间距(米)217.3.4矿石体重的确定参照我队以往在龟山矿区对灵璧石矿详查工作中采样测试的灰岩小体重数据,本次工作中水泥用灰岩矿小体重以2.68/米3作为预算参数。7.3.5矿石湿度的确定水泥石灰岩矿区矿石平均湿度值一般均小于3,本次资源量预算矿石资源量不作校正。7.4资源量的分类7.4.1资源量类别资源量类别是依据矿体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不同而划分的。本次工作阶段为普查

45、,鉴于地表工作量投入较多,且矿体有深部工程控制,根据地质勘查规范,本矿床所探求的资源量均可圈定为333资源量。7.5资源量预算结果全矿区水泥用灰岩矿333总资源为9594.4万吨。第8章预计提交成果8.1普查报告编制的基准普查报告的编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进行编写,力求报告图表清晰,数据准确,章节细致,内容齐全,编写规范。8.2普查工作报告及相关图件、附表根据本设计,普查施工结束后,最终提交安徽省灵璧县姜山矿区水泥用灰岩矿普查地质报告,包括正文一册、附表及附图若干、附件若干等地质成果。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按照本设计施工,预计全矿区可探求333资源量为9594.4万吨。228.3提交成果时间工作周期为5个月。鉴于矿山小规模开采场遍地开花,普查工作中可能会存在各种人为干扰因素。希望在具体工作进行时,甲方单位和地方各级部门能予以我队积级支持与配合,以便早日顺利完成普查地质工作。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