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716887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知识(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认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的参与下, 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狭义的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影响: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 主要就

2、是教育手段、 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三) 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 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 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 (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意识的模仿。 (美国孟禄)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 (苏联米丁斯基和凯洛夫)(2)教育的发展阶段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夏代有了学校,殷周有了小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的教育(四书、五经)近代教育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

3、义教育、20 世纪以后的教育(四)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从形式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五)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中国古代时期( 1)孔子(春秋末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2)孟子(战国中期):“内发论” 代表人物。提出“教亦多术 ”的原则。( 3)墨子(先秦时代):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4)荀子(战国末期 ):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

4、提倡性恶论。 重视“笃志”“内省”。( 5)董仲舒: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6)韩愈(唐代):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7)朱熹(南宋):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 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 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2、西方古代时期( 1)苏格拉底:教学方面最大贡献是首创了“苏格拉底问答法” ,又称“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2)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里。卢梭曾盛赞理想国是“最好的一部教育著作” 。( 3)亚里士多德:其教育观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一书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

5、学方法论著。3、国内外近现代时期( 1)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3)康德(德国哲学家):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 :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 5)洛克(英国哲学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 ,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绅士教育要把德行教育放在首位。(6)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

6、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杜威(美国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 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儿童(学生) 、活动、经验。他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提出“儿童中心论”,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 (1930 年版)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9)蔡元培(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毛泽东称誉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7、( 10)晏阳初(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 11)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12)陈鹤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思路导学:人力资本理论: 1960

8、年 12 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这一理论充分注意到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四)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继承功能传递功能选择功能创新功能三、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内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才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9、。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1)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帽是教育活动的归宿点,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功能:定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二)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

10、斯宾塞、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首开个人本位论先河者卢梭。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孔子和国外的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等)。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3、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此观点准确地揭示了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教育目的的意义,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三)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当

11、前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五)全国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五育类型作用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

12、、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四)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97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五)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学派:代表(冯特、铁钦纳)2、机能主义学派:代表(詹姆斯、杜威)3、行为主义学派:旧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4、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6、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派

13、:(奈瑟)二、认知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2)前运算阶段( 2-7 岁):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至成年)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的实质最近发展区内化学说(二)感觉和知觉1、感觉和知觉概述: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三)注意1、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

14、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2、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四)记忆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五)思维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六)想象1、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三、情感与意志(一)情绪和情感1、情绪的种类:激情、心情、应激2、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二)意志1、冲突与矛盾分析: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四、个性心理(一)需要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

15、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三)兴趣(四)气质1、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2、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五)人格第三节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一)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据推测,校、序、庠都是当时的小学。(二) 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 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

16、小学堂。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特殊性、基础性、义务性、全面性四个方面。三、小学组织管理与运行(一)学校管理的概念: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二)学校组织机构与内部机制1、学校组织机构模式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课程概述(一) 1、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2、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二)课

17、程的类型1、按课程内容属性:学科课程(赫尔巴特、斯宾塞)、活动课程(卢梭、杜威)。2、按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本的不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4、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必修课、选修课。5、从性质上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三)课程资源1、课程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实施状况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新课程改革的具本目标: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4、加强课程综合化5、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逐渐法制化第五节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1、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是指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规律现象解释、预测和控制,以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一般特点、自身的独特性。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课题选择查阅文献(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阅法、结合查找法)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总结研究结果4、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教育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2、教育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3、教育实验法(为解决特定的教育问题)4、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5、教育叙事研究法(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第六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概述1、教师职业的性质(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性)2、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设计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学习者2、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