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9554345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化学平衡专题复习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罟 洿(ku)池 弃甲曳(y)兵B孝悌(t) 饿莩(f) 养生丧(sn)死C狗彘(zh) 鸡豚(tn) 庠(xin)序之教D衣帛(b) 畜(ch)养 请以战喻(y)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

2、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移其粟于河内A B C D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养生丧死无憾不违农时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五亩之宅,树之以

3、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B C D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

4、要寻找托辞的做法。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

5、释正确的一项是()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斯天下之民至焉A与相同,与相同B与不同,与不同C与相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黎民不饥不寒。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弃甲曳兵而走1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6、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三、课外延伸1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唯利是图 B各是其所是C谁能定是非之真 D是谁之过与14.句中词的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忌不自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行李之往来 养生丧死无憾15.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谨庠序之教C是寡人之过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6.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7、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7.下列句子中“或”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C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18.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豫州今欲何往19.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不百步耳。 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B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

8、奇怪呢?D未之有也。译:没有这样的事情啊。二、填写上句或下句。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王道之始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 。三、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

9、考其 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 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 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

10、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节选自孟子尽心下)【注】万章:孟子的门徒。狷(jun):洁身自好。琴张、牧皮:未详。曾晳:孔子的弟子。嘐嘐(xio xio):志大言大的样子。夷:句首助词,无义。原:同“愿”,谨善。踽踽(j j):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佞(nn):能说会道。慝(t):奸邪。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党之士狂简简:威仪堂堂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掩:遮蔽、遮盖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憾:仇恨、怨恨D孔子以为德之贼贼:残害的人14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非

11、之无举也孔子以为德之贼恶利口,恐其乱信也居之似忠信言不顾行,行不顾言A BC D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16翻译下列句子。(1)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_(2)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_答案:1【答案】C(A.洿:w;B.莩:pio,

12、D.畜:x)2【答案】C(A加:更,夸大;B直:只,不过,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尽,超过,胜过。)3【答案】A(鼓,名词动用;王,称王;树:种植;衣,穿;丧,埋葬。)4【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5【答案】B6【答案】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7【答案】B8【答案】A(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9【答案】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之:代词,代人/助词,的。)10【答案】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11【答案】D(例句中“鼓”为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没有活用现象。) 12【答案】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13.答案

13、:D 解析:项与例句一样,代词,这;项为提宾标志,无意义;项是动词,赞同、肯定;项是形容词,正确。14.答案: 解析:句“可以”用法古今相同。中“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配偶。中“自信”古义为宾语前置,即“信自”相信自己。中“宣言”古义为发表议论,今义为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中“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中“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与今义不同。15.答案:D 解析:A、B、C三句中的“之”都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D中“之”是代词,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16.答案:D解析: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也”表判断;C项中的“也”均表肯定。17.答案:D 解析:A、

14、B、C 句中“或”是代词,有的;D 句中是连词,假如。18.答案:C 解析:A句用“是”把宾语“尔”提前。B句和D句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题干中的句子和C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19.答案:C 解析:“是何异于”应译为“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13【答案】C(应为“遗憾,不满意”)14【答案】B(批评原人的内容在文中第6自然段,第句实际上是批评狂放之人的。)15【答案】A(万章只是不解,并没有认为是错误的)16【答案】(1)责备他却举不出错误,斥骂他却没有什么可斥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2)道正就会使百姓积极;老百姓积极起来,就没有邪恶了。参考译文: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

15、:何不回去呀!我的门徒志大狂放,进取不忘根本。孔子在陈国,为什么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孟子答道:“孔子说过:遇不到 言行中庸之士同他交往,一定能(结识)狂放之人和狷介之士吧!狂放的人能进取,洁身自好的人有不做的事情。孔子难道不想结交中庸之士吗?不能一定得到, 所以只想那次一等的人。”“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做狂放的人?”答道:“像琴张、曾晳、牧皮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了。”“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答道:“他们志向远大说话夸张,总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能跟语言相符。狂放的人又不能得到,就想得到不屑 于做不干净的事的人而跟他交友,这就是狷介之士,这又是次一等的了

16、。孔子说:经过我的大门却不进入我的屋子,我不对他不满意,那只有好好先生吧!好好先生,就是残害道德的人。”问道:“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称他好好先生呢?”回答说:“(好好先生批评狂放之人说)为什么这样志高言大呢?话语不照应行为,行为不照应话语,就只说古 代的人,古代的人!(又批评狷介之士说)行为为什么这样孤独冷落?(又说)生在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事,能好一些就可以了。光滑玲珑献媚世人 的人,这就是好好先生。”万章说:“全乡的人都叫他老好人,他也无处不表现出是个老好人,孔子认为他是残害道德的人,为什么呢?”回答说:“非难他却举不出什么错误;责骂他却没什 么可责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相合于污世,居家好

17、像忠厚诚实,行动好像方正纯洁,众人都喜欢他,自己也认为做得正确,但不能进入尧舜的道德规范,所以是 残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厌恶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狗尾草,怕它弄乱了禾苗;厌恶巧言谄媚,怕它弄乱了道义;厌恶夸夸其谈,怕它弄乱了诚实;厌恶郑国 音乐,怕它弄乱了雅乐;厌恶紫色,怕它弄乱了红色;厌恶好好先生,怕它弄乱了道德。君子(使一切事)回到正道罢了。道正百姓就会积极,百姓积极,就没有邪 恶了。” 宋词四首练习题 虞美人1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7.“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

18、美人)8.“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李煜虞美人)9.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李煜虞美人)10.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

19、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参考答案】:1(4分)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

20、首月明中。9.春花秋月何时了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2分)(2)“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分)(3)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9(10分)(1)(2分)拟人;(1分)清冷(哀愁)。(1分)(2)(4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1分)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1分

21、)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2分)(3)(4分)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1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 雨霖铃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凄切(qi)执拗(ni) 良辰美景(chn)B凝噎(y)吮吸(yn) 遂心如意(su)C辑录(j) 恪守(k) 数见不鲜(xin)D血液(xu)脑髓(su) 兰舟催发 (f)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今宵 矍铄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B寒蝉 好像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C梳妆 暮蔼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D坐落 针砭山清水秀 各

22、行其是3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 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B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4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5 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 A点拨:B“吮”应读“shn”C“鲜”应读“xin”D “”应读“f”2 D点拨:点拨:A再-在B常-长C蔼-霭3 C点拨:“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4 D点拨:“经年”呼应“今宵”不对。5 C点拨:C是直接抒情,题干及ABD都是融情于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