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观察意识—推进生物有效教学之我论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9431621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观察意识—推进生物有效教学之我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观察意识—推进生物有效教学之我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观察意识—推进生物有效教学之我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观察意识—推进生物有效教学之我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观察意识—推进生物有效教学之我论(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现有效教学 培养观察意识-推进生物有效教学之我论【内容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的累,学生学的苦,可是教学效果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是新课改所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下,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并且掌握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知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的学习背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新课程体系不仅改革了课程的内容、功能、结构,还改革了课程的实施方式,所以,从新课标的改革可以看出对学生实验技能目标的大大提高,这不仅包括

2、以往教学大纲的基本技能目标,还包括科学探究技能,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那么,如何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是以学生的问题性为前提、同时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为基础、以综合性为重要内容、以实践性为有效途径、以过程性为评价目标、以合作性为方式的一种全新模式。其中,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探究活动就是从观察入手的,推进生物有效教学,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关键词】:观察 创新能力 探索意识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一词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

3、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俗的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有关能力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也是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初中生物教育应以实验,观察为主线,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变“结论式”为“探索式”,使实验,观察,思维,获得新知识几方面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并具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探究活动

4、就是从观察入手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就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有效性。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意识就是引导学生具备“自我实现”的手段之一。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科学方法。观察是探究的第一步,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

5、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分组实验(动手,观察),每章节都有观察,讨论,阅读,思考,实践的内容,突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巴甫洛夫说过,在你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奥秘,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就是说,巴甫洛夫主张观察不但要准确,而且还应达到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力图深入事物奥秘的程度。他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达尔文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广泛观察,并采集大量的生物

6、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古今中外科学家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2、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2.1观察目的不明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有的学生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但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因此不能通过观察来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

7、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从而不能通过该实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2.2观察的精确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观察自制装片或永久装片时只停留在表面,对看到的生物的结构缺乏研究。在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只看叶片的形态,颜色,大致结构,对叶片的上、下表皮,组织,细胞的解剖观察做的不够精细。 2.3没有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 初中学生对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观察甚少。如有的同学家里种了许多花,当我讲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时,问同学们光照对绿色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时,回答“不知道”。讲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当我问同学们,应当给种子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提供这些条件?回答

8、也不完整。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途径发现抗菌素的先驱者-美国的弗莱明教授,就是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依靠敏锐的观察力才找到了青霉素的。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谦虚地声明“我唯一的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可见,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获得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现象,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命本质的重要途径。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作为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3.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不同,学生在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水平。教师

9、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辨认动、植物等。进行生态调查时,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多指导学生的家庭观察实验,培养有意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3.2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重点观察-在观察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对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等作

10、一般观察,而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应作重点观察,弄清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及其功能,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顺序观察-进行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的特征和特点。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先让同学们观察各种形态的叶,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临时装片,从上到下观察叶片的结构-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下表皮,气孔,再重点观察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例如,通过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和不同点(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

11、,肥厚,营养储存在子叶里,没有胚乳。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营养储存在胚乳里)从而确定了这两类种子的共性和个性,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3.3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它要求人们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观察目的不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看到这种情况,即学生都喜欢观察生物,但观察时往往单凭兴趣出发,只愿意观察他们喜欢观察的对象,而将观察目的弃置一边。因此,教师要时刻提

12、醒、指导他们按观察目的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对细胞核的染色也要重视。使学生按照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通过绘制细胞结构图达到观察的目的。其次,观察要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

13、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是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组织观察活动时,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深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敏捷性提高了,概括性发展了,精确性增强了,他们就能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这对于他们发展思维,锻炼分析、鉴别、判断能力,独立获取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4、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展的效果观察是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知觉过程。在组织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启发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如在

14、讲授“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我将学生分成了四组,分别是探究唾液组、探究牙齿组、探究舌头组、探究温度组,通过探究唾液组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馒头变甜与唾液分泌有关。我再让探究牙齿组、探究舌头组、探究温度组分别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得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温度都有关。把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样一个实验,不同分组的同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别得出结论,同时有的同学经过观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加入清水的试管、加入馒头块的试管以及未搅拌的试管为什么会变成蓝色?”其实这又联系到了另一个知

15、识点,通过探索,实验,观察,同学们知道了原来馒头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而加入清水的试管、加入馒头块的试管以及未搅拌的试管因为没有加入唾液也没有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所以淀粉没有被消化因而会变蓝。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引导学生通过对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的观察,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获得新知识,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主动观察事物,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通过不断观察,使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断开拓思路,提高创新能力。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力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教师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一种积极,主动,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促进探索意识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