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一)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9377244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一)(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的教学, 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2 、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 形象的学习材料, 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 :判断是从正面、侧面, 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 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数学课程标准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

3、学学习方式, 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 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通过本课教学, 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

4、、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2、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间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实物纸箱, 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

5、间观念。游戏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游戏二:通过把玩、转动手中的长方体,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游戏三: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游戏四、五:进一步巩固、扩展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 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 对学生空间概念 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

6、整理: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 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 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 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 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 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 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 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三、细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7、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 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 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 一节课的点不能太 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 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一节课下来, 总会让自己有些收获, 我相信一份收获就是一份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出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是学生通过四年多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

8、,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在教学中,通过教授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 , 并掌握他们的特征: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并通过观察比较几个数的因数 (或倍数) ,知道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或倍数)叫做他们的公因数(或公倍数) ,且能够在几个数的因数 (或倍数还) 中找出他们的公因数 (或公倍数) 。接下来学习“2、5 、 3 的倍数的特征” 。 发现 2 、 5 、 3 倍数的规律和特点。 在此之前还要向学生教学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 只有掌握了奇数与偶数,学习“ 2 、 5 的倍数”的特征就会简单容易得多。而“ 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引导学生把各个数位上的数

9、相加,的到的数如果是 3 的倍数的话,说明这个数就是3 的倍数。那么, 又如何让学生学习掌握质数与合数呢?在教学中, 我主要是让学生把120 的因数分别写出来,并按照奇数为一列偶数为一列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然后归类整理: 只有 1 个因数的有哪些数?有两个因数的有哪些数?有3 个以上因数的有哪些数?学生分好之后, 教师明确: 向这样只有2 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 有 2 个以上因数个数的数叫合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那么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就可以分为“ 1、质数、合数”三大类。为了让学生巩固质数与合数,再让学生找出 1100 以内的所有质数:先划掉除了 2 以外所有 2 的倍数,再

10、划掉3 的倍数、划掉5的倍数、 最后划掉 7 的倍数, 所剩下的数就是质数, 并且让学生数出、记住 100 以内有 25 个质数。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判定100 以外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最后,再学生讲解介绍“分解质因数” , 知道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然后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让学生熟记一些特殊的规律与数字,多做一些练习,加强的后进生的关注和辅导。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一数形结合减缓难度因数和倍数 这一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在导入中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1 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 并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自己脑中所想, 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

11、和倍数的意义。 由于方法的多样性, 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透过数学潜在的“形”与“数”的关系,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链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直观感知, 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 36 的所有因数, 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怎样才能找全 36 的所有因数呢?”这个问题,去寻找 36 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

12、 出现了不同的答案, 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 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 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通过观察12, 36, 30, 18 的因数和 2, 4, 5, 7 的倍数,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诱发学生探索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许多的不同中通过合作交流找到相同。三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最后的环节中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层次是

13、先找因数朋友,再找倍数朋友,最后为两个数找到共同的朋友。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符合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心理,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因数与倍数的特点, 如找完因数朋友时我以你是我的最大的因数朋友点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倍数朋友时起来的学生非常多, 让学生再次体验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找共同的朋友则是一个思维的升华过程, 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求知欲的支配下去进行有效地思考。 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 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堂课我还存在许多不足, 我的教学理念很清楚,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合作者。 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地方还是不由自主的说得过

14、多,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太少。如在教学找36 的因数这一环节时,由于担心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对于因数的概念不够了解,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所以引导的过多讲解的过细, 因此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太小了, 没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虽然是新理念但却沿用了旧模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 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 多学多问。 把握好各种学习机会, 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多反思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不断地反思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

15、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 习得的概念和方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我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 技能解决问题, 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后,收集这样的实物并量出长、宽、 高或棱长; 在做纸盒和鱼缸的实际问题中教学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用初步建立的体积(容积)概念比较物体的大小;用学到的体积单位计量常见物体的体积、 常见容器的容量; 灵活应用体积公式计算沙坑里沙的厚度、塑胶跑道的用料问题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我把主要精力放在长方体上。 这是由于长方体比正方体复杂, 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16、需要开展许多活动。 而且, 研究长方体的学习活动经验可以迁移到认识正方体中去。 例题呈现一些图片,如长方体或正方体包装盒、家用电器等,在图片的启发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观察实物, 整理特点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主要教学活动。联系已有知识经验, 探索表面积的知识。 例 4 的问题情境是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在掌握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这个问题与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有关, 并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联系生活经验,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例 5 制作上面没有玻璃的鱼缸, 利用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

17、过实物图帮助理解这个实际问题的特点, 让学生明白所用玻璃的面积是长方体5 个面的面积和,从而主动想出算法。初步建立体积概念。 例 6 和例 7 分别教学体积的意义和容积的意义, 容积的意义要建立在体积概念上, 因而例 6 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 学生形成体积概念也是教学的难点, 这两道例题的教学只能初步感受体积的含义,在后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还要通过测量和描述,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例 9 和例 10 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并推导出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在初步掌握两个体积公式以后,还把它们统一起来。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在初步掌

18、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后, 教学体积单位的进率, 采用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和理解的教学方法。体验表面积的变化。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专题研究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起来,得到的立体与原来几个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关系, 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发展空间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的知识点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包括容积和容积单位)。重难点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包括容积和容积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深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 这是最简单的“空间与图形”, 却是学生发

19、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本单元的知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 但是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又能足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备课时我就我积极准备,上网查资料,借鉴并自制课件,到实验室借量筒、量杯、长方体、正方体模型以及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找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每节课都要带实物进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本单元的教 学结束了,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回 顾本单元的教学历程,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一、注重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能力形体特征的认识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单元中有许多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 识立体图形,是

20、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但是学生空间观念还 很模糊,所以在教学时注重实物演示,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这单元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让每个同学都准备好一个 实物模型,课上让学生具体数一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 个数,观察面和棱的特点,再集体总结。新知识教学完毕后,又让学 生利用课本后的附页1和附页2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并标出顶 点、棱、面,让这些知识和具体的实物通过动手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映象。在这个认识特征的过程中,如果只有直观, 或者只有抽象都是不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的。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通过让学生展开所带的长方体,

21、引导 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哪些面是相等的, 一共要算几个面,来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二、计算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本单元有很多需要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的数学问题, 真实体现了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我们的数学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 习联系了起来。例如,要计算制作长方体纸箱需要多少材料、教室的 粉刷面积、抽屉木板面积、制作玻璃鱼缸、游泳池贴瓷砖等;在教学 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先从这些物体的应用了解其特征, 再根据特征计算出面积,其次我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 解。这些知识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现在的学生对周围的事 和物关注较少,即使关注了也

22、缺乏亲身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为学 生搭建一个平台,把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做成一个模型, 学生的空间观 念会慢慢建立起来。三、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计算。本单元的特点是计算比较多,特别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 算之后,很多学生就能够认真分心题意,拿到题目就计算长方体或者 正方体的体积了。这样就出现了较多的错误,特别是把计算表面积的 题目求成了体积了。而表面积的计算则是涉及到较多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计算粉刷教室需 要多少涂料时,很多学生不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直接就计算表 面积,出现错误。根据这些,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我们的 教室是怎么样的,数一数需要粉刷的一共几个面。 不用粉

23、刷的是哪个 面,还应该去掉那部分,尽可能的减少失误。对于部分学生在学习完体积之后,不知道是计算表面积还是体积时, 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例如可以看题目中问题的单位,可以根 据单位来具体确定是求什么的。在计算的过程中,不注意所使用的单位,在单位不统一的问题中没有 化单位就直接计算了,出现较多这些情况的错误,我向学生们强调读 题后先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就一定要先统一单位再解答。四、引导学生形成线、面、体的空间观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图形,我专门将线、面、体进行比较。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一条线段、一个面、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实 物出示线、面、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引导进行比较 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总之,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从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和运用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单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好 好思考,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可能效果会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