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安防监控技术方案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09364116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2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区安防监控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区安防监控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区安防监控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小区安防监控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安防监控技术方案(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产品中心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小区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51.1概述51.2设计依据51.3建设目标61.4建设内容7第2章需求分析82.1总体需求分析82.2系统建设原则82.2.1安全可靠性原则82.2.2先进友好性原则82.2.3扩充开放性原则92.2.4经济实用性原则9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103.1概述103.2总体系统结构103.2.1系统架构图103.3技术路线11第4章前端子系统设计124.1系统组成124.2视频监控系统设计124.2.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24.3传输设计134.3.1视频图像传输134.3.2报警信号传输144

2、.4基础设施设计144.4.1杆件设计144.4.2机箱设计154.4.3防雷系统设计154.4.4接地系统设计184.4.5供配电系统设计194.4.6布线设计214.5系统组成21第5章监控中心设计235.1监控中心设计235.1.1监控中心功能分析23第6章显示系统设计246.1LCD液晶监视器的应用246.2LCD、PDP和DLP的技术对比246.3浙江大华LCD液晶监视器技术优势266.3.1采用最新三星DID液晶面板26第7章视频监控平台设计297.1概述297.2系统设计思路297.3系统设计亮点307.3.1SOA为主体的架构设计307.3.2业务集成的Web Service框

3、架317.3.3高性能的外场设备接入服务设计317.3.4结合Ajax和RIA技术的更好用户体验327.4遵循的标准与接口327.5系统总体框架337.6平台组成357.6.1中心管理软件模块(CMS)367.6.2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MTS)367.6.3流媒体存储软件模块(SS)377.6.4WEB远程管理软件模块(WEB)387.6.5电子地图模块(GIS)397.6.6网络代理注册软件模块(PROXYSERVER)397.6.7网络数字矩阵软件模块(SNVD)397.7系统平台功能407.7.1视频监控功能407.7.2实战业务功能477.7.3级联业务功能507.7.4网管业务功能5

4、17.8系统关键特色557.8.1快速布控557.8.2录像追踪567.8.3三维定位567.8.4预案管理567.8.5设备兼容567.8.6多级联网567.8.7无线应用567.8.8提高的安全性577.8.9灵活的媒体存储577.8.10系统部署方式57第1章 项目概述1.1 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带来了社会的许多不安定因素,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刑事案件,特别是入室行窃、抢劫等发案率逐年增加,因此对于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监控需求日益凸显。住宅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对于住宅小区的进出人员监控、楼宇间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最早的闭路电视监控系

5、统就是建立在模拟摄像机的基础上的,模拟摄像机对整个监控行业的发展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虽然网络化是监控行业的大趋势,但在目前来看模拟摄像机仍然具有网络摄像机不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高速发展使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已经达到了住宅小区监控系统实际应用的要求,作为有效加强对小区进出人员的管理、楼宇的监控、电梯的监控,减少发生意外情况的工具,数字录像监控设备可以直观及时的反映重要地点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是智能小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1.2 设计依据本规划设计遵循国家颁布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本方案所参照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l GB

6、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l 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l 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l GB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l GB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l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l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l 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l GB7450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l 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l 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l GA 3082

7、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l GY/T134-1998 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l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l GA/T 70200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l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数字监控系统技术要求l 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l GA/T 3942002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l ISO/IEC14496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 l GY5053-94 广播传音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l CECS62-94 工业企业扩音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程 l DB32/366-99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 1.3

8、建设目标1) 集中管理系统内所有监控主机可以在不同地方,但通过中心管理软件实现远程诊断和管理。2) 大容量的实时直播在有限网络资源环境下,多个用户可同时在线观看系统内任意网点的实时视频资料。3) 灵活简便的操作方式系统授权用户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利用图形化界面软件对各设备进行操作,进行各种控制和处理,友好的图形化软件界面使得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各项操作更加简单易行,也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内进行操作管理。4) 管理查询检索方便用户可以按照时间,视频源,告警联动视频源,等等条件检索录像资料;或者自定义条件检索录像资料。采用数字化录像可以做到“所看即所录”,回放清晰度和实时调看时完全一样,录像资料的可利用性非常

9、高,而且可以直接利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转存和处理。5) 易于和其他系统集成数字化后的图像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操作和管理,可以通过软件接口很方便的和其他相应系统集成。1.4 建设内容为提高的安全防范的能力以及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设计一套基于模拟视频传输的视频监控系统势在必行。监控系统主要划分为视频前端子系统、中心机房、大屏显示等部分。具体系统建设内容包括: 视频监控系统 监控室建设 大屏显示该系统建成后,能对区域内目标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摄像监控,并进行现场图像存储。可进行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控、摄录,提供视听资料证据,为警方破案,保安现场应急处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第2章 需求分析2.1

10、总体需求分析根据本次住宅小区的监控实际需求,监控点位为楼宇、重要楼道、电梯、电梯间、出入口、小区室外大环境,总点位约70个点位,将根据实际情况枪机和半球采用大华HDCVI设备,此类设备使用模拟系统,可以达到高清的视频监控效果,以获得更好的图像效果。监控点位汇聚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使用硬盘录像机,接入前端摄像机,并进行存储。另外监控中心将使用大华高性能显示器来显示和轮巡前端的实时图像。同时在监控中心配置服务器,安装大华综合视频管理平台,对所有硬盘录像机、解码器等设备进行统一管理。2.2 系统建设原则2.2.1 安全可靠性原则在安防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调试、安装等环节都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的有一关

11、标准及公安部门有关安全技术防范的要求,贯彻质量条例,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系统中的设备采用高质量产品,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优质的图像质量。防止项目确定以后,各部位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正常值以上的故障率。安防系统的程序或文件要有能力阻止未授权的使用、访问、篡改,或者毁坏的安全防卫级别,硬件设备具有防破坏报警的安全性功能。2.2.2 先进友好性原则系统设计方案应采用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能够使用户友好的自动化使用;使系统能集成化,保障各部分的有机结合,高效率动作。系统中所采用的设备应代表现阶段的主流产品,确保方案所涉及的内容具有长期的时效性。2.2.3 扩充开放性原则安防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系统应

12、有较大的扩充余地。选择开放性的硬件平台,具有多种通讯方式,为实现各种设备之问的互联、集成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标准化和模块化的部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容量扩展性。系统应在初步设计时,就考虑未来良好的发展性,以降低未来发展的成本,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系统中的硬件设计在满足现有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保护在监控系统方面的己有投资,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预留,使该系统能随着实际使用情况的变化,进行扩充以满足更多的需求。数字技术的应用需具备持续而强有力的软件跟踪开发能力,可以不断完善数码录像监控系统。2.2.4 经济实用性原则在满足安全防范级别的要求前提下,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性能良好的基础上

13、,在考虑系统的先进性的同时,按需选择系统和设备,做到合理、实用、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极高的性能价格比,降低安全管理的运营成本。系统真正起到实时监控、事后取证的目的。系统操作简单,管理人员在控制台即可完成大部分监视工作,而设备操作也要求简便、灵活而可靠。系统能实现视频数字化、应用多媒体化、管理智能化的功能。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3.1 概述在本项目中,充分考虑到住宅小区视频监控项目的系统需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本次解决方案采用模拟视频采集前端,使用硬盘录像机对视频进行不间断存储,在监控中心安装综合管理平台,并利用解码器对图像进行解码到监视器进行显示,系统主要分为前端系统方案、监控中心

14、、存储方案等部分3.2 总体系统结构3.2.1 系统架构图图 31系统拓扑图前端采用模拟摄像机,视频采集前端分别接入相应的硬盘录像机进行视频存储,所有录像主机汇入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安装综合管理平台对所有录像主机进行管理,同时安装客户端对其进行操作,利用解码器对视频进行解码上墙进行实时查看。3.3 技术路线先进性和实证性:系统管理平台不应该选用过时的或者即将被淘汰的技术,这会导致用户原有的投资很快就会化为乌有。但我们也不应该选用过分先进、没有经过实证或者没有在大型系统、关键任务中大量运用的技术。业界标准和理论基础:体系平台也应该和业界保持一致,具有坚实的理论接触和完备的标准定义。自己

15、设计一套体系结构可能在一时提高开发的速度、降低开发的门槛,但很难有序、高质量地发展、也无法被其他系统使用。平台必须具备强大、稳定和快速的设备接入能力:平台软件在设备的接入方面应该支持模块化(插件)开发技术,实现快速设备接入,保证系统稳定性。软件平台采用分层设计采用优秀大型IT软件普遍采用的三层软件层次划分的体系结构模型,包括客户端、业务层、数据库,其中业务层应该包括专门用于处理设备接入的硬件抽象层, 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和应用层。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必须通过中间应用服务器完成而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保证数据库访问的安全性。WEB集成采用的技术为了满足未来与EPR系统其它B/S架构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管理

16、平台采用开放的集成接口,支持代表业界标准的WEB集成架构和接口标准。软件部署方式设计系统管理平台包括核心目录管理平台和中间应用服务软件模块,其中中间应用服务,如流媒体服务、集中存储服务、报警服务等可以根据系统规模和性能要求在企业级管理中心、总公司级管理中心或其它分控点分布式部署和灵活配置第4章 前端子系统设计视频监控可有效对各区域实行实时监控。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重点在于对小区出入口、楼宇、电梯及电梯间、公共区域以及园区周界的监控。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防盗、防范意外和人身侵害,起到管理威慑作用,防患于未然;此外,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监控系统在实现安全防范的同时,也能在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这也

17、是在系统配置过程中考虑的重点之一。4.1 系统组成前端系统包含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传输设计、基础设施设计、防雷接地设计(室外点位)等。前端系统包括摄像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能包含拾音器、音箱等声音设备,还可能包含各类报警设备等。各功能既能独立工作,又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防护系统。4.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本次视频监控项目根据使用功能和监测范围的不同将选择不同的摄像机4.2.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4.2.1.1 点位布置前端摄像机的作用是进行视频采集,利用光学成像原理,把连续的现实环境瞬间状态模拟成连续的二维静态图像,在显示设备顺序播放,在人的视觉感应下,就像是在现场观看一样。视频监控的点位布置包括小

18、区出入口、楼宇、主要楼道、电梯及电梯间、小区公共场所、周界围墙等,但不仅限于以上场所。4.2.1.2 设备选型原则安全防范视频监控属于民用级监控系统,依据其工作环境,产品具有一下特点:4.2.1.2.1 前端摄像机要求l 防水防尘、日夜监控由于摄像机实行24小时监控,并用在室外,所以适合采用高清晰度、具有红外功能的相机。l 高性能和高清晰度监控对摄像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以高度集成化完成24小时监控,部分产品要求图像自动侦测,自动报警。而且有些监控摄像机用于数据的读取,因此要求产品的清晰度高,具有高画质录像功能。l 监控范围大安装于出入口及公共区域内的摄像机,要求视野宽广、无障碍、监控范围大。另外

19、,由于摄像机实行24小时监控,所以适合采用高清晰度、红外功能的相机。4.2.1.2.2 图像效果在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图像画面中,可清晰辩识人员的图像效果。对公共区域等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场所,同时布置两台或两台以上视频图像采集设备,确保提供全景和定点两种视场范围的视频图像。 监控采集设备的视场角度、高度应以满足以上主要目的为原则布设。 图像帧率不小于 25帧/秒。 4.2.1.2.3 摄像机选择本次监控点位,对于枪机的半球的选择,我们将采用大华HDCVI摄像机,图像清晰度高,在完全无光的场合也可以通过摄像机自动开启红外灯来进行红外拍摄。4.3 传输设计4.3.1 视频图像传输监控点所有摄像机采用

20、同轴电缆接入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硬盘录像机则通过网络接入监控中心进行统一集中管理。4.3.2 报警信号传输报警信息通过线路传输到摄像机上,统一在监控中心进行处理。4.4 基础设施设计以下是针对室外监控点位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立杆,防雷,接地的设计4.4.1 杆件设计4.4.1.1 立杆要求前端立杆应尽可能选用同一类型杆体。特殊情况下应按监视的范围及避免摄像机被遮挡的原则选用合适杆体。4.4.1.2 监控杆形式设计系统的支撑结构主要用于前端设备安装,为这些前端设备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安装平台。考虑到整体形式要求,及本系统所需要安装的设备的重量、位置的不同,其支撑结构采用L杆的形式,横臂根

21、据实际情况进行尺寸调整。4.4.1.3 监控杆立杆设计杆件设计满足12级台风要求,采用Q235B材质。杆体采用热轧卷板经过折弯成八角形,通过一次性焊接完成所有焊接件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然后经过热镀锌进行防腐防锈处理,最后进行静电喷塑处理。杆体暂定为白色(具体区域颜色待定)考虑到杆体设计原则,立柱与横臂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方式处理。其特点: 安装方便、更换方便、外形美观兼顾后期发展需要,横杆安装有多孔角条,可根据车道情况方便调节摄像机及补光灯的位置。立杆基础采用C25混凝土灌筑,可抗十二级台风,以确保立杆的牢固度。4.4.2 机箱设计本项目前端机箱根据安装环境及设备数量、设备尺寸、供电需求来设计机箱

22、,机箱设计尽量能适合不同安装形式,满足不同安装环境要求。机箱采用不锈钢制作,经过折弯成成型,通过一次性焊接完成所有焊接件并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然后经过防腐防锈处理,最后进行静电喷塑处理。机箱暂定为白色(具体区域颜色待定)其特点: 安装方便、更换方便、外形美观兼顾后期发展需要,采用落地式安装; 机箱主要放置设备:空气开关、电源防雷器、视频防雷器、电源、设置有温感器自动控制风扇。4.4.3 防雷系统设计4.4.3.1 设计概述系统的综合防雷工程时,既应防御直击雷的危害,又需防止雷击电磁脉冲的侵袭。因此,管理系统的的防雷应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优化设计、整体防御、多重保护、层层设防、技术先进、经济

23、实用、安全可靠和投入运行后的定期检测、定期维护的基本原则,进行综合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雷击事故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雷击造成的危害,达到防雷减灾,将雷击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目的,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实时监控系统的安全。4.4.3.2 设计依据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l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312-1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74-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l GB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l GB501981994

2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l 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依照整体防雷的原则。结合现代防雷技术,根据雷电电磁脉冲(LEMP)防护原则,对室内电子系统,从LEMP、电力网络中各种操作过电压(SEMP)、静电放电(ESD)三种主要干扰源考虑,我们从电源、信号方面采取措施。 4.4.3.3 设计范围前端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防雷设计。4.4.3.4 防雷子系统设计方案为防止感应雷通过电源电缆或视频电缆对终端系统设备造成破坏,保证整个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对各前端点位加强防雷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电子警察系统涉及大量的摄像机等设备,且大多安装在室外,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5、减小后期的维护压力,必须采取完善的防雷措施。4.4.3.4.1 前端设备防雷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击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而室外的设备则同时需考虑防止直击雷击。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当摄像机独立架设时,避雷针最好距摄像机3-4米的距离。如有困难避雷针也可以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8的镀锌圆钢。为防止电磁感应,沿杆引上摄像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应穿金属管屏蔽。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前端设备,应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合适的避雷器,如电源线(220V或DC12V

26、)、视频线、信号线和云台控制线。摄像机的电源一般使用AC220V或DC12V。摄像机由直流变压器供电的,单相电源避雷器应串联或并联在直流变压器前端,如直流电源传输距离大于15米,则摄像机端还应串接低压直流避雷器。室外的前端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4.4.3.4.2 前端的线路防雷原理前端防雷的线路包括电源线、视频电缆。对于线路浪涌提供完善的滤波和保护,防止浪涌电压老化设备。连接见下图示。图 41前端电源线防雷示意图针对网络线遭受的感应雷击进行保护,视频、网络遭受雷击的原因是1KM 内的雷击(包括云对云放电、云对地放电或者大地对云形成的放电),常见的现象是摄像机、采集卡、网络设备损

27、坏。采用视频/网络防雷器进行保护。见如下连接示意图。图 42前端视频电缆防雷示意图4.4.3.4.3 防雷设备基本参数电源线加装单项电源保护器,避雷器的通流量Imax10KA(8/20),保护水平小于1.5KV。具有通过信息产业部认证或IEC61643-1 的CE认证。漏电流小于1mA。为方便更换,采用带工作状态故障显示窗口的可插拔式模块。针对高清摄像机及全景摄像机的多数采用室外立杆安装,采用天宇或普天防雷器的方案。4.4.3.4.3.1 线路防雷系统的线缆主要是传输信号线和电源线。摄像机的电源主要从机箱的电源引入。传输视频电缆一般选用芯屏蔽视频电缆,架设(或敷设)在前端与终端之间。为避免首尾

28、端设备损坏,架空线传输时应在每一电杆上做接地处理,架空线缆的吊线和架空线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中间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源和电源均应分别接入合适的避雷器。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对防护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更为有效,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米,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4.4.3.4.3.2 避雷针l 符合国家规范GB50057-94,采用滚球法原理计算保护范围,将摄像机和光端机纳入保护范围。l 雷电通流量( 10/35

29、0)达到300 KA,在雷电接闪后针头的表面不易开裂损坏。l 强的防侧闪能力。l 使用寿命达到40年。4.4.3.4.3.3 防雷引线引下线采用支撑杆本身或用直径8mm的镀锌圆钢接地,为获得好的电气传导性能,避免大的接触电阻,引下线与接地极的连接采用放热焊接。4.4.4 接地系统设计接地系统采用铜包钢作为接地极产品,使之能够更好的泄放故障电流和达到接地要求。4.4.4.1 设计标准l GB50169-1992 接地装置施工验收规范l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l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l GB50057 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l IEEE

30、80-2000 交流变电站接地导则l BS7430 接地系统技术要求l UL467 接地和联结材料l NFPA 70-2000 联邦电气标准4.4.4.2 系统防雷接地所考虑因素在危险环境中的是设备主要是前端设备,而且有的是安装在室外。对于危险环境中设备防雷主要是指前端防爆设备的防雷。对于处于非危险区域的控制设备按照应用电视系统控制机房的防雷方法执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的第二章有关于“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具有0区或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具有1区爆炸

31、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等情况的列为第一类防雷建筑。4.4.4.3 接地设计方案室外监控点安装应按照国家标准安装防直击雷设备(接闪器)。同时需要注意对感应雷的防护。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士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

32、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前端设备同样需要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安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同时视频信号是输出、控制通讯信号的接口都要安装适当的防雷器加以保护。 4.4.5 供配电系统设计配套供电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供电系统的设计应从全局着手,综合考虑电力负荷,负载能力,电力传输距离,设备电气

33、特性。并结合前端现场以及后端监控中心的实际环境来进行设计。电源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如下:l 实用性要求结合本系统的现场环境特点以及系统中各级设备的电气性能,做到实用、适用。l 稳定性要求供电系统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以确保监控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和设备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l 安全性要求供电系统的各个环节,均具备绝缘保护措施。l 经济性设计出合理的电力供应网络,尽可能的节约供电线路的投入成本。l 可维护性所有电力线路的敷设、电源设备的端接点及电源的分配,均要考虑到维护方便,易于检修。确保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维护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到问题并及时修复。4.4.5.1 供电系统要求1、电源设备除电

34、压、电流、功率符合容量要求外,还将尽量保证稳定性,考虑到控制时的大功率电流、多个负载同时启动时造成的压降,考虑到远距离传输时造成的压降等多方面的因素。2、电源线的敷设保证符合室外电线电缆的敷设标准和规范,并满足市政的要求。3、供电点将选择供电能力有保障的位置接入。具体供电方式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4、供电线路采用埋地穿管的敷设方式,机箱座到杆手井敷设一管,杆手井到通信井敷设一管,杆手井到路灯灯箱在地面埋设二管,穿越马路深度为800mm;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上敷设深度为500mm。敷设路由将根据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图确定,图纸经相关监管单位审核,并考虑道路开挖许可证等的办理费用。4.4.6 布线设计4

35、.4.6.1 布线依据根据本工程所提出的要求以及按照一贯严格遵守的工程建设原则、设计思想,并严格遵守以下国家和行业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和规范:l 商用建筑布线标准(EIA/TIA568B)l 国际布线标准(ISO11801)l 建筑与建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l 建筑与建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标准(CECS 82:97)l 民用电器建筑设计规范(JGJ/T16-92)l 中国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J232-82)4.4.6.2 布线设计监控系统中的影像信号通过线材传输到主机中,线材除了要求信号损耗率小外,还应重视环境对信号的影响,即屏蔽性能应高。

36、而管材用来保护线材,也应根据保护级别不同,选用相应的管材。本工程所有视频电缆在布设过程中,须自摄像机直接架设至机房内,中间不得产生任何断点及接头。电缆布设过程中应确保所有电缆均在钢管、金属电管或桥架内不能暴露在外,应尽量避开恶劣环境条件或易使管线损伤地段,应避开干扰较大区域。布线过程中要标记清楚、明了,易于改线、维护、管理。视频监控是安全防范和生产监控体系的核心,可有效对各区域实行实时监控。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重点在于对生产区域、公共区域以及园区周界的监控。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防盗、防范意外和人身侵害,起到管理威慑作用,防患于未然;此外,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出发,监控系统在实现安全防范的同时,也

37、能在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这也是在系统配置过程中考虑的重点之一。4.5 系统组成前端系统包含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传输设计、基础设施设计、防雷接地设计(室外点位)等。前端系统包括摄像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能包含拾音器、音箱等声音设备,还可能包含各类报警设备等。各功能既能独立工作,又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防护系统。前端系统负责完成前端的音视频信息、告警信息的采集、缓存、编码、及发送等功能,并可接受来自网络的控制指令。通常包括如下设备:摄像机、语音对讲设备、报警(如:红外探测器、烟感探测器、报警按钮)输入输出设备等。第5章 监控中心设计5.1 监控中心设计监控中心是本次监控体系的核心部分,具有最高的管辖范围

38、和管理权限。同时负责监控中心实时视频,录像视频,报警信息处理的核心管理工作。可以给不同操作员不同的操作权限,使不同操作可以操作不区域视频,或执行不同的功能操作。5.1.1 监控中心功能分析监控中心将汇聚前端所有视频图像,将所需的视频、音频、数据、报警信息进行传输、共享、切换;利用多媒体工作站根据授权进行远程调阅、查询、控制;实现互联、互通、互控,为领导决策、指挥调度、取证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控图像信息。监控系统主要由中心管理服务器、WEB服务器、设备管理服务器、转发服务器、显示设备、网络设备及监控终端等组成。主要实现以下功能:l 具有监视、互联互控、录像调用等功能。 l 监控终

39、端通过专网接入,经管理服务器进行权限认证和鉴权后可对各前端监控点位进行监视和控制。l 监控中心用户经权限服务器权限认证后可通过PC调看其权限范围内的实时图像及录像资料。有控制权的用户还可对前端摄像机进行控制。监控中心网内的用户获取图像的流程为向转发服务器发送请求,由监控中心的转发服务器企业索取图像并把所得到图像发送给用户。l 可通过管理服务器对系统内的所有网络存储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查询和资料下载、回放等操作。l 完成报警信息收集及处理,并对报警信息发送到大屏显示及通过报警主机,实时进行声光报警。l 监控系统的控制,由多媒体工作站完成图像的切换及控制,并可显示报警信息。第6章 显示系统设计6.1

40、 LCD液晶监视器的应用LCD液晶显示屏具有高分辨率、厚度薄、重量轻、低能耗、长寿命、无辐射的优点。随着窄边框LCD液晶显示屏的出现,使LCD液晶显示屏的无缝拼接成为可能。LCD液晶拼接显示墙以其高亮度、高清晰度、画面细腻、色彩逼真、画面宏大、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展示、演示、广告、宣传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监控及显示,机场、地铁信息发布,金融证券信息显示,政府企业视频会议显示,安全监控系统,商场、酒店、剧院、媒体广告,展览显示系统, 品牌专卖店形象展示、演唱会等诸多应用领域,并且安装简便、不受空间限制。6.2 LCD、PDP和DLP的技术对比类型原理拼接缝均匀度亮度寿命空间、功耗

41、适用环境PDP类似日光灯,以等离子管为发光元件(像素)。屏幕以玻璃为基板,基板间经气密成放电空间,内充疝、氖气体作工作媒介,玻璃两端涂导电薄膜作激励电极。电极加电后,惰性气体产生等离子放电现象(电浆效应),从而产生紫外线,激发荧光屏(红绿蓝荧粉),发出可见光,显示图像。单色经过256灰度等级后进行混色实现全彩。3mm单屏均匀度高(等离子均匀分布,图像中心和边缘一致,无扭曲,显示不靠电子束运动,因此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安装初期亮度高但衰减大5K10K小时后衰减一半,且不宜在海拔2500以上的环境工作电压高、功耗大会议室DLP依靠数字微镜设备(DMD)来完成显示。即将光源通过积分器均匀化后通过三原

42、色色环从而将光分成RGB,再通过透镜显示先DMD上。0.3mm信噪比高(噪音小)数字特性更强灰度等级精确通过将镜片旋转的电信号转化为灰度等级反射效率高超过60%的光效率无缝优势90%的镜片面积可以形成有效反射光而形成图像,色彩分布均匀,图像更加真实自然,细腻亮度比等离子低,但适合长时间观看及长时间静态图像显示3K左右可靠性高、能耗低,体积大(维护空间)大空间显示LCD类似投影机。高亮度卤素灯泡照射LCD面板,之后经投射镜头组的聚焦放大投射于屏幕上显示。主要是将灯泡的光源,通过滤镜、分光镜,再于折射镜头将影像投射至屏幕(单晶硅缺点较多,采用多晶硅后目前是较好的一种显示技术)6.7mm均匀度较好,

43、无辐射亮度较高(多晶硅)热量大卤素灯泡温度高。30-50K小时功耗低、重量轻会议室6.3 浙江大华LCD液晶监视器技术优势浙江大华LCD液晶监视器采用超薄墙体,配以内置信号处理模块、外置图像控制器及控制管理软件,组成一套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高分辨率、高耐用性、高稳定性、超强信号显示能力的拼接显示墙系统,支持视频、RGB、网路信号在拼接显示墙上以单屏方式显示,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以视频图像为主的监控指挥中心、视频会议中心及广告、信息发布等场所。浙江大华LCD液晶拼接显示墙系统具有以下优势:6.3.1 采用最新三星DID液晶面板浙江大华液晶显示单元采用最新技术三星DID(Digital Infor

44、mation Display)专业液晶面板,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度、宽色域、亮度均匀、画质优异的特点,亮度达700cd/以上、对比度达2000:1以上、色彩饱和度高达92%。专业的DID液晶显示屏,是在普通液晶面板制造工艺的基础上,为满足监控、高亮度环境、长时间连续开机和更长寿命而开发的液晶显示屏,为满足屏幕的高亮度,增加了背光源的亮度,背光源亮度的提高造成DID屏体发热量的提升,所以DID液晶屏体采用耐高温液晶材料并对屏体的散热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DID显示方式和构造完全不同于普通的液晶显示屏。l 高亮度与TV和PC液晶屏相比,DID液晶屏拥有更高的亮度。TV或PC液晶屏的亮度一般只有300-

45、400cd/,而DID液晶屏的亮度可以达到700-800cd/,保证了画面的清晰明亮,即使远距离观看、强光照射下依然能感受到鲜明亮丽的色彩。l 高对比度DID 液晶屏具有2000:1-3000:1的对比度,比传统PC或TV液晶屏要高出一倍以上,大大增强色彩表现力,保证画面层次的理想呈现。l 更好的彩色饱和度目前普通LCD和CRT的彩色饱和度只有72,而DID LCD可以达到92%的高彩色饱和度,这得益于DID新开发的色彩校准技术,通过这个技术,除了对静止画面进行色彩校准外,还能对动态画面进行色彩的校准,这样才能确保画面输出的精确和稳定。l 更快响应时间、更宽的视角采用S-PVA技术,其响应时间

46、可达全程8ms或更高,有效杜绝了画面拖尾的现象,使画面更加流畅,可视角度可达双向178以上(横向和纵向)。l 可靠性更好普通液晶屏为电视、PC显示器设计,不支持日夜连续使用;DID液晶屏为专业监视器、广告牌设计,可支持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l 纯平面显示LCD是平板显示设备的代表,DID是真正的纯平显示器,完全无曲率大画面,无变形失真。l 亮度均匀,影像稳定不闪烁由于LCD每一个点在接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而不像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亮点。因此,DID亮度均匀、画质高而且绝对不会闪烁。l 120HZ倍频刷新频率120Hz倍频液晶显示技术,能有效解决图像快速运动过程中的拖尾和模糊

47、,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使画面更清澈,人眼长时间观看也不易疲劳。l 更长使用寿命普通的NB、PC及TV使用的LCD液晶屏其背光源的使用寿命为1万至3万小时,而DID液晶屏背光源的使用寿命可达5万小时以上,这就确保了拼接幕墙使用的每片液晶屏在长时间使用后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度的一致性并且确保幕墙的使用寿命不低于5万小时。第7章 视频监控平台设计7.1 概述视频监控联网平台集成管理平台是一个融合安监信息管理业务、视频图像监控、高速网络传输、高性能比对计算等多技术、多系统集成的复杂系统。 该系统平台是建立在视频信息专网系统协议层之上,可以作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在企业监控中心和

48、总公司监控中心之间实现了实现信息授权交换与共享。平台通过对采集到的静态与动态数据分析加工处理,来实施图像监控、报警信息处理。能够及时对重大事件进行处理并通过多种渠道将事件、事件严重信息发布给各级主管部门。整个平台的建设根据各业务部门的职能要求并结合信息共享要求进行设计,首先考虑了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包括系统结构、功能、对信息的内容要求和信息处理、发布等方面内容;其次考虑了信息共享的需求,平台预留了大量与已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7.2 系统设计思路视频监控联网平台的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就是在功能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采用了松耦合的方式实现应用系统、逻辑管理、标准接入、物理资源的联系。数据与程

49、序相对独立,程序与控制参数相对独立,以便于系统的调整与升级,适应不断发展的管理需求。保证各项技术可以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以维持系统的先进性,使系统软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其次是标准。标准是平台整合的基础。主要体现在统一编码的强制标准性、应用开放接口及中间逻辑层的强制标准。此外标准还涉及制度和规章。 强化物理层。根据设计的需要追加相应的设备投入,保证系统的应用强度。 强化平台管理。重点是建立全网统一、分级管理的权限管理、流控和调度系统。建立协调交互支撑系统。 强化应用。系统将建立统一的、标准的、开放的调用接口,供各应用系统调用,同时将建立预案视频监控支撑系统和联动系统等应用。7.3 系统设计亮点视

50、频监控联网平台是一个融合传统的图像监控业务和新兴的报警管理业务的集成管理平台,在整个平台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追踪了目前业界主流的技术框架和技术方法:首先,我们采用了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技术进行主体架构设计,以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特性,通过定义良好的服务接口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松耦合,使平台既可以包容现有的应用又能满足未来新的应用需求,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其次采用了基于Web Service的面向服务集成框架,实现了各个子系统平台之间的应用、服务的集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管理界面。7.3.1 SOA

51、为主体的架构设计在进行视频监控联网平台的架构设计时,我们面临着如下的挑战:如何保证传统治安图像监控业务与新兴的报警管理业务的有机集成及信息共享和关联,实现该平台既可以包容现有的应用又能满足未来新的应用需求,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使得基于不同协议、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实现的应用系统能够很好地进行信息交互,让应用系统变得更有弹性、更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我们的选择是采用业界逐渐成熟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技术。SOA可以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定义为服务,服务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进行联系,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平台,从而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能够用统一和通

52、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样一方面能够将遗留系统整合到新的应用,新开发系统采用符合规范的接口设计后也能够很好地整合到应用当中。这些系统松散耦合,最终形成一个可扩展的新系统。7.3.2 业务集成的Web Service框架我们的集成平台采用了基于SOA的体系架构设计,但SOA作为一种体系架构的设计风格,在针对具体的诸如监控、报警系统等业务应用领域,我们该如何实现这种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呢?综合考虑各个可选的技术体系,在CORBA、DCOM、.Net、J2EE、Web Service等多个选择项中,最终我们认为采用.Net结合Web Services技术是实现整个平台SOA架构的最好选择。一方面Web S

53、ervice是标准的,它保证了来自不同的Web服务即使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底层的实现机理不同也可以顺利交互和共享,这是传统技术所不具备的,特别适合于智能交通集成平台这种复杂的应用环境。更为突出的是Web服务的定义和实现是分开描述的,即它的松耦合性,可以方便地修改Web服务内在的实现而不会对现有的系统造成破坏,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件架构的灵活性。基于Web Service这种标准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为广泛的实现SOA架构提供了基础,而.Net的开发成熟度更为实现Web Service的成熟提供了催化作用。在平台中,我们特别在业务应用领域进行了Web Service的集成应用,主要有:外场设备接入服务

54、、数据检索与数据共享等中间件服务。7.3.3 高性能的外场设备接入服务设计平台实现了基于Web Service的独立外场设备接入服务层。一方面,独立的接入服务层,清晰地定义了中心平台与外场设备的边界。另一方面,它把接入功能从Oracle数据库的侦听服务进程中解放出来,由于采用独立的主从架构设计,能极大地提高集成平台的强壮性。整个接入服务使用Web服务来集成前端的各种外场设备信息。采用这种集成架构解决了接入其它厂家外场设备困难的问题。另外,整个外场设备数据接入服务的架构采用主/辅服务的方式: 主服务一直保持实时请求的接收状态,超过一定可配置的阈值后,主服务发出分流处理的消息,并从主队列中分流部分

55、请求记录 消息侦测线程接收该消息,并启动辅助服务 辅助服务接收分流的请求记录,并持续处理,一直到处理完成后退出。7.3.4 结合Ajax和RIA技术的更好用户体验B/S计算模式随着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也同时成为目前应用软件最主流的运行模式。但相比传统C/S程序丰富的界面特性,纯粹B/S页面的显示技术也为集成平台的展现和用户体验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对于平台软件,我们采用了纯粹的B/S页面显示技术,为了保证纯粹B/S页面显示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大量采用了Ajax和RIA技术来增强软件界面的友好性: 平台大量采用了AJAX技术,用于无抖动刷新; Ajax技术用于更平滑地显示实时过车信息和实时报警信息,

56、实现页面的无抖动刷新,增强了用户视觉体验;同时在图片切换过程中减少等待时间。 平台采用Flex技术,实现更多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特性,来实现视频、报警等信息的展现。 7.4 遵循的标准与接口1) 互联接口和通信协议为了在跨区域的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中,实现不同设备及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和各警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平台完全按照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629-2007)规定的视音频传输要求、联网接口技术要求和设备用户地址编码要求进行系统建设。2) 设备接口和控制协议保证在外场设备之间进行模拟联网的矩阵有足够输入和输出接

57、口,PTZ的控制协议符合PELCO-D标准。3) 视音频编码标准整个平台的视音频编码采用统一的标准。联网系统的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采用MPEG4/H.264/AVS;音频编解码标准采用G.711/G.723.1/G.729;重要的实时图像和历史图像在视音频编码算法中采取防篡改安全措施。4) 设备用户地址统一编码标准设备用户地址统一编码:为了确保设备与用户正常接入DSS-C系统平台,保证系统平台建设质量,设备用户地址编码规范符合DB33/T629-2007要求,具体要求如下:7.5 系统总体框架视频监控联网平台是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信息整合、业务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整个平台综合运用了通讯、计算机、

58、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等业务功能。作为整合治安监控基础设施、交通管理基础设施、网络与计算机、交通管理信息应用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其总体框架包括设备接入层、转发存储层、中间件层、业务应用层、用户界面层五个层次,如下所示:图471系统平台软件总体框架图n 设备接入层:主要负责与外场设备、中心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完成采集图片/数据的入库存储、数据协议转换、数据预处理及控制信息发送功能;n 转发存储层:主要负责业务数据以及录像文件的存储和管理,负责实时视频图像的转发和历史图像的存储,数据库软件采用ORACLE, 采用RAID5磁盘阵列作为存储

59、介质,采用负载均衡的策略将转发、存储、比对、查询任务分配到多台服务器上。n 中间件层:是支撑业务应用中间件服务层,主要负责数据检索引擎、数据共享服务和GIS访问等功能;n 业务应用层:是基于中间件层之上进行的各种业务处理、运算和管理服务层,包括实时监控、录像追踪、报警、信息导入、GIS应用、查询统计、报警联动、系统对时等业务处理功能,同时提供丰富的系统配置管理功能;n 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7.6 平台组成平台组成如下: 中心管理软件模块; 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 流媒体存储软件模块; 设备管理软件模块; WEB远程管理软件模块; GIS地图模块 API对外接口模块 客户端软

60、件 网络代理注册软件模块图 72系统平台模块组成结构图7.6.1 中心管理软件模块(CMS)视频监控系统,中心管理软件模块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的后台管理信息软件,是系统的核心业务服务器。负责处理监控的业务逻辑,进行权限等控制。根据业务逻辑需要,会发送命令给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MTS、媒体存储软件模块SS等模块进行处理。7.6.2 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MTS)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MTS实现对音视频流和其他数据的转发,分发和流控制。多个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MTS可按照网络结构进行级联和支持,该软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MTS 获取车载设备的视频数据并将其转发或者分发到客户端,因而其承担了网

61、络吞吐的绝大部分工作。视频流媒体转发服务软件能够对多客户端复用相同现场图像的流媒体转发管理和现场流媒体带宽限制管理,保证有限带宽下的多路同时访问和降低现场存储设备的网络负荷。视频流媒体转发服务器支持视音频流的转发,支持网内多用户对一个音视频流的访问,实现有多个网络客户端同时访问同一远程画面时,可以通过视频流媒体转发服务器进行转发,从而在网络上只占用一个通道的资源。监控中心平台需要查看下级平台图像时,通过访问视频流媒体转发软件模块,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实现多级浏览级联的问题。具体功能要求如下:1、流媒体转发管理和现场流媒体带宽限制管理,管理路数不限,单机支持并发转发200路D1图像,流媒体服务器应支持音视频流的转发;2、支持分布式部署流媒体转发设备,可以对客户端IP段和流媒体带宽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