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阶梯训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9363084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阶梯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阶梯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阶梯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阶梯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阶梯训练(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阶梯训练(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类。省力杠杆的特点是:,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距离;等臂杠杆的特点是:。*2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从是否省力和是否改变用力方向的角度看:定滑轮的特点是,;动滑轮的特点是,。*3如图9-1所示,摩擦不计,物重为100N。(1)若动滑轮重不计,匀速提升重物时绳子的拉力为N。(2)若动滑轮重为20N,匀速提升重物时绳子的拉力为N。(3)若将绳子向上拉动4m,则物体向上移动m。*4如图9-2所示是一个简易的杠杆式起重机

2、,F是动力,物重为阻力。(1)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2)试说明这个起重机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图9-1图9-2F图9-3知识的应用*5在常见的生活用品和有关器材中,镊子是杠杆,老虎钳是杠杆,天平是杠杆,夹蜂窝煤的火钳是杠杆。图9-4*6如图9-3是一把杆秤,它上面有A、B两个提纽秤砣现在所处的位置既可表示被称的物体质量为1.5 kg,也可表示被称的物体质量为4kg表示1.5kg时,说明用的是提纽;表示4kg时,说明用的是提纽(选填字母A或B)。*7如图9-4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问题作出以下选择:A 杠杆保持平衡 B.将顺时针转动C. 将逆时针转动 D.无法确定转动方向(1)若将两边的

3、钩码都向支点移动一格,那么观察到的现象将是 ( )(2)若在两边再各加挂一只钩码,那么观察到的现象将是 ( )知识的拓展*8如图9-5所示,不计摩擦与杠杆自重。悬挂物G=4.5N,作用在杠杆右端的力F与杠杆成30角,当杠杆平衡时F的大小是N.*9如图9-6,杠杆OA在F1、F2两个力作用下平衡,图中已画出了杠杆A端受的力F1。如果虚线OO/是力F2的力臂,请在杠杆上标出F2的作用点B(图上保留应有的作图痕迹),并画出力F2的示意图。图9-5图9-6OAO*10用两个滑轮与绳子来组装滑轮组,最多可以有段绳子承当物重当被提升的物重为600N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至少为N才能使物体匀速上升,这里所说的

4、“至少”指的是在的条件下。F1杠杆 杠杆的应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a)(b)图9-7*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就称这根硬棒为杠杆。当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时,就称该杠杆平衡。0.5*2省力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阻力臂。在理发剪、羊角锤、缝纫机踏板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0.5*3图9-7中,图的握法更有利于拧紧或松开螺帽。0.5图9-8*4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200N,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41,那么,杠杆平衡时,阻力是N。0.5*5用一根硬棒撬石头,如果石头重2.4l03N,动力臂是1.2m,阻力臂是20cm,那么,要把这块石头撬起,施加的动力应当是N。1.0*6如图9-8所示,杠杆上每

5、小格的长度相等,每只钩码等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5(1)左右两边各加挂一只钩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左右两边各加挂一只钩码,杠杆会顺时针转动。 ( )(3)若右边再加挂一只钩码,左边必须再加挂两只钩码才能保持平衡 ( )(4)如果左边钩码向左移一格,则右边钩码必须向右移两格,才能保持平衡 ( )图9-9*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 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称为力臂B 杠杆平衡就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C动力作用点离支点越远,一定越省力D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决定于力和力臂的乘积*8“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可采用图9-9所示的装置。实验时让横杆AB

6、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若开始实验前发现B端下沉,可将B端螺母向边调。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则在C点应挂只钩码杠杆才能平衡;若C点不挂钩码,改在D点用弹簧测力计拉,为使杠杆平衡,这时弹簧测力计的最小读数应为N,拉力的方向应。2.0图9-10*9如图9-10所示,AB为轻杆,AOOC= CB,B端悬挂重为10N的物体,当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N时,杠杆平衡。如果动力作用点从A点移到C点,能使杠杆仍平衡的力F至少是N,该力的方向是。2.5*10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与错误。2.0(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 )(2)杠杆上的支点总是在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之间 ( )(3)支点到

7、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力臂 ( )(4)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方向不一定是相反的,有时可能是相同的( )图9-11*11关于杠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0.5A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称为力臂B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方向有可能是相同的C支点总是处在动力和阻力之间的某一位置D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使用杠杆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12如图9-11所示,现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侧的钩码下面再各加挂一只钩码(所有的钩码都是相同的),则( )。1.0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左端会下降C杠杆右端会下降 D无法确定会出现什么现象*13如图9-12所示,F1、F2的方向均为竖直向下,但F1F2,现在杠杆在水

8、平位置平衡。设想,保持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而使它们的作用点分别以相等的速度向支点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杠杆的情况是( )。1.0A仍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 B顺时针转动 C逆时针转动。图9-14*14如图9-13所示是自重不计的杠杆,O为支点。已知LAO3LAB,物重G300N。(1)在A端施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画出该力的示意图。(2)求出力F的大小。1.5图9-12图9-13知识的应用*15如图9-14表示用杠杆提重物。沿AB方向(竖直方向)、或者沿AC方向(与杆垂直的方向)、或者沿AD向(水平方向)都能使杠杆平衡。其中,沿方向用力时,这个力的力臂最长,其力最小。某人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杆的

9、A端,沿水平(AD)方向拉住使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若他缓慢地使弹簧测力计向竖直(AB)方向旋转,且保持杆的位置不变, 那么,(1)旋转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改变吗?答。(2)如果改变,是怎样改变的呢?答。3.5*16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跷跷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0A两个小孩一定等重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图9-15C两个小孩各自的体重和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17瞧,图9-15中那个人背了点东西多费劲!你将建议他作以下哪种改进呢( )。1.0A腰应当直起来 B步子迈得小些C两手往前移一移 D将棒往前拉一拉,使物体更靠近人些图9-16*18如图9-1

10、6所示是用开启瓶盖的板手掀开瓶盖。板手相当于一个杠杆,标出它的支点O,画出它受的动力(F1)和阻力(F2)的示意图。1.5*19如图9-17是一个简易压水泵。用手向下压手柄,活塞杆会把活塞往上提;用手向上提手柄,活塞杆会把活塞向下推。整个手柄是一个弯曲的杠杆。1.5图9-17(1)请在图上标出支点O,画出此时的阻力F2,作出F1、F2的力臂L1和L2;(2)请回答:这个手柄属于哪一类杠杆?。 *20如图9-18是一个人挑担子的示意图。扁担前端A处挂的重物质量是m120kg,后端B处挂的重物质量是m230kg。求:图9-18(l)前、后两物体各为多重; (2)如果A、B两点间距离是1.5m,则他

11、的肩与前端A的距离应为多大?3.5*21长为80cm的杠杆,自重不计,支点在离右端20cm处。若在左端挂20N的重物,则在右端应挂N的重物才能使杠杆平衡;若在两端再各加挂10N的重物,则杠杆的支点应向移动cm,才能使杠杆恢复平衡。2.5*22如图9-19的杆秤,提纽O处是支点。已知AO为5cm,秤砣质量是500g,秤杆上B处的刻度(也叫“秤星”)表示2kg,当秤砣放在B处时秤杆平衡则被称物体的质量是kg,OB之间的距离是cm。图9-19再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将500g的秤砣换成一个550g的较大秤砣,秤钩上挂的还是原来的物体,这时秤砣的位置与提纽的距离应比原来(选填“大些”或“小些”)才能

12、平衡。这时从秤杆上读得的被称物体的质量比它的实际质量要(选填“大些”或“小些”)。图9-20(2)现在社会上有些不法小商贩,采取偷换秤砣的方法来坑害顾客。想想看,他们在卖货时,是用偏大的秤砣还是用偏小的秤砣?答:。5.0*23如图9-20所示,一根重为G的均匀铁棒OA可绕O自由转动,原来处在竖直位置(图中实线)。若用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的力F拉它的A端,在它绕O点转动的过程中,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1.5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F图9-21*24象图9-21那样,用始终垂直于与木头的力F将木头缓慢地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力F大小将( )。1.5A 不变 B渐渐变小C 渐渐变大 D先变

13、小后变大图9-22*25如图9-22所示,轻质杆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其A端由一根细绳AC固定于地面。若在其B端分别施加大小相同的四个不同方向的力,则当细绳AC承受的力最大时,B端对应的力应当是( )。1.5AF1 BF2 CF3 DF4*26如图9-23所示,一根轻木条左端放一支较矮的蜡烛,右端放一支较高的蜡烛,两支蜡烛一样粗细,在O处将木条支起,木条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时点燃蜡烛,点燃后燃烧速度相同。那么,在燃烧过程中,木条( )。1.5A始终保持水平 B左端会下沉 C右端会下沉图9-24图9-25*27如图9-24,要在杠杆的A端作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力臂L与

14、这个力的示意图。1.5图9-23*28图9-25所示,两个小孩正在玩跷跷板。现在是女孩把男孩跷起来了。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有什么最简单的方法把女孩跷起来呢?2.5图9-26知识的拓展图9-27*29如图9-26为一根硬棒,棒上标出了A、B、C三点,把它作杠杆使用。则以棒上的点为支点、动力作用在点、阻力作用在点时,最省力。2.5*30如图9-27所示,轻质杆可绕O自由转动,在A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杠杆的作用力F,使其从OA位置匀速转到OA/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2.0A一直是变大的 B一直是变小的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图9-28*31如9-28图所示,直角轻棒ABO可绕O点

15、自由转动,AB30cm,OB40 cm,在OB的中点C处挂一重为G的物体。要使它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则在棒的A端至少应施加多大的力F?( )。2.0AF 2 G5 BFG2 CF2G3 DFG*32如图9-29所示,棒OA是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A端,杠杆平衡。保持杠杆的位置不动,缓慢地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直到弹簧测力计转到竖直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2.0A保持不变 B渐渐变大 C渐渐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E先变小后变大*33如图9-30为一端粗一端细的木头,木头重为G,重心Q距粗端A的长度是木棒全长的l3。在细端B施加一个始终保持竖直方向的力

16、F,缓慢地向上提,在提的过程中,F的大小将( )。2.0A不变 B逐渐变小 C逐渐变大图9-32图9-31图9-30图9-29*34如图9-31所示,弯曲杠杆的一端挂有重物G。在杠杆上画出一个能使杠杆平衡且为最小的力F。1.5*35两个相同体积的实心球甲和乙,密度分别是p甲= 9103kg/m3和p乙= 4103kg/m3 ,分别挂在一根长为52cm的轻杆两端。求:当支点距甲球多少厘米时,轻杆可以水平地平衡。2.5*36如图9-32是蒸汽锅炉上的保险阀装置。当阀门受到的向上的蒸汽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阀门会被顶开,放掉一些蒸汽,使锅炉蒸汽压强减小。已知阀门气口的面积是3cm2,杠杆OAB自重不计,

17、炉应保持的蒸汽压强是1.2l05Pa。问:(l)当炉蒸汽应强为规定值时,阀门对杠杆A处向上的顶力是多大?(2)若OA为5cm,AB为75cm,当杠杆上B处所挂的重物为多重时,可以使炉蒸汽压强维持规定值? 3.5图9-33*37如图9-33所示,一块长15m的薄板,重不计,一端支起,另一端用细绳拉住,绳与水平夹角为30,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一只球从支点上方沿板向右以10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5s绳子断了。求:球有多重。3.5滑轮 滑轮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使用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杠杆。使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的杠杆。

18、1.0*2根据杠杆知识,费力杠杆省距离,省力杆费距离。可见,滑轮是费距离的,而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0.5*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它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0.5*4定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但它的轴的位置是不变的。动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并且它的轴的位置是移动的。请在图9-34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2.5图9-35图9-34*5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图9-35的样子,用力F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移动。其中A是滑轮,B是滑轮。1.0*6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10N,物重为40N。摩擦不计,则当

19、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F是N;若动力移动20cm,则物体上升cm。1.5*7在图9-36和图9-37中的轮子上画一根线表示杠杆,并标出支点O;画出动力F1和阻力F2,以与力臂L1和L2。2.0*8如图3-38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 )。1.5图9-39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图9-36图9-37图9-38*9用一个动滑轮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已知物重G180N,摩擦不计,绳端的拉力是F100N。动滑轮重为N。1.5*10图9-39甲和乙都是由一只定滑轮和一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是它们有不同点。请回答:(1

20、)滑轮组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而滑轮组不改变动力的方向;(2)甲滑轮组有段绳子承当物重,而乙滑轮组有段绳子承当物重,滑轮组更省力些;(3)如果都使物体上升h高度,那么甲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3.5*11仍然看图9-39甲和乙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不计,G300N,则图甲中的拉力F甲N,图乙中的拉力F乙N;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是30N,G300N,则F甲N,F乙N。3.5图9-40*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0A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由其中的动滑轮个数决定的B剪刀实际上是两个杠杆的组合C费力杠杆是不好的,实际应用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D不论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其轮心

21、都相当于杠杆的支点*1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1.0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当物重的绳子段数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14如图9-40所示,不计摩擦与滑轮重,重为G1、G2的两个物表达在处于静止,则( )。1.5AG1=2G2 BG1=G2 C2G1=G2 DG1=3G2知识的应用*15图9-41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O点转动。在图上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1.5*16在图9-42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使人站在地面上能把物体提到

22、高处。画好后再回答:(1)该滑轮组有段绳子承当物重;(2)如果拉动绳端向下移动Lm,则物体能上升的高度h=。2.5图9-44图9-45图9-41图9-42图9-43*17用如图9-43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1)如果G200N,滑轮重不计,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N,拉绳的力F为N;(2)如果G200N,滑轮重为10N,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N,拉绳的力F为N。2.5*18如图9-44所示,某人用滑轮先后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匀速提升重物。如果该人的体重为800N、手臂所能发挥的最大拉力为1000N,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则:以图甲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N的物体;而以图乙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N的物体。3.0

23、*19在图9-45虚线框画一个用于竖直提起重物的滑轮组。要求该滑轮组有这样的特点:有4段绳子承当总重,所用滑轮个数为最少。2.5知识的拓展*20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5段绳子承当,绳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共重20N。若在匀速提升重物时,绳端的拉力是100N,则被提升的重力为( )1.5A400NB480N C500ND520N*21画出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示意图,并证明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3.5*22一个体重为500N的人,经测定他的手臂最大可发挥700N的拉力。若这个人用一个定滑轮来提升重物,他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为( )。1.5A1200N B700N C500N D2

24、00N*23要用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250N的重物,而串绕滑轮组的绳子最多只能承受250N的拉力。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该滑轮组中至少有( )。2.5A一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 B两只定滑轮和三只动滑轮C两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 D三只定滑轮和两只动滑轮图9-46*24如图9-46所示,绳与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已知物重为100N,使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40N。则物体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受的合力是N,作用在绳端的拉力是N。2.5图9-47*25在图9-47中,画出滑轮组的串绕方法,要:绳端往上提,重物往上升。并回答以下问题:5.5(l)这个滑轮组有段绳子承当物重,若绳端的拉

25、力向上移动l.5m,则物体上升m。(2)若物重G30N,摩擦与动滑轮重均不计,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N。(3)若物重G30N,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为G动=6N,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N。图9-48*26如图9-48甲和乙中,都各有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请按以下要求画图并回答以下问题:3.5(l)在图甲中画绕线,使得绳端往下拉时,重物往上升。它将有段绳子承当物重。(2)在图乙中画绕线,使得绳端向上拉时,重物往上升。它将有段绳子承当物重。*27如图9-49甲和乙。在甲图中画绕线,使绳端向右拉时物体向左移;在图乙中画绕线,使绳端向左拉时物体向左移。2.5*28仍然请看图9-48甲和乙

26、。(绕线已经画好了吗?)设物重G为200N,摩擦不计,动滑轮的重不能忽略,串绕滑轮组的绳子最多只能承受50N的拉力。2.5图9-49(1)你将选用它们中的哪一个来提升重物?答:选用;(2)若在实际提升物体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是44N,求该滑轮组动滑轮的总重。图9-50*29如图9-50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l)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20cm,则拉力F=N,物体上升cm。(2)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20cm,则拉力FN,滑轮向上移动cm。3.5图9-51*30如图9-51所示,滑轮重不计,滑轮与转轴的摩擦不计,在拉力F作用下可使物体匀速运动。(l)

27、如果拉绳的速度是v,则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v;(2)如果已知拉力F是6N,那么可知( )3.5A物重为12N B物重为3NC物重为2N D物体受摩擦力12N图9-53图9-52E物体受摩擦力3N F物体受摩擦力2N*31在图9-52中,画出滑轮组在提升重物时的最省力的绕法。1.5*32利用图9-53的滑轮组起吊物体,摩擦不计。物重G400N。当拉力F为140N时,可使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想想看,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并把它们一一求出来。4.5图9-54*33如图9-54所示,绳与滑轮重不计,滑轮转动时的摩擦不计。物体A重800N、B重l00N,B在运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是

28、fB20N。当拉力F200N时,物体A以3m/s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求:(l)物体B运动的速度;(2)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fA。3.5图9-55*34如图9-55所示,每只滑轮重都是2N,当拉力F为5N时,物体G可保持静止。则物重G为N,图中所标a绳承受的力是N,b绳承受的力是N。2.5*35如图9-56甲、乙两个滑轮组,它们吊着的物体重都是G,滑轮重与摩擦均不计。当绳端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时,物体匀速上升。则F甲与F乙之比是( )。2.5All B23 C32 D45图9-59图9-60图9-58图9-57图9-56*36画出图9-57滑轮组的绕线。要:绳往下拉,物体往上升,有三段绳子承当

29、物重1.5*37如图9-58所示,滑轮重与滑轮转动时的摩擦均不计。向上拉绳的速度是1.2ms,拉绳的力F是9N。由此可知( )。2.5A物重是27N,物体的速度是0.4ms B物重是18N,物体的速度是0.6ms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7N,物体的速度是0.4ms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8N,物体的速度是0.6ms*38如图9-59所示,摩擦不计,滑轮重2N,物重10N。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 )。2.5AF5N,F向上的速度是0.2m/s BF7N,F向上的速度是0.2m/sCF6N,F向上的速度是0.8m/s DF22N,F向上的速度是0.2m/s*39如图9-

30、60所示,滑轮重与滑轮摩擦不计,物体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3.0图9-61A两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G12G2 B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fA=2G2CA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是向右的DA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40用如图9-6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摩擦不计,当物重G=1600N、拉力F为450N时,可使物体匀速上升。求:(1)当拉绳的速度为多大时,可使重物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2)当被提起的物体重为G2600N时,拉力F为多大可以使物体匀速上升。4.5参考答案检测题图9-1FL1L2图9-2OAOF2B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 动力臂小

31、于阻力臂 省 不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2不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省一半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350 2 4(1)见图9-1 (2)费力,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5费力 省力 等臂 费力 6BA 7(1)C (2)C 83 9见图9-2 10。3 200 磨擦,动滑轮重不计。杠杆 杠杆的应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绕固定点转动 静止或匀速转动 2大于 羊角锤 3b 450 5400 6(1) (2) (3) (4) 7D 8便于求力臂 左 6 3 竖直向上 920 20 竖直向上 10(1) (2) (3) (4) 11B 12C 13C 14(1)图略 (2)200N。知识的应用图9-3图9-4图9-5F

32、15AC (1)会 (2)先变小后变大 16C 17D 18见图9-3 19图略 20(1)G1=196N G2=294N (2)0.9m 2180 左 4 222 20 (1)小些 小些 (2)偏小秤砣 23B 24B 25B 26C 27见图9-4 28小男孩后仰,使重心后移。知识的拓展29ACB 30C 31A 32E 33A 34见图9-5 3516cm 36(1)F=36N (2)G=2.25N 37G=30N。滑轮 滑轮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定 等臂 动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2动 定 3滑轮组 4(动)(定)(动)(定) 5左 动 定 625 10 7略 8D 920 10(1)甲

33、 乙 (2)丙 三 乙 (3)2h 3h 11150 100 165 110 12B 13C 14A。知识的应用15见图9-6 16。(1)4 (2)L/4 17(1)200 100 (2)200 105 18800 2000 19见图9-7 。知识的拓展20B 21见图9-8 22C 23C 240 20 25图略(1)3 0.5 (2)10 (3)12 26见图9-9(1)4 (2)5 27见图9-10 28(1)乙 (2)20N 2960 40 62 10 30(1)1/2 (2)E 31同图9-7 32(1)绳向上移动速度为0.5m/s(2)G动=20N 33(1)vB=6m/s (2) fA=160N 348 12 5 35B 36图略37C 38D 39B 40(1)2m/s (2)F/=700N。图9-9图9-10图9-8图9-7图9-6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