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教师版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109352384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教师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三:知其不可而为之一、复习目标(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2)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3)深刻领会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情怀。二、课文梳理1孔子的人生态度: 陈成子弑简公(14.21)充分体现孔子的人生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时表现了其士大夫的政治责任感、对礼的重视)2孔子的实践精神:子路宿于石门(14.38)高度概括孔子的实践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3“避人之士”(避政:避开坏的政治)与“避世之士”(避世:干脆不问世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18.5) 天下无道:何德之衰 从政者殆 孔子避人而不避世:孔子下,欲与之言,暗含“知其不可

2、而为之”。 接舆避世:趋而辟之长沮、桀溺耦而耕(18.6) 天下无道:涛涛者,天下皆是也 孔子乃“避人之士”,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乃“避人之士”子路从而后,遇丈人(18.7) 孔子避政不避“避世之士”:使子路反见之 丈人避世避“避人之士”:至,则行矣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暗含“知其不可而为之”。4孔子的理想(行道推仁)与现实(击磬于卫)的矛盾子击磬于卫(14.39) 不被认可:莫己知也 陷入困境:击磬 鄙哉,硁硁乎 产生动摇:果哉!末之难矣凤鸟不至(9.9) 接受现实: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流露放弃:吾已矣夫补充孔子内心是向往隐士生活的,他

3、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无怪乎他在先进(11.26)中赞赏曾皙所向往的生活样式:暮春时节与一些志同道合者在沂河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歌返回。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本篇、以及其他篇中孔子一再谈及隐士,显示出对这类人的强烈兴趣。实际上孔子多次流露出要去隐居的意向,如公冶长篇中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三 重要思想(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著精神和献身精神。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不管多少艰难险阻,甚至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坚持到底。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

4、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情怀的体现。古往今来,这种精神曾激励过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2)儒道之辩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

5、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他的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之意,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之情。而长沮、桀溺从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来否定孔子的这种作法,觉得他的主张难以拯救社会现实,但并不否定孔子的这种精神。孔子十分看重这些不愿在乱世中做“中流砥柱”的隐士,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很想和他们交流。(3)根据课文谈谈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你如何看待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异:孔子 济世(用世) 隐士 避世同:忧国忧民看法:孔子周游用世,复礼卫道。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

6、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对孔子和隐士的评价,应辩证来看。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可以说是一个乱世。许多知识分子知道时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很想与他们交流,“欲与之言”。孔子与这帮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他们都忧国忧民,担忧这个时代,这种忧郁是一样的,只是做法两样。四 练习训练1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

7、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参考: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之“津”,与道家的主张不同。(1分)孔子怃然,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2分)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做事情时应该艰苦努力,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1分)2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

8、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 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2分)参考: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德行。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2) 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参考: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甲

9、乙题问题。甲(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5.7)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同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答案】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答案】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

10、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乙孔子同当时的隐士们一样,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极为不满,以至于非

11、常失望,但是他与隐士们不同的是,对当时的世界没有绝望:隐士们避世无为,孔子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入世有为。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和隐士们进行了比较,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编者加)【答案】“孔子、隐士们都对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极为不满,以至于非常失望”的评价是正确的:孔子深知难以改变社会状况,他对隐士桀溺所说的“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不持异议。“孔子对当时的世界没有绝望”“入世有为”的评价是正确的:他要寻找、抓住、利用,甚至创造一切可能有的机会来改变黑暗的现状,他怀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情怀与命运、世道抗争。“隐士们避世无为”的评价是不尽对的:站在社会的角度,他们避世不理世事,

12、对社会无所作为;站在隐士个人的角度,他们避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对自我来说是有为的。4、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请阅读后完成有关题目。(4分)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对于子路的观点,孔子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2)对“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这一观点,你怎么看待?参考答案:(1)对于子路的观点,孔子完全认同。这正是孔子一贯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君臣之义是大义,长幼之节是小节,君子要行大义。尽管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会被采纳,还坚定地认为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这便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13、精神。(注: “子路曰”,宋初写本作“子路反,子曰”。就认定这句话就是孔子说的。)(2)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局限性。首先,倡导君子学有所长,就出来为社会做事,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是有益的,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把出仕与建立君臣关系等同起来,认为一个人出来做官就是“售于帝王家”,有很大的思想局限性。5.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4.21)(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

14、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2)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2)“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6.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9.26)以上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想信念观?(1分) 【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矢志不移”)(1分)结合上面的材料,简要分析儒家在理想追求方面的思想。(3分)【答案】孔子明知当时大道不行,礼乐难兴,但仍然矢志不移,周游列国,希望推行仁道于天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要让自己的志气和理想被现实夺走,我们才能让自己无所畏惧。7(2015杭州市一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16、?”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的思想性格。(5分)答:(1)孔子有积极入世、坚定不移的思想性格。为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不辞辛苦、不远千里,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寻找机会,表现出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积极进取的思想性格。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在长沮、桀

17、溺的讽刺挖苦中,孔子尽管有委屈郁闷,但仍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操守,绝不动摇,表现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定性格。 (2)材料(一)中,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材科(二)中,孟子却说:“穷则独善其身。”你怎么理解他们看似不同的说法?(5分)答:(2)他们说的都不错。孔子是针对桀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说的,批判了隐士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表现出他对自己事业合于仁道的坚信不疑,也是对子路的一种教育。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强调“穷不失义”,意在“修身见于世”,就是应该遵守礼法和道德规范,包含君臣之义。所以,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是对孔子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