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HTHJ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9330950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HTHJ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HTHJ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HTHJ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HTH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HTHJ(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2006-20XX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特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五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以工兴市、科教兴濮、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城市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XX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2.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了75.0%,年均增长11.8%,高出全省0.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716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3亿元,是九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8.7%。五年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均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工兴市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成效,到20XX全市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6.3:63.0:20.7,与20XX相比,第一产业下降5.2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上升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3.2个百分点。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XX粮食总产量202.4万吨,优质专用小麦114.88万亩,优质水稻37.65万亩,优质玉米82.81万亩,出口型优质花生35.43万亩,优质尖椒30万亩,鲜切花基地5000亩,速生丰产林68万亩。畜牧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肉类、禽蛋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是九五末的1.3倍、1.5倍和11.9倍。以工兴市战略稳步实施,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XX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13.74亿元,年均增长15.1,占生产总值的55.9%,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8.4%以上。十五期间,中原乙烯18万吨扩能改建、中原大化

4、6万吨三聚氰胺和一期30万吨复、林纸一体化10.8万吨化机浆以及濮耐高温材料、力诺集团公司等所上的一批投资大、效益高、竞争力强的项目竣工投产,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拓宽,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20XX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9.3亿元,年均增长12%。批发零售贸易、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初具规模;房地产、物流、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取得新进展。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XX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8.74%,较九五末提高了6.84个百分点。20XX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8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固定资产投资快

5、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3.8亿元,年均增长13.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金堤河干流治理一期和第三条濮清南引黄蓄灌等工程,加快了渠村和南小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步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相继完成了城市电网改造、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濮上园、黄河路西延、中原路和濮上路改造等项目,打通了东西南北环城公路,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交通运输发展获得新成效。汤台铁路升级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并实现了与国铁直通运输;濮鹤高速竣工通车,大广高速段开工建设,濮高速做好了开工前准备工作;国道、省道公路网已基本形成;县乡

6、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十五期间,改革不断深化,一批国有企业通过破产、出售、租赁、兼并等形式盘活了存量资产,推动了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县域经济顺利完成了国退民进;行政管理、投资、粮食流通等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进展。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累计达4.5亿美元,年均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3亿美元,年均增长12.6%。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增强,贡献率达到43%。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小

7、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生巩固率为99%;城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了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组建了杂技艺术集团。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了市、县两级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人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低于十五预期目标和全省平均水平。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环境空气达到优良天数的比例平均为83.6%。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14,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2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5。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

8、系逐步完善。20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7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2.14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2508.78元和793元。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8万人,失业人员累计实现再就业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五年来均控制在5%以。总体上看,五年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第二节 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和市场配置资源日臻完善,我国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发展也将面临难得的机遇。1、

9、世界围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和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2、国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将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3、省十一五规划建设五大煤化工基地,依托中原大化等建设豫北煤化工产业基地,将为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4、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瓶颈制约逐渐打破,长治泰安铁路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濮鹤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以及濮信、濮、安南和德商高速公路建设,交通优势逐步显现。5、石油、天然气、煤、盐、土地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国电热电2200MW供热供电机组建成投产、三强电力集团 2350MW

10、燃气发电机组项目建设、水厂二期及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实施将提供充足的电、水保障;西气东输工程竣工投用,普光气田天然气入豫,经济发展的资源承载能力将得到增强。6、城市建设成绩突出,相继荣获了六城二奖,20XX又成功入选全国魅力城市200强;在地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居全国第77位,在省居第3位。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知名度提升,为招商引资构建了良好平台。在面临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对原油和天然气依存度较大,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优化调整任务艰巨;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重,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

11、科技含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经济外向度不高,投资规模偏低,制约着经济快速增长;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种矛盾处于多发期,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大。十一五时期是战略机遇与矛盾凸现并存的时期,全市上下要准确把握国际国的宏观形势,科学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预期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12、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实施以工兴市战略、科教兴濮战略、开放带动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品牌城市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全面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把建设成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二节 发展原则一是更加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把既快又好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再上新台阶。二是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

13、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步伐,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更加注重科教兴濮和人才强市,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坚持科教兴濮和人才强市,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的基础

14、上。四是更加注重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贯彻城乡统筹方针,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逐步改变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是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府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继续加大开放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更好地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15、六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公共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利益协调,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加强法制建设,注重社会公平,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加快建设平安、诚信、生态和文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第三节 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XX价格;十一五末,力争生产总值比十五末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累计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略高于经济增长,

16、力争五年实现翻一番;出口总额累计达到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亿美元。结构调整主要预期目标:十一五末,一、二、三产业比达到13:59:28;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预期目标:十一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0公里,所有县区通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建成豫鲁冀三省交界处的高速公路网。新建改建农村道路5000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和公共汽车的目标。加大金堤河、马颊河治理力度,建设黄河标准化堤防。城乡文化娱乐体育等公益设施更加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供水、供热、供气和治理污染的基础工程满足实际需要。人民生活主要预期目

17、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在全市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达到全市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20XX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70万人左右;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8%;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左右,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

18、年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水源切实得到有效保护,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进一步改善;合理开发、使用和保护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增强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点开展以发展新农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型农民、组建新型服务组织、建立支农新机制为主要容的五新工程,全面落实中央一系列

19、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节 发展新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新农业。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建成3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优质水稻和9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以20万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建设为重点,搞好150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水平;依托世锦现代农业发展、申氏菇业等企业,加快发展林果、园艺、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加快林纸原料林基地建设

20、,推进林纸一体化。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一五期间,全市龙头企业总数要达到50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12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5家。大力扶持全力食业、省福鑫清真肉业、世锦现代农业发展、台前雪鸟羽绒制品厂和家家宜米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争取12家进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成马颊河、卫河、濮水河、天然文岩渠、水屯沟、孟楼河和梁庙沟的初步治理,使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3年一遇以上;加快建设金堤河二期治理工程;完善三条

21、濮清南的引蓄水功能,续建渠村灌区、南小堤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县楼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农田水利条件。第二节 建设新村庄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体,建设新村庄。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服务完善、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重点发展中心村,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积极推进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备、形式多样、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村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加强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讯、清洁能源等设施建设,全面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高氟、高盐、污染水地区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配套搞好县、乡公交车站建设,实现村

22、村通公路、通公交车的目标;巩固农村电网改造成果,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推广沼气池等清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到20XX,沼气池用户达到15万户。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20XX前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和课本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初中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设施落后的县级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的建设改造,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卫生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装备水平

23、,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建立健全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宽带、有线电视入户率;发展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实现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第三节 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实施培育新农民的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创业培植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支持民办机构、企业、个人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师资配备,改善教学设施,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劳动

24、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继续推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利用科技智力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农民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四节 组建新型服务组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组建新型服务组织。坚持以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多种经济成份,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服务体系,畅通农业、农村、农民和市场联系的通道。加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完成市、县、乡动物疫控中心和网络建设。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强以新一代天气雷达为主的预测预警服务功能,提高防灾减灾

25、水平。加强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科技攻关体系、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增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构筑农业信息平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重点培育王助蔬菜批发市场、县大米批发市场、XX三粉市场、台前京九粮油交易市场和清丰仙庄尖椒市场等一批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壮大规模,完善功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技术协会和营销协会等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第五节 建立支农新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支农新机制。稳定和完善

26、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建立健全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土地出让最低价制度。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增强金融支农服务能力。建立农业风险补偿、农业补贴等惠农机制,强化为农体系建设,规农资市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转移渠道,增加非农产业收入。积极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劳动者

27、平等就业制度。建立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检查督导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展农村基层政治,保障广大农民的权利。加大贫困地区扶贫力度。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坚持开发式扶贫,实行以整村推进为主体,形成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扶贫开发新格局。加强黄河滩区综合开发和安全项目建设,加快滩区群众脱贫步伐,保障滩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设县陆集移民建镇项目,解决9000人的安全避洪。到20XX基本实现全市3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困。第四章 强力实施以工兴市战略继续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以实

28、施38108工程为重点,加快市工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全市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更多知名品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接替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一节 打造三大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依托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基地;依托龙丰纸业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林纸林板基地;以文留、柳屯、濮城、庆祖等特色工业区为重点,建设玻璃及电光源基地。第二节 提升八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深度发掘潜在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聚。突出抓好具有比较优势的石油和化学、林纸林板、玻璃及电光源、食品、冶金

29、建材、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和电力工业八大支柱产业。在现有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加快向高精深加工方向转化,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实现工业化的强劲支撑。石油和化学工业。中原乙烯生产扩能改造到年产36万吨;中原大化建成年产50万吨甲醇、20万吨醋酸等煤化工项目;贝利石化股份搞好12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市甲醇厂做好20万吨甲醇生产技术改造,逐步使甲醇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利用丰富的盐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用盐和盐化工项目,建设100万吨工业盐、100万吨纯碱、30万吨烧碱、3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继续发展以中原大化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为龙头的精细化工项目。林纸林板业

30、。加快龙丰纸业林纸一体化建设步伐,完成20万吨造纸项目,力争开工建设30万吨化机浆,50万吨高档涂布纸工程,同时配套扩建原料林基地;带动县通宇纸业、台前县民通纸业、县森达木业、市光明密度板制品、XX县远宇木业等一批林纸林板相关企业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玻璃及电光源业。充分发挥天然气、劳动力等资源集聚的优势,合理布局,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研发能力,尽快形成 天然气玻管灯柱灯具互促互进的良性发展格局。玻璃业以力诺集团公司、顺达集团玻璃制品等企业为骨干,重点生产太阳能热水器、药用包装材料、化工管材仪器等产品。电光源业扩大高效节能灯、装饰灯等主导产品的生产规模,建设华珍电子40亿

31、只节能灯芯柱的续建工程;家雄灯饰要达到100亿粒圣诞灯生产能力。把握玻璃及电光源市场的需求趋势,不断研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推出终端产品,促进整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食品工业。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扩大大米、小麦、玉米精深加工规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拉长面制品和淀粉产业链,建设中粮面业干、湿面生产线,成为最大的干、湿面生产基地;发展省福鑫清真肉业、全力食业、清丰县新兔业等一批畜禽加工企业,形成肉类产品系列精深加工链;推动油脂加工企业的重组和资源整合,尽快形成地区性知名品牌;加快市先锋实业尖椒、XX县乐园食品脱水蔬菜等果蔬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扶持市清凌乳业等奶制品企业

32、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中原啤酒厂市场竞争力。冶金建材业。抓好XX钢铁1号、2号高炉扩容改造,新增生铁生产能力50万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力争实现年产3万吨精密铸件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粉煤灰蒸压砖、粉煤灰加气砌块等新型建材产品,建成同力水泥XX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加快发展优质合成耐火材料和高效制品,扩大濮耐高温材料生产能力。机械设备制造业。紧紧围绕服务中原油田主业,突出石油机械制造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巩固中原油田市场,占领全国市场,开拓世界市场,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中原总机厂石油设备、信宇石油机械化工等企业加大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抽油机等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与

33、相关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开发的方式,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中油特种车辆加快新技术向新产品转化的步伐,以科技进步带动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成长为世界特车制造知名企业;双发实业XX公司通过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扩大抽油机、抽油杆出口量,新建石油套管、拔管生产线,进一步开拓市场。纺织工业。采用先进设备,大力发展优质棉纱,提高精梳纱、无梭布比重,加快规模扩和产业升级。做好三强纺织公司精梳纱扩能改造,新增精梳纱生产能力10万锭;搞好县庆南纺织厂的三期改造,建设32-60支优质棉纱生产线;不断壮大市清阳针纺制品等企业的实力,提高产品档次。20XX,全市棉纺能力要达到50万锭。扶持发展服装加工业,培育品牌,建设台前雪鸟

34、羽绒制品厂2000吨水洗绒、100万件羽绒服装续建项目。电力工业。完成国电热电2200MW热电机组工程;建设2350MW燃气发电机组;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建设清丰125MW和212MW秸秆发电项目;抓住县、台前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和长泰铁路建设的晋煤东运通道这一机遇,规划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完善供电网络,有效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十一五期间,建成第二条500千伏线路和第二台500千伏变压器,到十一五末,50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150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171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1604兆伏安。第三节 壮大十大企业集团积极支持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做大做强,继续扶持三

35、强电力集团公司、龙丰纸业、国电热电、贝利石化股份、濮耐高温材料、XX钢铁、力诺集团公司等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壮大实力,调整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形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相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扶持具备条件的优势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到20XX,十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570亿元,占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第四节 培育八大特色工业区为优化环境,完善设施,培育龙头,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集约利用程度,突出区域优势,培育八大特色工业区。重点在濮西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在濮东工业区发展石油机械业;在文留、柳屯和濮城工业区大

36、力发展玻璃及电光源业;在马庄桥工业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业;在口工业区发展羽绒加工;在元村工业区发展食品工业,使其成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五章 加快推进城镇化提高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建设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城和小城镇;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实施产业带动,以城带乡,推动人口和资源的合理聚集,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第一节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立足现有城市品牌,突出自身优势,实现与中原城市群的主动对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清丰、XX、县和台前五个县城建设,以特色工业区支撑区域经济带,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全市城镇协

37、调发展的新格局。第二节 提升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壮大城市经济,提升工业产业层次,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高度重视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城市规划空间,实施东拓西展、南扩北进,拉大整个城市框架。到20XX,规划区总面积为6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62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达到62万。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搞好南水北调市配水工程建设,完成濮清南引水补源取水口改建,加快濮水河、马颊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和北环城河建设,建成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城市防洪工程;积极发展城市公交、垃圾处理项目;优化供热管网,扩大供热面积,提高供热质量;建设开州广场、站前

38、广场、中心公园、濮水园等一批公众休闲娱乐场所;建设一批凸显城市整体风格,具有深刻文化涵的建筑。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巩固六城二奖创建成果,打造中华龙乡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节约型城市,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第三节 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把城镇发展与市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以人口和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完成五县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文留、柳屯、濮城、马庄桥、瓦屋头、口等小城镇试点的示带动作用,依托八大特色工业区,实施项目带动,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工业区流动

39、和集中,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把工业区建成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和层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第六章 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不断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拓宽领域,扩大就业,壮大提高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一节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和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为目标,充分发挥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统筹地方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构建布局合理、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十一五期间,抓住国家实施长泰铁路建设的机遇,配合搞

40、好汤台地方铁路扩能改造和东进西延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完善以站区为中心的客货运辐射功能,合理布局铁路专用线网络,力争京九铁路台前站升级改建;打通区域高速公路通道,建成大广高速公路段、实现濮高速公路和德商高速公路对接,配合搞好至XX高速公路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境S301、S307、S205线等干线公路改建,使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争取将境国道G106线、省道S101线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和建、养、管并重的方针,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达度和服务水平。加快市、县、乡运输场站设施建设,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和运输布局,搞好城区中心客站搬迁工作,实

41、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套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第二节 优先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发展生产要素和消费品市场,把建设成为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整合商业储运公司、粮食储备库、油田供应处等现有的铁路专用线和仓储设施资源,构建物流园区;加快大型批发市场建设步伐,重点抓好高新区建材大世界、王助蔬菜批发市场、北环化工产品批发市场、花卉交易中心等市场建设;以物流园区和大型批发市场为依托,培育金桥建材家私物流、北环工业品专业物流、中原油田商贸中心物流和南环路小商品专业物流等物流企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运用现代的经营理念、方式和技术,大力

42、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专业配送、仓储式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民营化,为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成为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的主力军。扩大对外合作,引进国外知名商业集团来濮合作兴业。建设丹尼斯商贸娱乐中心,培养发展销售额超亿元的连锁及配送企业,适应全市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鼓励超市连锁进村,搞好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提高农村流通商品质量。第三节 壮大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整合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市场化进程。培育强势文化产业,组建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化旅游业等主导文化产业

43、,积极发展网络服务、广告会展和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支持发展文化娱乐、艺术培训、艺术品业等大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开发等体育产业,着力打造杂技文化、龙文化、乒乓文化、姓氏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第四节 提升发展旅游业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强宣传营销,打造精品品牌,培育产业集团,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建设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复原工程,搞好中华龙园和帝舜故里项目建设;丰富中原绿色庄园、戚城文物景区、濮上园、世锦园等旅游景区的活动容,提高品位与档次;继续开

44、发清丰单拐、台前将军渡等红色旅游景点;加快县毛楼生态旅游区扩建,新增黄河森林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加快东北庄杂技之乡旅游开发,逐步形成龙乡文化游、红色景点游、城市风光游、生态观光游和寻根敬祖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五节 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地方金融性机构改革和发展;壮大城市信用社,拓宽农村信用社服务领域;积极吸引国外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利用股票、债券、信托市场,在间接融资的基础上,加快培育优质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的打击力度,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

45、机构,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矛盾。强化保险公司和保险基金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养老保险,探索发展农业保险,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努力发展责任保险,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加快保险业务向多元化发展。第六节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和发展房地产业。规土地市场,培育房地产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房地产业规模和实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限量开发高档住房,支持发展健康环保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开放住房二手市场,积极发展房屋租赁业务,形成梯级消费群体。规物业管理行为,加快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进程。建立房地产市场的监测

46、预警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交易市场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监管,促进房地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第七节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基础网络,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形成宽带化、数字化和综合化的接入网系统,满足数据及多媒体通讯需要。围绕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公众领域的应用,重点建设完善农产品供求及价格信息系统、疫病检测防治和卫生信息报告系统、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和社会灾难应急处理系统。完善金税、金卡等金字号业务系统,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办公、网上购物。第八节 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

47、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拓展社区 服务领域和功能,增加社区就业岗位。合理设置社区服务网点,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医疗健身、文化娱乐、环境卫生等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使社区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第九节 规发展中介服务业规提高法律、公证、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人才、劳动力、专利、商标、转让与代理、无形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大力推广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中介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各类行业协会,加强中介服务市场监管,为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服务。第七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节

48、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节 推进能源节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耗监测,加快电力、化工、玻璃、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改造。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重点推进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公共交通、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落实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49、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二节 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继续搞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加强工业用水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十一五末,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55立方米。实施城市节水工程,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建设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等节水设施,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实施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制度,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第三节 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标准,促进土

50、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使用。减少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综合治理空心村、都市村庄和废弃厂矿、砖瓦窑场等,盘活土地存量。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发展城市节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开发粘土制品的替代产品,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20XX前城镇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第四节 积极推行材料节约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强化木材节约和代用,加大散装水泥的推广力度。逐步限制宾馆、餐饮、旅游等行业使用一次性用品。严格食品等包装标准,推广绿色包装,禁止过度包装。

51、第五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以粉煤灰、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的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粉煤灰、黄河淤泥生产建筑材料,十一五末,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加强工业余热、余压、余气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搞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发展垃圾发电项目,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第六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物质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造纸等高资源消耗行业和领域,

52、推行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和环保产品,引导社会循环式消费。第七节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速生丰产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做好国家生态示区的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生态市。加快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防止区域生态恶化。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治理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完成黄河、海河流域段污染防治任务。加快县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步伐,推广应用高浓度

53、污水处理技术和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硫防治,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积极推广天然气替代燃油技术。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续建、新建垃圾处理工程,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第八章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一节 实施科教兴濮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建设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重点工业企业和高新

54、技术企业,建设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石油化工、耐火材料、玻璃、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组织力量研究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突破主要农作物育种和高效生产、畜牧水产育种及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农产品精细加工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校及技术持有人的合作,加速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及成果转化。不断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机

55、制和政策,逐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助的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设施,建设科技中心,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机制,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育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形成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巩固现有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和落实引进人才的具体办法和优惠政策,规引

56、进程序,吸引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为我市服务。完善投入制度,建立健全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导向、收益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筹资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格局。从20XX起,市财政每年根据需要列支一定资金,作为市人才资源开发基金,用于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以扩大,加强监督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和任用方式。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破除人才流动限制,推进人才合理流动。第二节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

57、为重点,推进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完善助学制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到20XX,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大力推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阵地建设,逐步建立市、县区、社区功能配套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到20XX,全市五个县区都建成青少年宫或活动中心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把职业教育摆上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成一批规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容,扩大职教规模,提高职教层次,以就

58、业为导向,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与普通教育互通互补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技术学院向高层次教育发展,鼓励吸引国外名牌大学在设立分校,同时积极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认真组织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普通大学,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节 繁荣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组织创作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加强

59、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在省外有重要影响的文艺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建成文化中心、市综合活动中心、市杂技艺术学校,完善提高基层文化娱乐设施,实现市、县有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乡镇、社区有文化站,中心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标,并不断改善硬件建设,完善各项功能,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社区的文化网络;以举办龙文化和杂技艺术节、文化广场活动、文化下乡、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独具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时代气息的文化事业。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关系,对有历史、文化、民俗价值的遗址、遗迹严格保护,抓好市博物馆建设,避免

60、因盲目开发造成对文物的破坏。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工作,保护知识产权。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建成投用广播电视编播大楼,建设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广播平台,实现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形成地面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综合覆盖网,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第四节 加强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建设以整体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加快提升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能力。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疾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重

61、大传染病的流行。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极防治职业病,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专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规村卫生室建设,推广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规医疗服务收费。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切实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加快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卫生执法监督新体系,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依法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益。以群众体育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2、。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加强市县竞技体育基地和队伍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市运会,力争在省运会、全运会上多拿奖牌。制定出台全民健身办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逐步使全民健身走上制度化、规化的轨道。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入,新建市体育馆、游泳馆,搞好市体育场、各种广场和居民小区体育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居民健身活动空间。建立和健全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健身市场、体育娱乐市场,充分发挥乒乓球学校和乒乓球运动队的龙头带动作用,力争把乒乓赛事办成传统赛事、品牌赛事,逐步打造乒乓名城,促进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第五节 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积

63、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突出抓好农村人口和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完善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网络,到20XX,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网络覆盖面达到全市98%以上。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儿童教育活动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建设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提高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康复水平,逐步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市老龄化人群康复保健工程,完善以老年福

64、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容的老年服务体系。第九章 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并举的方针,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帮扶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万人、失业再就业人员5万人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认真组织好进城务工人员有序流动,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加大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形成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依法加强用工管理,规企业裁员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建立和完善多支柱、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围。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规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和使用管理,合理确定保障期限和标准。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