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 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9320480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 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 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 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 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 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到声声慢(寻寻觅觅)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奇葩。就宋代文学而言最瞩目的成就当推宋词了。如果说古代文学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时,那么李清照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李清照(10841151?)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号易安居士。鲁迅先生一向主张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1。因此,我们应全面看待李清照词创作的变化。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的动荡时期,这样一来,也就注定了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多样性。所以,她的作品应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为界来看,即分为前期和后期。一、题材与主

2、题的变化在靖康之变前,李清照的作品多写妇女生活和自然风光,细致缠绵,清新自然;而靖康之变后,她的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一般情调较低沉。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写重阳节这一天,词人愁坐家中,先写天气,以“薄雾浓云”衬“愁”,转写室内情景,“瑞脑销金兽”,再写半夜凉气入帐浸枕,“半夜凉初透”把一个闺

3、中少女心事重重的愁态,描绘得活灵活现。下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词人借酒消愁的样子,而着重表现的,则是词人对亲人思念的心理感受,重阳之日是,词人把酒东篱,幽香阵阵,虽有美酒、花香,却难消词人思念亲人的愁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词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真实写照和深切的感受。这首词是李清照写了寄给丈夫赵明诚的,全词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写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实际上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怀。读罢全词。我们不难看出,词中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苗条消瘦的闺阁美人的形象。她寂寞空虚,度日如年,在方寸空间中煎熬情情感,忍受着思念亲人的苦,“人

4、比黄花瘦”正是这一形象的生动写照。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如声声慢(寻寻觅觅)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北宋沦亡,丈夫死去,她背井离乡来到江南。她要寻觅的是:国破家亡的残梦,以及多年积累的文物古玩。这一切对她是那么珍贵,视同生命,可是现在都不可复见了,因此,心绪茫然

5、。“冷冷清清”是寻觅之后的感受。因为正是深秋,这天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一声声,一下下,都敲击在人们的心头。在这冷暖无常、阴晴不定的日子里,喝下“三杯两盏淡酒”,原以为可以排遣一下寒意,解除一些寂寞,不料秋风秋雨,到这傍晚更急了。新愁未平,旧恨又起“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飞来了,是从北方沦陷了的家乡飞来的,像象老朋友一样,是“旧相识”。然而今天却是“物事人非事事休”。旧时的雁虽可见,旧时的人,却长眠地下,再也不能想见了。倾诉出了深沉的哀痛。每每读到这些凄婉的词句,我的眼前总浮现出清照在秋雨黄昏中悲哀伫立的身影。也许她已经柔弱不堪,也许她已两鬓斑斑

6、。这个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女词人,深深地痛苦着,感情上的重负早已远远超过了她双肩的负荷。二、艺术手法的变化李清照的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无论是李清照的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李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她的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转。1、善用白描法李清照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

7、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 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声声慢中全词用赋体,白描铺叙,首尾总起总收,中间以六组意想层层转进,哄染情景,似浅而深,自然本色流露无疑。这种愁也只不过局限于思念亲人的范畴。作品格调不高

8、,常带有消极因素,不过它的艺术性还是很强的。相比之下,她的后期作品较之前期作品,风格大有提高,“愁”已经超越了自我的狭隘空间,触角伸向了更深层次。比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起头,字字含情,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铿锵悦耳,扣人心弦,具有一种哀怨的美。真切传神地刻画出一个人的寂寞彷徨、若有所失的样子。在这首词里,作者对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体验感受。心中有无限凄楚要倾吐出来,她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抒情的典型环境,融情入景,从而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这里,李清照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抒情手法,有螺旋式的表情法,例如以上词里有几层可伤之事,像螺旋一样越旋越紧,一层

9、深一层。而开篇的七对叠字,把极度的忧愁和哀痛之情照直地迸裂到字面上,同时又层层深入。可以说是兼用了奔迸式和螺旋式的表情法。还有引曼式的表情法。像“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就是声调深浅,长言咏叹,但词中更多地运用了含蓄蕴和的表情法,用环境,景物来烘托,作者通过铺叙,把多种表情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表现出多侧面,多层次,深刻细腻的感情。2、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

10、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声声慢(寻寻觅觅)首句连下14个叠字,平仄音韵和谐之至,给人一种难以言状的美感,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3、重色彩运用从(声声慢)整篇词采用的色彩来看,“冷清”的寒意就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冷清的色调,“凄惨”的叠用又加深了这

11、种意味,围绕晚来急风的吹过又罩上了一层寒霜。冷蓝的天空、冷绿的梧桐、冷黄的花,冰冷的心,汇成了真切感人凄冷的意境。4、言与情的完美交融在她词作中语言通俗但却极为准确地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表观前期的生动的积极向上的美,还是表现后期的凄清的美,都采用到这样的手法。如前期写的(醉花阴):1)、形象鲜明,读罢全词。我们不难看出,词中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苗条消瘦的闺阁美人的形象。她寂寞空虚,度日如年,在方寸空间中煎熬情感,忍受着思念亲人的苦,“人比黄花瘦”正是这一形象的生动写照。2)、以景和节令衬情,全词通过景物和节令的描写,烘托词人愁苦之情,写“薄雾浓云”衬出“永昼”的“愁

12、”“瑞脑销金兽”亦然写秋风、黄花等深秋之景,加之玉枕纱厨,均给人以悲凉之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词写重阳节这一天,更突出词人愁坐空闺的思夫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中的景物和节令描写正是如此。同样的在声声慢中为了表示对所有语言表现悲情的无力与无助,在结尾处有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再比如

13、“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句话的运用是在前面大量的非常特殊的精炼的诸如十四个叠字、淡酒、晚风、黄花、梧桐、细雨等词之后,由此产生出强烈的对比,加深了诗人所受痛苦的表达。正是通过这些通俗的词语的精炼的运用,才创作出如此动人的作品来。这种如朱承爵所说的“出音声之外”、“摇荡性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便是其词的意境。不难想象,如果艺术家缺乏这样的技巧,是创造不出那么美的和感人的形象来的! 三、李清照前后词创作变化的原因以及意义李清照词作的特色是“委婉含蓄”,但这“委婉含蓄”的特色具体的体现方法在她的前后期词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她前期作品的风格特点是“清丽婉转”,后期的风格则明显的表现为“沉哀凄

14、苦”。这个变化的原因,仍然是时代的变化,转折点是靖康之难和宋室的南渡。国家的民族的灾难与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紧密地联系为一体。这就是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比较李清照前期的名作醉花荫和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就可以看出,醉花荫一词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前期词作的风格特点,是通过 “委婉含蓄”的特色表现“清丽婉转”的风格特征的。而声声慢,是通过“委婉含蓄”特色来表现“沉哀凄苦”的风格特征的。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

15、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李清照自南渡以来,尝尽了人间的凄凉况味,晚年更是满目愁惨。生活环境和心态的改变,也使她的词变的苍凉激越。所以她的后期之作,表现的是那种伤离感乱、凄楚哀苦的心境和悲痛的感情。她还眷念着沦失的北方故土,也在她的词作中表露出对中原故乡的深切怀念。又如她的永遇乐,将个人的命运与家国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抒发出自己的幽

16、愤。后辛弃疾读到这首词时,曾为之感动不已。 作为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李清照,身处乱世,她一生却找不出几首表达爱国主人公的抒情形象,但这并不是说李清照不爱国。只是李清照在表现这类人物时没有采用直接的方法,却是那般委婉和含蓄。她没有描写乱世如何如何的触目惊心,而是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揭示自己如何如何的思念故都和丈夫。李清照平生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词论,大约创作于屏居青州期间。因为李清照一生中只有这一时期心境最平和、时间最充裕,有心情、有闲暇评点文字,批评时贤,提出自己鲜明的词学主张。而且到这一时期为止,李清照已经有了相当的歌词创作经验积累,对词的创作有了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词论中有三个

17、要点,既: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别是一家”的解说。“词别是一家”是其最核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历代词评家褒贬不一。李清照指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以及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保持自己的特色。李清照关于“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清时期李渔等人论词有“上不似诗,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说而来的。词论不但是宋代词坛上的第一篇词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女性所写的文学批评专文。总之,李清照是一个杰出的女作家,不仅她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她的某些思想品格至今仍有光彩。她不但热爱大自然和生活,又敢于藐视传统的封建观念,更有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之社会责任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抒情词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才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她也凭着这种高超的艺术才能在中国词史上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