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9277361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个过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个过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个过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一个过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过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个过程: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过程 复苏 探索 讨论 实验 (论文摘要)从1978年至今,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复苏、探索、讨论到实验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从整体来认识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改革进程,并试图揭示其中的成效与不足。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和基础教育其他学科教学改革一样,语文教学改革也走过了近30年。正如加拿大教育改革专家富兰所说:“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al语文教学改革近30年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而作为一个“过程”,其中有些什么经验和教训?哪些属于传承或创新?需要我们客观地去认识和总

2、结。 一、复苏(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前期) 落实“双基”,具体体现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上。初版于1978年的人教版“合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有这样一些特点:每个单元都是读写听说训练与语文知识教学的小综合体;课文分课内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三大类;文学知识、文体知识以及读写听说知识结合练习、注释介绍,而系统的汉语知识则集中编排在课本后面。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套教材当然“不怎么样”,但如果翻阅一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材,就应该充分肯定当时语文教育工作者所作出的努力。 不少有影响的教师在这一阶段就开始试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例如,广东省潮州市六联小学特级教师丁有宽多年来从事“以记

3、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他主张低年级学生学习“四素句”(说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四要素的句子),以给中高年级的读写打好基础。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斯霞主张:“教师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当堂理解,当堂巩固。”司有些语文教师上课时还通过指导学生赏析与积累词语,使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的“什么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的讨论中,张志公等先生在肯定“多读多练”的同时,认为“要力求做到语文能力教学科学化”(s,试图通过科学手段规范语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后来出现了如陈钟梁先生所

4、说的“追求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程序的系列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以及教学评估的标准化”等问题,(6使语文教学陷人一种颇尴尬的境地。不过,我们今天在认识这些问题的时候,仍不能不承认张志公先生等“立论”的依据迄今依然存在。实际上,教材“说深说浅,基本上是凭感觉”;作文凭什么判分,“也说不太清楚,基本上也是一人一个口味”。(7对这些问题,迄今仍在寻求解决。此外,当时的实验与探索还存在教学设计多从“教”的方面考虑,而较少从“学”方面去探讨等不完善之处。广州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叶志盛先生后来坦然地承认:当时的实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法,只是强调教法”。(8 二、探索(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前) 1

5、986年,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开始组织编写全国通用和地区适用的教材。这些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当然,以现在标准来衡量,这一阶段所编的教材(特别是地区教材),无论在体例、选文还是练习设计都仍存在明显不足。这说明,一部好教材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宽松的社会环境,科学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高素质的编写者。这三个条件直到今天仍然起着制约的作用。 早在70年代后期,于漪、钱梦龙、李吉林等特级教师就开始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索,这些探索成果在$0年代中期以后的语文教学界产生了影响。钱梦龙的论“学生为主体饰、论“教师为主导”、论Jil练为主线”先后发表在语文

6、学习1988年第8, 9, 10期。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于是,学法的指导被提到了语文教改的日程上来,取得了跟教法同等重要的位置。叫而李吉林探索的“情境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uz他们的探索成果,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各种旨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如雨春笋般地涌现。尽管具体的步骤不同,但大都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等。和

7、前一阶段相比,这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已比较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某些实验出现了“偏向”,比如只是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有用”,而没有注意到“人文性”方面也要“有用”。此外,有的教师文化底蕴还欠深厚,对传统文化领会和理解还有待加强;或急于求成,希望寻找一种能大面积推广的好“模式”。这说明,实践需要理论指导,而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薄弱,未能对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功能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研究。 当然,有的学者已对语文教学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反思。如韩军指出:“几十年的失误就在于科学主义的泛滥,人文精神的消遁,;“科学主义总试图寻找一套纯逻辑的语文教学秩序可是我们仔细审视这些秩序就会发现,当这些秩序越精

8、密,越清晰,就越觉得不像语文教学,而更像数学、物理学。也就是说,科学理性的解剖越深人,就越背离语文教学的本质。”(13这种反思对语文教学改革有启发的意义,但要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显然还有待时日。 三、讨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 四、实验(21世纪初) 在实验阶段,不少语文教师是从教学方式变革这方面着力的。和20年前相比,如今学生学习方式有了颇大变化。但学生是在一种过于“动”的情态下学习的,课堂的文学味不很浓。应该说,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先生提出的观点颇有参考价值:“语文课不是其他知识的拼盘。要把不是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净化语文教学的内环境。要教出语文独特的美感和情感。‑

9、 ysl他亲自执教荷花淀,引导学生在文化视野的观照之下来读这篇小说。 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实验带来一定效果,教师的课程意识加强了,注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明显的应该是教材的变化,多种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在形式上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轮新课程实验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引起广大教师与社会人士的关注。2004年春,教师之友上刊发了3篇文章,批评上一世纪后期在语文教学界中有影响的几位教师,引起了一场网上网下的热烈讨论。这场讨论是上一世纪末那场大讨论的纵深发展。如果说,上一场讨论的话题侧重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评价(考试),那么这一场讨论直接触及的是

10、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促使我们思考:现阶段我国国民的语文素养究竟如何?如何去评价(衡量)我国国民的语言素养?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素养形成中起什么作用?我们如何去评价我国的语文教学?而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历史外,显然应该对成人的语文应用情况加以深人的研究。 此外,新一轮语文课程实验的最大一个特点是高校教师的参预。过去高校教师也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但多是“各自为政”,主要任务是编写教材、培养师范生、研究语文教育历史;而这次是有组织地进人第一线,直接参与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设计试题、培训教师等方面,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解答了一线教师不少疑难问题。 纵观近30年的

11、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近6年来的语文新课程实验,笔者有两点感受: 其一,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比如,我们有的教师讲课欠生动,讲文学作品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文学味”。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力不从心。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积厚自己的文学底蕴,而这又需要师范院校努力提高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素质。 其二,要学会思考,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来看待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引进了不少西方教学理论,这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很基本的东西忽略了。“工具性”和“人文性”、高考备考和学习方式变革、主观题和客观题等等相互间都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我们需要用哲学思想处理好这些关系。 目前,课程改革还在进行中,教材还会继续修改,教法还会继续探索,这个“过程”还在延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阶段性的。只有这样认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着一种探索的精神,并不断地为解决新问题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