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9258184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婴儿鼻炎的病变过程及阶段性治疗方法广西桂林 林寿松本文的小婴儿是指4岁及以下包括新生儿在内的儿童。儿童鼻部疾病事关儿科与五官科,但由于不熟悉小儿退热等治疗方法,五官科多认为到儿科诊治比较合适,为此家属也只能知道带着孩子往儿科跑;而儿科只知退热等,对鼻炎等防治方法并不很了解,也很不情愿或不够重视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使儿童鼻部疾病游离于儿科与五官科之间,成为了“边缘医学”问题。其结果是苦了家长:他们不知道怎样去防治这种烦人的“小毛病” ;也苦了孩子:不仅吃睡困难,弄不好还会留下顽疾如面容变形、发育缓慢以及慢性鼻窦炎之类,甚至继发脑炎、骨髓炎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为此,特撰写本文以供年轻的

2、父母亲们备用,文章的内容及目的是:1、鼻炎特别是小婴儿急性鼻炎、鼻窦炎的病变过程,以及具体的阶段性防治方法;2、弥补解决儿童鼻腔疾病的游离边缘状态的医学知识空白问题。一、相关的鼻部解剖医学知识 从上图片16可以看出,人的面骨结构尤如“地道战”孔、缝、隙及管道四通八达,结构复杂。但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条条大路通北京”,所有的包括四种鼻窦在内的窦孔的管道开口,都“百川归海”通向入鼻腔内。人类产生如此多样结构的原因,应主要是生理要求所致,例如各种粘膜所分泌的用以维护及营养器官的分泌液(如泪液),每天所分泌的总量常可以用升计算,都需归流入鼻、口腔再进入胃肠消化道以重吸收,否则人体的生理状况就可发生絮

3、乱。再如咽鼓管,它能通入空气,使鼓膜产生振动,否则人的听力就不正常,等等。但这种孔缝隙及管道四通八达的情况(小婴儿又特别平、直、短),又很容易给予病毒或细菌从鼻腔侵入后,能向四面八方蔓延感染的条件或机会,从而可从单一的伤风感冒性鼻炎(多为病毒引起),继发或发展成为复杂难治的急慢性鼻窦炎、眼周软组织炎甚至脑炎等等。小婴儿鼻窦的发育依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新生儿:仅有两个,即筛窦,已发育成熟;上颌窦也已有0.81约0.3cm的雏形;婴幼儿即3岁及以下年龄:有3个,即筛窦(后房)及上颌窦继续发育增大,额窦开始发育,约至三岁始成形;年长儿即414岁:有4个即全部鼻窦,约4岁蝶窦开始发育,并与筛窦上颌窦额

4、窦一起继续发育,约14岁及后4种鼻窦均基本发育成熟,与成人的鼻窦已差别不大。正是上述的发育特点及发育的不同程度,可导致临床出现多样疾病:1、小婴儿易发生急性鼻炎,并易蔓延扩散成为急慢性鼻窦炎;2、不同的年龄组,可有不同的鼻窦炎,如新生儿多仅有筛窦炎,6个月4岁多有上颌窦炎等。另需特别提出的,尚有咽扁桃体(又名增殖体、腺状体,见下述附文的图8、图9及叙述),虽然它不属鼻及鼻窦的组织结构,但它的发病可对鼻炎鼻窦炎等产生很大影响,故下面的叙述中也需要一并提及。二、第一阶段:急性鼻炎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多见。这一阶段

5、可在门诊及家庭内治疗,用药简单,而且绝大部分患儿都可在短期内获得痊愈。【病因】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 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是腺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物体或食物进人机体。机体在某些诱因影响下,抵抗力下降,使病毒侵犯鼻腔黏膜。常见诱因有:全身因素:小婴儿主要是因饮食失调、环境变化如过冷过热受凉、或化学性刺激所引起;部分婴儿自身多有过敏体质。局部因素: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等鼻腔慢性疾病;邻近感染病灶如牙龈炎牙根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临床表现及原因】潜伏期:13天,期间孩子可出现烦

6、躁不安或食欲不振等表现。初期: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原因是早期鼻血管痉挛、黏膜缺血、腺体分泌减少所致。中期,可出现下列表现:鼻塞、水样涕及闭塞性鼻音:原因是继发性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水肿,致鼻腔狭窄,而黏膜内的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加强,不仅分泌物增多,而且也可滞留鼻腔加重堵塞。头痛:原因多是鼻窦黏膜充血、肿胀,以及头部血管扩张所引起。但一岁内多不会诉说,仅多以啼哭不安或睡眠不好等为表现。发热:可无发热,也可有发热3738度等,也可有髙热(39以上),甚至惊厥。原因是病毒已侵入血液内播散,并产生病毒血症症状。恢复期,有两种可能情况:1、鼻涕逐渐减少并变为黏液性、黏稠或稍带脓性,各种症状逐渐

7、减轻乃至消失而痊愈,病程约710天:原因是鼻黏膜充血、肿胀逐步消失,黏膜内的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也随之逐步减少及停止;上皮及纤毛细胞新生,纤毛功能与形态逐渐恢复正常。2、鼻涕又复增多,并变为黏液性、黏脓性或绿脓性,或稀薄清黏液夹杂脓性。可迁延时日,或经及时治疗而痊愈,或逐渐发展成为急性鼻窦炎等。原因多为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黏膜下大量的杀菌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死亡,及部分的纤毛及上皮细胞也继而坏死脱落后,混合在大量的鼻黏液中,形成脓性物排出鼻腔外。临床表现除上述的鼻炎表现外,尚可能有如下的继发或并发症表现:1、鼻子周围皮肤湿疹或湿疹样反应:原因是鼻涕反复刺激皮肤,而孩子自身多为过敏性体质所引起。2、吃

8、奶及睡眠困难:原因主要是鼻塞严重,孩子需用口呼吸所致(吃奶时宝宝口腔都处于全封闭的负压状态,才能把母乳吸出来;睡眠平卧时,鼻涕可流至鼻咽喉发生半堵塞状态)。3、腹胀或非感染性腹泻:鼻塞需用口呼吸,可致过多空气吸入胃肠内而产生腹胀;鼻炎感染,或发热,或睡眠饮食不好,都可导致孩子胃肠功能絮乱而发生非感染性腹泻(或便秘)。4、其他感染:急性中耳炎:感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所致。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感染经鼻咽部向下扩散引起。个别尚可并发肺炎。感染经鼻泪管扩散,尚可引起眼部并发症,如结膜炎、泪囊炎等。【治疗】这第一阶段的治疗方法,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 1.调整及控制饮

9、食,加强保暖护理发病开始即需注意调整及控制饮食,并根据孩子的消化情况、腹胀或大便情况,必要时宜减质减量,直至鼻炎痊愈后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具体可参考本人文帖医普小讲座:小婴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方法。网址:急性鼻炎期间,更宜加强保暖护理,如戴帽子穿袜子等,可暂时不洗大澡,仅用湿热毛巾擦身即可,等等。2、全身药物治疗在早中期,特别是仅有清鼻涕阶段,可用下面方法,常很有效,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1)发汗:早期用。如生姜、红糖、葱白煎水热服;如有发热,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如小儿速效伤风冲剂、泰诺、泰诺林、括倩等。(2)可早期短程(35天)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不宜用于新生儿

10、)、赛根啶、氯雷他啶(开瑞坦)或其他新的同类药物,对减少清涕,减轻鼻子塞有效果。(3)抗病毒中西成药: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板兰根冲剂等,以及抗病毒的西药,都可选用。需注意的是,药物都无特别有效,因病毒不易快速杀灭,故勿寄望过大而放松其他治疗等。此外,宜早期服用,发病5天后才服用多效差,因致组织病变后,病毒多已排出体外。最后,是不要多种或中西药同时服用,因同用疗效并不增加,反产生更多副作用。(4)鼻塞严重,可适当用减充血剂(即血管收缩剂)滴鼻(详见下附文二: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若不影响吃奶睡觉,可暂时不使用减充血剂。在恢复期可用下面方法:(1)如情况好,可停服上述抗病毒药物。(

11、2)如仍有鼻塞影响吃奶睡觉,可继续使用减充血剂。(3)如有脓涕,不管有否鼻塞,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宜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都需要用减充血剂等滴鼻子(目的是保持脓涕引流通畅,不使脓涕积聚鼻腔内,加重病情,或蔓延至各鼻窦内引起鼻窦炎),直至脓涕消失为止,才能停用。(5)如果伴有继续发热头痛,或耳朵痛、咳嗽增多等有可疑并发症时,需用全身抗菌素治疗,并宜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或住院诊治。3.局部治疗(1)鼻腔内用减充血剂:首选含麻黄素类滴鼻剂,如1% (小婴儿用0.5%)麻黄素滴鼻液滴鼻。(详见下附文二. 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使黏膜消肿,减轻鼻塞,改善引流。此类药物连续使用应不超过 7天,最长

12、不超过10天。 (2)激素类的滴鼻剂:常用的如“内舒拿”喷雾剂等(详见下附文二. 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3)穴位针刺:如迎香、鼻通穴。或作上述穴位按摩,可减轻鼻塞。附文:与急性鼻炎的相关问题一、新生儿的急性鼻炎问题1、发生原因 多主要为两个原因,一是物理原因,主要是气温冷暖骤变。新生儿的鼻粘膜很薄嫩,粘膜下血管网丰富,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忽冷忽热变化影响而导致血管网扩张,血管网扩张后鼻腔变得狭窄,分泌物也常随之增多,从而发生非感染性急性鼻炎,这非常常见。另一种原因是感染性,即上述的急性鼻炎。临床上这两种鼻炎治疗原则不同,但不易鉴别区分(书本知识甚少)。从本人的实践经验来说,仅有鼻塞而

13、无鼻涕或很少或仅为清稀者,多为非感染性。而有脓或浊涕者,多为感染性急性鼻炎或急性筛窦炎。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可有无法解释的短暂特发性鼻堵塞(出生3周内容易发生),可伴有黏性或水性分泌物(在吸奶时流出来) ;或虽极少分泌物,但分泌物累积干结后也可发生堵塞等,都不一定是鼻炎,而可能是因各种原因(或正常情况下)致鼻粘膜肿胀、分泌物短暂增多而致鼻塞。2、新生儿鼻炎的主要处理方法1)鼻塞:处理方法是:若不影响吃奶,最好别去弄他,因易损伤鼻粘膜而导致真正的炎症。若鼻塞重影响进食,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法是:吃奶或睡前510分钟给孩子滴“0.5%浓度麻黄素滴鼻液”,每侧鼻孔一小滴,并滴后捏一捏鼻子,到吃奶时就会通

14、畅不哭,或睡觉时对呼吸影响小些而能安然入睡。但这仅仅是暂时办法,无特效药物。此外,适当衣服保暖,洗澡要动作快、时间短,及保持室温及湿度相对恒定等也很重要。如果仅是清涕而无鼻塞,就不要用滴麻黄素。注意:“麻黄素滴鼻液”只能在医院有,也可看看医生,让他给你开点适合小婴儿滴鼻子的药。别的滴鼻子的药是不能乱用的。2)分泌物干结堵塞:可用小手电照探检查,确定有分泌物干结后,可使用下方法处理: 用细棉纤沾上适当的生理盐水,先让干结分泌物沾上水变软后,再耐心、细致、轻柔而多次地将其剔出。 若分泌物半软不硬者,用上法沾水使其进一步变软后,可以用注射器轻轻吸出。上两种方法可综合使用。3)抗菌素即消炎药的使用方法

15、:一般仅有单纯鼻子塞或伴有清稀鼻涕(如上述,多属非感染性急性鼻炎),可暂不用抗菌素。如果有脓鼻涕,可在医师指导下内服抗菌素5天以上,并配合用麻黄素滴鼻(不管有否鼻塞都需用),每天34次,坚持到无脓涕才能停止。二、滴鼻药物的选择使用与滴鼻方法首先需指出,有耳鼻喉科专家认为婴幼儿感冒鼻塞时不要轻易给孩子用滴鼻剂,尤其成人的滴鼻剂更不适合给孩子用。因为滴鼻剂中的麻黄碱等易损伤婴幼儿鼻腔黏膜上的微纤毛,可致使其失去清除鼻腔分泌物的作用,以及容易发生中毒反应等等不良后果。并建议婴幼儿发生鼻塞时,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鼻窦炎等等外,可用热毛巾敷鼻根部;增加室内湿度;给孩子洗澡时,在鼻腔内滴一滴生理盐水,

16、待鼻痂湿润后用布条捻出来;小婴儿吸奶困难,可将母乳挤出后用滴管或小勺喂,以免因呼吸困难影响进食量等。1、目前最常用的滴鼻剂从功用上来说主要有三种:1)血管收缩剂:这类药主要起收缩黏膜血管的作用,能在短期内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解除鼻塞。目前血管收缩类滴鼻剂主要是用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最常用是麻黄素类滴鼻液(麻黄素滴鼻液、呋喃西林麻黄素、磺胺二甲嘧啶麻黄素、地塞米松麻黄素滴鼻液等),作用较温和,其中1 %麻黄素滴鼻液、呋麻滴鼻剂(含有呋喃西林及麻黄素)比较常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慢性鼻炎和副鼻窦炎。若小婴儿必须要使用时,应用0.1%0.5低浓度的滴鼻剂(如0.1%0.25呋麻液),1天3次,每次

17、2滴。(注:2008年起含麻黄素类滴鼻液已列入“处方管理药”,市面无售,仅医院才有。)另常用的一类是滴鼻净类(萘甲唑啉、羟甲唑啉) 、复方苯肾上腺素喷鼻剂等。作用较强,仅多为成人或年长儿童使用;小婴儿一般不要使用!因为使用后常可发生中毒反应。中成药类的滴鼻剂如鼻通滴鼻剂,或口服药如香菊片、千柏鼻炎片、藿胆丸等中也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成分,都可慎重使用。使用注意事项:A、小婴儿一般仅能使用作用缓和的含有麻黄素的滴鼻液,浓度须在1 %以下,新生儿宜用0.1%0 .5 %。如是成人用的药剂,必须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23倍以后再用。宜于睡前及喂奶前约15分钟时滴用。宜必须清洗鼻腔后滴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

18、率及功效。B、不能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而且不宜点药次数过多,一般以每日3次为宜。每次每侧鼻孔只能滴12滴,不得超过3滴,每次滴药间隔时间不能过短。滴鼻期间如鼻塞加重,应立即停用。C、长期大量反复地滥用可致毒副作用:因为小婴儿对药物敏感性高,鼻腔黏膜吸收药物迅速而完全,但耐受性差,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毒副作用,可导致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发软、手足发冷、嗜睡、呕吐,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另外,长期滥用可致鼻黏膜膨大,导致血管舒缩机能失调,使鼻塞加重,久治不愈,甚至引起鼻黏膜萎缩等。2)激素类的滴鼻剂:常用的如“内舒拿”喷雾剂,以及雷诺考特、辅舒良、伯克纳等喷雾剂(使用方

19、法是每天对鼻腔喷雾12次,症状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量及停药)。以及可的松滴眼液(可滴鼻)、地塞米松滴鼻剂、倍他米松磷酸钠滴鼻剂等。目前激素类滴鼻剂在儿科中已有取代血管收缩类滴鼻剂的趋势。该类滴鼻剂广泛用于各种鼻病的治疗,如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等,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短期内恢复至正常,以达到治本的目的。鼻腔使用的激素是局部用药,其使用的剂量大约相当于口服或注射用药量的1,对儿童生长也没有影响,故鼻用激素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因此,激素类的滴鼻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长期使用。急性鼻炎使用激素类滴鼻剂的时间可57天,但急性鼻窦炎则要求及时与持续用药治疗要1

20、个月以上(并口服抗菌素),这样才能让急性鼻窦炎彻底治愈。如没有坚持用药,多可发展成为慢性鼻-鼻窦炎。3)鼻黏膜润滑剂:有复方薄荷油,石蜡油等,能保持鼻腔润滑湿润,对干燥性鼻炎有辅助治疗作用。但3岁及以下小婴儿禁用鼻黏膜润滑剂,因可引起喉头痉挛等严重副作用!2、滴鼻的方法 小婴儿滴鼻的方法:1)滴药前首先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可先帮宝宝清除鼻痂,要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宝宝幼嫩的鼻腔黏膜。2)让宝宝坐立或仰卧,头尽量往后仰,使其头与身体呈90。用左手手指轻轻推起宝宝的鼻尖,以使鼻腔充分暴露,右手持滴管对准宝宝鼻孔(滴管距鼻孔约12cm),分别沿着鼻腔壁缓缓滴入12滴药液。3)用手指尖轻轻压住宝宝

21、的鼻翼,使药液与宝宝的鼻黏膜充分接触。4)滴药后不要让宝宝立即抬头或站立,最好能使他静坐或静卧23分钟,使药液充分流入和接触鼻腔。小窍门:为了使药水不流到宝宝的喉咙里去,宝宝坐立滴药时,应让其身体靠定于椅背,头往后仰,鼻孔朝上; 而采取仰卧位时,可把枕头垫在宝宝的肩背下,以使其头部往后仰,鼻孔向上。对于拒不合作的宝宝,可趁其熟睡后再进行滴药。 较大儿童滴鼻方法:1)仰卧法:仰卧,肩下垫枕.前鼻孔朝上(图片7),或仰卧头后仰悬垂于床缘外;2)坐位法:坐位,背靠椅背,头后仰,前鼻 孔朝上;3)侧卧法:卧向患侧,头下悬垂于床缘外,此法适用于单侧患病者。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滴入药,每侧23滴。并保持该

22、体位23分钟。此方法适用于任何鼻腔和鼻窦疾病。三、腺样体肥大与过敏性鼻炎小婴幼儿中这两种疾病发病率也很高,也最容易与急性鼻炎相混淆,但这三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的方法又很不相同,所以很有必要介绍如下:1、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花粉症或枯草病。它的症状与急性鼻炎很相似,但一日内可多次发作;不发作时,则完全正常。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春夏或夏秋季,与花粉、扬尘等有很大关系。宝宝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鼻塞、流清水鼻涕,连续打喷嚏。突出的表现为眼睛、鼻子、咽喉部及外耳道的瘙痒难耐。有的小宝宝由于瘙痒重而烦躁啼哭,一般45天会逐渐好转。如果合并感染还会流黄脓鼻涕,或常年鼻塞、流涕,转为慢性鼻

23、炎。过敏性鼻炎症和急性鼻炎的区别: 区别一:病因不同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引起,过敏性鼻炎却是由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引起的,如灰尘、花粉、动物的毛发、空气中的霉菌等,也有因为空气的温度、湿度急剧变化而引起。 区别二:症状不同 急性鼻炎的症状不仅在于鼻子,它还是一种令整个人体系统都受到影响的疾病,除了会引起鼻黏膜发炎外,患者有时还会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全身肌肉痛等。 而过敏性鼻炎,只有少数的患者会觉得疲倦,而大部分的病人只出现鼻子的症状,如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不会有发热、喉咙痛等问题。 区别三:发病时间长短不同 急性鼻炎时的发病时间短,经过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即可治愈。而过敏性鼻炎是长

24、期疾病,根据发作规律可分季节发作型和长期发作型两种。 季节型过敏性鼻炎又常被称为花粉症,大多数都是花粉引起的过敏,在春夏两季发生,因为这段时间是花粉散播季节。 也有一些患者的过敏性鼻炎没有一定的规律,在全年任何时候都会发作,但并不是每天都会发作,只是某几天发作,但没有规律,发作的严重程度也不同。部分患者在冬天天气干燥的时候特别严重,或者是在夏天出入有冷气的房间时发作较为频密。区别四:易患过敏性鼻炎的小婴儿,自身多为过敏体质并易同患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婴儿湿疹、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或牛奶过敏性腹泻等等,而仅患急性鼻炎的儿童少有这些过敏性疾病。治疗:主要是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口服抗过敏药物、冷冻、微

25、波及手术疗法,以降低鼻黏膜敏感性。可采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中药。西药一般运用抗过敏药物以及激素药物的鼻内喷用,如:口服类:仙特敏、赛特赞、西替利嗪、开思亭等,喷鼻类:雷诺考特、辅舒良、内拿舒等。而中医中药的治疗也可取得很好的疗效。2、腺状体肥大这是一个隐蔽的但很常见而又很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疾病。 腺样体又称鼻咽扁桃体、咽扁桃体或腺状体、增殖体,位于咽部的顶后壁,由顶部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构成膜下腺样体小叶突起组成(组织结构与扁桃体相同)。腺体可多达5、6条,呈纵行排列,外观凸凹不平,如剥了皮的橘瓣状。(图片8、图片9) 鼻咽扁桃体增殖也称为腺样体增殖症或腺样体炎。既往的各种传染病,如麻疹、

26、猩红热、流感及百日咳等病,以及寒冷气候等环境因素等,是促成腺样体增殖症的常见原因。多见于47岁的儿童;210岁是腺样体增殖的旺盛时期,10岁后慢慢自行消失。 腺样体的增殖所致的肥大程度不一,小的仅占据后鼻孔一半,大的可下降咽腔,一张口便可看到。常致咽鼓管堵塞,甚至有长入管内的可能。 1.临床表现 1)用鼻呼吸困难,引起的原因是: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呼吸道;淋巴和血液循环障碍,以及所致鼻腔流血等;鼻后部慢性炎症,常与腺样体增殖共存。鼻后部炎症时腺体分泌增多则使鼻呼吸困难更为严重;呼吸困难常昼轻夜重,与患儿睡眠时躺卧体位有关;因为重力作用鼻涕不断流入鼻咽腔,以致引起睡眠不足,睡时打鼾和睡中惊醒,白天因

27、而显得疲惫不堪。2)腺样体面容:由于鼻塞代之以张口呼吸久则下唇变厚且外翻下垂,鼻唇沟变平,两鼻孔出涕(二龙出须),终成“腺样体面容(呆傻相)”:表现为张口呼吸,鼻根下陷,鼻翼萎缩,嘴唇甚厚,上唇上翘,上齿外呲,上腭较高,面容呆笨,无表情。大多数吐词不清尤如口里含物,因此有“后鼻孔阻塞音”之称。3)反复流鼻涕及顽固性咳嗽:由于鼻塞致使鼻呼吸生理功能,如空气加温加湿、滤尘、纤毛运动等遭到破坏,因而容易继发鼻炎、鼻窦炎、咽喉炎、声门下喉炎及鼻涕增多等,都可形成儿科所称的“鼻咽综合症”而导致顽固难治的咳嗽。腺样体增殖常引起反复急性鼻咽炎,鼻窦炎,中耳炎,中耳化脓引起鼓膜穿孔,且多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8、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也是常见并发病。经常鼻涕刺激鼻前庭及上唇皮肤,可继发湿疹或皮炎。由于被迫性口呼吸,有碍胸廓正常发育,可引起胸廊畸形如“鸡胸”、脊柱弯曲变形、塌陷胸。等等。 2诊断 根据上述病史并需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才能确定诊断。(鼻镜检查可清楚看到增大的腺样体阻塞部分后鼻孔,如图片9)。 3治疗 多需要到耳鼻喉科行刮除手术疗法。刮除术的适应症是:1)鼻阻塞明显者;2)并发听力减退或反复中耳炎者;3)反复鼻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狭窄性喉气管炎及咽峡炎;4)伴有胸廓等各种骨骼畸形者;5)已成为尿床的原因;6)引起全身衰竭者;7)鼻窦炎反复发病。 手术不受年龄约束,应依个体病情而定。通常5

29、7岁期间(有认为在出恒牙前)为手术最佳时间。关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问题,多年来一直有较大争议。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已认识到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可以通过适当的保守治疗而治愈;因为腺样体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6岁以后腺样体不再增大,8岁就开始逐渐萎缩,所以通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特别是通过消除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大多数患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最终是可以避免手术的。近年来 ,透明微创术的治疗方法可得到最好的疗效和最快的康复时间。500倍的高清病灶成像图,精确定位,治疗彻底、无损伤、无感染,保留了正常腺样体原有的免疫功能及防御功能,避免了传统治疗“摸黑一刀切”现象;且完全抛弃了以往全麻治疗,大大提高了

30、安全系数。510分钟完成整个治疗,高效快捷。4、预防方法对腺样体肥大不能轻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孩子有听力不好或经常鼻塞、流鼻涕时,要想到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或鼻子的病,还要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小孩感冒等情况。尤其是小孩在210岁期间,应提高预防,如尽量避免小孩长期感冒,流鼻涕,鼻塞,咳嗽,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等症状,如果还伴有听力不好、明显打鼾等症状,则应去医院诊断治疗。此外,儿科医生有责任应尽早将腺样增殖患儿介绍到耳鼻喉科治疗。三、第二阶段:急性鼻窦炎这个阶段多需长期门诊或短期住院治疗。经系统规范的专科治疗后,仍可以短期治愈。如上述第一节所指出的,人的面骨

31、结构尤如“地道战”孔、缝、隙及管道四通八达,结构复杂。但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所有的包括四种鼻窦在内的窦孔管道开口,都通向入鼻腔内。而这种孔、缝、隙及管道四通八达的情况(小婴儿又特别平、直、短),又很容易给予病毒或细菌从鼻腔侵入后,能向四面八方蔓延感染的条件或机会,从而可从单一的伤风感冒性鼻炎,继发或发展为复杂难治的急慢性鼻窦炎、眼周软组织炎甚或脑炎等。从理论上来说,凡有伤风感冒急性鼻炎,都可能同时或稍后发生鼻窦炎,而且大部分也可随急性鼻炎治愈而治愈。只是到了急性鼻炎该好的时候,仍有流鼻涕特别是脓鼻涕及鼻塞等,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想到可能继发了鼻窦炎。儿童容易发生急性鼻窦炎的年龄多在5岁以上,但小

32、婴儿也可发生,而仅多为急性筛窦或上颌窦炎,极少数为额窦炎;蝶窦多未发育,故无蝶窦炎。【儿科发生急性鼻窦炎常见原因】1、急性或慢性鼻炎;2、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此外,上列第2前磨牙和第1、2磨牙的牙根的根尖感染、拔牙损伤上颌窦、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均可引起上颌窦炎症;3、创伤性: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进入鼻腔窦内(儿科多见),游泳跳水不当或游泳后用力擤鼻致污水挤入鼻窦等.都可将致病菌直接带入鼻窦内引起感染。【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细菌,厌氧菌感染较常见,临床上常可表现为球菌与杆菌、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因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故原症状

33、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2.局部症状1)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是鼻黏膜炎性肿胀和分泌物积蓄所致。2)脓涕:鼻腔内大量脓性或黏脓性鼻涕,难以擤尽,脓涕中可带有少许血液、或恶臭(多是牙源性上颌窦炎。脓涕可后流至咽部和喉部.刺激鼻部黏膜引起发痒、恶心、咳嗽和咳痰。3)头痛或局部头疼痛:为本病最常见症状,但多因为不会申诉,孩子常仅表现为无故的哭闹或烦躁不安、睡眠不好等。【诊断】详细询问和分析病史,如上述症状出现在急性鼻炎可能已在缓解中之后,即鼻塞或流鼻涕710天后仍不消失甚或加重,就应首先考虑本病,但一般需要到耳鼻喉科作专门检查

34、才能确定诊断,如作鼻内镜、X光鼻窦照片,以及上颌窦穿刺冲洗(即诊断性穿刺)检查等。大体而言,当孩子出现下列情形时,就要怀疑已有鼻窦炎,而且可能已开始加重: 1、感冒后持续性的流黄鼻涕两周以上; 2、感冒后咳嗽持续两周以上:原因是鼻涕倒流入咽喉处,刺激黏膜引发咳嗽; 3、长期口臭:原因是鼻塞长期以口呼吸,致口干舌燥,失去唾液对口腔的清洗作用;鼻浓涕流到口腔或咽喉处,也散出臭味; 4、眼角有脓性的分泌物:原因是鼻炎分泌物经由鼻泪管往上逆流到眼角处所致; 6、眼眶附近浮肿或有黑眼圈:原因是鼻窦与眼眶相近,鼻窦炎会阻断眼眶附近的血液循环,深部的血管瘀塞,导致皮肤呈现青紫色。 【预防】增强体质,改善生活

35、环境,谨防感冒和其他急性传染病,积极冶疗贫血病等,以及要及时治疗急性鼻炎、鼻腔鼻咽部和牙的各种慢性炎性疾病,保持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治疗】原则为:根除病因;作鼻腔鼻窦引流和消除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全身治疗:1)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鼻炎,适当注意休息;2)足量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明确致病菌者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未能明确致病菌者可选择广谱抗生素。明确厌氧菌感染者应同时应用替硝唑或甲硝唑;3)对特应性体质者(如变应性鼻炎,哮喘),必要时全身给以抗过敏药物;4)对邻近感染病变如牙源性上颌窦炎等应针对性治疗。 2.局部治疗 鼻内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

36、3.体位引流:引流鼻窦内潴留的分泌物。 4.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短波透热或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炎症消退和改善症状。 5.鼻腔冲洗及颌窦穿刺冲洗。6.额窦环钻引流(主为急性额窦炎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时需行此术)。附注:1 .与第一阶段的急性鼻炎可在家庭治疗不同,本第二阶段的诊断及治疗,多需要到医院耳鼻喉专科或住院、或在医师指导下才能进行;2 . 本第二阶段可发生一些严重的继发症,尽管由于目前医疗条件好,这些继发症的发生率已极低,但仍需警惕,如继发性脑炎,特别是新生儿筛窦炎致脑炎,上颌骨骨髓炎(多仅发生于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及新生儿),以及眼眶眼球内的病变、炎性水肿等等。因此,如果在流脓鼻涕后,原

37、体温已正常却又突然出现高热,或频繁呕吐,或意识不清甚或抽搐,或面部胀痛,或眼睛的异常表现如眼眶周围肿胀、发紫或疼痛、视物不清等,均需及时送到医院诊视。四、第三阶段: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这最后的第三阶段,几乎都需要反复就诊耳鼻喉科或住院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后,尚可以恢复身体健康;也有一些人直到青春期前后,始可自愈。小婴儿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都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一.发生率不高:小婴儿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不多见,原因一是年龄小,这个年龄范围内,尚很少罹患能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各种下述的原发疾病。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医疗条件好,能及时地治愈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合并炎症等,而

38、这几种疾病,正是可引起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的最主要病因。二.发病的常见原因相同,主要是:1.局部因素1)急性鼻炎或鼻窦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迁延成慢性炎症。2)邻近感染性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3)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如鼻内滥用萘甲唑啉(滴鼻净)或麻黄碱滴鼻液,可导致药物性鼻炎,从而继发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2.全身因素 全身性慢性疾病如贫血、结核、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过敏性鼻炎等三. 临床表现大体相同:慢性鼻炎或鼻窦炎是鼻腔或鼻窦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及窦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鼻炎常与慢性

39、鼻窦炎症性疾病共存,称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表现与急性鼻炎、鼻窦炎相似,但持续出现时间长(多为三个月以上),反复不愈,主要是:1.反复鼻塞、脓性鼻涕,张口呼吸。2.反复出现咳嗽,喉咙常有痰呜:原因是鼻涕向后流入咽部,发生刺激性咳嗽,入睡时咳嗽可增多。3.头痛:头痛以上午为重,下午和晚上则感轻快。4.其他:体温有时低热,易倦、体重不增、食欲不振,并有贫血现象等等。四.治疗:均需住院专科治疗,但治疗或手术方法不同,如肥厚性鼻炎可试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慢性鼻窦炎则多需综合治疗如下:1.鼻腔冲洗每天12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目的是淸除鼻腔内分泌物,以利鼻腔的通气和引流。2.上颌窦穿刺冲洗每周1次。必

40、要者可经穿刺针导入硅胶管置于窦内,以便毎日冲冼和灌入抗生素。3.负压置换法: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进人鼻窦。应用于额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最宜用于慢性全鼻窦炎者4.鼻窦炎手术:在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后,根据各鼻窦炎症具体情况,可考虑施行各种鼻窦炎手术,如额窦根治术、上颌窦清理术、筛窦鼻内、鼻外开放术等。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手术和内鼻镜手术。目前鼻内镜手术在鼻科学中已占主流地位,手术的关键是解除鼻腔和窦鼻口的引流和通气障碍,尽可能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基本结构,如中鼻甲、鼻窦正常黏膜和可良性转归的病变黏膜。其目的是保持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结束语:4岁及以下的小婴儿常见的鼻腔疾病,主要是鼻炎及上颌窦或筛窦炎,病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鼻窦炎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用药简单,只要及时治疗者都可短期痊愈。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分为药物及手术两种,治疗比较困难,但经过规范的专科处置,仍可大部分痊愈。因此,对小婴儿的急性鼻炎及急性上颌窦或筛窦炎,要重视并及时地去预防及治疗。附:本文主要编录于:田勇泉,主编,全国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2008.6,北京. (2012年11月10日编撰于桂林)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 - / 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