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

上传人:ning****hua 文档编号:109222546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1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八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八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八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第八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讲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

2、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

3、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 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那.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的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它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和敞廊。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雅典卫城中还有伊瑞克提

4、翁神庙,(以著名的女像柱廊闻名于世),和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下方图片_下同)胜利神庙雅典卫城伊瑞克提翁神庙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 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中的经典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这些都是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罗马建筑汇集了三大源流:以埃特鲁斯坎文化作为代表的中欧之根,由

5、希腊建筑传来的东地中海国家的信息以及地中海周围涌现出的作品。埃特鲁斯坎巨型坟墓卡拉卡拉大浴场一面砖墙的结构形式之细部,罗马,公元3世纪用方面石工砌的门,梅里达(西班牙)的罗马剧场,公元前18年。阿尔勒的古罗马竞技场,法国,公元1世纪。马克森提和君士坦丁帝的巴西利卡,罗马,公元1世纪。古罗马建筑为我们发展了美伦美奂的立柱。五种柱式 维尼臭拉依照公元1世纪意大利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世纪之交的做法及其同代人帕拉第臭和斯卡莫齐的做法,确立了五种建筑柱式:托斯卡纳柱式、多立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组合柱式。前三种柱式与希腊人用的柱式相似,而后两种则是罗马建筑师自己的创新。1托斯卡纳柱式 这是一种

6、外形较简单、几何图案不够优美的柱式。这些特点使其外观显得分外牢固。2多立斯柱式 虽然多立斯柱式很像托斯卡纳柱式,但其柱顶檐部精雕细刻的雕带使之与托斯卡纳柱式相区别。3爱奥尼亚柱式 为罗马建筑中最精致的柱式之一,特点在于柱头上的四个称作涡旋的涡卷形装饰。4,科林斯柱式 特点是柱头有用大量爵床叶构成的装饰,爵床叶上面成串的涡旋比爱奥尼亚柱式上的涡旋要小。5组合柱式 这种柱式无论尺寸还是装饰均与科林斯柱式极为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其柱头的涡旋极多。罗马建筑师在同一建筑物中同时运用各种柱式,而且最终的效果颇为和谐,这一点可以在罗马的弗拉维竞技场(即大角斗场)的外部正面得到印证。 爱奥尼亚柱式的柱头和圆柱之

7、细部,命运神庙,罗马,公元前1世纪科林斯柱式的柱头和圆柱之细部,卡雷神庙,尼姆,法国,约公元前15年前12年。大角斗场,罗马,在角斗场外部使用了三种柱式,从下到上分别为:托斯卡纳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公元1世纪。罗马广场的神庙 共和国时期的建筑物保存下来的很少,只有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建成的罗马神庙,特别是耸立在古罗马广场的两座圣殿命运神庙和维斯太神庙,使我们得以了解罗马建筑史上最早的作品。共和国时期的神庙 考古发掘以及古钱币学等其他文献所提供的资料证实,希腊化时代对罗马早期建筑的影响极大。 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建筑师赫尔莫多罗德萨拉米纳斯在罗马离弗拉米尼乌斯竞技场不远处修建

8、了两座神庙,但其遣迹现已荡然无存。 从1910年在罗马的阿根延湖(银湖)地段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得以判定四座紧连着的庙宇的地基。其建造时间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之间。这个圣所还包括一个圆形建筑的地基,而圆形建筑的两侧有两座带周柱廓的圣殿,这是罗马庙宇建筑中早期出现的圆形设计图样。 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间的罗马庙宇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只有建在古罗马广场内的两座圣殿,其一是供奉港口保护神命运神的圣殿;另一座是为港口油商的保护神赫丘利而修筑的,也称维斯太神庙。古罗马广场的神庙 介于卡皮托利尼山。帕拉蒂诺山、阿文蒂尼山和台伯河之间的地方曾是罗马最大、最古老的商业中心,那里是河下游唯一的

9、涉渡口。这个以古罗马广场闻名于世的地方早巳不是商业中心,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场。在其 * 建起了许多建筑物。命运神庙 命运神庙之所以几乎完好无缺地保存至今,主要是由于该神庙曾于公元872年改建,变成了圣玛利亚埃古普托斯教堂。这是一个建在高墩座上的小庙宇,可沿着建在正前面的宽台阶上去。这是一座精致的爱奥尼亚柱式的假围柱式四柱庙宇(就是说,在正前面有四个圆柱,靠侧面墙筑有半截圆柱)。赫丘利神庙 在供奉港口保护神的庙宇南边,是赫丘利神庙。该庙宇于公元15年由提比略皇帝重建,后改为圣玛利亚德尔索尔教堂。这是一座建在有梯级的墩座上面的围柱式圆形庙宇,外柱廊的20根圆柱是科林斯式的。原建筑尽管保存良好,

10、但上槽口以及梯级般的锥状房顶已不复存在。维斯太神庙(或圆形神庙)古罗马广场,罗马,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广场内的维斯太神庙和命运神庙(后景),罗马。命运神庙,古罗马广场,罗马,公元前1世纪。剧场和庙宇 共和国时期是罗马建筑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时期,在完成诸如命运神庙和维斯太神庙这类工程的同时,还实施了一些了不起的建筑方案,如在苏拉(卢西乌斯料尔内留斯)统治下建成的普洛尼斯特和蒂沃利的庞大建筑群。普洛尼斯特的命运神庙 不可思议的是。在罗马城以东30公里的普洛尼斯特(即今帕莱斯特里纳)的命运神庙既显示出希腊化时期建筑的影响,又是罗马建筑革新能力的见证。以下为对该神庙所作的逐层描述。结构 : 该建筑群建在

11、朝南的坡度较大的坡面上,看上去像一连串平台和带阶梯的坡道,与山丘的陡立地形相配,从城市广场地面起,依次分出六个层面。共和国时期的设计至今仍可在帕莱斯特里纳城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结构中分辨出来。 第一层和第二层:在山丘脚下,齐着城内广场的地面,筑有双层柱廊,其对面是一堵结实的挡土墙,和柱廊一起,构成了一座纵向的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在这个长方形建筑物的上面是宽度不大的第一层平台。那儿有台阶通向第二平台。从填平台的两个侧边起,筑有两条对称的长坡道,城道在一中心点交汇第三层:有两列由爱奥尼亚柱组成的柱廊,中间夹有半圆形带座凹室,凹室上面是有镶板的拱顶第四层:在中央处有石阶通向第四层,该层进

12、深很小,其侧面是档土墙,墙上有很大的石砌壁龛。第五层;有一道与前者相对的石阶,可通向一个长方形大平台,这个平台位于整个建筑的高处,两边里侧建有双柱式的柱廊。第六层:从第五层平台通过柱廓中间的又一道阶梯,可以通到一个剧场的圆形观众席。该处同样朝向谷地,围有一圈双柱廊的走廊。剧场从公元1640年起被帕拉佐巴尔贝里尼占用弧形的柱廊后面有一圆形建筑,像是隐藏在后面,里面竖立着命运神像这一祭祀建筑物的中心。蒂沃利的赫丘利神庙 该圣殿大约建于公元前80年。与普洛尼斯特的建筑一样,这个建筑群也建在一个山丘的坡面上。山丘的形态决定了必须先建造一个开阔的人工平台,以便在上面建起庙宇。 在这个长、宽仅100米的长

13、方形大平台的三面,排列有带立柱的双层柱廊,使平台具有朝向山谷的广阔视野。大柱廊围成了庙宇的场地,庙宇有很宽的台阶,通向其有八根柱子的正面。在平台朝外的一边与圣殿入口处的台阶之间,是剧场的阶梯形观众席位;与普洛尼斯特的建筑一样,剧场是在庙宇的前面。泰拉奇纳的朱庇特神庙 朱庇特神庙位于加埃塔(意大利)附近的泰拉奇纳,该神庙虽无剧场的阶梯形观众席位,而且其总体结构也表明了泰拉奇纳建筑与普洛尼期特和蒂沃利的大建筑群之间实质性的差异,但还是再现了蒂沃利神庙的一些要素。普洛尼斯特(意大利)的命运神庙的图解普洛尼斯特(即帕莱斯特里纳)的命运神庙之细部,约公元前80年赫丘利神庙的直视图,蒂沃利,意大利,约公元

14、前80年。维特鲁威或学院风气 马可维特鲁威波利奥是一位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建筑师、工程师和专著作者,他的名望决非源于他的建筑作品,而是因为他是一部关于建筑艺术的十分重要的专著的作者。这部专著名为建筑十书),是保存至今的此类稀有著述中的一部。维特鲁威 在漫长的20个世纪中,维特鲁威的著作吸引了众多的评论家和随笔作家,他们纷纷走近其著作,试图从中找到伟大的罗马建筑的基本原则。他的建筑十书的手稿于公元1415年檀发现,作品得到了非同一般的认可,而自公元1486年印行的第一个现代版本起,其著作更是得到了最终的肯定,从而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们真正崇拜的对象。一种误解 维特鲁威著述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也

15、成丁罗马建筑不被看重的因由,这在若干世纪中妨碍了评论家们和历史学家对罗马建筑的真正内涵的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专家们把维特鲁威定在了大大晚于其生活年代的时期这个年代误差致使其著述被错误解读因为这位杰出的专著作家还不可能了解罗马对建筑史的基本贡献。这一问题的后果之一便是一种广为流传的看法:罗马建筑不过是希腊建筑的简单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延伸维特鲁威那时不可能认识到建筑中使用了拱、拱顶、特别是穹顶这样一些新的方法。从维特鲁威的著作中可推断出一些建于罗马帝国都城以外的令人注目的作品的重要性,如在高卢(法兰西)建起的一些庙宇。尼姆的卡雷神庙 建于奥古斯都时期的尼姆(法兰西)即古尼姆城的卡雷神庙,是整个罗马帝

16、国时代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之一。那是介于宗教崇拜和对世俗权力崇拜之间的建筑。该庙宇为供奉帝王家庭而建(即奥古斯都、利维娅及阿格里帕的两个儿子卡约和卢西乌斯)。该庙宇建在一个高墩座上,正面为一石阶,是一座14米宽、28米长的六柱假围柱式庙宇。卡雷神庙是完全采用科钵斯柱式的最美的代表性建筑。维埃纳的奥古斯都、罗马神庙 在维埃纳阿洛布罗日(即今法国里昂附近的维埃纳城),还有另一个维特鲁威式庙宇的精美样板该建筑物建干公元15年,是为敬奉罗马和奥古斯都而建的。维埃纳的庙宇,虽然采用六柱不靠墙式围柱式)的外形,但与尼姆的神庙一样,也是运用科林斯柱式的杰出样板。卡雷神庙正面的细部,尼姆,法国雷神庙(方形房屋)

17、,尼姆,法国。约公元前15年前12年,系建在尼姆广场中央的维特鲁威式庙宇维埃纳(法国)庙宇的正面细部,这座献给奥古斯都和罗马的庙宇依照的是维持鲁威的原则,公元15年。斯佩尔隆加洞窟 “我在一个位于亚米克莱海和丰迪山之间的斯佩尔隆加领地内的天然洞窟里用餐。就在此时,洞口的岩石突然塌落,砸死了几个奴仆,众人惊恐万分,赴宴的人仓皇逃遁”。这便是塔西陀对提比略在其当政时的一座最惊人的建筑物内所经受的一次意外的记述。斯佩尔隆加的埋藏 斯佩尔隆加考古遗址位于拉蒂纳省斯佩尔隆加城东南仅几公里处, 早在上个世纪就已闻名。不过直到公元1957年,由于回收了数千件大理石雕刻的残片,人们才对此遗址开展科学研究,调研

18、结果使人们认识到,那是罗马建筑中最非凡的作品之一,是建筑与大自然的精美结合。提比略洞窟的背景 由于奥古斯都排斥一切罗马帝国的辉煌痕迹乃至维特鲁威所阐述的保守理论,所以在他那个时代,建筑的发展被抑制。 公元14年奥古斯都死后,一个新的时期开始了。他的继位人提比略正好与之相反,热衷于富丽堂皇。斯佩尔隆加的提比略洞窟便是这位皇帝偏爱华丽的标志。 从举行仪式角度看,该洞窟为水泽仙女洞,展示的是奥德赛中的场景,这点可山那些残存的引人注目的群雕证明。雕像均与荷马史诗的内容相关,出白罗得岛的阿格桑德鲁斯、波吕多洛斯和雅典诺多罗斯之手,不过均为希腊著名雕像的复制品。建筑、大自然与场景 斯佩尔隆加洞窟除拥有雕刻

19、内容的艺术和造像价值外,其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巧妙结合,以及大自然、建筑和人造机关的协调,均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建筑的中心是一直径为二十米多一点的圆形池塘,池塘是在岩石中挖成的,上面罩有天然洞穴的顶。 这些设施直接与大海相通,形成一个罕见的举行仪式的中心。在那里不时表演荷马史诗的剧目,皇帝想必由侍从簇拥着观看,这种演出极可能要有复杂的机关来模拟显圣通过机关让神仙出场。 乌利西斯被视为最优秀的英雄剧:他是品德和英勇的楷模,能克服大自然的威力,擅长指挥作战,并经受住最严酷的考验。斯佩尔隆加洞窟,意大利,原提比略别墅区的一部分。来自提比略别墅的斯库拉女妖群雕,考古博物馆,斯佩尔隆加,意大利。提比略别墅的

20、考古遗址,斯佩尔隆加,意大利,公元14年尼禄的建筑 争议颇多的尼禄皇帝的统治促进了建筑观念的发展,诸如穹顶、拱顶等新技术和新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均得到充分运用。拱顶和穹顶 在提比略王朝之后,其继承人卡利古拉和克劳狄统治下建筑的突出之点是:建筑得到发展,建筑中某些实用、实效的特点得到恢复。不过,真正的建筑是在尼禄统治下产生的,其最具代表性的见证是建造了使用拱顶和大体积混凝土的大胆建筑物。建于公元前40年左右,位于那不勒斯附近的巴亚温泉浴场,最先把这种技术运用于构筑有顶的大面积建筑。巴亚 巴亚最有名的是名叫墨丘神庙的大厅,其穹顶覆盖着的圆圈直径超过20米,中间有一个极大的眼洞窗,还

21、有一些开在穹顶下部的方形孔。 由于技术掌握不足,在营建墨丘利神庙时,穹顶的建筑只注意了实用功能,在这类最初的尝试中,通常都未能充分利用建筑技术所提供的全部可能性。尼禄的建筑 罗马建筑的发展和都城的改造,因公元64年发生的那场毁掉大部分城区的火灾而得以推动。皇帝趁机对街道的宽度、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用材等方面作出规定,以期避免再发生类似灾难,或至少可以减轻其后果。尼禄采取这些措施,意在结束古罗马城的拥挤状况,这种拥挤是导致公元64年大火蔓延的根本原因。 尼禄皇帝征用了占地约50公顷的一片土地从帕拉蒂诺山到埃斯奎里尼山的饿彼安山坡,营造了一座新宫殿。 尼禄曾在那儿动工修建笑一座宫殿,后面部分毁于大火

22、。尽管尼禄建造的新宫殿吸收并结合了那座“昙花一现”之宫的一些建筑要素,但它仍意味着一次真正的革新。新宫殿虽然保留了拱顶和穹顶,但是皇帝的建筑师所提交的整体设计图仍是一种几乎后无来者的大胆尝试。温泉水池,巴亚,意大利,公元前40年。巴亚浴场台阶的全景,意大利,公元前40年墨丘利神庙穹顶外貌,巴亚,意大利,公元前40年。罗马的帕拉蒂诺山建筑(一):尼禄金殿 在公元64年那场毁灭性大火后,尼禄开始建“金殿”,里面较为突出的是“圆厅”。建筑师塞维卢斯和塞莱尔的创新设计方案是先开出一片花园空地,再在其间布置建筑物。 “金殿” 的得名是因宫殿内的房间使用了金色装饰。尼禄把在庞贝城或赫库兰尼姆城通用的红、黑

23、色调改换为艳丽、灿烂的颜色和耀眼的材料,特别是黄金。1、某些生态方面的考虑 为了制订新宫殿的设计方案,尼禄要求建筑师塞维卢斯和塞莱尔罗马建筑界为数不多的著名人士中的二位进行合作。他们首先在城市中心建成一个繁茂的园圃,再在其中央建一个宽阔的人工湖,湖上耸立着皇帝的巨大雕像,其形态有如太阳神。2、名为“金殿”的这座建筑位于俄彼安山的南坡,其正面长260米。在这个宏伟正面的中间处,开有一个50米宽的巨人半圆形凹室,把私人房间与那些以“圆厅”为中心的用于举行公众仪式的房间隔开。3、金殿的圆厅 在“金殿”的东翼这部分建筑的中枢,皇帝命塞维卢斯和塞莱尔修筑了一个圆厅:。那是一个环绕八边形人厅的很复杂的空间

24、,圆厅上面盖有直径为14米的穹顶,在其中间开的眼洞窗与巴亚的相似。圆厅周围有一圈房间,相互之间用一环形走廊贯通,包括两个长方形耳房,以及两个餐桌三面置有斜榻的餐室,分列在中间的拱状水泽仙女洞室的两侧;呈阶梯状的流水即从该处流出。 显然,该厅内墙现今所呈现的难看、裸露的外表,使人根本无法想象当年兴盛时的豪华外观,尽管该厅1 999年完成最后一次修缮,整个“金殿”也得到整修,其外观得以大大改善。此外,该厅当时还配有复杂的运动功能,这使塔西陀在提及那些建筑师和技师时说道:“他们的大胆想象力足以借助技术,把君王心血来潮所想到但大自然不可能提供的一切变成现实。” “金殿”的“天象”大厅(圆厅或圆餐厅)穹

25、顶的细部,用过梁结构支撑半球形穹顶,是一种新奇办法。尼禄金殿内圆厅的穹顶和眼洞窗之细部,罗马,公元1世纪。罗马的帕拉蒂诺山建筑(二):弗拉维宅邸 弗拉维王朝计划在帕拉蒂诺山建一座新宫殿,以恢复其原先的住宅性质。弗拉维宅邸(新宫殿的名称)遭到与“金殿”相类似的命运,倒塌之后被埋在图拉真浴场的地基下。1、帕拉蒂诺山的建筑 帕拉蒂诺山可能是罗马七丘中最重要的一个山丘,一系列神圣建筑建成之前,这里曾是史前中心区。奥古斯都曾定居在帕拉蒂诺山,在其妻子利维娅的一座简朴的府邸内居住;提比略皇帝在那里建造了第一座宫殿,即提比略宅邸。2、弗拉维宅邸 图密善(公元8196年)在帕拉蒂诺山西部建造了他的弗拉维宅邸。

26、那是一座很大的宫殿,有两条主轴线,再接连分出新的辅轴线,把许多房间连成串。 主轴线上分布有四个大院子,其中三个有列柱廊,那里举行各种典礼和仪式。整个建筑群的最北端是最显眼的房间之一宏伟的御座大厅,通称“帝王厅”,建筑师是拉比琉斯,系古罗马最主要的建筑师之一。他在东南端建了一个长160米、宽50米的赛马场,其南面是看台或皇帝观礼台。 在西南端耸立着皇帝的内宫,即奥古斯都宅邸。宫内有一座花园,花园周围围有圆柱,宫内有许多厅堂,供皇帝日常生活使用。3、弗拉维宅邸的帝王厅及其他附属建筑 建筑师拉比琉斯在公元80年至公元82年间建成了名叫“帝王厅”的大厅。他采用的设计是:自由跨度长近50米,宽超过30米

27、。该厅结合了三种不同办法建成:筒形拱顶、边侧墙的双柱式以及在所有的结构中开凿尽可能多的孔,如拱顶上面的藻井、边侧墙上的壁龛和两个主要墙面的半圆形后殿。 这个重要的大厅为觐见厅,其旁边是议政厅,用于举行枢密院会议。这个厅贴近“帝王厅”的西墙,呈长方形,只有一个半圆形后殿,边侧有两排平行的圆柱。 在这两个大厅组成的建筑群以南,有一个带花园的院子,而在其相反的一端则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厅堂名叫约维安大厅或叫朱庇特大厅的富丽堂皇的大厅。这是举行祭礼的地方。皇帝在举行某些宫廷仪式时,会威风凛凛地出现在那里。弗拉维宅邸内花园装饰部分之细部,公元1世纪位于弗拉维宅邸和奥古斯都宅邸之间的赛马场罗马圆形露天竞技场

28、圆形露天竞技场在建筑史上是件绝对新颖的事物。在罗马帝国之前,历史上从没有兴建过能够容纳这么多人的建筑物。 圆形露天竞技场也许是公共建筑物悠久的传统的最后一个见证。这里显示了极为出色的工作组织才能及建筑的经济观,所有的建筑组成部分都服从这两个基本原则。 圆形露天竞技场经常出现在帝国许许多多的城市中,从大罗马到行省小城到处可见,它代表了到那时为止几乎完全鲜为人知的一种新型建筑。这一新型建筑有两个基本目的:容纳大量的观众通常情况下能容纳大约7万人,二是集中这么多人是为了娱乐。圆形露天竞技场根本不同于过去那些仅仅用于祭奠神灵或者纪念已逝世君王的建筑物,也与那些完全供领导阶级和教士使用的建筑大相径庭。

29、简而言之,圆形露天竞技场是一种周围有一排排阶梯式观众座席的椭圆形竞技场。阶梯座席的巨大高度罗马圆形露天竞技场阶梯座席总共高达50米,要求有一个保证大量观众顺利到达座位所需的复杂的阶梯和走廊系统,而竞技场地下则是在那里进行盛大表演所需的复杂设施。弗拉维圆形露天竞技场全貌,罗马,公元1世纪。 弗拉维圆形露天竞技场习惯上称为罗马圆形露天竞技场的建设工程由韦斯帕芗皇帝(公元6979年)下令进行,它的落成是在公元80年,此时已是他的继任者提图斯统治时期。在此之前,只有一个奥古斯都时代修建的圆形露天竞技场,即位于玛尔特(玛尔斯)广场的名为埃斯塔蒂里奥陶罗的竞技场,该广场毁于公元64年的火灾,后用石料重建。

30、 这座用于大型公共演出的圆形露天竞技场是在尼禄名为奥雷亚宅邸的皇宫周围所建花园的废墟上兴建的,更具体地说,罗马圆形露天竞技场所在地就是皇宫前面人工湖原来的位置。位于罗马中心广场一端的圆形露天竞技场周围的景色,由于1936年开辟帝国广场大道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弗拉维圆形露天竞技场的建设始于公元70年,基础结构用了大约10年,完成服务和收尾工程又用了两年。用如此短的时间兴建如此复杂的工程,表明了罗马建设者的异乎寻常的技术和组织能力。罗马的帝国广场 庞培和恺撮执政时正处于政治大动荡时期,他们推动了帝国首都城市建设的巩固和发展。恺撤、奥古斯都和内尔瓦广场集中于罗马的一个地段,该地段最后被建成图拉真广

31、场。恺撒广场 恺撒为购得地皮以修建广场曾花去巨额钱财,井历经三年之久的谈判,谈判中得到像西塞罗这样杰出人物的参与。 尤利亚氏族广墙是一个东南西北朝向的长方形广场,两侧均有双柱式柱廊,正面上首是供奉维纳斯的八柱庙宇,因为维纳斯是尤利亚氏族的先人,恺撒系其子嗣。 恺撤提议修建的这一建筑实为表现“元首的权力,并非仅为市政建筑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继续修筑这个工程,后来图拉真和戴克里先又接着营建。奥古斯都广场 朱利亚克劳狄王朝和弗拉维王朝的历任皇帝都大兴土木,尤以帝国都城为盛,因为每位皇帝都想留下其王朝的功绩。屋大维奥古斯都便在一个居民区(位于埃斯奎利尼LU和奎里纳尔LU之间的一个杂乱城区)和恺撒广场东侧

32、之间的一片空地上建起自己的广场,广场轴线与恺撤广场的中轴线相垂直。 奥古斯都广场设计成一个长方形大广场,两侧有两排柱廊,广场中最显眼的是供奉复仇之神的八柱庙宇的正面。庙宇立在30米高的大墙上,大墙保护了整个建筑,使其免遭曾毁掉该居民区的频频发生的火灾。 奥古斯都广场的独特贡献之一是,设有两片很大的带座区,就在中央庙宇两侧那两排柱廓间的半圆形凹室处,结构与巴西利卡相仿,这种方式被阿波洛多鲁斯仿效,用于建设图拉真广场。其意义超出建筑学或美学设计,进入了纪念性建筑或城建范畴。 奥古斯都广场的中央庙宇所采用的样式与恺撒广场的维纳斯神庙相似,有一个末端为半圆形后殿的长方形主殿。两侧均有柱廊,构成6个边侧

33、壁龛。内尔瓦广场 内尔瓦广场又名“过道”,修建该广场是为了给毗邻的恺撒广场和奥古斯都广场增加一点空间。这是一个很长的长方形广场,有两排紧靠侧墙的柱廊,该建筑群的正面还有一座供奉密涅瓦女神的庙宇。该广场的建设始于图密善,于公元97年由其继承人内尔瓦完工。罗马广场考古遗址全景,罗马.奥古斯都广场残存的柱廊,罗马,公元2世纪。圆形露天竞技场平面示意图1、主要入口2、皇帝包厢3、最高执政官和信奉灶神处女的包厢4、元老院成员席5、骑士席6、庶民席7、穷人,奴隶和一些妇女区(站立或坐木制长板凳)类型观 单从建筑的观点看,没有室内空间的圆形露天竞技场并不是一个极为困难的建筑。但是,罗马建筑师们却必须解决修建

34、弧形墙面等重大问题。 罗马圆形露天竞技场的外墙面由三个各有80个半圆拱的回廊构成,这些回廊组成完全不透明的巍峨壮观的屋檐饰。外墙面采用了一种以鳞次迭起的三个层面为基础的装饰结构:入口层为陶立克托斯卡纳式,中层回廊为爱奥尼亚式,上层则为科林斯式;这一排序延续古希腊后期的传统,一直风行至文艺复兴时期。圆形露天竞技场,阶梯座席和出口区局部。圆形露天竞技场:组织施工的典范 圆形露天竞技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既由于它的宏伟规模,也由于它是罗马人非凡的工作效率的见证。 罗马圆形露天竞技场的主要结构是石砌工程,灰泥的用仅限于穹顶以及上层阶梯座位的内壁,虽然阶梯座位是完完全全的木结构。尽管这些做法已经有点过

35、时,但却非常有效。圆形露天竞技场得以在短短十年内落成这一事实,表明建筑师们知道如何快速、经济地完成如此规模的工程。 为了简化建设进程,工程划分为四个工区,由两个巨大、简陋的升降机提送建筑材料,每个工区又根据不同的工段细分任务。毫无疑问,这是根据事前制定的极勾细致的计划进行的。所有这些,使这工程成为令人钦佩的业绩。 因此,尽管材料的风格看似过时,但是罗马建设者的组织才能却是非同凡响的。圆形露天竞技场。阶梯座位区的局部和一个入口圆形露天竞技场:竞技场的典范 弗拉维圆形竞技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罗马最大的圆形露天竞技场。修建这座竞技场是为了让它能够容纳差不多七万观众,并使这些观众能够通过围绕竞技场的8

36、0个有编号的不同拱门入口走到自己的座位。 这个周长为254米的椭圆形建筑,内壁为砖结构,外墙则用石灰华建成。外墙面为四层,其中三层有拱和三种式样最有代表性的柱子。 圆形露天竞技场。基督教十字架在黄帝和最高执政官包厢所在地点高高竖起圆形露天竞技场保存最好的外墙区,这里可以看到外墙的石结构和四层当中的三层圆形露天竞技场的角斗场上下表演角斗 兽与人以及人与人的角斗是圆形露天竞技场所奉献的主要“节目”。在许多场合,由皇帝主持的表演开场是兽类马戏表演,随后是角斗士之间的生死搏斗。受重伤的角斗士的命运掌握在观众和皇帝手中,皇帝把大拇指向上伸或向下指来决定处决或宽恕战败的角斗士。大象、狮子、河马和斑马是从亚

37、洲和北非运来的使演出更有韵味的动物。据说,庆祝圆形露天竞技场建立100周年时,死了数百只这样的动物。 皇帝在竞技场中有他自己专用的入口和包厢,最高执政官也一样。角斗士进入角斗场的入口与野兽的入口不同。圆形露天竞技场,地下室三个走廊的局部。地下生活 圆形露天竞技场的角斗台下有一整套走廊、居室、兽笼和升降系统,那里住着角斗士、野兽和卫士。 兽笼建得像升降梯,由滑轮系统提升到角斗场,打开笼门时,野兽引人注目地从上面现身。角斗士(奴隶、死囚犯或战俘)的现身也富戏剧性。 现在,根据已经进行的发掘,完全可以想象出这一地F迷宫人和野兽走向死亡:的前庭的样子。圆形露天竞技场(局部),兽笼和角斗士服装区中的一个。圆形露天竞技场的历史 公元6世纪,竞技场中的活动逐步减少,直到最后完亡停止了一切重大表演;但是,在公元1332年,人们仍在这座竞技场内为罗马贵族举办了斗牛节。 公元1231年和1349年的两次大地震损毁了外墙的局部,使从前的圆形露天竞技场成了建设罗马首都其他建筑物所需的石灰华采石场。这一破坏进程于公元1744年结束,因为教皇贝内迪克托十四世决定把残存建筑用来纪念那许许多多在角斗场牺牲的教徒。庇护七世进行的重建于公元1805年和1812年兴建的两座巨大的砖护墙使竞技场有了现在的模样。圆形露天竞技场。阶梯看台和地下建筑区的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