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9171100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园林艺术原理-电子讲义第一章 园林美学 一、园林艺术形式二、园林艺术风格 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1、 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 也称规则式园林或西方式园林。 它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以建筑为主轴作为中心,左右对称,延伸出直线园路。 如意大利根据本国的特点,将最初的封闭式、修道院式逐渐演变为庭院式廊式台地式园林。2、 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长期以来受佛教、道教的影响,崇尚自然,将、山水看作是有情的东西,将园林看作是人与自然的交流。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寄诗情画意于自然园林之中,寓景于情,赋情于景,创造出深入人心的

2、意境。3、以英国为代表的风景式园林著名学者钱博斯在考察了中国园林之后,于1750年开场修建“丘园英国皇家植物园。从此,中国园林盛行于英国,并由此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造园思想。英国人经过选择消化,结合英国的地形地貌,创造出了英国的风致式园林。三、中国古典园林史 殷商的台和囿 狩猎、种草、种花、挖池筑台、掘沼养鱼、饲养动物汉的苑 林苑、建章宫一池三山、晋南北朝的寺庙园林 寄情山水,建造在山林中,树木掩映,环静幽静唐宋的写意山水园 将文人画家的感情寄托于山水园林,叠山造水,寓景于情,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 明清园林 :西苑、颐和园、热河避暑山庄、圆明园 江南: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 ?园冶?世

3、界第一部园林理论专著 四、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的身份分(1)皇家园林 大比例、大尺度,强烈的比照色,金碧辉煌,充分表达皇家的威严和气势。建筑多为宫式,墙体厚重,雕饰严谨,体形粗壮。堆山理水气势磅礴,楹联碑刻博大崇高,意境深远。(2) 私家园林 小比例,小尺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突出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和宁静志远的气氛。在建筑、堆山理水上,追求小中见大。植物配置清新雅致。(3) 寺庙园林 多建于名山大川,借景、障景手法运用自如,园林空间虚实比照,古树名木高耸,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在满足和隐居的双重需要的根底上,表达世俗的美,创造神秘、庄严、隐密的气氛。2、按园林所处地

4、理位置分(1)北方园林 地域宽广,围较大;多为百郡所在,建筑华美堂皇;风格粗暴,秀丽媚美缺乏。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其中尤以为代表。(2) 江南园林 人口密集,地域围小;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园林景致细腻精巧、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面积较小,略感局促。 江南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等地,其中尤以为代表。(3) 岭南园林 五岭之南,终年常绿,又多河川,造园条件较好。其明显特点是热带和亚热带景观,山清水秀,植物繁茂,四季葱郁,建筑物开敞通透。五、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1、 效法自然的布局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有山水则加以利用,无山水则叠山引水,将建筑、山池、树木融为一体。 2、诗

5、情画意的构思 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于其感情色彩。3、 园中有园的手法 将园林划分成几个景点、景区,既分割独立又有联系,形成虚实比照、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4、 建筑为主的组景 不仅占地较多,而且常居全园艺术构图的主体、中心,占据主景的控制地位。5、 因地制宜的地形处理 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创造不同风格的园林。 或以山著称,以水得名,以花取胜,以竹引人。第二章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一、园林艺术构图的含义 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 园林艺术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将园林的构成要素及造型要素,依据其功能要求和美学法则作出统一安排的

6、一种技法。包括对这些要素的取舍、剪裁、配置与组合。与单纯的平面构图有很大区别。二、 园林艺术构图的特点园林艺术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园林艺术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园林艺术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三、 园林艺术构图的法则即园林构图的美学法则,指园林的整体和局部组成关系中美的在法则,也称美的形式原理。(一) 多样与统一 统一unity:园林的组成局部,它们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包括形式统一、材料统一、线条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等。 园林中常要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有统一。多样与统一法则是一切艺术领域中

7、处理构图最概括、最本质的法则。(二) 比照与协调 运用构图中*一因素形态、体量、色彩、空间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以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为比照,更加鲜明的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为协调,产生完整的效果。 1、比照contrast 概念: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 类型:空间比照、体量比照、明暗比照、虚实比照、疏密比照、大小比照、方向比照、色彩比照、布局比照、质感比照、动静比照等。 2、协调harmony1概念: 使园林中不同艺术形象和不同功能要求的局部,求得一定的共同性与相互转化的技法。2类型: 相似协调、近似协调、局部

8、与整体协调(三) 对称与均衡法则1、对称symmetry 有中轴线可循,给人以庄重、严整、宏伟、壮观的感觉。 在陵墓园林或大型景观要求的规则式园林中采用较多。 包括绝对对称和拟对称。绝对对称:轴线两侧做对称布置的景物,从形象、色彩、质感及体量上完全一样,如同镜面反映一般。拟对称:轴线两侧做对称布置的景物,总体上是一致的,*些局部却存在差异。2、均衡balance 在不对称的布置中求得平衡的处理,是视觉艺术的特性之一。 在自然界中,除了日、月、人和动物以外,绝大多数的景物是以不对称均衡的状态出现的,尤其是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四) 比例与尺度1、比例1概念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9、。 2在园林中的表现 在园林构图中,园林景物本身、景物与景物、景物与总体之间都存在在的长、宽、高的大小关系。 比例是园林构图中用于调和景物尺寸的手段之一。 整体平面比例:各要素在整体平面上的关系,如陆地和水面,山地和平地,道路和整体园林等。 垂直方向上的比例:山体与建筑物、建筑与高大的乔木、与园林山石小品,与矮生花灌木等各景物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比例。 体积比例:景物自身的比例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前者决定景物自身的景观效果;后者决定园林整体的空间效果。 2、尺度1概念人与物的比照关系。以人的身高为标志,比照使用空间的度量关系。 (2) 在园林中确实定 栏杆、踏步、围墙、座椅等以正常人的尺寸

10、为依据。如园林中一般防护性栏杆的高度为1.11.2米,装饰性栏杆的高度为1530厘米。台阶踏步的宽度通常是3040厘米。围墙的高度常常是1.51.8米。座椅以人的小腿的长度为依据,通常是4060厘米。 尺度由园林的功能来决定。不同的园林形式,有不同的功能要求。随着现代园林的开展,人们对空间的要求已经超越了过去对园林空间的理解,所以园林空间的尺度常常很大、通透、开阔。 3、 有关比例和尺度的设计要点:1 牢记人的尺度要求平均足长,步长 台阶的宽度平均肩宽 几个人并肩而行的路宽平均坐高和小腿的平均长度 园椅、坐凳平均身高 门的高度汽车轮距 车行道宽度汽车长/宽 停车场车位2建筑材料决定了比例关系条

11、石 砖构造 木构造 混凝土3功能和目的决定了比例尺度宫殿、寺庙、教堂、纪念堂江南私家园林皇家园林4植物配置影响比例关系 矮小植株长成参天大树,使旁边的景物体量变小,比例关系改变。5园林分区的比例关系 游览区和非游览区 按各种方式分为假设干小区,按年龄分区,按活动容分区,按不同景观分区等,要以社会调查为依据,以效劳半径为参考。五节奏与韵律六联系与分隔1、概念: *些组成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在重复中又有变化。 韵律是节奏的深化,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2、 类型(1) 简单韵律: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等距种植的行道树,等高、等宽建成的阶梯登山道等。(2) 交替韵律:由两种

12、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公路上一株柏树一株黄,一段阶梯一段平台。3渐变韵律:园林布局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局部,在*一方面作有规律的渐变逐渐加大或变小,逐渐加宽或变窄,逐渐加长或缩短的韵律特征。 4起伏韵律: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 5拟态韵律:*一组成因素做有规律的纵横穿插,交织布置。 6突变韵律:景物连续构图中*一局部以较大的差异和对立形式出现,从而产生突然变化的韵律感,给人以强烈比照的印象。 六联系与分隔法则 园林构图中不同的组成空间或局部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园林景物形体之间、室外空间之间、局部空间之间可利用植物、土丘、道路、广场、台阶

13、、水面、桥、栏杆、花架、门窗等进展联系与分隔。1、联系:有形的联系:道路、廊道、水系、景窗、廊窗、门洞无形的联系:景观上相互照应、相互衬托、相互对称、相互比照,在空间构图上造成统一协调艺术效果的在联系关系。2、分隔:把不同景区、功能区、景点分隔开,形成各自特色,防止相互干扰,或创造隔景,或构成闭锁的空间,或“俗则屏之 。四、园林艺术布局的方法1、选点布局确定主题1选点布局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选点就是相地,是指对园址的选择、勘察与评价。园林绿地的选点常与自然山水、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等相联系。 园林的布局形式、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定的组织构造和景观特色。应充分掌握原有自然风貌的特点,大胆改造

14、、组织剪裁,合理安排园林各要素。地形地貌处理上要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发挥最好的作用。2确定主题 园林的性质、功能是主题的决定性因素,容、布局、风格、规划设计的手法因其而异。 主题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绿地主题也不一样。 2、 划分空间进展功能分区 主题确定之后,还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功能要求划分假设干分区。 每一个分区都是一个风格各异的特定空间。 局部构图的中心要服从全园的构图主题。综合性公园:欣赏游览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园务管理区效劳设施区 分散建筑小品、路标、园椅、废物箱、厕所等3、 风光分区 园林中利用自然或人工创造的风光构成景点,由假设干景点构成景区,再由景区构成

15、整个园林绿地。 景点是构成园林绿地的根本单元,可大可小。由景点组成的景区应有各不一样的风景特色。 风光分区要与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相配合,不一定与功能分区的用地围完全一致,有时需要交织布置,形成同一功能区中有不同的风光,使得欣赏风景能有变化、有节奏、生动多趣、以不同的风光给游人以不同情趣的艺术感受。 4、风景视线和导游线1风景视线 欣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视线,称为风景视线。 显,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常采用对称或均衡的中轴线引导前进,主景始终展现在前进的方向上,在每一段轴线的端部。在通往主景轴线的两侧,适当布置一些次要景物,然后一步一步的去接近主景。 开门见山的布局方法常用于纪念性园林和平坦用地上有特

16、殊要求的园林。 隐,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将景点、景区深藏在山峦、丛林之中,空间变幻莫测,景观在游人的探索中开展。 忽隐忽现,半隐半现的风景视线,常用在山区、丘陵地带,古刹丛林中。 (2) 导游线游览欣赏线。 组织好风景视线,使游人充分欣赏到各个景点和景区。 序幕、高潮、尾声;起景、高潮主景、结景三段式。宜曲不宜直,曲线比直线更富有感染力。 大的园林绿地中,可将导游线路布置在景区的侧。小的园林中,为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导游线宜在景区外侧通过。 宜有变化,开合敞闭,身经不同的境界。 小园林一条环形导游线。可环中加套,再加几条游步小路。 大园林可布置几条环形导游线,导游线与景点或景区采用串

17、联、并联或串连并联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展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完整开放的美好境界。 布局的关键在于设计蓝图、规划布置。 常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展空间艺术布局构图。 第一节 园林静态空间艺术布局 静态空间艺术:相对固定空间围的外审美感受。一、 静态空间的类型 活动容: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地域特征: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等。开朗程度: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闭锁空间。构成要素: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空间的大小:超人空间、自然空

18、间、亲密空间。形式:规则空间、半规则空间、自然空间。空间的多少:单一空间、复合空间。(1) 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开敞空间所见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开朗风景给人的艺术感染是目光远大、心胸开阔。 2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周围的景物屏障的空间,在闭合空间见到的景物是闭锁风景。 闭锁风景近景的感染力很强,但时间久了,会有闭塞、压抑的感觉。 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 闭合空间多用四合院、林中空地、四周为山峦环抱的盆地、谷地、水面等来进展组织。3纵深空间与集聚风景在河流、溪谷

19、、道路等的两侧,建筑、山丘、密林等遮挡两侧的视线,形成一个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 在纵深空间中,视线被导向空间的远端,在远端处布置的景物叫集聚风景。集聚风景的特点是主景突出,有强烈的深度感。主景通常在视线的端部,狭长空间两侧的景物仅起引导、陪衬和比照作用。二、 静态空间分隔 1、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 2、 以植物材料分隔空间 3、 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空间 4、 以道路分隔空间 三、 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人的审美感受会各不一样。有意识地进展构图处理,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1、 风景界面 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就是风景界面。 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

20、景物构成的。2 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上述各种空间感,多半是由人的视觉、触觉或习惯感觉而产生的。经过科学分析,利用人的视觉规律,可以创造出预想的艺术效果。 欣赏点:游人所处的位置。 欣赏视距:欣赏点与被欣赏景物之间的距离。欣赏视域:正常人的眼睛静止时所能看到的视场围。不转动头部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视域为26度-30度,水平视域为45度。 (1)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2530m看到景物细部:3050m能识别景物类型:250270m能识别景物轮廓: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 12002000m(2) 最正确视域 人们静观景物的最正确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或者是宽度的1.2倍。建筑师认为,对景物欣赏的最

21、正确视点有三个位置,垂直视角为180景物高的3倍距离、270景物高的2倍距离、450景物高的1倍距离。(3) 不同视角的风景感受观景因视点上下即视角不同,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高远 当仰角大于45度、60度、80度、90度时,由于视线的消失,使人产生高大、宏伟、崇 高和威严感。俯视深远 俯视角450、300 、 200时,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当00时,则产 生欲坠危机感。中视平远 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度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平视给人广阔宁静的感受。第二节 园林动态布局 不同的空间类型组成有机整体,并对游人构成丰富的连续景观,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动态布局。一、 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武陵

22、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空间序列:不同层次的景观因素在深度上的排列次序。“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瘦西湖组成因素: 起景:收心定情,一般从入口开场。 开展:渐入佳境,进入主题但没有到达主景。 高潮:主景,强烈鲜明,标志性景观,最优美的景观片段。 结景:令人回味,对意趣的总结。1 一般序列 二段式:常用于规则式园林,国外较多用,且适用于小空间、小面积的园林设计。 常表现的形式为: 起景高潮结景三段式:在

23、我国园林中运用较多。常表现的形式:起景高潮结景2 循环序列 现代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系采用主景区领衔,次景区辅佐,多条展示序列。 各序列环状沟通,以各自入口为起景,以主景区主景物为构图中心。 3.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容为主的专类园林如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等,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称为专类序列。植物园: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 低等到高等; 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到双子叶植物; 哈钦森系统、恩格勒系统或克朗奎斯特系统等。动物园: 低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食草类食肉类哺乳类。二、 道路系统布局序列 三、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以植物素材为例:基调背

24、景:整体背景或底色的树林;主调主景:*序列前景和主景的树种;配调配景:配合主景的植物;转调:处于空间序列转折区段的过渡树种。 基调 主调 配调 过渡性的景观为转调不可喧宾夺主。 主调和基调贯穿始终。2. 景观序列的起结开合 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空间,都应有头有尾,有放有收,这是创造景观序列常用的手法。 水之来源为起,水之去脉为结,水面扩大或分支为开,水之溪流又为合。3. 景观序列的断续起伏 利用地形地势变化,多用于风景区或郊野公园。 将多种景区景点拉开距离,分区段布置,在游步道的引导下,景序断续开展,游程起伏上下。4 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主体,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

25、的立地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在园林中,常以桃红柳绿表春,浓荫白花主夏,黄叶红果属秋,松竹梅花为冬。 在更大的风景区或城市郊区的总风貌序列中,可以创造春游梅花山,夏渡竹溪湾,秋去红叶谷,冬踏雪莲山的景相布局。5建筑群组的动态布局 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建筑群组按一定的欣赏路线有秩序的贯穿、穿插、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空间上的序列。 对称规整式: 以一根主要轴线贯穿,层层院落依次相套,向纵深开展。 不对称不规整式: 布局曲折迂回,轴线周而复始,循回不断。 第四章 园林艺术造景手法第一节 风景与风景的感受一、风景 风景是以自然物为主体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 风景的形象是多

26、种多样的。园林和风景名胜,是由许多孤立的、连续的或断续的风景,以*种方式剪接和联系所构成的空间境域。二、风景的特点图形性:风景的外在表现。 象征性:风景的思想容,文学艺术特征等。功能性:游、息、赏、玩、生态等。三、 风景的感受风景被感知的途径有两个系统。 首先景的感受通过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即眼、耳、鼻、舌、身。按感觉的重要性,以视觉为最形状、色彩等,但是还需要其它器官去配合才能获得全面的综合的感受。 其次,人能思考,能联想,当人身临其境的时候,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就会产生互动,作为客体的风景对人的作用因人而异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社会经历、兴趣和爱好。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就在于强

27、调感受,即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到达艺术的最高境界产生意境。 第二节 园林艺术造景手法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园林风景空间构图的主体,是园林艺术意境处理的主题,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 配景是对园林主景起衬托、渲染作用的景物,起陪衬主题的作用。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1 主景升高:“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颐和园佛香阁、白塔升高同时简化背景,背景简洁,不受其他环境因子的干扰,主题的造型和轮廓更为清晰。2 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 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有较强的表现力。风景视线的焦点,是视线集中的地方。 天安门广场、凡尔赛宫3 动势向心 自然式园林往往没有明显的轴线或交点,但四周的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

28、势,这些动势线可集中到水面、广场、庭院中的焦点上。主景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 谐趣园、静心斋、避暑山庄、留园、拙政园等4 空间构图的重心: 规则式园林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二、 对景与借景对景:静观或动观时安排在游人前方的一些景物,借以免除视觉中的寂寞感。 对景的关键在于“对,在园主要的欣赏点和游览路线的行进方向上布置景物,以满足游人视觉欣赏的要求。 对景有正对和互对之分。 正对是指在风景视线或轴线的端部设景,在规则式园林中应用较多。静态 互对:在轴线、风景视线的两侧或道路、走廊的行进方向或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设景。动态借景-是将园视线所及的园外风光,

29、有意识的组织到园来,成为园风光的一局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冶 依视点、视角、视距的不同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因时而借、因地而借。 远借:借园林外远处的自然美景山峦、田野、村落、湖光等,只要极目所至的远景,都可以登高望远,尽收眼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筑高台,造假山。邻借:距离不同的景物,借来以丰富园景观,将园外风光融为一体。 通过门、窗、廊等将园外的风光组织进来。仰借:将园外高大的景物组织到园林中来。 古塔、高楼、山峰、参天大树,白云,明月繁星、天上飞鸟等。俯借:是园林中最现实的手法,水中倒影,既加深了景观的垂直深度,又扩大了空间因时而借、因地而借:将四季景观,气象因子等各

30、种与园林有关的因素均组织到园林景观中来。 朝借晨露,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荷塘。 日出、晨露雾、朝霞、落日、晚霞、夏雨、冬雪、山泉流水、鸟鸣松涛等。 三、 隔景与障景 隔景:将园林绿地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域而互不干扰,以获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艺术效果,丰富园林景观。 实隔:互不透漏 高墙、建筑、山石 虚隔:相互透漏 水体、桥堤、道路等 虚实隔:既隔又连,隔而不断,长廊、花架、亭柱、栅栏、漏窗 障景:又称抑景,在园林入口处安排一些景物,将全园风景做适当的遮掩,免于一览无余的抑障手法。 双重功能:一是屏障景物、改变空间、引导方向;二是作为前进方向的对景,故障景本身的景观效果也很重要。 障景依

31、据所用材料不同有山石障、影壁障、树丛障、建筑障等。 布置宜自然,多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构图宜有动势,以便引导游人前进。 两者不同之处: 障景是出其不意,本身就是景,许多时候起到障丑扬美的作用。 隔景旨在分割空间景观,并不十分强调自身的景观效果。四、 框景与夹景 框景:利用门、窗、亭、廊、山洞、树枝、树干等组成的框,有选择的摄取另一个空间的风光。 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线很宽,而其中又并非全部风光都很感人,因此,把左右单调的风景,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只留中间符合画意的远景,形成狭长空间,把人的视线集中到夹景上。 河流和道路上应用较多。五、 透景与漏景透景:当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上物所遮

32、挡住时,要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方法叫透景。漏景:由框景开展而来,一种假设隐假设现的景物表现。利用疏林、柳丝、花枝、竹影、漏窗、花墙等依稀可见的景。六、 添景与抑景 添景:为求得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在缺乏前景和背景的情况下,在景物前面增加建筑小品或补种几株乔木或在景物后面增加背景,使空间层次丰富起来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 通常以高大的乔木作为添景,既要体形巨大又要花叶美观,如红叶树乌桕、柿子、枫香,常绿阔叶树香樟、榕树、广玉兰、垂柳、银杏等。 抑景: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七、 俯景与仰景 俯景:视线与地平线相交,垂直地面的线组产生向下消失的感觉。景物开展

33、在视点的下方,且显得愈加低、小。俯视景观易产生开阔、惊险的效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 仰景:视线上仰,不与地面平行。与地面垂直的线条有向上消失的感觉。景物高度方面有较强的感染力,易形成雄伟、高大、严肃的气氛。八、前景与背景 风光的空间层次模式可分为三层,即前景、中景与背景,也可称为近景、中景和远景。第五章 园林组成要素艺术设计一、 地形设计1、 地形的功能1园林的骨架:山水结合2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化整为零和集零3为园林植物(或动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小气候4为园林建筑提供良好的基质:地基条件5排除地面水6美学功能:平地、山地、障景2、地形的类型1平地 平地:草

34、地、广场、建筑用地等,开阔空旷。(2) 坡地 土坡、低丘陵坡、斜坡等。(3) 高起的地形 岭、峰、峦、顶、阜、岗、峭壁、悬崖等,强烈的限制空间。(4) 低矮的地形峡、峪、壑、坞,向性、封闭感、私密感;5凹入的地形岫、洞等。3、 地形设计的一般原则因地制宜,顺其自然边坡稳定,符合自然规律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植物、排水等满足园林工程设计要求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4、地形的处理手法1) 平地 具有一定坡度的缓坡,0.5-5; 平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建筑用地等; 用来接纳和疏散人群,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供游人游览和休息,造成开朗景观等。2坡地倾斜的地面:缓坡和陡坡。缓坡:8-12%,有些可作

35、活动场所;陡坡:12%以上,作一般活动场所较困难;有平地配合时,可作看台或种植池。3) 堆山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创造而成的可观可游的人工景观。具体手法主次清楚: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山盘互,祖山乃厚; 组合有致:高远、深远、平远;峰峦叠嶂:山形起伏、错落有致;一气呵成:来龙去脉、一气呵成;曲折回抱:开放收合、山环水抱;虚实相生:疏密相间、虚实相生。 4) 叠石 也称置石或理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 叠石的方式有三种:特置、散置和群置。特置:也称孤置或独置。用体量较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

36、色彩突出的山石作独立景点。散置:将山石零星布置,选材要求较低,但要组合得好,成为一整体。 要求: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清楚,上下参差,前后错落,左右照应,层次丰富。 无定式,随势随形而定点。 群置:将六七块或更多的山石成群布置,作为一个群体来表现。 所占空间较大,体量较大。二、 水体设计 水已成为园林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最富魅力的园林要素。 中国传统园林无园不水,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 园林中的水还具有调节小气候、灌溉和养育树木花草等实用功能。 先贤们对水有过极为深刻、极富哲理的诠释,将水的本性拟人化,认为水具有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1、 水的形式自然界中的水: 江河、湖泊、

37、瀑布、溪流、涌泉等。 园林设计中的水: 平静的湖泊、池面;流动的溪流、水坡、水涧;跌宕的瀑布、水帘、水梯、水墙;喷涌的各种类型的喷泉。2、 水面的布局1规则式水体 包括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类型,面积较小,中小型庭院多采用这种方法。 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形成一种向心、聚的格局。2自然式水体拟自然式水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流线型水体: 无轨迹可循的曲线,自由流畅; 图案式水体: 运用非几何图案作平面或立体3混合式水体: 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水体。 比规则式的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又较自然式水体易于与建筑环境相结合。 总之,各种类型的水体既可作为独立的单体,也可以组合

38、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水景。 东西方水景组成形式不同: 中国园林以自然式布局的水面为中心,远近上下,起伏有致,再现水体的自然形态于意境之中。 西方水景着重几何图形的组合,以规则长方形的水体为主,突出人工造型与自然环境比照衬托。 现代水景融汇东西方水景布局的特点,水体成为沟通外、上下、前后空间重要的媒介,这类水景称之为水雕塑。 3、 水面的分隔与联系(1) 岛岛的作用:障景、隔景,增加水面的层次良好的眺望点被欣赏的对象良好的活动空间岛的类型:土山岛:以土为主,和缓;石山岛:以石为主,险峻;平岛:泥沙淤积而成,坡度平缓,岸线圆滑;半岛:一面陆地,三面临水;岛群:成群布置的分散的岛屿;礁:水中

39、散置点石。岛的布置要点:忌居中、整形,一般在水面一侧;数量不宜过多;形状不宜雷同;宁小勿大。(2) 堤堤的作用:划分空间;游览的通道;本身即为景。堤的布置要点:不宜过长;不宜居中;不宜过高;如设多桥,桥的大小形状宜有变化。(3) 桥桥的作用:分隔水面;联系两岸;本身即为景。桥的形式:曲桥廊桥平桥拱桥亭桥桥的布置要点:水面狭窄处;不宜平分水面;色彩风格与环境协调。4、 常见的驳岸处理方式草岸假山石驳岸石砌斜坡阶梯状台地驳岸挑檐式驳岸混凝土斜坡其他5、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特点1引水入园,挖地成池: 皇家园林水面较大,往往引江河湖海之水入园构成一个完整的活水系统,私家园林中则讲究“水意。 2山水相依,

40、崇尚自然:自然山水园中国传统园林的根本形式,无山要叠石堆山,无水要挖池取水。3“一池三山已经成为中国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4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 从水的形态、性格来寓意人生哲理,或加以人文化。三、 道路广场设计 园路广场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是园林的网络。 园路广场除了组织交通、运输外,还有景观上的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等。1、 园路广场铺装的功能作用组织空间引导游览组织交通:聚散、疏导人群构成园景 提供休息场所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降速设计2、 园路的类型按性质和功能分:1)主要园路:园路系统的骨干,从园林入口通向全园各景区中心、各主要建筑、主要景点、主要广场的道

41、路,4米;2)次要园路:主要园路的辅助,分散在各景区,连接景区的景点,24米;3)游憩小路:园路系统的末梢,引导游人深入到达园林各景区的各个角落,0.8米。按铺装材料分:1) 整体路面: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三合土路面2块料路面:预制混凝土块、块石、片石、卵石镶嵌等。3简易路面:煤渣路面、沙石路面、夯土路面等。3、 园路设置路线的几种形式1直线式:2弧线式: 3盘曲式:4经过式:5环曲式:6集中式:7分歧式:8殊途同归式:9假设隐假设现式:10障碍重重式4、园路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带状、环状;2主次清楚:车行道、人行道、散步小径;3疏密得当:10-20%;4曲折迂回:宜曲不宜直,贵在自然;5满

42、足实用功能,以人为本:人行走为先; 6满足交通性和游览性:游览欣赏为主,交通功能附属; 7切忌园路设计无目的,形成死胡同:忌此路不通; 8综合园林造景设计。5、园路设计本卷须知1) 两条主要园路穿插时,可以正交,也可斜交,要求穿插在一点上。如果是直线相交,两个对角宜相等。两条自然式园路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对角不宜相等。道路需要转向时,离原穿插点要有一定长度作为方向转变的过渡。2) 两路相交所成的角度不宜小于60度,假设角度太小,可设立一个三角绿地,使穿插形成的尖角得以缓和。3) 假设三条园路相交在一起,三条路的中心线应交汇于一点。4) 凡道路穿插所形成的大小角都宜采用弧线,转角要圆滑。5) 由

43、主干道上分出来的次干道,分叉的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的位置。6) 在一眼能见到的距离,道路的一侧不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穿插口。尽量防止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防止不了需要在交界处设置一个广场。7) 自然式道路在通向建筑正面时,应与建筑物渐趋垂直;顺向建筑时,与建筑趋于平行。8) 两条相反方向的曲线路相遇时,在交接处要有相当距离的直线,忌呈“s形。9) 在设计园路时,由园路中心线向两侧作6%的倾斜,以利路面排水,积水处设雨水井。 10) 园路随地势上下起伏,形成大小不同的坡度以增加美观。11) 在平地上筑路,降低路基或提高道路两侧的地势,道路镶嵌在绿地中。6、园林广场设计广场的类型:(1)集散

44、广场:以集中、分散游人为主,不希望游人长久停留。(2)休息广场:供游人休息散步,打拳做操、儿童游戏、集体活动、节日游园等(3)生产广场:供园务管理、生产需要,晒场、停车场等。设计要点:1)建筑物前小广场设计 与建筑物轮廓走向相协调,与建筑物风格一致,同时考虑建筑物周围的道路分布状况。 轴线吻合,雕塑小品和水体应分布在建筑物的主要轴线上或在两侧作均衡布局。 如果广场与建筑物周围的道路没有明显的分界限,两者铺装应根本一致,多采用整体路面;如果广场与道路有明显的分界限,铺装形式可以不同,一般选择块料路面或碎料路面形式。2) 公园、居住区等的小广场设计 a.可以没有明确的主题,但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

45、局部空间功能明确,空间联系方便。有明确主题的小广场,空间布局应围绕主景展开。 b.广场与道路有明显的分界限,一般不允许车辆通行,铺装以块料(石、花岗岩)和碎料(卵石等为主,广场线型以自然流畅为主。 c:竖向上应有较丰富的变化,可根据原有地形做上升或下沉式广场,必要时人工形成微地形变化。d:应布置较多的绿地,表达小环境特色,绿地功能与广场功能相一致;草坪以耐践踏为宜;宜布置碎料路面或步石在林间和草坪上。3)停车场设计停车数量的估计;场车辆的预留空间;排列方式:垂直式、斜列式、直列式。四、 建筑小品设计 在园林绿地中,园林建筑小品等既有使用功能的一面,又有可供人们游览欣赏的一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

46、成要素。1、 园林建筑1按传统形式分 亭、廊、榭、舫、厅堂、馆、轩、斋、室、楼阁、塔、桥等。亭 眺望、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廊 遮阴、防雨、休息;导游参观和组织空间;透景、隔景、框景。榭 有平台挑出水面欣赏风景的园林建筑。舫 旱船,船形建筑。楼阁 登高望远、游息赏景的建筑。 桥 a.位置:水面和溪谷的狭窄处,或做成曲桥。 b.大小:悬殊,看水面大小。c.造型:拱桥、平桥、亭桥、廊桥、汀步。(2) 按使用功能分 游憩类建筑:亭、廊、榭、舫、厅、堂等;效劳类建筑:饮食业建筑设施、商业性建筑设施、住宿建筑设施和摄影部、售票房等;公用类建筑:导游牌、路牌、停车场、存车处、厕所和供电、照明、供水、

47、排水设施等;管理类建筑:大门、围墙等。2、 园林小品1花架 由柱子、横梁等构成,是攀援植物的棚架。 点状布置:亭架 线状布置:廊架 面状布置:棚架园 门:门架 布置花架时注意: 一要风格清晰; 二要与周围环境和绿化栽培在风格上统一。 三要为攀援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 园椅、园凳 供人们休息、赏景,艺术造型也能装点园林。 设在安静休息、风光良好、游人需要停留休息、有特色的地段,路旁、树荫下等。 常见的形式有直线形、曲线形、组合形和仿生模拟形。(3) 景门、景墙、景窗 景墙:园林中的墙垣。 分割空间、组织游览路线、衬托景物、遮蔽视线、装饰美化。 常见形式有云墙、梯形墙、白粉墙、水花墙、漏明

48、墙、虎皮墙、竹篱墙等。景门:景墙上开设的门洞,指示导游、点景装饰景窗:又称透花窗,既可分割空间,又可使墙两边的空间相互渗透,似隔非隔,假设隐假设现,到达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 景窗自身可成景,窗花玲珑剔透,造型丰富,装饰性强,造园中起点睛作用。4雕塑 纪念性雕塑:纪念人与事,以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常布置在纪念性园林绿地中。 主题性雕塑: 用来提醒园林主题,展示地方特色文化。 装饰性雕塑:装饰点缀园林环境。丰富园林景观、美化园林环境、满足人们游览欣赏需要。 功能性雕塑:兼具美的造型和一定实用目的。 列性雕塑:安置在园林中作为设性的雕塑。艺术家的知名作品、文物、民俗器物等

49、展出。(5) 栏杆功能:防护、分隔、装饰高度:随功能不同而不同。 台阶坡地:85-95cm, 悬崖峭壁:110-120cm, 坐凳式:40-45cm, 装饰性:15-30cm。(6) 园灯 园林中的照明设备,夜间照明,白天装饰。 设置地点:园林出入口、广场、道旁、桥梁、建筑物、花坛、踏步、平台、雕塑、喷泉、水池等。7宣传牌与宣传廊 进展宣传教育、指导人们游览的一种小品性设施。 可以标明园林的不同功能区,不向景区、景点在园林中的位置及游览路线,展出经济建立、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容。3、建筑小品设计的一般原则1巧于立意:作为园林中局部主体景物,具有相对独立的意境,应具有一定的思想涵,才能产生

50、感染力。2突出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园林特色及单体的工艺特色,使其有独特的风格,切忌生搬硬套。3融于自然:将人工与自然浑成一体,追求自然又精于人工。4注重体量:体量上力求与环境相适宜。5因需设计:除满足美观需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要求。五、植物种植设计1、园林植物的功能 1建造功能:构成空间、强调与识别、美化与装饰; 2欣赏功能:大小、形态、色彩、质地等; 3造景功能。 构成空间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 一面或多面受较高植物的封闭。 覆盖空间 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个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空间。封闭空间 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垂直空间 用高而细的植物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

51、空间。1建造功能构成空间强调与识别 借助植物截然不同的大小、形态、色彩或与周围环境物不一样的质地,在室外环境中突出或强调*些特殊的景物。 识别是指出或“认识一个空间或环境中*景物的重要性和位置,植物能使空间更显而易见,更易被认识和辨明。美化与装饰 从美学的角度看,植物可以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联结在一起;统一和协调环境中不和谐因素;突出景观中的景点和分区;减弱构筑物粗糙呆板的外观;限制视线;形成框景。 2欣赏功能植物的大小植物的大小及其欣赏功能大中乔木:10m以上,围合空间,点缀、衬托高大建筑物或创造明暗空间变化,引导游人视线。小乔木:5-10m,最接近人体的仰视角度,城市生活空间的主要构成树种。高

52、灌木:2-5m,景观分隔、空间围合、屏障视线、限定不同功能空间围。中小灌木:30cm-2m,空间尺度具亲人性,形成矮墙、篱笆、护栏,形成半开放空间。藤本植物:必须依附其他物体,常作为花架、凉棚、篱栅、岩石、墙壁等的攀附物,形成竖直悬挂或倾斜的竖向构图。花卉:具有欣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多用于园林中的色彩构图,常用作出入口、广场的构图中心,装饰小品及公共建筑附近。地被植物:覆盖地面的低矮草本植物,一般不超过30cm。水生植物:以水为生境,丰富水面风光。植物的形态植物的形态及其欣赏功能根:根系兴旺的树种,盘根错节;干:形态、色彩;枝:粗细、长短、数量和分枝角度;叶:叶形和叶色;花:种类繁多,色彩

53、和芳香;果:形状、大小、数量、香味;形:乔木的树形:圆柱形、尖塔形、卵形、球形、半球形、伞形、垂枝柳、棕榈形、风致形。灌木的树形:团簇形、丛生形、拱枝形、匍匐形。植物的色彩植物的色彩及其欣赏功能 色彩通过植物的各个局部呈现出来。 色彩与园林意境的创造、空间构图以及空间艺术表现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典园林中用色彩来表现景观;现代城市园林中 的“城市色块、秋色叶等。植物的质地植物的质地及其欣赏功能粗质型:大叶片、浓密而粗壮的枝干;强壮、稳固、刚健。细质型:有许多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齐整密集;柔软、纤细。 中质型:具有中等大小的叶片、枝干及适中密度的植物。多数植物属此类型,粗质型和细质型之间的过

54、渡。(3) 造景功能表现时序景观; 形成空间变化; 创造欣赏景点;形成地域景观特色;衬托建筑、雕塑等。2、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木为辅,尤其是乔木,这并不意味着对外来树种的排斥。2积极引种驯化,丰富当地树种。3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4植物配置所形成的风格必须与园林规划风格相一致。5植物配置务必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要求,做到因地制宜。6植物与建筑、广场、山石、水体的结合,务必与环境协调。7考虑植物的时空变化和植物之间相互消长的关系。8在空间构图上符合造型艺术的规律。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类型1孤 植 将树木单株或二、三株同一树种的树木严密栽植在一起而具有单

55、株栽植效果的种植类型。 表现个体美,常布置在草地的构图重心上,或庭园、水边、透视开阔的高地、山岗上,是园林种植构图中的主景,四周要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留一定的视距供人欣赏。 要求姿态优美,树体高大,色彩鲜明,寿命较长,特色显著;树冠宽大,枝叶茂盛。(2) 对 植 两株或两丛一样或相似的乔灌木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均衡配置的种植类型。 常用于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突出入口的严整气氛。(3) 列 植同一树种或不同树种沿一定方向(直线或曲线)等距栽植的种植类型。 整齐壮观之感,深远感和节奏感。 常用于庄严宏伟的大型建筑、大型广场、庭园的前面或四周,整齐池边的堤岸,规则式园林道路的两侧

56、,纪念塔碑等具有思念意味的庭园主路两侧。(4) 丛 植 将几株至一二十株同种类或相似种类的树种较为严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林冠线彼此密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外轮廓线。 考虑群体美,也要考虑到个体美,挑选树形、树姿、色彩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种类。 宜布置在大草地上、树林边缘、林中空地、水中岛屿、道路转弯处、道路穿插口及山丘、山坡上等有合宜视距的开朗场地上。两株:一大一小,一俯一仰,一倚一直。栽植距离小于两树冠半径之和。三株:不等边三角形,忌在同一直线上或成等边三角形,彼此之间距离不要相等,最大的和最小的靠近一些成为一组,中间那个远些为一组。四株:3:1,不等边四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忌成直线、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五株:3:2或4:1;均衡。(5) 群 植 多数(20-30株) 以至数百株乔木或灌木的混合栽植。 表现树群的群体美,树种选择围广。 树群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应布置在有足够视距的开朗场地上。 高大的乔木应分布在树群的中间,中小乔木在外层,花灌木在更外围。常绿树在中央,落叶树在外缘,叶色及花色艳丽的种类在更外围,注意配置生动活泼的画面。(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