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报告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09148010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于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于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于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对于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于深化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政协20_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安排,县政协于今年4月份成立“深化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名片”重点民主协商课题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进展了广泛调研,报告如下:一、我县及县城的历史文化概况一我县置县历史悠久,自古有汉家旧县之说。官方记载泾县为汉初置县,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泾县汉属丹阳郡,三国吴析地置安吴县,晋时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撤销安吴县,并入泾县,属宣州。唐武德三年620泾县属新设的猷州,武德八年废猷州,属宣州,唐天宝元年742以后,渐次析泾县置青阳、太平、旌德等县。宋元明

2、清均属宁国府路。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废道、府,泾县属安徽省直至今日。二我县县城有数百年历史,历来为我县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泾县自汉迄今,四迁其城。最初时,跨泾溪而筑,后为水圮,移至赏溪之西。北宋崇宁年间,泾溪泛滥,城为水啮。南宋嘉定三年1210县令王栐移县治于溪东,相传留此以为治所,故名留村,后圮于水。元至元十三年1276,县尹施正大移治于宋县治东门敬天坊,即今县城。县城居于皖南山区,旧时陆路交通不便,因县城紧临青弋江,故而水运成为旧时主要的货运方式。当时青弋江上游各县和县内的竹木柴炭、茶叶、宣纸、丝、麻等货物运往外地,从南京、上海、芜湖等地购进的白纱、棉布、火柴、胶鞋、煤油、粮食等均

3、由水道运输进县城。县城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三大码头商店作坊很多,晚间帆船林立,非常繁忙,南街、北街也就成了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三我县县城文化底蕴深沉,历史遗存众多,仍保存着一些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县城区域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众多,虽历史上因人为和兵火缘故大多消失,但仍保存着一些历史遗存和历史文化。1、历史遗存主要有:泾县古城墙。位于县城西青弋江东岸,从南门口至青弋江大桥,全长1060米,城墙以条石砌筑。自护堤至顶部高约10米,设南门口、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四个下江石阶。该城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64,至清时相继增设谯楼、石埠、炮台,期间屡毁屡修。民国28年1939,为防止日机轰炸,方便人员撤退疏

4、散,泾县国民政府撤除县东、南、北三面城墙,西城墙因其防水功能而得以保存。解放初期,南、西、北城门因县城建立需要被撤除。1954年、1973年、1999年共三次对西城墙进展加固维修,目前仍完好少有损坏。荷花塘。古称明堂池,与古城墙外的青弋江相通,城中可通过池水判断青弋江的水位。明代嘉靖年间又在池中建有二层八角小亭,名曰“洗心亭”。荷花塘附近原有县衙、夫子庙、泮池学宫、考棚等,解放后几经修复,目前仍是县城内市民休憩地之一。甄塘。座落在原县小东关。相传道士晨出见婴儿卧荷叶上,怜而取育于邻。既长,有殊色,归袁氏。文帝平邺纳为后,遂以是为甄后生处宋泾川志。水西双塔。宝胜禅寺50米处各有古塔一座,其西为大

5、观塔,亦称崇宁塔,北宋大观二年1108建,昔时游人可从筑梯登塔顶,清时遭战火,塔内楼层尽毁,仅存塔体。塔上嵌有宋代碑刻。北为小方塔,亦称乾应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此两塔20_1年被列为国保单位。2、历史文化主要有:文化。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徒刘英墓就在水西。如今高铁站一带早在汉顺帝年间就建了佛庙万寿寺,可能是南方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寺庙。南北朝至隋,水西先后建了宝胜、崇庆、白云三座佛寺。曾有高僧大德黄檗禅师、宗泐、伏虎、守讷等,特别是黄檗禅师,其法嗣临济,为五宗之一。理学文化。以水西书院讲会为载体,明嘉靖、万历年间,明理学的传播在此形成两个高潮,最高人数一次可达千人以上,王龙溪、钱绪山、罗洪先、邹

6、守益等理学名臣省部级高官达十几位,如泾县的查铎、萧良干、萧彦、萧雍、赵士登、赵睿、赵健、徐榜、赵善政、张应泰;宣城的沈宠、太平的周怡等在此风云际会,因此水西书院也名闻遐迩,直追全国四大书院。诗歌文化。李白、杜牧有诗歌记游,开水西诗歌文化之先河,唐以降,诗人络绎不绝来缅怀歌咏,一时水西成了诗人聚集之地。生态文化。水西生态优良,古代就有珍稀动物碧鸡,明大学士许国有碧鸡诗、释元理有碧鸡赋咏之。唐以来的贡茶白云茶,汪伟、胡耸孙先后有白云茶记、白云茶赋咏之。赏溪,县城的母亲河,从李白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歌咏之。赏溪的桃花洲,自古以来是泾县人踏春的去处,文人多有文字记之。在水西的湖山,尚有赤乌二年的水文标

7、识。亭台文化。从水西至响山狮子山,先后建有白鹭亭、清湍亭、东峰亭、熙光亭、烟雨亭、溅玉亭、领要亭、回波亭、响山亭,凌云台、清居台,除响山亭外,其它亭台皆已毁圮,但其蕴含的文化由来、楹联、诗歌、文章、传说至今传芳。3、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位于泾县县城的南门老街和位于泾县城市规划区内的赤滩老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老街位于县城西侧,是旧时漕运的重要节点,呈丁字形,路面由青石板铺成。早在唐代,泾县的宣纸、蚕丝、茶叶、竹木碳等商品就远销县外,到清代时,这些产业颇具规模,经商者遍布8个行省之多,固有“无徽不成商,无泾不成镇”之说。目前,老街的商业功能已经被居住所取代。赤滩老街历史建筑保存比拟完好,目前已

8、作为我县成熟的旅游景点对外经营。二、我县在保护、挖掘、利用县城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县城虽然历史上作为泾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建筑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沉,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开展进程中,由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不够,一些历史遗存遭到破坏;还有局部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目前,我县对现有的县城历史文化研究根本是断代、碎片式的,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受人力、物力及编制影响,尚没有设立或装备专门从事研究县城历史的机构和专业人士,缺乏整理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历史遗存保护不

9、够有力。因没有专业部门进展研究,致使在城市开展进程中,对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缺乏,把握不准,把县城内历史遗存当作普通的建筑,予以撤除或在城市建立中没有注意保护和利用。如老北街的撤除,除县城之外,章渡吊栋阁的逐年坍塌也让人痛心。三、深化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建议一高度重视我县厚重历史文化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利用。我县在大力施行全域旅游战略和旅游提质大会战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在旅游开展中的重大价值,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内涵,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立”的关系,不仅要建立好美丽县城,也要在保护、展示和利用历史文化上下工夫,做好保护规划,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深化挖掘,充分

10、利用,提升县城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县城历史文化韵味。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文旅委、县志办负责或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士和文史爱好者对泾县的历史文化进展系统、全面、深化的研究和整理,并将其成果融入全域旅游施行当中,更好地提升城市品味和旅游质量。二适时启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对于延续文脉、保持特色、凝聚人心至关重要,对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目前,全省已有寿县、歙县、绩溪、安庆、亳州这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和县、宣州区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县是安徽省旅

11、游大县、强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泾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脉的传承。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能有效增强市民文化认同和乡土认同,激发市民工作和生活热情,提升文化自信。同时,申报成功可以获得上级的局部财政支持,用于遗产保护、文物修缮、城市建立。二是有利于提升泾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步我县的综合竞争力。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泾县的历史文化资进展整体深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推动丰富的文化资转化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旅游实力,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开展。三注重对县城南门老街和赤滩老街的保护和修缮。根据申报国家历史

12、文化名城的相关要求,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即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我县保存较为完好、能算得上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南门老街和赤滩老街。赤滩老街因纳入赤滩古镇旅游工程进展商业化运作保护较好;南门老街是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岸老城墙上的历史街区”,有古街道、古商铺、古民居、古城墙等众多古建文物,饱含着沧桑变迁的厚重情感,是泾县“汉家文化”的遗迹,也是泾县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虽然泾县县城总体规划20_-2030已将南门老街纳入保护规划,并启动了南门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南门老街因却年久失修,加之局部拆迁,损毁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当务之急是严禁对南门老街进展任

13、何形式的商业开发行为,对其开展抢救性保护,并在科学规划论证的根底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对南门老街进展仿古修缮,尽量恢复和保持老街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古街风貌。在此根底上,先行申报南门老街、赤滩老街为历史文化街区,再谋划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尽管我县以现有的条件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不一定肯定能申报成功,但是假如仅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对南门老街进展商业开发或其他利用,导致老街消失,那么对泾县和本地居民来说,将是一场无可挽回的损失,也将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来很大困难。关于深化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政协20_年度重点民主协商活动安排,县政

14、协于今年4月份成立“深化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重点民主协商课题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进展了广泛调研,报告如下:一、我县及县城的历史文化概况一我县置县历史悠久,自古有汉家旧县之说。官方记载泾县为汉初置县,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泾县汉属丹阳郡,三国吴析地置安吴县,晋时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撤销安吴县,并入泾县,属宣州。唐武德三年620泾县属新设的猷州,武德八年废猷州,属宣州,唐天宝元年742以后,渐次析泾县置青阳、太平、旌德等县。宋元明清均属宁国府路。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废道、府,泾县属安徽省直至今日。二我县县城有数百年历

15、史,历来为我县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泾县自汉迄今,四迁其城。最初时,跨泾溪而筑,后为水圮,移至赏溪之西。北宋崇宁年间,泾溪泛滥,城为水啮。南宋嘉定三年1210县令王栐移县治于溪东,相传留此以为治所,故名留村,后圮于水。元至元十三年1276,县尹施正大移治于宋县治东门敬天坊,即今县城。县城居于皖南山区,旧时陆路交通不便,因县城紧临青弋江,故而水运成为旧时主要的货运方式。当时青弋江上游各县和1 县内的竹木柴炭、茶叶、宣纸、丝、麻等货物运往外地,从南京、上海、芜湖等地购进的白纱、棉布、火柴、胶鞋、煤油、粮食等均由水道运输进县城。县城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三大码头商店作坊很多,晚间帆船林立,非常繁忙,

16、南街、北街也就成了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三我县县城文化底蕴深沉,历史遗存众多,仍保存着一些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县城区域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众多,虽历史上因人为和兵火缘故大多消失,但仍保存着一些历史遗存和历史文化。 1、历史遗存主要有:泾县古城墙。位于县城西青弋江东岸,从南门口至青弋江大桥,全长1060米,城墙以条石砌筑。自护堤至顶部高约10米,设南门口、南水关、西门口、北水关四个下江石阶。该城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64,至清时相继增设谯楼、石埠、炮台,期间屡毁屡修。民国28年1939,为防止日机轰炸,方便人员撤退疏散,泾县国民政府撤除县东、南、北三面城墙,西城墙因其防水功能而得以保存。解放初期,南、西

17、、北城门因县城建立需要被撤除。1954年、1973年、1999年共三次对西城墙进展加固维修,目前仍完好少有损坏。荷花塘。古称明堂池,与古城墙外的青弋江相通,城中可通过池水判断青弋江的水位。明代嘉靖年间又在池中建有二层八角小亭,名曰“洗心亭”。荷花塘附近原有县衙、夫子庙、泮池学宫、考棚等,解放后几经修复,目前仍是县城内市民休憩地之一。甄塘。座落在原县小东关。相传道士晨出见婴儿卧荷叶上,怜而取育于邻。既长,有殊色,归袁氏。文帝平邺纳为后,遂以是为甄后生处宋泾川志。水西双塔。宝胜禅寺50米处各有古塔一座,其西为大2 观塔,亦称崇宁塔,北宋大观二年1108建,昔时游人可从筑梯登塔顶,清时遭战火,塔内楼

18、层尽毁,仅存塔体。塔上嵌有宋代碑刻。北为小方塔,亦称乾应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此两塔20_1年被列为国保单位。2、历史文化主要有:文化。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徒刘英墓就在水西。如今高铁站一带早在汉顺帝年间就建了佛庙万寿寺,可能是南方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寺庙。南北朝至隋,水西先后建了宝胜、崇庆、白云三座佛寺。曾有高僧大德黄檗禅师、宗泐、伏虎、守讷等,特别是黄檗禅师,其法嗣临济,为五宗之一。理学文化。以水西书院讲会为载体,明嘉靖、万历年间,明理学的传播在此形成两个高潮,最高人数一次可达千人以上,王龙溪、钱绪山、罗洪先、邹守益等理学名臣省部级高官达十几位,如泾县的查铎、萧良干、萧彦、萧雍、赵士登、赵睿、赵

19、健、徐榜、赵善政、张应泰;宣城的沈宠、太平的周怡等在此风云际会,因此水西书院也名闻遐迩,直追全国四大书院。诗歌文化。李白、杜牧有诗歌记游,开水西诗歌文化之先河,唐以降,诗人络绎不绝来缅怀歌咏,一时水西成了诗人聚集之地。生态文化。水西生态优良,古代就有珍稀动物碧鸡,明大学士许国有碧鸡诗、释元理有碧鸡赋咏之。唐以来的贡茶白云茶,汪伟、胡耸孙先后有白云茶记、白云茶赋咏之。赏溪,县城的母亲河,从李白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歌咏之。赏溪的桃花洲,自古以来是泾县人踏春的去处,文人多有文字记之。在水西的湖山,尚有赤乌二年3 的水文标识。亭台文化。从水西至响山狮子山,先后建有白鹭亭、清湍亭、东峰亭、熙光亭、烟雨亭

20、、溅玉亭、领要亭、回波亭、响山亭,凌云台、清居台,除响山亭外,其它亭台皆已毁圮,但其蕴含的文化由来、楹联、诗歌、文章、传说至今传芳。3、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位于泾县县城的南门老街和位于泾县城市规划区内的赤滩老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老街位于县城西侧,是旧时漕运的重要节点,呈丁字形,路面由青石板铺成。早在唐代,泾县的宣纸、蚕丝、茶叶、竹木碳等商品就远销县外,到清代时,这些产业颇具规模,经商者遍布8个行省之多,固有“无徽不成商,无泾不成镇”之说。目前,老街的商业功能已经被居住所取代。赤滩老街历史建筑保存比拟完好,目前已作为我县成熟的旅游景点对外经营。二、我县在保护、挖掘、利用县城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的

21、主要问题我县县城虽然历史上作为泾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建筑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沉,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开展进程中,由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不够,一些历史遗存遭到破坏;还有局部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目前,我县对现有的县城历史文化研究根本是断代、碎片式的,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受人力、物力及编制影响,尚没有设立或装备专门从事研究县城历史的机构和专业人士,缺乏整理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4 二历史遗存保护不够有力。因没有专业部门进展研究,致使在城市开展进程中,对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缺

22、乏,把握不准,把县城内历史遗存当作普通的建筑,予以撤除或在城市建立中没有注意保护和利用。如老北街的撤除,除县城之外,章渡吊栋阁的逐年坍塌也让人痛心。三、深化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建议一高度重视我县厚重历史文化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利用。我县在大力施行全域旅游战略和旅游提质大会战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在旅游开展中的重大价值,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内涵,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立”的关系,不仅要建立好美丽县城,也要在保护、展示和利用历史文化上下工夫,做好保护规划,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深化挖掘,充分利用,提升县城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县城历史文化韵味。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文旅委、

23、县志办负责或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士和文史爱好者对泾县的历史文化进展系统、全面、深化的研究和整理,并将其成果融入全域旅游施行当中,更好地提升城市品味和旅游质量。二适时启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对于延续文脉、保持特色、凝聚人心至关重要,对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目前,全省已有寿县、歙县、绩溪、安庆、亳州这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和县、宣州区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 我县是安徽省旅游大县、强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意义重大。一是

24、有利于泾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脉的传承。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是城市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能有效增强市民文化认同和乡土认同,激发市民工作和生活热情,提升文化自信。同时,申报成功可以获得上级的局部财政支持,用于遗产保护、文物修缮、城市建立。二是有利于提升泾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步我县的综合竞争力。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泾县的历史文化资进展整体深度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推动丰富的文化资转化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旅游实力,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开展。三注重对县城南门老街和赤滩老街的保护和修缮。根据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要求,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即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

25、内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我县保存较为完好、能算得上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南门老街和赤滩老街。赤滩老街因纳入赤滩古镇旅游工程进展商业化运作保护较好;南门老街是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岸老城墙上的历史街区”,有古街道、古商铺、古民居、古城墙等众多古建文物,饱含着沧桑变迁的厚重情感,是泾县“汉家文化”的遗迹,也是泾县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虽然泾县县城总体规划20_-2030已将南门老街纳入保护规划,并启动了南门老街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南门老街因却年久失修,加之局部拆迁,损毁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当务之急是严禁对南门老街进展任何形式的商业开发行为,对其开展抢救性6 保护,并在科学规划论证的根底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对南门老街进展仿古修缮,尽量恢复和保持老街原有的空间格局和古街风貌。在此根底上,先行申报南门老街、赤滩老街为历史文化街区,再谋划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尽管我县以现有的条件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不一定肯定能申报成功,但是假如仅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对南门老街进展商业开发或其他利用,导致老街消失,那么对泾县和本地居民来说,将是一场无可挽回的损失,也将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带来很大困难。7读完超级兴奋。好范文是读不厌的。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