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锦集

上传人:ET****1 文档编号:109059215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锦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锦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锦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锦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锦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锦集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 年 3 月 5 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范文,一起来了解下吧。读完汪老的草木春秋 ,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就像沧海中的一撷浪花, 大漠中的一粒沙石, 宇宙中的一株草木。汪老的见识太广博了,人际关系太融洽了。那泛黄的书页, 古朴的气息, 规整的文字, 质朴的语言,无一不流淌着汪老数年来的智慧结晶。封面上一株草延伸沃野,纵横千里,

2、把我的思绪无尽牵连。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的灵魂,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理解其中的深刻寓意。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汪老的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他们之间有着浓厚的感情,也蕴含了对祖国的思念。 汪老与安格尔虽然语言不通, 国籍不同,却有着情感的交集,举手投足间洋溢着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共鸣。聂华苓的温柔与周到,安格尔的天真与善良,以及做客聂华苓家的作家的质朴与诙谐,都其次,是汪老讲述的故乡的食物 ,简直让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穿越到汪老的时代,品味汪老家乡的美味,领略一下汪老家乡的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美景,顺便目睹

3、一下文化大革命的残酷与无情,好让我进一步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汪老以“草木春秋”为题,乍一看,好像是写的植物的变迁。但是,如果你细细琢磨一下,会发觉,写的肯定不止是植物,还有人世的生老病死,社会的更替,以及历史的。今天,仍是草木变更的年代,春秋更迭的世纪;与昨日相比,今天,早已物是人非。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回溯今年的大雪事件:日本大桥被三米高的大雪拦腰压断,欧洲各国频频告急,渤海冰面持续冻结,航班、渔船纷纷停运- 这一切,比起汪老的时代,地球早已不堪重负,各种灾难接踵而至,可怜的人们,终究是自作自受,我惆怅。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草木春秋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比起汪老的时代,也只是没有了文化大革命的

4、批判与干扰,有了富裕的生活,失去的却是永远也换不回来的珍稀草木和没有隔阂的人际交往,我失落。说实话,我非常向往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的生活,没有喧嚣,没有纷乱,只有夫妻的恩爱与理解,朋友的真挚与融洽,以及老房子的惜惜相伴。感谢汪老的作品草木春秋,给了我灵魂的洗礼,精神的浇灌,视觉的冲击。最近读了一本书,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草木春秋 。闭目凝神,思索良久,这些读起来让人快乐的散文使我收获了什么,最后却是无疾而终,我想,至少是快乐、 兴味和美。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几个月过去了,汪老的文字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把挟带着清水的软刷,微波汹涌中慢慢地冲

5、刷着我的思想,净化着心灵的陈垢,甚至“怂恿”着我有一股冲动想要前往文中那些令人神往的地方,再去信步品评一番。比起诗歌和小说,散文这种题材,是我在过去的阅读中很少涉猎的。散文的文字,自由,空灵。虽不如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也不及诗歌意蕴深远,但经汪老的墨毫闲情挥洒,却让我读得像品茶一般,清香悠远,爱不释手。 草木春秋处处洋溢着各种快乐和趣味,甚至连描写文革时期生活的作品汪老也能从阴郁的苦涩中挤出丝丝的甜味来,确实值得一读。草木春秋里,有写草木虫鱼,如花园 、葡萄月令、草木春秋;有写家国春秋, 如国子监、跑警报;有写各地美食,像故乡的食物 、手把羊肉 ;也有写旅途景色,如天山行色 、泰山片石 ;

6、还有作者的一些人物记事、对写作的理论探讨搜罗其中,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谈风格如是。内容庞杂,目不暇接。据编撰者汪朝在后记中解释,是为摆脱“一碟子腌白菜”的老路数,把一些用得不多的作品也放进去,以求有点新意。但尽管如此,散文集的“神”还是没有被打“散”,依旧是草木矣,春秋矣。汪老用高雅的生活情趣,刻写了不朽的草木传说。草木与春秋,在文里,如浮藻般,布满了眼球,可当我们定睛一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探时,却品出了它们根的去处, 那就是本质的回归生活,且乐活。花园是汪曾祺早期的作品。汪老童年时期家里的那座小花园,不逊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红色的菖蒲,籽儿

7、带着钩的臭芝麻,被表姐姐们插在头发里的桃花、梨花,冰心腊梅,还有那叫声好听的 “都溜”,有教养惜身份的天牛 “绅士”,通身铁色的“鬼蜻蜓” ,着急着找洞穴的土蜂 构成了孩童世界里多彩的乐园。我满心好奇跟着作者的笔触,被他这童年的快乐甘心情愿地感染着。到现在还在探究:他说的那种软软的鼻涕虫,为什么被堂弟在身上撒一把盐之后,立刻就会化成了一滩水?写得是不是有点像神话了?还有那只长相愚笨出去采蜜的土蜂, 它在泥地上掘的洞巢被 “我”恶作剧封掉,怎么急急忙忙地围在洞口附近大找一气的?最后找到他原来的家了吗?还是干脆住进旁边那个“我”造假的洞里了?这些就不得而知了。写这篇散文时,作者刚从西南联大毕业,

8、25 岁,正值风华正茂,求学路上得遇良师,尚未经历生活磨难。所以,在回忆童年的花园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人在孩提时代看待自然界的草木、虫鱼、鸟兽的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我们的心也回到了最初的纯净。那时孩子花园中的草木,就是整个春秋。散文跑警报是汪老在 1984 年创作的,此时他已年过花甲。经历了被错划为 “右派” 的十年浩劫, 经历了下放,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经历了小说受戒 、异秉的巨大成功,俯仰一世,沉浮之间,给跑警报 平添了一份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的淡定从容。“跑警报” 其实就是 “逃生”,但正如文题一样,汪老选择用“跑”警报,而不用

9、当时其它叫法“躲”警报、“逃”警报,就可以拿捏出作者的安闲态度。再通观全篇,全没有“警报”二字带来的危机紧张感,反倒娓娓道来,把预行警报、拉空袭警报、紧急警报像话平常家事般介绍给读者,这种叙述方式本身反差得有趣。比如在谈到跑警报时,汪老给我们介绍联大的学生就很有意思: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 要多少水有多少水! 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

10、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旁神色不动地搅合他的冰糖莲子。 ”文章末尾还说日本的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 ,“我们这个民族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 即“不在乎”。为了反映 “不在乎”,作跑警报。”轻松的语言,带着调侃,带着挖苦,不禁让读者即使沉浸在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被侵略的国仇家恨的阴霾中,也能展现一丝苦笑。阅读的时候,我不禁暗想,怎样不屈的乐活性格和民族骄傲,才能奉献出如此达观的文字?阅读的享受中,我仿佛置身事

11、外,内心的杂质已被席卷干净了。随遇而安和草木春秋均为汪老先生迟暮之年所作。生命之歌虽近尾声,但这位“快乐的老头”的乐活的本性、率真的品格却在他的作品中完美显现。 “文革”是汪老那一代人心灵最深的伤疤, 很多的不愿触及, 汪老也不例外。散文随遇而安 ,就反映了他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那段日子。在那个人性极度扭曲的年代里,汪老回忆起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那时他被下发到张家口的一个农业研究所,奉命画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说: “在马铃薯研究站画谱图是神仙过的日子 ,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堆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

12、全国盖无二人。 ”读到这里,我想了很多,如果换了是我,尊严受到践踏还要天天在艰苦的条件下面对枯燥重复的工作,也许不会有他那样“苦中作乐”的胸襟与气度。倒有些庆幸自己生长在二十一世纪了。不过,乐观豁达不代表汪老没有脾气、 没有立场。 在草木春秋中,当他将“木芙蓉” 、“南瓜子豆腐”和“皂角仁甜菜”、“车前子”等植物、吃食向读者细细道来时,在“紫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穗槐”、“阿格头子灰背青” 、“花和金鱼”三个小节里,都表达了对“文革”愤怒。特别是在提及因为喜爱养花和金鱼就被红卫兵活活打死的茶叶店掌柜的经历时,这位作家难抑愤怒。是啊,眼睁睁看着不人

13、道的滥刑和生命的凋零,谁不会动容呢?所以,不管岁月之河流到哪里,也不管现在是否已经行将就木,生命的伤疤依然还在这位老人的心里久久地存活。只是在他的讲述中,多了些欢笑分享予人,淡了那一丝的苦味,至于生命里那一声叹息,还是让它徜徉在草木里,随风去吧!朗朗乾坤,日月如恒,再看草木,依旧是草木,再品春秋,还是春秋。又可以像童年时期一样游走在花园里了 合上书,看着扉页上的老人,咀嚼着他的往事,我忽然间觉得自己幸福了许多,当然,也差他许多。读故乡作家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倍感亲切。 草木春秋就是这样一篇令人倍感亲切的百读不厌的好文章。草木春秋由六篇短文组成。它们是木芙蓉 、车前子、阿格头子灰背青 、南瓜子豆腐和

14、皂角仁甜菜以及紫穗槐、花和金鱼。可分为两组 前四篇为第一组,是作者赴外地所见所感。后两篇为第二组是作者在北京所见所感。 ( )先谈第一组。首先我们很钦佩作者知识渊博和观察细致。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例如论草木作者不仅了解它的习性、花期、颜色,而且还了解它的用途以及有关的闲闻轶事,后者往往是在有关书籍中找不到现成材料的。这里将人与植物联系起来,非亲耳所闻,断难有别的途径获取材料。再说作者的观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首先是一位观察者,而观察的第一个特质,就是要有一双好眼睛”例如汪曾祺写木芙蓉:“芙蓉有一特别处,红白相间。初开白色,渐渐一边变红,终至整个的花都是桃红的。花期长,掩映于手掌大的浓绿的叶丛中,欣然有生意。这简直是介绍了芙蓉的生长史。再如,作者介绍在云南腾冲吃的南瓜子豆腐,它“滑、嫩、鲜,色白而微微带点浅绿,入口清香。 ”“色白而微微带点浅绿”是一般人不大注意到的,这是作者细心观察后独特的发现。古人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读了草木春秋这篇散文就知道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立意深邃,构思精巧,文采斐然,结尾出人意料。俗话说,文章一分钟,文外十年功。汪先生的文章有时虽短,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却令读者由衷的敬佩。我喜欢汪先生的文章。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