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标准[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9048602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标准[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标准[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标准[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标准[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标准[详](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1围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2规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C/T 9102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第三部分:淡水部分SL 88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L 16

2、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3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容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容见表1。表 1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容调查项目调查主要容必做选做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水体大小与形态特征;集雨区、淹没区和消落区概况;环境污染状况;气候气象和水文条件工程概况;水的理化性质调查水温;透明度;pH值其他常规水质指标浮游生物调查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初级生产力底栖动物调查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着生生物调查种类组成;数量;大型水生植物调查种类组成;生物量4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容见附录A的表A.1、A.2、A.3、A.4。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据,可从所

3、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4.1气候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导风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4.2水体需调查水体形状,总面积、最大面积、最小面积、正常水面,水体长度、宽度、深度,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库)湾数量与主要湖(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与特性。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

4、、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称与特征等。4.3水体污染源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4.4周围环境需调查水体周围或集雨区的面积、地貌、土壤类型与特性;植被类型与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开采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保护状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5水的理化测定项目与方法按SC/T 9102 淡水部分的规定进行。6浮游生物调查6.1试剂与器具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1、C.2。6.2采样6.2.1采样点布设 6.2.1.1原则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

5、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2。采样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5。表2采样点设置数量水体面积(km2)225520205050100100500500采样点数(个)335577101015152020306.2.1.2湖泊、水库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与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6.2.1.3江河在干流上游、中游

6、、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6.2.2采样层次6.2.2.1浮游植物采样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6.2.2.2浮游动物采样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0.5m、1m或2m取

7、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6.2.3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6.2.4采样方法6.2.4.1浮游植物采样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6.2.4.2浮游动物采样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

8、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6.3样品的固定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

9、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6.4水样的沉淀和浓缩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

10、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表3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透明度(cm)1L 水样浓缩后的水量(mL)10030505010010050305050010020301000(不浓缩)201000(稀释)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计数合用一个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6.5种类鉴定优势种类应鉴定到种,其它种类至少鉴定到属。种类鉴定除用定性样品进行观察外,微型浮游植物需吸取定量样品进行观察,但要在定量观察后进行。 6.6计数6.6.1浮游植

11、物计数6.6.1.1计数框行格法计数前需先核准浓缩沉淀后定量瓶中水样的实际体积,可加纯水使其成30mL、50mL、100mL等整量。然后将定量样品充分摇匀,迅速吸出0.1mL置于0.1mL计数框(面积20mm20mm)。盖上盖玻片后,在高倍镜下选择3行5行逐行计数,数量少时可全片计数。1L水样中的浮游植物个数(密度)可用以下公式计算:(1)式中:N1L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N0计数框总格数;N1计数过的方格数;V11L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V0计数框容积,mL;Pn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6.6.1.2目镜视野法首先应用台微尺测量所用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的视野直径,计算出面积。计数的

12、视野应均匀分布在计数框,每片计数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的多少而酌情增减,一般为50个300个,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见表4。表4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浮游植物平均数(个/视野)视野数(个)123002520051010010501L水样中浮游植物的个数(密度)可用以下公式计算:(2)式中:N1L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Cs计算框面积,mm2Fs视野面积,mm2Fn每片计数过的视野数;V1L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V0计数框容积,mL;Pn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6.6.2浮游动物计数6.6.2.1原生动物:吸出0.1mL样品,置于0.1mL计数框,盖上盖玻片,在102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

13、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6.6.2.2轮虫:吸出1mL样品,置于1mL计数框,在101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6.6.2.3枝角类、桡足类:用5mL计数框将样品分若干次全部计数。如样品中个体数量太多,可将样品稀释50mL或100mL,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6.6.2.4无节幼体:如样品中个体数量不多,则和枝角类、桡足类一样全部计数;如数量很多,可把过滤样品稀释,充分摇匀后取其中部分计数,计数3片5片取其平均值。也可在轮虫样品中同轮虫一起计数。6.6.2.5计数前,充分摇匀样品,吸出迅速、准确。盖上盖玻片后,计数框无气泡,无水样溢出。6.6.2.6单

14、位体积浮游动物的数量按下式计算(3)式中:N1L水样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个/L;V采样的体积,L;Vs样品浓缩后的体积,mL;Va计数样品体积,mL;n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个。6.6.3须知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每片结果与平均数之差不大于15,否则必须计数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数与相近两数之差不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值的平均数即可视为计算结果。浮游植物计数单位用细胞个数表示。对不易用细胞数表示的群体或丝状体,可求出平均细胞数。浮游动物计数单位用个数表示。某些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这时可规定只计数上半部分或只计数下半部分。6.7生物量的测定浮游植物的比重接近1,可直接

15、采用体积换算成重量(湿重)。体积的测定应根据浮游植物的体型,按最近似的几何形状测量必要的长度、高度、直径等,每一种类至少随机测定50个,求出平均值,代入相应的求积公式计算出体积。此平均值乘上1L水中该种藻类的数量,即得到1L水中这种藻类的生物量,所有藻类生物量的和即为1L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单位为mg/L或g/m3。种类形状不规则的可分割为几个部分,分别按相似图形公式计算后相加。量大或体积大的种类,应尽量实测体积并计算平均重量。其他种类可参照表D1。微型种类只鉴别到门,按大、中、小三级的平均质量计算。极小的(5m)为0.0001 mg/104个;中等的(5m10m)为0.002mg/104个

16、;较大的(10m20m)为0.005mg/104个。原生动物、轮虫可用体积法求得生物体积,比重取l,再根据体积换算为重量和生物量。甲壳动物可用体长一体重回归方程,由体长求得体重(湿重)。无节幼体可按0.003mg湿重/个计算。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与其幼体可用电子天平直接称重。即先将样本分门别类,选择30个50个样本,用滤纸将其表面水分吸干至没有水痕,置天平上称其湿重。个体较小的增加称重个数。6.8结果整理分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附录A的表A.6,数量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应随时记入附录A的表A.7、表A.10中。 7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7.1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7.

17、1.1采样样品在浮游植物定量采样的同时用采水器采集,采样点布设同6.2.1,采样层次同6.2.2.1,方法同6.2.4.1。7.1.2仪器、试剂、步骤按SL 88的规定执行。7.1.3结果整理浮游植物叶绿素的测定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8中。7.2“黑白瓶”测定7.2.1采样7.2.1.1采样点布设同6.2.1。7.2.1.2采样层次应在水表面和透明度的0.5倍、1倍、2倍、3倍、4倍处分层采样,4倍透明度以下一般不采样。最下一层不超过距库底0.5m的深度。7.2.1.3采样方法采样应在晴天进行。样品应在浮游植物定量采样的同时用采水器采集。各层次应采水样2L2.5L。7.2.2仪器、试剂、步骤按

18、SL 167的规定执行。7.2.3结果整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结果记入附录A表A.9中。8底栖动物调查8.1试剂与器具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3。8.2采样8.2.1采样点布设根据不同环境(如水深、底质、水生植物等)特点设置断面和采样点,一般选择代表水域特性的地区和地带,如湖泊的主湖区和湖湾等,水库的库湾、近坝区、消落区、旧河床等,河流的浅滩、深槽、支流、洄水湾等。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多少视环境情况而定。大型水体的采样断面一般为5个6个,中型水体的采样断面一般为3个5个,小型水体的采样断面一般为3个。采样断面上直线设点,采样点的间距一般为100m500m。除采样断面上的采样点外,

19、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湖泊、水库的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入水口区、出水口区、中心区、最深水区、沿岸带、厍湾、污染区与相对清洁区等水域设置采样点。8.2.2采样次数一般每季度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样一次。水库采样需在最大蓄水和最小蓄水时进行采样。8.2.3定量采样螺、蚌等较大型底栖动物,一般用带网夹泥器采集。采得泥样后应将网口闭紧,放在水中涤荡,清除网中泥沙,然后提出水面,捡出其中全部螺、蚌等底栖动物。水生昆虫、水栖寡毛类和小型软体动物,用改良彼得生采泥器采集。将采得的泥样全部倒入塑料桶或盆,经40目、60目分样筛筛洗后,捡出筛上可见的全部动物。如采样时来不与分捡,则将筛洗后所余杂物

20、连同动物全部装入塑料袋中,缚紧袋口带回室分捡。如从采样到分捡超过2 h,则应在袋中加入适量固定液。塑料袋中的泥样逐次倒入白色解剖盘,加适量清水,用吸管、小镊子、解剖针等分捡。如带回的样品不能与时分检,可置于低温(4)保存。各采样点上,用上述两种采样器各采集2次3次样品。水库中无螺、蚌等较大型底栖动物时,可用不带网夹的采泥器进行定量采样。8.2.4定性采样除用定量采样方法采集定性样品外,还可用三角拖网、手抄网等在沿岸带和亚沿岸带的不同生境中采集定性样品。采样情况按附录A的表A.11做好记录。8.3样品的固定和保存软体动物宜用75乙醇溶液保存,4d5d后再换一次乙醇溶液。也可用5甲醛溶液固定,但要

21、加入少量打或硼砂中和酸性甲醛。还可去脏后保存空壳。水生昆虫可用5%乙醇溶液固定,5h6h后移入75%乙醇溶液中保存。水栖寡毛类应先放入培养皿中,加少量清水,并缓缓滴加数滴75乙醇溶液将虫体麻醉,待其完全舒展伸直后,再用5甲醛溶液固定,75乙醇溶液保存。8.4种类鉴定软体动物须鉴定到种;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科;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至少鉴定到属。鉴定水生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时,应制片在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进行,一般用甘油做透明剂。如需对小型底栖动物保留制片,可将保存在75%乙醇溶液中的标本取出,用85%、90%、95%、100%乙醇进行逐步脱水处理,一般每15min更换一次,直至将标

22、本水分脱尽,再移入二甲苯溶液中透明,然后将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摆正姿势,用树胶或Puris胶封片。 8.5计数每个采样点所采得的底栖动物应按不同种类准确地统计个体数。在标本已有损坏的情况下,一般只统计头部,不统计零散的腹部、附肢等。8.6生物量测定每个采样点采得的底栖动物按不同种类准确称重。称重前,先把样品放吸水纸上轻轻翻滚,使吸去体表水分,直至吸水纸上没有水痕为止,大型双壳类应将贝壳分开去除壳水分。软体动物可用托盘天平或盘秤称重;水生昆虫和水生寡毛类应用扭力天平称重或电子天平称重。先称各采样点的总重,然后再分类称重。8.7结果整理将所获得的数据换算成单位面积上的个数(密度,ind/m2)和质量

23、(生物量,g/m2)。再将所有采样点的数据进行累计、平均,算出采样月(季或年)整个水体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并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表附录A的A.6;数量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12中。9着生生物调查只进行定性检查。主要刮取或剥离水中浸没物诸如石块、木桩、树枝、水草或硬底泥等表层藻膜、丝状藻和粘稠状生长物,用鲁哥氏液固定。室显微镜下鉴定种类组成。9.1试剂与器具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4。9.2采样9.2.1采样点布设采样点数量依着生生物分布与丰度而定,一般5个6个。采样点布设在水体的浅水区、沿岸带和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等水域,一些受污染等特殊点也需采样观察。

24、9.2.2采样方法水体中有大量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则采集整株水草,带回实验室。在室从水草根部起,依次刮取植株上的所有着生生物。除此外,水底石块、木桩、树枝等基质上的着生生物可用刀片或硬刷刮(刷)到盛有蒸馏水的样品瓶中,再将基质冲洗干净,冲洗液装入样品瓶中。现场来不与刮样时,可将基质带回室刮取。9.3样品的处理着生藻类样品的处理:样品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着生原生动物样品的处理:将样本连同基质分别放入盛有采样点水样的广口瓶,其中一瓶用鲁哥氏液固定,另一瓶不加固定液,供活体观察用。9.4种类鉴定优势种类须鉴定到种,其他种类至少鉴定到属。并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附录A的表A.6。

25、10大型水生植物调查10.1试剂与器具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5。10.2采样10.2.1采样点布设首先测量或估计各类大型水生植物带区的面积,然后选择密集区、一般区和稀疏区布设采样断面和点。采样断面应平行排列,亦可为“之”字形。采样断面的间距一般为50m100m。采样断面上采样点的间距一般为100m200m。没有大型水生植物分布的区域不设采样点。10.2.2定量采样挺水植物一般用l采样方框采集。采集时,将方框的全部植物从基部割取。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一般用采样面积为0.25m2的水草定量夹采集,采集时,将水草夹开,插入水底,然后用力加紧,把方框的全部植物连根带泥夹起,冲洗

26、去淤泥,将网水草洗净装入编有的水草袋。每个采样点采集两个平行样品。除去污泥等杂质,装入样品袋,沉水植物须放入盛水的容器中。10.2.3定性采样挺水植物用手采集;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用水草采集耙采集;漂浮植物直接用手或带柄手抄网采集。定性样品应尽量在开花和(或)果实发育的生长高峰季节采集,采集的样品应完整(包括根、茎、叶、花、果)。10.3标本制作10.3.1蜡叶标本(干制标本)在采集到的定性样品中,选择较完整的植物体,剪除枯枝叶与多余部分,用平头镊子将枝、叶、花各部分展开,整齐自然地置于吸水纸上。如果叶有明显的背腹差异,应把部分叶片翻转使其背面向上。枝条较长者要适当折转后铺放。有些粗厚的果实或地

27、下茎,可剖开压放或摘除后另行处理。个体较大的植物,可选择具有分类特性的部位进行压制。对枝叶纤细、质地柔软的植物,应将单株植物体放入水中,整形后依其自然形态用玻璃板或白铁板轻轻托出水面,滴去积水放吸水纸上。在标本上面盖一层纱布和2层3层吸水纸,最后将若干夹有标本的吸水纸叠放一起,置标本夹(上下两片木制夹板)中,用绳捆紧加速定形和吸水。前3天应每天换纸和纱布2次,其后每天1次,约一周后可完全干燥。干燥成形的标本取出后,夹在干纸中间或用纸条粘在卡片纸上。10.3.2浸制标本质地柔软的水生植物(如丝状藻),不宜制成蜡叶标本,则用浸制液浸泡。浸制时间视叶色变化而定,一般几天后叶片由绿变褐,再由褐变绿时将

28、标本取出,置5%甲醛溶液或70%的乙醇溶液中保存。如标本过分柔软,可用线将其缚于玻璃棒或玻璃板上。制成的标本要与时贴上标签,注明采集日期、地点、采集者,并留下名称和分类地位栏待鉴定后填写。10.4种类鉴定定性样品趁新鲜时进行鉴定。所有标本要鉴定到种。10.5称重10.5.1鲜重一般按种类称重。称重前,洗净,除去根、枯死的枝叶与其他杂质,放干燥通风处阴干。用盘秤或托盘天平称重。要求在采样当天完成。10.5.2干重称取子样品(不得少于样品量的10),置于10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48 h或直到恒重,取出称其干重。按下式进行计算:(4)式中:M样品干重,g;M1样品鲜重,g;M2子样品干重,g;M3子样

29、品鲜重,g。10.6结果整理分析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并按分类系统列出名录表,见附录A的表A.6;称重结果随时记入附录A的表A.13中。附录A(规性附录)淡水生物调查常用表格表A.1湖泊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表湖泊名称行政区划主管单位地理位置高程(m)水体形状长度(km)最大宽度(km)平均宽度(km)正常水位(m)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湖岸线长度(m)面积(hm2)最大面积(hm2)最小面积(hm2)容积(m3)含盐量(%)湖底倾斜度底质类型土壤类型土壤特性年入水量(m3/a)年出水量(m3/a)年交换量(m3)集雨区面积(hm2)植被类型覆盖率(%)备注记录

30、日期:记录人:表A.2江河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表水体形态特征江河名称最大高程(m)最小高程(m)长度(km)起点终点最大宽度(km)最小宽度(km)平均宽度(k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地理位置流经地区水文条件正常水位(m)最大水深(m)年均水深(m)枯水期(d)丰水期(d)泥沙含量流速(m/s)流量(m3/s)支流数目 名称长度(km)最大宽度(km)最小宽度(km)平均宽度(k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正常水位(m)最大水深(m)年均水深(m)集雨区概况面积(hm2)地理位置(经纬度)流域总人口土壤类型土壤特性底质类型植被类型覆盖率(%)水土流失排污口类型、数量矿产资源的种类、分

31、布、储量和开采情况交通、旅游情况工农业结构水利工程开发状况备注记录日期:记录人:表A.3水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表工程概况水库名称行政区划主管单位建设时间蓄水时间蓄水方式水库形状植被状况高程(m)主要用途水库装机容量(kW)年发电量(kWh)生活饮用水(m3/a)灌溉用水(m3/a)灌溉面积(h)拦鱼设施过鱼设施调节方式形态特征长度(km)最大宽度(km)平均宽度(km)最大深度(m)平均深度(m)最大水面(hm2)正常水面(hm2)养鱼面积(hm2)死水位面积(水库,)总库容(m3)兴利库容(m3)死库容(m3)水文条件死水位(m)养鱼水位(m)正常水位(m)设计水位(m)最大水深(m)年均水

32、深(m)年入水量(m3/a)年出水量(m3/a)年交换次数枯水期(d)丰水期(d)泥沙含量集雨区概况地理位置面积(km2)底质地貌土壤类型土壤特性总人口植被类型覆盖率(%)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类型和现状林业建设管理和保护状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开采情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生产布局与经济结构工农业结构交通体系能源结构淹没区概况总面积(km2)淹没前植被类型覆盖率(%)土壤类型土壤特性地貌淹没前渔业资源状况消落区状况面积(km2)坡度分布围土壤类型土壤特性利用状况备注记录日期:记录人:表A.4气候气象条件调查表水体名称:年气候特征季气候特征调查区小气候特点年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

33、温()各月均气温()年均降水量(mm)年均相对湿度各月均降水量(mm)年均风速年主导风向季主导风向各月均风速年均日照时数(d)日照率(%)无霜期(d)冰封期(d)冰层最大厚度(cm)主要灾害性天气记录日期:记录人:表A.5浮游生物采样表河、湖、库名称:水体名称采样点样品编号采样时间采样工具采样层次样品类别样品量固定剂天气风力风向底质水深(m)透明度(cm)流速(m/s)气温()水温()pH采样点生物(大型水生植物、水华等)状况周围环境备 注记录日期:记录人:表A.6淡水生物名录与其分布表河、湖、库名称:生物类别:采样日期:序号种类学名采样点分布状况合计记录日期:记录人:注:用以下符号表示分布情

34、况,“-”表示少,“+”表示一般,“+”表示较多,“+”表示很多。表A.7浮游植物调查表河、湖、库名称:采样日期:采样点浮游植物总量各门浮游植物数量(生物量)占总量百分比数量(万个/L)生物量(mg/L)蓝藻绿藻黄藻硅藻甲藻隐藻裸藻其它平均测定日期:记录人:表A.8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记录表河、湖、库名称:采集工具:采样日期:项目采样点CaCbCc平均记录人:表A.9水体初级生产力“黑白瓶”测定表河、湖、库名称:采样点号:透明度(cm):采样日期:挂瓶深度计 算0.0初始氧(mg/l)白瓶氧(mg/l)黑瓶氧(mg/l)日毛生产量(mgO2/L.d)日呼吸量(mgO2/L.d)日净生产量(mgO

35、2/L.d)水柱产量(O2/m2.d)水柱日毛生产产量水柱日呼吸量水柱日净生产产量采样日期:记录人:表A.10浮游动物调查表河、湖、库名称:采样日期:采样点浮游动物总量各类浮游动物数量(生物量)占总量百分比数量(万个/L)生物量(mg/L)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平均测定日期:记录人:表A.11底栖动物采样记录表河、湖、库名称:采样日期:水体名称采样点样品编号采样时间采样工具采集面积该点采集次数断面位置固定剂天气风力风向底质水深(m)透明度(cm)流速(m/s)气温()水温()pH底质类别淤泥、泥沙、黏土、粗沙、石、岩石 其它:水草繁茂概括-、+、+、+:周围环境备 注记录日期:记录人:表A

36、.12底栖动物调查表河、湖、库名称:采样日期:采集工具:采样点号项目平均备注软体动物数量(个/m2)生物量(g/ m2)水生昆虫数量(个/m2)生物量(g/ m2)水生寡毛类数量(个/m2)生物量(g/ m2)其它数量(个/m2)生物量(g/ m2)记录日期:记录人:表A.13大型水生植物调查表河、湖、库名称:采样日期:地点:到方位,估计km2,共采集次,共计采集面积m2采样点种类12345实测平均值(g)g/m2与总重量的百分比湿重干重湿重干重湿重干重总计备注水深(m)透明度(cm)采集工具名称与其面积(m2):底质类型其他测定日期:记录人:附录B(规性附录)主要试剂与配制B.1鲁哥氏液:称

37、取6g碘化钾溶于20mL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g碘,摇动,至碘完全溶解,加蒸馏水定容到100mL,贮存于磨口棕色试剂瓶中。 B.2甲醛溶液:37%40%,5,(V/V)。B.3乙醇溶液:5、50、70、75、85%、90%、95%、100%,(VV)。B.4二甲苯溶液。B.5甘油。B.6树胶。B.7Puris胶:用8g阿拉伯胶,10mL蒸馏水,80mL水合氯醛,7mL甘油,3mL冰醋酸配制而成。配制时,在烧杯中加入阿拉伯胶和蒸馏水,置80恒温水浴,用玻璃棒搅动。胶溶后,依次加入其他试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以薄棉过滤即成。B.8水生植物标本浸制液:用90mL 50%乙醇,5mL 40

38、%甲醛溶液,2.5mL甘油,2.5mL冰醋酸,10g氯化铜混合配制而成。附录C(规性附录)主要器具C.1浮游植物调查器具C.1.1采水器:水深小于10m的水体可用玻璃瓶采水器,深水必须用颠倒式采水器或有机玻璃采水器,规格为1000mL。C.1.2浮游生物网:圆锥形,用25号(孔径0.064mm)筛绢缝制成。 C.1.3水样瓶:1000mL。C.1.4样品瓶:定量样品瓶采用带刻度的30mL或50mL玻璃试剂瓶;定性样品瓶采用30mL50mL玻璃或聚乙烯瓶。 C.1.5沉淀器:1000mL圆筒形玻璃沉淀器或1000mL分液漏斗。 C.1.6乳胶管或U形玻璃管:径2mm。 C.1.7洗耳球。C.1.

39、8刻度吸管:0.1mL、1.0mL。C.1.9计数框:0.1mL(10行10行,共100格)。C.1.10盖玻片。C.1.11显微镜:附测微尺。C.2浮游动物调查器具C.2.1采样工具:采水器(1000mL,5000mL),13号浮游生物网(孔径0.112mm),水样瓶(1000mL,带刻度的30mL或50mL)。C.2.2计数器具:沉淀器(1000mL),刻度吸管(1.0mL,5.0mL),计数框(0.1mL,1.0mL,5.0mL),显微镜,解剖镜,盖玻片。C.2.3其他:电子天平(精度0.0001mg)、乳胶管等。C.3底栖动物调查器具C.3.1采样工具:带网夹泥器(开口面积1/6m2)

40、,三角拖网(开口面积1/6m2),改良彼得生采泥器(开口面积1/16m2或1/20m2),手抄网,普通温度计,深水温度计,酸度计,40目(孔径0.635mm)、60目(孔径0.423mm)的分样筛,塑料桶或盆,塑料袋,样品瓶(30mL50mL,250mL广口瓶),培养皿,白色解剖盘,吸管,小镊子,解剖针等。C.3.2观察器具: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C.3.3称量工具:托盘天平,扭力天平,盘称,电子天平(精度0.0001mg)等。C.4着生生物调查器具刀片或硬刷,大镊子,小镊子,3050mL玻璃或聚乙烯瓶,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装样用塑胶桶等。C.5大型水生植物调查器具C.5.1采

41、样工具水草定量夹:开口面积0.25m2,网袋长95cm,网孔3.3cm3.3cm。采样方框:1m2(边长lm)和0.25m2(边长0.5m)。 带柄手抄网,水草采集耙,样品袋。C.5.2其他:盘秤,普通药物天平,鼓风干燥箱,标本夹等。附录D(资料性附录)浮游生物细胞平均湿重表D.1浮游植物细胞平均湿重(mg/104个)种类拉丁文小中大蓝藻门Cyanophyta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 Bory0.0015针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rhaphidioides Hansg0.0003大螺旋藻Spirulina major Kutz0.0077小

42、席藻Phormidium tenue (Menegh)Gom0.002蓝球藻Chroococcus sp.0.00010.00050.002颤藻(丝状体)Oscillatoria sp.0.0030.010.05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 (Ehr)Nag 0.00006点形平裂藻Merismopedia punctata Meyen0.00003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0.000001优美平裂藻Merismopedia elegans Br0.00065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 (Kutz) Nag0.00074湖沼色球藻Ch

43、roococcus limneticus Lemm0.0005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 (Kutz)Nag0.002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 Ag0.01美丽颤藻Oscillatoria formosa Bory0.01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 Gom0.01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 Vauch6点状黏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 Nag0.0000002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Kleb0.0005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L) R

44、alfs0.02中华尖头藻Raphidiopsis sinensia Jao0.00025螺旋鞘丝藻Lyngbya contarata Lemm 0.00025马氏鞘丝藻Lyngbya martensiana Men 0.01不定腔球藻Coelosphaerium dubium0.03线形黏杆藻Cloeothece linearis Nag0.00006格孔隐杆藻Aphanothece clathrata W.et G. S0.00006金藻门Chrysophyta变形单边金藻Chromulina pascheri Haf0.004卵形单边金藻Chromulina ovalis Klebs0.

45、0016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 Imh 0.008变形棕鞭藻Ochromonas mutabilis Klebs0.001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0.00065小三毛金藻Prymnesivum parvum Carter0.003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0.0010.0030.007鱼鳞藻Mallomonas sp.0.0050. 03锥囊藻Dinobryon sp.0.0070.01黄群藻(群体)Synura sp.0.12黄藻门Xanthophyta小型黄管藻Ophiocytium parvulum A.Br0.002

46、0.015具针刺棘藻Centritractus belonophorus(Schmidle)Lemm0.016黄丝藻Tribonema sp.0.01近缘黄丝藻Trbonema af fine G.S.West0.01膝口藻Gonyostomum semen(Ehr)Dies0.050.002隐藻门Cryptophy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Ehr0.02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Uterm0.001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Ehr0.02隐藻Cryptomonas sp.0.010.02蓝隐藻Chroomonas sp.0.00050

47、.001天蓝胞藻Cryanomonas coerulea0.0090.04甲藻门Pyrrophyta多甲藻Peridinium sp.0.050.09光甲藻Glenodinium gumnodinium 0.04蓝色裸甲藻Gymnodinium coeruleum Doyiel0.0080.12飞燕角藻Ceratium hirudinella(Mull)Schr角藻Ceratium sp.0.5原甲藻Prorocentrum sp.0.028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 Cl.et Grun0.001250.5孟氏小环藻Cyclote

48、lla meneghiniana Ktuz0.02小环藻Cyclotella sp.0.0030.007菱形藻Nitzschia spp.0.0030.01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 (Breb) Ralfs0.0060.02弯端长菱形藻Nitzschialongissima f.Reversa Grun0.0060.02洛氏菱形藻Nitzschialorenziana Grun.0.286肋缝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 (Kutz) Grun 0.005近缘针杆藻Symedra af finis Ktuz0.06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Kut

49、z0.06针杆藻Synedra sp.0.0050.06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 (Ehr) Hust0.006双头辐节藻Stauroneis anceps (Ehr)0.00170.06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 (Ehr) Hust0.00325喙头舟形藻Navicula rhynchocephala kutz0.03舟形藻Navicula sp.0.0150.03嗜盐舟形藻Navicula halophila(Grun)Cl0.047大羽纹藻Pinnularia major (Ktuz)0.420.3绿羽纹藻Pinnularia viridis H

50、er0.42脆杆藻Fragilaria spp.0.001异端藻Gomphonema spp.0.01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0.0014小桥弯藻Cymbella pusilla Grun0.001桥弯藻Cymbella sp.0.0010.02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 (Kutz)Rabenh卵形双菱藻Surirella ovata Kutz0.020.08翼状茧形藻Amphiprora alata Kutz0.280.4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ris Grun0.02星杆藻Asterionella sp.

51、0.005岛直链藻Melosira islandica Mull0.003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0.0070.03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0.006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 Hass0.0050.06披针弯杆藻Achnanthes lanceolata0.003卵圆双眉藻Amphora ovalis Kutz0.015平板藻Tabellaria sp.0.03等片藻Diatoma sp.0.03草履波纹藻Cymatopleura solea (Breb) W.Smith8长等片藻Diatoma elongatum Ag0.01

52、裸藻门Euglenopghyta绿裸藻Euglena viridis Ehr0.040.080.6壳虫藻Trachelomonas sp.0.0020.020.06血红裸藻Euglena sanguinea0.150.61.0尖尾裸藻Euglena oxyuris Schmar0.15梭形裸藻Euglena acus Ehr0.04多形裸藻Euglena polymorpha Dang0.2矩圆囊裸藻Trachelomonas oblonga Lemm0.002旋转囊裸藻Trachelomonas volvecina Ehr0.03不定囊裸藻Trachelomonas incertissima Def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