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9042997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9《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9《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兵器 缺点 贿赂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有人 相继 都 因为 因为 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本来 冒着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 拿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即然这样,那么厌,奉之弥繁

2、,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满足 越 决定 到达 按理本来应该这样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用 侍奉 柴 正确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 结交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 坚守道义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 这是 招致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 两次 使退 等到 因为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消灭 几乎 智慧与力量 确实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 假使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命运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 礼待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 积久的威势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威胁 天天 月月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 比 如果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旧例 【知识点】一、通假字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二、古今异义

4、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三、词类活用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6、是故燕虽小国

5、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四、一词多义: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6、火不灭。”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7、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9、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

7、连词胜之之势。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之: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4、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或: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与:1、与动词,亲附,

8、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2、当与介词,跟,和秦相较,或未易量。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丧失,丢失,动词)者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向:1、向(先前,以前)使三国各爱其地2、并力西向(朝着,动词)犹:1、以地事秦,犹 (动词,好象)抱薪救火2、良将犹(副词,还)在始:1、燕赵之君,始(起初,副词)有远略2、始(才,副词)速祸焉终:1、终(终于,副词)继五国迁灭2、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动词)也。兵:1、斯用兵(军事行动,名词)之效也.2、非兵(兵器,名词).不利3、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获得)城2、此言得(适宜、得当,

9、符合)之五、文言句式1、被动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谗诛 2、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 省略句: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4、 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于秦五战)5、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 【寓意/主旨】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写

10、作特点】1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

11、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

12、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土地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第二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

13、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以至于落得全部覆亡,从情理上讲本应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得很正确。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

14、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