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资料与手法效果介绍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9022669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按摩资料与手法效果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按摩资料与手法效果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按摩资料与手法效果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按摩资料与手法效果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资料与手法效果介绍(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按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治疗手法之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应用按法的记载。按法的刺激量较强,常作为重点治疗手法用于全身各部。应用时可与揉法一起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1、作用:活血止痛,疏通经络,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解疼散结,矫正畸形。2、应用: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痹、头痛、痛经、肢体酸痛麻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功能性脊柱侧弯及后突畸形等病症。临床常用操作有:指按法:以手指为着力部位,操作接触面积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经络穴位。掌按法:以掌面为着力部位,接粗面积较大,常用于脚背及腹部。肘按法:以肘后尺骨鹰嘴突起为着力部位,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坚实的部位,常用于腰臀部。按法也是小儿推拿八法和

2、自我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二)点法 用指峰或屈指后的指间关节突起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用力按压的手法成为点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的指尖或指间关节突起,或食、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为着力部位自然着力。2,、前臂静止性发力,逐渐下压。要领及注意五项1、点取部位、穴位要准确,压力方向尽可能垂直于体表。2、用力应平稳、持久,不可偏歪、移动。发力、撤力都应缓慢进行,不可变化太快。3、力度的大小一般以局部有得力感为度,并根据并根据病情维持最大力度13分钟,不可久点。4、手法的刺激量和时间应根据受术者的体制、病情、耐受力等情况上灵活掌握。5、点法与按法的操作要领相似,区别在于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感应

3、强。临床运用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量大,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经络穴位,是刺激穴位的主要手法之一。1、作用:解疼止痛、开通闭塞、舒筋活络、补泄经气、调整脏腑。2、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牙痛、急慢性扭挫伤、半身不遂等病症。由于点法刺激较强,是常用的中医急救手法之一,但不宜多用、久用。应用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刺激太大而发生损伤。点法常与揉法组成点揉的复合手法。(三)捏法:用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挤捏起一定部位的手法成为捏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与食、中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或以拇指指面与食指第二节的周侧面着力。2、以掌指关节活动为主,捏起一定部位的皮肉,再放下,重复上述动作并循序移

4、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以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扣。2、挤捏的力量不宜太大,以捏起皮肉为度。3、用力对称、平稳、均匀、柔和,不可生硬死板。4、捏起、放下的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移动不可断断续续或跳跃。临床运用捏法轻快柔和,多用于头部、颈项、四肢和脊柱部。捏法也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尤其是用于脊柱部位的“捏脊法”,广泛地用于小儿脾胃病症的治疗及小儿保健。1、作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2、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口眼歪斜、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软组织损伤等病症。(四)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拿取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的手法称为拿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和其余手指指面对称自然着力。2、以前臂发力,带动腕关

5、节,做提拿或对称挤捏。要领及注意事项1、拿取部位、穴位要准确。2、操作时拇指与食、中指或其余四指应对称用力、指间关节不宜弯曲,避免内扣动作。3、推拿的动作应缓和而连贯,不可突然用力,做到活而有力,重而不滞。4、提拿时,指面应吸定,不可在提放中让皮肉在之下滑出。5、用于急救而拿取某些穴位时,应缓慢用力,对称挤压,以产生酸胀感为度,而不必“捏而提起”,如拿合谷、拿内关。临床运用:拿法是成人和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自明清以来,随着小二推拿的兴起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捏而提起谓之拿”,故拿法是在捏法的基础上再向上提起,手法的力度比捏法强,适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1、作用: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

6、缓解痉挛。2应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筋肉痉挛急等病症。临床常用操作有:三指拿法:以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多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及小儿推拿,如拿颈部、肩部。五指拿法: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拿肩背、小腿等。拿法因其刺激较强,常与揉法组成拿揉的复合手法,如颈项部的拿揉风池穴,肩背部的拿揉肩井穴。拿法做为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以三指拿法应用较多,如小儿推拿的总手法-“拿肩井穴”。(五)捻法:用手指捏住一定部位,做快速捻转搓揉的手法成为捻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与食、中指的指面,或与食指的第二节指骨挠侧面相对用力,捏住被操作的手指或脚趾。2、以掌

7、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做快速地捻转搓揉。要领及注意事项。1、手指对称着力,不能捏得太紧,以带动变术部位旋转而不出现摩擦为度。2、捻动时要轻快灵活,不可呆滞。3、在局部的移动要缓慢、连贯。临床运用:捻法轻快柔和,适用于四指小关节。1、作用:理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2、应用:多做为辅助手法配合治疗急、慢性损伤所导致的指间关节酸痛、肿胀、肌腱僵硬、萎缩、屈伸不利等病症。捻法常与搓法、抖法、勒法等一起用于四肢部治疗的结束阶段。(六)拨法:以拇指深按于一定部位做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动作结构1、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自然附着。2、前臂用力,拇指下压至局部有酸胀感,再做与相应软组织走向相

8、垂直的单方向或往返拨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拨动的方向应与按压的方向垂直。2、在拨动中,腕关节应相对放松,使拨动有力而不失柔和。3、拨动时不要与受术部位发生摩擦。临床运用:拨法刺激量较大,是治疗筋伤的常用手法。1、作用:舒筋活血,解疼止痛,分解粘连。2、应用:常用于治疗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关节扭挫伤等急、慢性软组织损伤。(七)拧法:挟持一定部位的皮肤,做一扯一放的手法称为拧法。民间又叫“扯法”、“揪法”。动作结构1、拇指与屈曲后的食指第二节指骨挠侧相对着力,或屈曲后食指第二节指骨的尺侧与中指第二节指骨的挠侧面相对用力,挟持一定部位的皮肤。2、以腕关节的活动为主,将皮肤扯起,然后迅速放开,反复的

9、一扯一放。要领及注意事项1、挟持的力量要合适,既能将皮肤扯起,又不用力太大。2、操作部位要相对集中,不能偏移。反复在同一部位扯放,直至局部出现瘀斑为度。3、操作时指面可蘸水,以保持湿润。临床运用1、作用:解表透毒,清热解毒。2、应用:民间也称为“扯痧”,常用于治疗头痛、中暑、发热及“痧症”。(八)挤法:以指端对称性向中间挤按的手法称为挤法。动作结构1、以一手的拇、食指或两手的拇指对称着力。2、两指对称用力向中间挤按。要领及注意事项1、用力要对称。2、挤按皮肤以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为度,但不可挤破皮肤。3、挤按筋结以可消散为度,但对于时间较久的筋结,不可强行挤破。临床应用1、 作用 清热透毒,软坚散

10、结。2、 应用 常用于治疗头痛、腱鞘节肿五、叩击类手法以手或特定的工具在体表进行有节律的叩击,使局部产生震荡感的一类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常用的有拍法、击法、扣法。(一) 拍法以虚掌或拍子在体表进行拍打的手法称为拍法。动作结构1、 五指并拢,掌握关节微屈,将掌心空出。2、 以肘关节屈伸为主,带动腕关节的协调活动,以虚掌拍击体表。要领及注意事项1、 腕关节要充分放松,在前臂的带动下协调活动。2、 操作中应保持虚掌不变,平整的拍击体表,可闻及清脆的空气爆鸣声。不能出现拖抽的动作。3、 拍击的动作要均匀、灵活、连贯、快起快落,不可在操作的部位出现停顿,以免影响震荡效应。4、 拍击的刺激量应根据受术者

11、的体质、病情及耐受力而灵活掌握。临床应用 拍法轻快柔和,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手法,适用于腰背、四肢和保健推拿。1、 作用 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振奋阳气、缓解痉挛、消除疲乏。2、 应用 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各种劳损、局部感觉迟钝及肌肉痉挛等病症。(二) 击法 以指端、掌侧、拳背及特制工具在体表有节律地击打的手法称为击法。动作结构1、 指端、掌侧、拳背及特制的工具自然着力于一定部位。2、 以肘关节的座伸为主,带动腕关节的活动,进行有节律地击打。要领及注意事项1、 腕关节应充分放松,活动要连续、协调,接触面积应平整,不能出现拖抽的动作。2、 击打的动作要均匀、灵活、连贯、快起快落,不可在操作

12、部位出现停顿,以免影响震荡效应。3、 击打时应避开骨性突起部位。4、 击法和拍法的动作相似,不同的是拍法以虚掌拍击,击法以实体击打,击法的刺激量强于拍法。临床应根据受术者的体质、病情及耐受力而灵活掌握其刺激量。临床运用1、 作用 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祛瘀止痛、兴奋阳气。2、 应用 常用本法配合治疗风湿痹痛,坐骨心痛、软组织损伤、下肢麻木、局部陈伤劳损、感觉障碍、肌肉痉挛和头痛等病症。击法也是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临床常用的操作有:(1) 指端击法 掌指关节微屈,以五指指端着力,多用于头顶部。(2) 掌侧击法 五指自然分开伸直,以手掌和小指的尺侧为着力部,多用于头顶、颈项和四肢部。(3)

13、 拳侧击法 手握空拳,以屈曲后的小指和小鱼际的尺侧为着力部,多用于腰背和下肢部。(4) 拳背击法 手握空拳,以拳背为着力部,多用于腰背部。(5) 掌根击法 腕关节微背伸,以掌根为着力部,多用于腰背部。(6) 合掌击法、两手相合,十指相对并自然分开,各掌指关节微屈,将掌心空出,以两掌及小指的尺侧为着力部,也可将两手无名指和小指相扣,以两中指的尺侧为着力部,多用于头顶部和肩背部。(7) 棒击法 用特制的棒(如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常用于腰、背、臂及四肢部。附:桑枝棒的制法:用鲜桑枝12根,长40cm,直径约0.5cm(也可较细的铁丝加棉花充实代桑枝)去皮阴干后,捆扎成束,用线密绕一层。然后用棉

14、纸层层卷紧,每卷一层均要用线扎紧,手握住感觉粗细合适为度。外面再用布裹紧,用线缝好。(三) 扣法 以手掌的小指侧端或空拳的尺侧在体表轻快而有节律地叩击体表的手法称为扣法。动作结构:1、 五指伸直,自然分开或手握空拳,腕关节微背伸。2、 前臂主动活动为主,带动腕关节活动。3、 用手的小指侧或空拳的尺侧部进行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要领及注意事项1、 腕关节应充分放松,活动要连续、协调。2、 叩击动作应轻快、灵活、均匀连贯、快起快落,可闻及清脆的空气爆鸣声,两手可交替操作。3、 扣法与击法动作相似,但刺激量较击法轻,所谓“轻击为扣”。临床运用1、 作用 舒筋通脉,调和气血,消除疲乏。2、 应用 扣法多

15、用于肩背、腰骶和四肢部酸痛、疲乏治疗的结束阶段,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法和保健推拿手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使关节做被动活动的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临床常用的有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一)摇法 使关节做被动环转的手法称为摇法。动作结构1、 两手分别固定关节的远、近两端或同时固定一端。2、 以关节的近端为中心做环转活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 被操作的关节应充分放松,必要时可先用揉、衮、拿揉、按揉等手法放松局部。2、 环转的速度应缓慢、幅度可由小逐渐增大。3、 用力手稳、因势利导,适可而止,切忌使用暴力。4、 环转的方向及幅度应在被操作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并要参照病理受限情况。5、 诊断要明确,

16、对年老体弱者慎用,对关节畸形或关节本身有病变者,如关节结核、肿瘤、化脓性关节炎、颈椎齿状突发育不全等一律禁用。临床运用 摇法从容缓和,常用于四肢关节、颈项及腰部。1、 作用 疏经通络、缓解痉挛、滑利关节,分解粘连。2、 应用 常用于治疗痹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临床常用操作有:(1) 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取坐位,头微前倾,术者立于侧后方,一手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两手微向上用力做环转活动。(2) 肩部摇法 受术者取坐位,肩关节放松,术者立于其侧方,一手扶住受术者肩关节,另一只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常用的有握手摇法(小幅度摇法),托肘摇法(中幅度

17、摇法)和云手摇法(大幅度摇法)。(3) 肘关节摇法 受术者屈肘约90,术者一手托肘后,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4) 腕及掌指关节摇法 一手握关节近端,一手握关节远端做环转运动。(5) 腰部摇法 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取俯卧位,腰部放松,术者一手扶按其腰部,另一手扶其腰侧或双侧膝关节上方,环转摇动腰部。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取仰卧位,腰部放松,双下肢屈膝屈髋,术者一手扶按其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扶住踝关节,做腰部环转摇动。站立位摇腰法 受术者取站立位,双手扶床沿或墙,术者立于一侧,一手扶按其腰部,另一手按其腹部,两手协调用力使腰部做环转摇动。(6) 髋关节摇法 受术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

18、,术者立于一侧,一手托住受术者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做髋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7) 膝关节摇法 受术者屈膝约90,术者一手扶按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踝上,做膝关节的环转活动。(8) 踝关节摇法 术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助手控制踝关节的近端,术者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握住足背部,做踝关节的环转摇动。在无助手时,术者一手握住踝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足掌部,做踝关节的环转摇动。(二)背法 术者与受术者背靠背站立,用双肘挽住受术者肘腕部将其反背起来,并做抖动或左右晃动的手法称为背法。动作结构1、 两脚左右分开,两膝微曲,用双肘挽住受术者肘腕部。2、 向前弯腰,将受术者缓慢背起。3、 背起后做伸膝

19、箍臂动作,抖动或左右晃动受术者腰部。要领及注意事项1、 体位一定要稳,慎防跌扑。对年老体弱、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不宜使用。2、 嘱受术者全身放松,仰靠术者背上。3、 伸膝箍臂动作要协调、连贯。4、 抖动或晃动要有节律,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临床运用 背法的动作结构虽然特殊,但作用突出,综合了拔伸、摇、抖等手法的作用,主要用于腰背及腰骶部。1、 作用 缓解痉挛、松解粘连,矫正畸形,整复错缝。2、 应用 常用于治疗腰部扭挫伤,陈旧性劳损和腰突症等病症。(四) 扳法 使关节被动屈伸或旋转到最大限度时,顺势给予一小幅度错动的手法称为扳法。动作结构1、 以两手分别扶住关节的远近两端或同时固定远端。2

20、、 缓慢地将关节被动屈伸或旋转至最大限度(即手下明显感觉阻力较大)时,给予一个快速的、小幅度的错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 术者沉肩、垂肘,选择稳定的裆势。2、 被操作关节一定要充分放松,最好先在关节处使用放松类手法,必要时可先点按、弹拨,以解痉止痛。3、 关节的被动屈伸或旋转一定要缓和、平稳,并注意手下的感觉,以准确地判断扳动时机。4、 扳动应幅度小、速度快、因势利导,一定要正确使用“寸劲”,不能超越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更不能使用暴力,以免造成不良后果。5、 扳法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辩证准确。关节僵硬、强直、畸形及骨关节结核、肿瘤等患者一律禁用。6、 扳法应用成功后,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

21、但“弹响声”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故在临床使用时不可追求“弹响声”,以免发生意外损伤。临床运用 扳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多用于脊柱及四肢关节。1、 作用 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滑利关节。2、 应用 常用于治疗脊柱小关节错缝、脊柱侧弯等生理曲度异常,软组织粘连等病症。临床常用各部操作有:(1) 颈项部扳法:颈项部斜扳法。受术者取坐位,颈项放松,头颈微向前屈,术者位于侧后方,一手扶头枕部,一手托住下颌,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一侧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颈项部旋转定位扳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位于其侧后方,用一肘托住其下颌,手扶住对侧枕部,另一手拇

22、指按在需要扳动的颈椎棘突旁,其余四指置于对侧颈肩部。先使颈部前屈到需要的角度后,再使头向一侧做被动旋转到最大限度,做小幅度扳动,同时拇指向对侧顶推棘突。(2) 胸背部扳法护胸牵引扳法。受术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相扣置于枕后。术者立其身后,双手扶住受术者两肘部,并用一侧膝部顶住其胸椎部位,嘱受术者配合深呼吸做俯仰动作,当后身到一定限度时,以膝为支点,两手向后上方挂起,形成扳动。对抗复位扳法。受术者坐位,两手十指相扣置于枕后。术者立其身后,两手从其腋下穿过,握住前臂中、下段,一侧膝关节顶住受术者的胸椎部位。两手下压前臂,两前臂则上抬其上臂,膝向前下方抵顶,形成扳动。拉肩推扳复位法。受术者俯卧位,术者

23、立于一侧,一手拉住对侧肩部,另一手拇指或掌根顶在需要扳动的胸椎棘突旁,缓慢将肩拉起,感到有明显阻力时, 做一快速、有控制地扳动。(3) 腰部扳法腰部斜扳法。受术者侧卧位,靠近床面的下肢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术者面向其站立,以两手或两肘分别扶按肩前部和髋部,做相反方向的缓慢用力扳动,使腰部被动旋转,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给一快速的小幅度扳动。腰部旋转定位扳法。以右侧为例,受术者取坐位,腰部放松,助手立于其前侧固定左下肢,术者一手从其右侧腋下穿过,绕过颈后,按住对侧颈肩部,另一手拇指按于需要扳动的腰椎棘突旁。先使受术者弯腰至该棘突位于前屈弧线的顶点时,向右侧侧弯至该棘突位于侧弯弧线的顶点,然后旋转至

24、该棘突开始活动的角度时,术者掌压左侧的颈肩部,抬时上提同侧肩部,按于棘突旁的拇指间时同时用力向对侧推顶。腰部后伸扳法。受术者俯卧位,腰部放松,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骶部,另一手托住其两膝上部,缓慢向上抬起,当腰后伸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4) 肩部扳法外展位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半蹲于其侧前方,双手托住其肩,将其前臂搭在自己肩上,肘搁在上臂部,然后慢慢站起并同时伸展手臂将上肢抬起形成扳动。内收位扳法。受术者坐位,将手置于胸前,术者紧靠其背后稳住其身体,一手扶肩,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做内收扳动。上举位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一手托起其一侧上肢,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使之屈肘,

25、将其前臂沿腰部缓慢上抬,肩关节逐渐内旋,至最大限度时扳动。(5) 肘关节扳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握其肘上部,一手握其腕部,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再在相应的功能位上进行扳动。(6) 其他关节的扳法: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的扳法均与肘关节的扳法相似,都是在屈伸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功能位上的扳动。(五) 拔伸法 通过纵向牵拉使关节间距被动扩大的手法称为拔伸法。动作结构1、 两手分别固定关节的远近端,或两手同时固定关节的一端,由助手固定另一端。2、 沿关节的纵轴缓慢牵拉,使关节间距扩大。要领及注意事项1、 被操作关节要充分放松。2、 拔伸的动作要平稳柔和,用力要均匀持续。3、 拔伸力量

26、由小到大,不可突然发力,猛力牵拉。4、 拔伸力量和时间以受术者关节生理活动范围或耐受程度而定。临床运用 拔伸法是临床常用手法,多用于脊柱及四肢关节。1、 作用 舒筋活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理筋整复,矫正畸形。2、 应用 常用于治疗颈、腰椎病,四肢关节损伤而出现的功能障碍、粘连、挛缩及骨折、脱位、小关节错位等病症。各部拔伸法操作方法如下:(1) 颈部拔伸法端法。受术者正坐位,头微向倾,术者立于侧方,一手托住其下颌部,另一手扶托后枕部,嘱受术者颈部放松,然后两手同时缓慢用力向上拔伸。端压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受术者背后,以双手拇指顶住枕骨下方(应避开风池穴)其余手指托住其下颌,两前臂压住其两

27、肩并下压,两手逐渐用力向上拔伸。仰卧位拔伸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头侧,一手托住其枕部,另一手拉住其下颌,两手同时用力,缓慢向头侧牵拉形成拔伸。(2) 肩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用双手握住其腕和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同时嘱其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请一助手帮助固定受术者身体。(3) 腕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握住其腕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两手同时做相反方向用力拔伸。(4)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拔伸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握住其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其关节远端,两手同时做相反方向缓慢用力牵拉。(5) 踝部拔伸法:受术者取仰卧或坐位,助手固定踝关节上方,术者一手握住足跟部,另一手

28、扶足背,然后用力向相反方向牵拉。第三节 复合类手法复合类手法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手法。本类手法在结构上具有多种成分,操作中须将多种手法的结构及特性综合体现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将二种或几种手法叠加。因此需要勤加练习,用心体会,方能真正掌握。常见的复合类手法有按揉法、弹拨法、推摩法、勾点法、扫散法、揉捏法、扳拿法、扶揉法、捻拨法、振托法等。 一、按揉法:按揉法是由按法和揉法复合而成的一种手法。动作结构1、以指或掌自然收附于一定部位。2、前臂适当用力下压,做回旋摆动,带动受术部位一起转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整体结构应更多地具备揉法的特性,吸定、带动受术部位一起回旋转动

29、,不可出现滑动、摩擦,转动均匀、连贯、协调、从容、和缓。2、与单纯的揉法所不同的是,在揉动时施加一定的按压力,做到揉中带按、按中带揉,手法刚柔相济。临床运用:按揉法刚柔相济,既有按法的解疼止痛、针对性强的特点,又有揉法的轻缓柔和的性质,广泛地应用于身体各部。1、作用:行气活血,舒筋缓急。2、应用: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损伤所致的疼痛、痉挛及常见内科病症。掌按揉法常用于肩背、腰臀和下肢等部位;指按揉法主要用于腧穴和痛点,并可结合所选腧穴的主治和功效,用于常见病的治疗。二、弹拨法:以拇指或其余手指的指端着力于受术部位,弹而拨之的一种手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或其余手指的指端着力,插入软组织的间隙或起止

30、点。2、前臂轻度旋转摆动,带动指端弹而拨之,如弹琴拨弦,嗒嗒作响。要领及注意事项1、肩、肘、腕应充分放松。2、弹拨应轻巧、灵活,力度由轻而重,速度由慢而快。3、应避免因多次弹拨而擦破皮肤。肿瘤及急性损伤初期禁用本法。临床运用:弹拨法刺激量相对较强,多用于软组织的间隙,起止点或结节样、调节样阳性反应物部位。1、作用:行气活血,解痉散结,柔筋止痛,分解粘连。2、应用:用于治疗各种筋伤导致的痉挛、粘连、功能障碍,可配合揉法、拨伸法、摇法、扳法等。三、推摩法:以拇指做一指禅推法,其余四指做摩法的一种复合手称为推摩法。动作结构1、以拇指着力于一定穴位,其余四指伸直,指面自然着力。2、前臂旋转摆动带动腕关

31、节,拇指做一指禅推法的同时四指做环形摩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拇指应吸定,不可滑动、摩擦。2、其余四指的摩动应平稳、连贯。3、整个操作应自然着力,不可用力下压,动作要协调、均匀。临床运用:本法柔和舒适,多用于胸肋和腹部。1、 作用:宽胸理气,舒吁解郁。2、 应用:常用于治疗咳嗽、腹胀、胸涨满闷、月经不调。四、勾点法:用中指指端勾住一定部位进行点按的手法称为勾点法。动作结构1、 中指掌指关节微屈,指间关节屈曲如勾状,以指端着力。2、 其余手指握紧固牢。3、 前臂静止发力,以中指指端用力点按。要领及注意事项1、 勾点要用力平稳,以点按类手法的原则进行操作,不可突然发力或施用暴力。2、 施力的方向应视

32、治疗部位灵活掌握。临床运用1、作用:解表宣肺,清咽利喉。2、应用:勾点法多用于较隐蔽的穴位,治疗外感风寒及舌强语塞、声门闭合不全。五、扫散法:以拇指挠侧端和其余手指指向自太阳穴经头维、耳后高骨椎至风池穴的手法称为扫散法。动作要领1.、一手按固定对侧头部,另一手拇指伸直,以挠侧着力于太阳穴,其余四指并拢微屈,以指面着力于颞部发际。2、前臂主动活动,自太阳穴沿少阳经走向,经头维、耳后高骨椎至风池穴。要领及注意事项1、 着力应紧贴皮映,但不能用力下压。2、 推动应轻快、平稳。临床运用 (扫散法轻柔缓和,一般只用于颞挖部。)1、 作用:平肝潜阳,醒神明目,疏风解表。2、 应用:本法是头面部治疗和得健的

33、常用辅助手法之一,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头昏、头痛、高血压、心衰弱等病症,多用作结束手法。六、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复合的手法。动作结构1、 以拇指指面和其余手指指面对称着力于一定部位。2、 前臂带动腕关节屈伸旋挂,以指面作揉捏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1、 必须将揉和捏的动作协调运用,即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同时做揉的动作,向上揉时应顺势捏起,再放回向下揉。2、 以指面充分着力,不能用指端用力内扣。3、 整个操作要吸定,并沿肌肉走向移动,不能滑动、摩擦。临床运用:揉捏法轻缓柔和,多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1、 作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疼止痛。2、 应用:主要治疗颈肩、四肢的病症,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

34、本法也是运动和保健推拿常用的手法之一。七、扳拿法:以拇指与四指相对捏住肌肉,做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的扳动手法。动作结构1、 以拇指与四指指向相对捏住肌肉。2、 在捏拿的同时,腕关节向外摆动,拇指做与肌纤维方向垂直的扳拨。要领及注意事项1、 扳拨以拇指活动为主,向外拨动。2、 移动时不离开体表,以滑动为主,操作连贯、协调。临床运用:扳拿法多用于四肢的长肌和肌腱。1、 作用:疏经通络,解疼止痛,分解粘连。2、 应用:常用于治疗四肢肌肉、肌腱损伤引起的疼痛、粘连。八、抹揉法:抹法沿线路过穴位时施以揉法称为抹揉法。动作结构 (分拇指抹法或中指抹法,当按线路过穴位时按揉数次再继续抹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

35、操作连贯、流畅、衔接自然。2、 按揉的刺激量和幅度不宜太大。临床运用:抹揉法多用于头面部。1、 作用:醒神明目,祛风止痛。2、 应用: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昏、失眠、心衰弱等病症。多从印堂沿眉弓经鱼腰到太阳,再到风池、翳风抹揉。九、捻拨法:先捻动手指,再拨伸并顺势滑脱的一种手法称捻拨法。动作结构1、 捻动手指,由本节到末节。2、 到末节时,以屈曲后的食、中指的中节夹住手指并拨伸,然后顺势滑脱。要领及注意事项1、 捻动要轻快柔和2、 拨伸与滑脱应连贯协调、衔接自然。临床运用:捻拨法一般只用于手指部。1、 作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2、 应用:用于治疗手指的扭挫伤及心根性颈椎病等引起的手指疼痛、麻木、

36、屈伸不利,常与搓、抖等手法一起用于上肢部治疗的结束阶段。十、振托法:以手掌尺侧自下腹向上腹推脱,同时加以振动的一种手法称为振托法。动作结构1、 受术者取屈膝仰卧位。2、 手指并拢,腕关节手伸,以手掌尺侧着力于受术者下腹部。3、 让受术者做腹式呼吸,呼气腹压降低时,前臂发力,使振动集中于手掌,同时由下腹向上腹推托;吸气时放松。要领及注意事项1、 推托动作应随受术者呼吸进行。2、 振动不宜用力下压。临床应用:振托法只用于腹部。1、 作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温肾壮阳。2、 应用:常用于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第四节、其他类手法 是指散在的难以归类的手法。多为辅助类手法,包括理、

37、梳、托、拂等法。一、 理法:以手沿肢体由近端向远端做一松一紧节律性握捏称为理法。动作结构一手握住肢体远端,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做一松一紧的握捏,并沿肢体近端循序向远端移动。要领及注意事项1、 握捏要轻快而有节律,力量不宜太大。2、 移动应循序而行,自然流畅,间距不可太大。临床运用1、 作用:舒筋活血,理顺经脉。2、 应用:本法是推拿的辅助手法,常作为四肢部结束手法。二、 梳法 以五指指面作单方向的滑动梳理的手法称为梳法。动作结构1、 五指微屈,自然展开,以指面着力。2、 以前臂活动为主,带动五指做单方向的滑动梳理。要领及注意事项1、 着力自然,适当下压。2、 滑动梳理要连贯均匀,平稳着实

38、。临床运用1、 作用:安神醒脑,疏肝理气。2、 应用:多用于头部,胸肋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头痛、失眠、健忘及胸肋涨满等病症。三、 拂法 以指面轻快地掠擦肌肤,如拂掸灰尘一般,称为拂法。动作结构1、 手指自然伸直,以食、中、无名及小指的指面置于一定部位。2、 通过前臂的活动,带动腕关节,使指面在体表轻快的掠擦。要领及注意事项1、 腕关节应充分放松,前臂、腕、指的活动应连贯协调。2、 掠擦之轻快,但要做到“轻而不浮”,如拂尘而不扬。临床运用 本法轻快舒适,多用于胸腹、腰背、臀及大腿部。1、 作用:安神催眠,消除疲乏。2、 应用:常用于配合治疗失眠及保健。四、 托法:用并拢的四指指面和小预计在腹部

39、由下而上推托称为托法。动作结构1、 受术者仰倒屈膝。2、 四指并拢,以指面和小鱼际着力。3、 让受术者深呼吸,呼气时向上推托,吸气时停止推托并深按片刻;下次呼气时再向上推托一段距离,依次进行至胃脘部。要领及注意事项1、 推托应缓慢,随呼吸进行。2、 宜空腹行手法,对胃的体表投影应准确把握。临床运用1、 作用 升阳举陷2、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胃下垂,常与振托法同用。第五节 手法练习要熟练掌握手法操作技巧,并具备临床运用能力,必须进行认真刻苦的手法练习。尤其对某些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振法等。更应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直至娴熟,才能在临床上正确运用。手法练习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40、,即沙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一、 沙袋练习1、沙袋制作,用棉布制作2616cm布袋,内装大米,并掺入适量碎海绵,使其稍稍有弹性。2、手法练习,沙袋上练习以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的摩法为主。沙袋练习首先在于训练手法和动作结构、技巧、要领和注意事项。同时也训练指力、腕力和各关节的灵活性。手法练习交替心静气,循序渐进,切忌浮躁。并注意不要刻意强调力度,避免手法练“僵”。二、人体练习,是为临床手法应用打基础的阶段,应根据临床一般操作常规,在人体各部位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法,培养综合素质。人体练习以提高手法的操作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不仅强调单式手法的练习,而且重视双手协调动作和多种手法配合应用的练习;既能在不

41、同部位上正确操作各种手法,又能将多种手法融为一体,变化衔接自然流畅。其次对“手感”的培养也是人体练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练习中,应结合所学解剖知识,细心体会各骨性标志、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组织的位置、形态在手下的感觉,特别是在手法刺激下各种组织的张力和弹性变化,便于将来运用时能根据“手感”正确选用手法和判断手法的效果。真正做到“以手扣之,自悉其情”。另外,对一些基本要素的掌握也不容忽视,如体位的选择,语言的交流也是人体练习中应加以重视的内容。总之,人体练习是具有多种培养目标的综合练习,应从实际应用出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刻苦训练,从而为临床手法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 分布各种手法练习(略

42、)(二) 分布套路手法练习(略)第四章推拿疗法适应范围广,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诊法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做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制定出正确完全的治疗方案。第一节 四诊一、望诊,居四诊之首。在推拿诊法中,望诊主要是观察病人的神色与形态。(一)望神色,一般来说,神色憔悴、晦暗多为重症,神色正常多为轻症。(二)望形态,一般望形态,主要是观察肢体有无异常,局部有无畸形等。(三)望畸形,畸形是肢体的外形发生异常改变,为伤科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在一些先天发育不全,或因某些疾病而引发育降不足的患者中也可出现。临床上腰突应常造成脊柱侧突,姿势强直多见于类风湿和强脊炎;小儿麻痹应常引起的患肢肌萎缩、膝关节过伸及小儿先天性

43、马蹄内翻羽足等。(四)望肿胀,如肤色青紫者多为轻伤;肿胀较轻,青紫带黄者多为陈伤。(五)望肢体功能,除观察上肢能否上举,下肢能否行走外。还应进一步检查关节能否进行屈伸旋转等活动及其活动范围是否正常。二、问诊 临床之首务。也是了解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手段。(一)问病因(二)问发病时间(三)问疼痛及肢体功能(四)问治疗过程(五)问过去史(六)问个人史(七)问家庭史三闻诊(一)听筋响声1、关节摩擦音 2、腱鞘摩擦音 3、关节弹响声 4、气肺摩擦音(二)听骨擦音 股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现之一,为骨折的骨的断裂端相互摩擦所发出的音响或摩擦感,不宜主动去寻找,以免增加损伤及痛苦。(三)听入臼声 关节脱位

44、在整复成功时,常能听到“咯噔”的响声,此时应立即停止手法,以免牵拉过度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四、切诊(一)切脉(二)拨诊,又称触诊、按诊。即医生用手触摸患处,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性质、范围的大小,部位的结成,肌肤的冷热燥湿,皮肤强力的大小等。摸诊主要是通过触摸、挤压、叩击、旋转、屈伸等方法来了解肢体的畸形,局部的压痛点,肤温,异常活动,弹性固定,肿块等情况。1、脊柱触诊2、腹部触诊3、经穴按诊第二节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一、 骨伤科特检(一) 上肢部1、搭肩试验 2、肩关节外展试验 3、网球肘试验 4、握拳试验等(二)下肢部1、站立位屈额屈膝试验 2、骨宽关节过伸试验 3、浮骨宽试验 4.、抽屉

45、试验(三)骨盆及骶髋关节部1、“4”字实验2、型状肌紧张试验等(四)颈腰背部1、压顶试验2、扣顶试验3、臂丛牵拉试验4、揉腰试验5、直抬试验6、加强试验二、常用N功能试验(一)N反射检查1、生理反射(1)深反射(二、三头肌反射、 反射、眯眼反射)2、病理反射(1)巴氏征(2)奥氏征(3)戈氏征(4)踝阵挛(5)髋阵挛(6)霍氏征3、脑膜刺激征(1)屈颈试验(2)屈髋伸膝试验(3)坐位低头试验(二)N感觉检查1、浅感觉(1)痛觉(2)触觉(3)温度觉2、深感觉(1)震动觉(2)关节觉(3)深感觉3、复合感觉(皮质觉)(三)周围N损伤的检查1、正中N损伤2、提N损伤3、尺N损伤4、股N损伤5、坐骨

46、N损伤6、腓总损伤7、胫N损伤(四)肌力1、肌容量2、肌张力3、肌力三、影像学检查(一)X线检查(二)CT检查四、实验室检查1、血沉2、类风湿因子五、其他检查:眼底检查、肌电图、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超声波以及MRI。附:脊柱骨盆疾病诊断要点及四步定位诊断法1、诊断要点(1)具有自觉症状如疼痛麻木(尤其是放射性的)活动障碍、相关器官功能异常等中的一项或多项表现者;(2)望诊见脊柱区色素改变、棘突凹陷、突起或偏歪者;(3)触诊见棘突增粗、压痛、偏歪及脊柱有关的肌肉、韧带附着点有明显痉挛、增粗、条索状或砂粒样硬结、剥离、摩擦音(感)等阳性反应者;(4)X线电及其他检查有一项以上支持脊椎综合征诊

47、断者;(5)各科会诊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及各专科器质性病变者;(6)化验检查正常者(排除类症病变);(7)早期错位或轻微错位,有时X线及辅助检查难以发现,根据望诊、触诊和自觉症状即可确诊;(8)对于不能明确诊断,又排除了其他科器质性病变,临床可行诊断性整脊,有效者即可确诊。2、四步定位诊断法(1)N(临床症状)定位诊断法:问诊时,根据患者疼痛、麻木的部位,活动范围减小的关节,内脏器官病症对应的感觉N节段,脊周异常肌肉韧带附着的脊椎部位,椎动脉和脊髓有无受刺激或/和压迫等,第一次分析判断错位的脊椎或脊柱小关节。在进行N定位诊断时应注意:大多数脊柱及其相关疾病的脊柱受损部位

48、在1至数个相邻椎体上。部分脊柱相关疾病可涉及到多段脊椎,如排尿异常可由颈 错位引起(中枢性),又可由胸、腰椎及骨盆错位引起(低级排尿中枢)。所以,初步定位时应考虑多段脊椎异常。同一错位部位可引起2种以上脊柱相关疾病,如上段颈椎错位可引起不寐和过敏性鼻炎(异病同源)。但也有同时患两种以上病症,而脊椎损害不在同一节段的,则要逐个病症进行分析。对一些内科疾病检验报告异常而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者,可按异常项目产生的器官,寻找该器官的交感N节段进行判断。如高脂血症和乙型糖尿病有时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仅在体检时检验异常。二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糖、脂肪和蛋白代谢紊乱有关。而胰腺交感N发自胸68脊髓侧角,发

49、病的N节段可初步定为胸810错位。(2)望诊(形态色泽)定位诊断法:望脊柱的形态,观察有无偏歪、凹陷、凸起;望形体,观察有无头偏颈歪,双肩不平,两胯一高一低及四肢长短、周径不一等;望脊柱区,观察有无肤色改变、色素斑及异生毫毛等。结合第一步N定位诊断的结果,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病变的类型。(3)触诊(检诊)定位诊断法:通过触诊,检查脊椎横突、棘突、关节突变及骨盆有无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条索硬结、环状肿块、摩擦音或感、弹响声、肌萎缩或代谢性肥大等);通过特殊检查(如压顶试验等),N分检查等,结合第一、二步定位诊断,进行第三步定位确诊。(4)脊椎影像定位诊断法

50、:脊椎不同投照位的X线、CT检查,可以观察脊柱、骨盆的结构、椎间相对位置,骨关节的形态变化等,首先对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化脓性类症、嗜伊红细胞性肉芽肿、风湿、痛风、脊柱先天畸形等整脊禁忌症有益,同时也是诊断脊柱病的主要手段。检查后按以下顺序观察再结合前三步作出最后诊断。排除上述禁忌症:有骨科手术史者要注意手术部位骨切除情况和内固定、椎骨或人工椎体情况。分析小关节、骨盆错位的部位、形式,判断有无椎间盘突出。椎小关节错位可见于颈胸腰椎及骨盆,错位形式有前后移位,倾斜式、侧弯侧摆式和混合式错位等。分析椎间盘变化程度、骨质增生部位及发病的关系。观察关节炎症、骨质疏松、韧带钙化等的部位和程度,作

51、为选择治疗方案的参考。脊柱四步定位诊断法重视运用“ 诊”进行临床查体,强调第一、二步定位作出发病范围的初步诊断,第三步触诊查体与第一、二步判断相符者证明判断准确,第四步与第三步吻合者,即可作出最后定位诊断。该方法尽量避免传统诊( )断时以影像检查为依据,不进行 诊查体就下结论的诊断方法所造成的误诊或漏诊。第五章 推拿的治则与治法第1节 推拿治则a、基本原则(一)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本质,了解并正确辨别疾病的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这是中医推拿 对症施治的一个基本原则。临床上,疾病的症状是复杂多变的,标本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临床 时还

52、应注意标本转化的规律,不为假象所迷惑,始终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二)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正气与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此,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三) 调整阴阳 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系统,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即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平衡时,就会发生疾病。调整阴阳,也是推拿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于阴阳师辩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用阴阳失调来概括,故凡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斜正虚突以及营卫不合,气血不和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

53、现。因此,从广义上来讲,诸如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温寒清热、补虚泄实及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治法亦都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四) 五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病、因人、因位制宜,是指推拿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季节、地区、年龄、体质、病情及病位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区别对待、酌情施术。(五) 病治异同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两个方面。病同证不同则治法不同,病不同而证相同则治法相同。也就是说病治异同是以病机为依据的治疗原则。b、施术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

54、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体与局部反映统一起来,所以推拿治疗疾病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因位制宜,制定详细完善的治疗方案。推拿临床既重视辨病又重视辩证。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而施术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如辩证不清,则施术无章,治必不效。(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只有在充分掌握病情资料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分清标本缓急。在“治病必求本”的原则指导下,临床常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不仅要运用手法而且要与其他疗法相结合。(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推拿是一种运动疗法。不论是手法对机体的作用方式,还是指导病员所进行的功法训练等,都是在运动。“以动为主”是

55、指在手法操作或指导病员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在五因制宜原则指导下,确定手法作用力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徐疾和活动幅度的大小。适宜的操作和运动方式,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同时,推拿治疗在“以动为主”时,也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一在手法操作时,要求术者和受术者双方都应情志安静、思想集中、动中有静;二是推拿治疗及功法锻炼后,受术者应该注意适当的安静休息,使机体有一个自我调整恢复的过程。医务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法是,动和静一定要合理结合,应当根据具体病症而掌握好治疗后病员动与静的相对时间和程度。第2节 推拿基本治法 主要有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一、温法 温,即温热。温法是具有温经散寒,补益阳

56、气作用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虚寒证,多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缓慢、深沉、柔和而有节律的较长时间操作。产热最强属摩擦。二、通法 通,即疏通。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是推拿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治法。其治疗作用可分为开通、宣通、疏通、温通、通调、通散、通利、通降、通关、通窍、通闭、通经、通络、通脉、通脏腑等。临床中,四肢多用推拿、搓、揉、掐等手法,以通其经络俞穴;手法中以击法最具疏通效果,可以通调一身之阳气,多用于大椎、八 、命门、腰阳关等处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三、补法 补,即滋补。补法有补益气血津液,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通常以摆动类、摩擦类手法为主,但操作要轻柔,不宜过重刺激。四、泻法 泻,即泻下

57、。泻法可用于下焦实证。推拿之泻,不同于药物峻猛,故体质虚弱、津液不足、气虚无力致大便秘结者亦能应用,这也是推拿泻法之所长。临床一般以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手法的力量要稍重,手法频率由慢渐快,操作方法与补法相反。五、汗法 是发汗、发散的方法,可使病邪从汗而解。汗法多采用拿法、按法、一指禅推法等挤压类和摆动类手法。六、和法 即和解、调和之法。以合阴阳为主,和脏腑、和经络、和气血、和营卫、和脾胃、和肝胃、和脉气、和经血、和筋脉等亦为常用之法。和法多运用振、摩、推、擦等手法。应平稳柔和,频率稍慢,并结合经络的特性,以达平衡阴阳的目的。七、散法 即消散、疏散的方法。推拿的散法有其独到之处,其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能使结聚疏通。无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散法都可使用。散法一般以一指禅推法、滚 法、揉法、擦法、摩法、搓法等摆动类及摩擦类手法为主,操作要求轻快柔和,频率由慢渐快。八、清法 即清除热邪的方法,具有消热泻火、清热祛暑、清热除烦、清热养阴、清热净血等作用。推拿用清法,无苦寒伤脾胃之虞,一般用摩、擦、推等手法,操作时频率宜高,施力宜重且具有爆发力,但要刚中有柔。施术后局部多见皮肤红、紫等瘀热外散现象。第六章 推拿整脊 整脊是推拿学中伤科正骨推拿与推拿功法学,导引养生学中脊柱导引养生术的有机结合,是一古老而又新兴的脊柱病治疗方法和保健推拿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