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五年级上科学教案

上传人:xin****18 文档编号:108914543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8五年级上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8五年级上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8五年级上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2019.8五年级上科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8五年级上科学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教案课题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祭、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讨论种子发牙的条件:1. 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2. 出示学习指南: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3.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

2、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4. 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5.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 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 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

3、设计好实验方案。3. 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 以水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老师巡回指点,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第二课时三、以温度组、光组、空气组改变实行对比试验四、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 进一步阅读教

4、科书上的举例,老师引导注重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2. 老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实行记录。五、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1. 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2. 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实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3. 有水平、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板书设计1.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2.种子发芽实验(二)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

5、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二次备课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 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2. 出示学习指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 老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2. 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能够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

6、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1. 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 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 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豕有异议的内谷实行辨析。4. 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四、种植绿豆芽:1. 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 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牙生长一段时间。3. 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 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

7、6-7C,12-14C能正常发牙,取适温度为20-25C,最咼为35Co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勺水分才能萌发。三是充足的氧气。板书设计2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二是水分。三是充足的氧气。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合的。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难点:在设计

8、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 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2. 出示学习指南: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加好呢?3. 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老师随机板书。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 讨论:绿豆种子发芽能够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 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点:(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 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3. 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9、。4. 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咼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二、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 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实行观察。老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2. 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 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合环境的变化。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合环境的图片(书8面):1. 比较香焦、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2. 香蕉、松树

10、、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 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 说说平时还看见相关植物适合环境的例子。板书设计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合环境的变化。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4.蚯蚓的选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11、一、谈话导入:1. 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 出示学习指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 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实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3. 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2次。4. 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点。5

12、. 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1. 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 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 老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 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 再做2次。4. 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点。5. 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合:1. 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

13、活环境?2. 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疋的环境里。3. 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合环境的?4. 拓展: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板书设计4.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课时教案课题5.食物链和食物网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蔷微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有着食过程与方法:通过度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习的科学态度。物能量交换关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意见、虚心向别人学重点难点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难点:

14、创建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图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1. 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2. 出示学习指南: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二、谁吃谁:1. 老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能够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2. 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 学生自由说,老师随机用简单的

15、文字和箭头表示这样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啬微毛毛虫小鸟)4. 讲述:生物之间这样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5. 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绝大部分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6. 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三、水田的食物网:1. 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很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书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2. 找一找,这些

16、生物之间存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3. 学生交流补充,持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4. 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样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 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 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板书设计5.食物链和食物网蔷微或草蚜虫瓢虫小鸟;洛叶蚯蚓小鸟;啬微毛毛虫小鸟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6.做一个生态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在一疋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过

17、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情况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实行管理和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重点难点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情况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实行管理和观察。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理解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 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 池塘有哪些水牛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 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 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

18、提供了哪些协助?(4) 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 我们还能够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 出示学习指南: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一、设计生态瓶:1. 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2. 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 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 什么样的生物能够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 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

19、是什么?(4) 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 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 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加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 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二、制作生态瓶:1. 说明制作步骤:(1) 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 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 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 再放入小动物。(5) 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2. 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板书设计6做一个生态瓶(1)先

20、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7.改变生态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实行实验活动,坚持实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控制条件实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重点难点重点:严格控制条件实行实验活动,坚持实行观察记录。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鱼、水、水草等教学过程二次备

21、课一、交流生态瓶,确疋头验方案:1. 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 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3. 出示学习指南: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 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5. 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 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 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能够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实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因为水量

22、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大量。二、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 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早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 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 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 实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力卩,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 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

23、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四、总结拓展:1. 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加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 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板书设计7.改变生态瓶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8.维护生态平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实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难点:应用分析推

24、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实行分析。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相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回顾知识,弓1入新课:1. 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2. 出示学习指南: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 提冋: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草原的生态平衡:1. 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相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 设想一下:(1) 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 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 如果草少了,会发生

25、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3. 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1阅读书20面相关沙尘暴的资料。老师可实行适当的补充。2. 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 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 最终结果是什么?3. 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很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4. 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当前很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板书设计&维护生态平衡(1) 人类的哪

26、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 最终结果是什么?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2.1光和影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 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实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 理解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重点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

27、课时一、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二、出示学习指南:1. 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 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 在实际情况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但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三、关于“光源”的教学1.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 引导学生实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 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第二课时四、影子的特点1. 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

28、,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 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3. 老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 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卜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对应的地方5. 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五、回顾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 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2.1光和影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但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

29、,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2.2阳光下的影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2. 使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重点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日晷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1.复习引入(1)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 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 出示学习

30、指南:(1) 让我们通过实际情况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 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 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老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以前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2.2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课题2.3光是怎样传播的、田钿远品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2.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3.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水平重点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课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