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心得体会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8816105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心得体会(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学习心得二近日,我阅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理论研究等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感悟颇多。教育,最重要的是学生做人。老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展心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建立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才能、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

2、立志成才。我们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呢?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展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挥心育主体的心育潜能;可以促进学生的典范学习;可以改善道德教育效能。3、深化钻研教材内容自然地浸透。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展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展德育浸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展德育浸透。对学生进展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

3、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获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会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就可以让学生多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开展情况,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鼓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4、在理论练习中突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将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合作开展成为将来的主旋律。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成为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中的很多理论任务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信

4、息技术程度参差不齐有关,假如老师仍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生不愿听、不愿做,差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互帮互助,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才能。总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老师只有深化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浸透,才能全面完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篇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交融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交

5、融心得体会当今,随着社会开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才能的进步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施行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精巧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历中的自然美交融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老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形式。有的老师那么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展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

6、手理论,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拟,便凸现出某些老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打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论才能及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理论活动时,老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展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p 原因、解释所用

7、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构造进展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展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考虑、求异思维、创新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根底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开展学

8、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意义深远。在理论探究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究合适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施行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理论探究、不懈努力,必将获得丰硕成果。篇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摘要】:p 】:】本文就“为学生上网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寻找切点”问题进展了一系列的考虑,从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老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学习才能等五个问题进展了反思。同时提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

9、老师,进步自身文化、信息素养要从反思做起。【关键词】:p 】:】切点,反思,信息技术课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工程根本完成了,网络教室成了学生们的又一个乐园,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连接上inter,课外每天的第八节也可以连接上inter。同时,网络教室也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述的问题是其中之一“学生贪玩”。为了让学生们一同来关注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寻找“切点”,变消极的“聊”为有意义的“讨论”,我在本校网站上组织了一次题为“冲浪、游戏、聊天与获取信息”的调查。参加这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277人,其中针对上网“喜欢做”和“应该做

10、”且抛开调查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就学生答复的结果来分析p 一下:“随意逛逛”的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8.89,这证明学生们清楚上网阅读“目的性”的重要性;“qicq”、“聊天”的下降幅度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下降了22.71和16.13,但这是喜人的状况吗?难道“qicq”、“聊天”、“论坛”等虚拟社区形式就一定要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吗?-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老师进展更深一层的考虑,特别是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老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才能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进展反思。反思一:“网络”与“洪水猛兽”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

11、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假如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1,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游戏机”、“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玩”中。“玩”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玩”性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在“玩”中,有人“玩”出了精彩、“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玩”得被家长“封机”。如今有人提出要开发教育游戏,所针对的正是学生“要玩”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会不会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被动呢?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

12、养的学生,假如学生驾驭信息的才能还要过分地依赖“游戏”,那么“网络”就真的逃脱不了被一局部人排挤的命运,那真是我们的悲哀了。毋庸置疑,与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历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形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 3“oicq”、“聊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历世界和语言

13、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历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反思二: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纯信息技术的世界是空洞的么?目前,我们很多老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开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老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老师。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根本知识和技能,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

14、学技术的深化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才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根底。4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我们是否进展了角色的转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将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相貌的因素”。因此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

15、成败。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老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纯熟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进展有效的搜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局部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老师。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george b.shaw)所倡导的那样:“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反思三:从“传统的单一形式”到“建构指导下的多种

16、形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上,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借助本学科优势走在前列。就我们学校而言,20_年我们就在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中全面进展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抓住“任务驱动”的要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展了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上学习资料,有时也进展了分组学习的设计,并要求学生将每一个任务都反映到网上的实时系统中,承受其他同学学习和评价。应该说,这种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送的、有效的。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理论来支持我们的教学,假如我们不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形式最终仍然会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

17、厌倦。在厌倦的情绪中,那种运用设置任务问题构搭脚手架的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将以失败告终,因为网络的超链接容易将人一步步引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而以学生现有的信息素养很难在网络无边际的游荡中回到原先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需要面对课堂上的混乱状态,进展新的考虑。理论指导的理论是多方位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理论也有很多可创造的空间,假如抱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不放,势必固步自封。因此我们必须开放思想、不断地尝试,创造“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形式”,不应该被上述的“混乱状态”牵着鼻子走。反思四:“微软培训班”与信息技术课程有人戏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5。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几

18、次改版,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确实,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局部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根底性课程,在知识、技术、才能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6,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此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阅读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到达信息技术教育目的的效果。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局部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假如信息

19、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此,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此,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建立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信息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混乱”场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有效的评价手段。我个人认为:假如信息技术课也被列为高考必考的科目,那信息技术学科就完了。应该说,这种想法偏激了些,但这也正

20、是我们目前根底教育评价手段的陈旧所导致的,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包含了详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认识太少了,我们面对的是几百位学生,每周一节课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有完好的认识。因此评价不能光靠老师自己,还要靠学生自己。根据国内外新型的学习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了学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评价、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流的情况等等。评价的结果不是对某个软件的纯熟程度如e_cel工作表包括了几行、几列,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分数,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什

21、么、获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反思五:“放飞”与“自主学习”、“自由散漫”这一类问题一直是老师们执行教学时所考虑的问题。 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中,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学生进展自主、协作学习”。而我们老师施行这一方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用华南师范大学将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会放飞学习者。放飞学习者的关键是:老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放飞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这种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敢飞、飞不起来、飞了又掉下来、懒得飞的人,他们或是放弃自主学习的时机,或是不断地等待。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难的,“自主”在学生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的“灌

22、输”教育之后会演变为“自由散漫”。但“自主”在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会有很好的表达。“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都要老师把握好的艺术要领。“切点”需要在一次次磨合中提炼出来。所谓“磨合”就是利用反思来解决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有人打比喻:教育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就像您正在以60公里/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是汽车却出了故障,您不得不停下来修车一样让人感到头疼。7这个例证对我来说只是一种表象,但配合桑新民教授在一次讲座上所讲的那么有一番深化的体会:高速公路上跑的是汽车,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是人的灵魂。显然人的灵魂一旦抛锚,后果就不是“头疼”那么简单。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将来的

23、教育,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创新。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套模子的方式来塑造灵魂即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是愚蠢的。因此,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考虑、交流中进步自己,发现问题就前进了一步,反思问题又让我们前进了一步,解决问题就证明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总结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将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根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老师同行

24、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究、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程度不断进步。使学生充分学好、利用好信息技术。以下就是我在一学期来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课的优势:网络、多媒体,信息量大、丰富、简单易懂,易为学生承受等优势,在教好课的同时,使德育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在第一章的信息技术认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展历程中,我国从很早就为人类的信息技术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结绳记事-甲骨文-造纸术-印刷术。利用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创造力、民族智慧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优越感来激发大家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为社会的和谐、文明、兴旺、富裕

25、而奋斗,奉献自己的聪明才。3、在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中,通过对学生讲解现代社会信息获取手段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来激发大家努力学习新型的信息获取手段,从而进一步说明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开展的原动力。4、第三章信息的加工方法中,通过说明加工信息的方法的多样和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在现实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和学习、开展,信息加工有着多么重要性。5、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发布,学生通过网络来与远隔一方的生疏人进展人际交流与学习,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人越人的交流是和谐社会形成的最根本的根底。信息的发布又使学生学会了自我见解的表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贯串教学始终

26、的德育工作恰当适宜浸透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技术的同时,得到了民族教育,爱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看社会、看问题。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心得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理论,谈谈我的一点心得:1、创设情景,积极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妙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正确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

27、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展探究。2、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理论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理论,在直观形象的理论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为获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3、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根底知识和根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4、加强习题练习,稳固学习成果nn信息技术课归根到底是高中学生的一门

28、毕业考试课,需要在纸面上出成绩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成果在纸面上反响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根本课程教学外,要带着学生多做一些习题,以稳固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在考试之前,更要加强复习习题的练习,为毕业考试做好准备。5、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开展。所以,信息技术老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展科学研究,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程度和科学研究程度。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

29、,进步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开展。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根底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浸透德育的重任。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更关注的仍是学科内容和操作技能,很少讨论道德问题,也根本不愿意过问与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这显然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犯的。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浸透道德教育是一项值得讨论和研究的课题。 寓德育于“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开展深有研究的李艺教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本质

30、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任务是学习桥梁,足见,“任务”的选取非常重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任务”中浸透道德教育。让我们来看几个实例。 实例1:在教学任务中浸透爱国教育 爱国是千百年来稳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沉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奉献的一种坚决的志向。 针对信息技术根底浙教版第3章第2节“字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浸透爱国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1。 实例2:在教学任务中浸透学校精神教育 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品格的凝练和神韵的描绘,更是校风建立的核心和学校一切工作

31、的根本。学校精神能极大地影响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一个人只有爱家、爱校,才能进一步升华至爱民、爱国。 “理解、勤奋、感恩”是我校精神的主要内涵,我校的每一位师生都要深化领会和传承。 针对信息技术根底浙教版第2章第2节“因特网上信息的阅读与获取”教学内容,我结合学校精神内涵,设计了教学任务如表2。 实例3:在教学任务中浸透感恩和责任感教育感恩是一种美妙的感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雨露,是安康人格的表现。懂得感恩的人,就会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和帮助别人,就会懂得谦虚和自省,就会英勇地承当责任,乐观地面对风雨人生。 针对信息技术根底浙教版第3章第3节“多媒

32、体信息处理视频处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个浸透着感恩和责任感教育的教学任务如表3。特殊的教室环境蕴涵着道德教育1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一般都在计算机教室进展,计算机教室的特殊性在于,它非常需要被“呵护”和“疼爱”。这些高新科技设施易损坏,学生也会因操作不当或者好奇心理,而有意或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别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信息技术老师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通过说理诱导和典范示范等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2根本文明习惯和行为标准教育 对学生进展文明习惯和行为标准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经常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文明行为教育的详细内容有很多,而在计算机教

33、室这一特殊环境,主要的教育内容是“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特别是“不要乱藏东西”。 局部学生确实做到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等,但还会趁人不注意时,把这些东西“藏起来”。这些现象说明局部学生还未真正养成根本的文明习惯和行为标准。 根本文明行为习惯不是一时能养成的,信息技术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催促和教育,积极发挥同伴间的互相监视作用,制定实在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根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3网络道德标准教育 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一方面它能让学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主而自由地与外界进展思想交流。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在网络教

34、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引导学生有效上网,防止其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教育学生慎交您,不随意约见您等。 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翻开过多的阅读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邮箱;下载毫无用途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网络资的浪费。要使学生懂得资共享的网络,也需要注意资的节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要努力

35、钻研业务,实在进步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学中能根据学生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整合教育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有效地浸透道德教育。【参考文献】:p 】: 1霍益萍主编.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王书伟,王淑娴.信息技术课程中浸透德育教学的理论与反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_3.5李艺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_5.6晓楠编著.教学育经典名言的智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22.7王斌.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浸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8陶增乐主编.信息技术根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_4.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心得体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心得体会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心得体会共19篇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