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8796025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425.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炼焦炉的加热制及特殊操作第一节第一节 温度制度及其调节温度制度及其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压力制度及其调节压力制度及其调节第三节第三节 炼焦炉加热的特殊操作炼焦炉加热的特殊操作第四节第四节 焦炉常见事故及处理焦炉常见事故及处理第1页/共82页 第一节第一节 温度制度及其调节温度制度及其调节 为使焦炉生产达到稳定、高产、优质、低耗、长寿为使焦炉生产达到稳定、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目的,要求各炭化室的焦饼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长的目的,要求各炭化室的焦饼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长向和高向均匀成熟。而为保证焦炭的均匀成熟,需制定向和高向均匀成熟。而为保证焦炭的均匀成熟,需制定并

2、严格执行焦炉加热制度。并严格执行焦炉加热制度。 焦炉加热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焦炉加热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焦炉焦炉操作操作、装煤量装煤量、入炉煤水分入炉煤水分、煤气温度煤气温度和和组成组成等的变化等的变化都会影响焦饼的均匀成熟度以及生产的稳定性。为此要都会影响焦饼的均匀成熟度以及生产的稳定性。为此要根据各自的变化,及时调节炉温。这就要求根据每座焦根据各自的变化,及时调节炉温。这就要求根据每座焦炉在调整时期所得的实际数据按照不同的周转时间,制炉在调整时期所得的实际数据按照不同的周转时间,制定相应的加热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定相应的加热制度,并要严格执行。第2页/共82页 焦炉

3、加热调节中一些全炉性的指标,如焦炉加热调节中一些全炉性的指标,如结焦时间结焦时间、标准(火道)温度标准(火道)温度、机焦侧煤气流量机焦侧煤气流量、支管压力支管压力、标准标准蓄热室顶部吸力蓄热室顶部吸力、烟道吸力烟道吸力、孔板直径孔板直径、交换开闭器进交换开闭器进风口尺寸风口尺寸等,把这些指标叫做焦炉的基本加热制度。等,把这些指标叫做焦炉的基本加热制度。 一般结焦时间改变,各项指标均要作相应改变,因一般结焦时间改变,各项指标均要作相应改变,因此对于不同的结焦时间,应有相应的加热制度。如表此对于不同的结焦时间,应有相应的加热制度。如表11-1为为58-型焦炉的基本加热制度实例。型焦炉的基本加热制度

4、实例。第3页/共82页表11-1 58-型焦炉加热制度实例(结焦时间16.5h,炭化室宽450mm)加热煤气种类标准温度/煤气流量/m3/h煤气压力/Pa烟道吸力/Pa孔板直径/mm机焦总机焦机焦机焦机焦 焦炉高炉 13001 3501 34089802520029200154080478417623017623842100105 13001290烟道温度/蓄热室顶部吸力/Pa机侧焦侧机侧焦侧机 侧焦 侧上煤上空下煤下空上煤上空下煤下空焦炉煤气高炉煤气65/7013065/70150237230258250 424930 424938 64686764686744492644493964687

5、8646874第4页/共82页 一、标准温度一、标准温度 焦炉的每个燃烧室有若干个立火道,各火道温度存在焦炉的每个燃烧室有若干个立火道,各火道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均匀加热和便于检查控制,在每个燃烧一定的差异。为了均匀加热和便于检查控制,在每个燃烧室的机、焦侧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出机、焦室的机、焦侧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出机、焦两侧平均火道温度的火道,该火道叫做测温火道,也叫标两侧平均火道温度的火道,该火道叫做测温火道,也叫标准火道。选择时要避开装煤孔、装煤车轨道和纵拉条。基准火道。选择时要避开装煤孔、装煤车轨道和纵拉条。基于这些考虑,一般选机侧中部和焦侧中部的火道为测温火

6、于这些考虑,一般选机侧中部和焦侧中部的火道为测温火道。如道。如58-58-型焦炉每个燃烧室有型焦炉每个燃烧室有2222个火道,选机侧个火道,选机侧6 6# #和焦和焦侧侧1717# #火道。火道。机、焦侧测温火道的平均温度控制值即为标准机、焦侧测温火道的平均温度控制值即为标准温度温度。该项指标是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该项指标是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保证焦饼成熟的主要温度指标。各种类型焦炉的标准温度可参考表要温度指标。各种类型焦炉的标准温度可参考表11-211-2。第5页/共82页 。对于标准温。对于标准温度的选择和确定,一般是根据已投产的焦炉(同类型)度的选择和确定,一般是根据已投产

7、的焦炉(同类型)的实践资料来确定,然后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资料来确定,然后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1)实践证明,焦饼中实践证明,焦饼中心温度为心温度为100010005050,上下温差不超过,上下温差不超过100100,就可保,就可保证焦饼均匀成熟。在生产中,同一结焦时间内,证焦饼均匀成熟。在生产中,同一结焦时间内,标准温标准温度每改变度每改变1010,一般焦饼中心温度可相应变化,一般焦饼中心温度可相应变化25253030。第6页/共82页炉型炭 化 室 平均宽度/mm结 焦时间/h标准温度/锥度/mm测温火道号数加热煤气种类机侧焦侧大型焦炉 450171 3 301 3 00138

8、0135070708、258、25焦炉煤气高炉煤气58-型(407mm)407151 2 901 2 851340133550507、.227、22焦炉煤气高炉煤气58-型(450mm)450171 3 001 2 851350133550507、.227、22焦炉煤气高炉煤气JN60-87(蓄热室分格)450181 2 951355608、25焦炉煤气JN60-83450181 2 951355608、25焦炉煤气JN43-80450161 3 001350507、22焦炉煤气两分下喷420161 3 001340406.、17焦炉煤气BP407161 2 851345507、22焦炉煤气奥

9、托450171 2 901350606、22高炉煤气66型350121 2 901310203、12焦炉煤气表表11-2 各种类型焦炉的标准温度表各种类型焦炉的标准温度表 第7页/共82页 (2 2)标准温度与焦饼的结焦时间有密切联系,还与加热)标准温度与焦饼的结焦时间有密切联系,还与加热煤气种类煤气种类、炉型炉型、煤料煤料等有关。等有关。 (3 3)在任何结焦时间下,确定的标准温度应不超过耐火)在任何结焦时间下,确定的标准温度应不超过耐火材料的极限温度,对硅砖焦炉,由于其荷重软化点为材料的极限温度,对硅砖焦炉,由于其荷重软化点为16201620,所以标准温度最高不超过,所以标准温度最高不超过

10、14501450,最低不得低于,最低不得低于11001100。 (4 4)标准温度与配煤水分有关。一般情况下,配煤水分)标准温度与配煤水分有关。一般情况下,配煤水分每波动每波动1%1%,焦饼中心温度将变化焦饼中心温度将变化25302530,标准温度则变化,标准温度则变化6 688。 由生产实践经验得出,大型焦炉的结焦时间改变时,标由生产实践经验得出,大型焦炉的结焦时间改变时,标准温度的变化大致如表准温度的变化大致如表11-311-3:第8页/共82页表11-3 标准温度与结焦时间的关系结焦时间/h25结焦时间每变1h,标准温度的变化量/ 40 2530 2025 1015 基本不变 结焦时间过

11、短即强化生产时,标准温度显著提高。因炉温较高,结焦时间过短即强化生产时,标准温度显著提高。因炉温较高,容易出现高温事故,烧坏炉体,并且炭化室、上升管内石墨生长过快容易出现高温事故,烧坏炉体,并且炭化室、上升管内石墨生长过快,产生焦饼成熟不均,会造成焦饼难推,焦炭也易碎。所以一般认为,产生焦饼成熟不均,会造成焦饼难推,焦炭也易碎。所以一般认为炉宽炉宽450mm的焦炉结焦时间不应低于的焦炉结焦时间不应低于16h,炉宽炉宽407mm的焦炉结焦时的焦炉结焦时间不低于间不低于14h。第9页/共82页 二、直行温度二、直行温度 直行温度的测量目的是检查焦炉沿长直行温度的测量目的是检查焦炉沿长向各燃烧室温度

12、分布的均匀性和昼夜温度的稳定性。向各燃烧室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昼夜温度的稳定性。 1. 1.直行温度的测定直行温度的测定 焦炉火道温度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动,为使火道温焦炉火道温度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动,为使火道温度满足全炉各炭化室加热均匀的目的,应定时测量并及时调度满足全炉各炭化室加热均匀的目的,应定时测量并及时调节,使测量火道温度符合标准温度值。节,使测量火道温度符合标准温度值。测量直行温度时,火道温度在换向后处于下降气流时测量,测量直行温度时,火道温度在换向后处于下降气流时测量,一般为换向后下降气流过一般为换向后下降气流过5 5minmin(或或1010minmin)后测量(因为在后测

13、量(因为在5 5minmin之内温度变化太快)。之内温度变化太快)。测量部位在炉底部测量部位在炉底部烧嘴烧嘴和和调节砖调节砖间的火砖处间的火砖处。每次测量由交换机室端的焦侧开始测量,由机。每次测量由交换机室端的焦侧开始测量,由机侧返回。侧返回。 第10页/共82页 两个交换时间内全部测完,测量时间和顺序应固定不两个交换时间内全部测完,测量时间和顺序应固定不变。每隔变。每隔4 4h h测量一次,测量速度要均匀,一般每分钟测量测量一次,测量速度要均匀,一般每分钟测量6 67 7个火道。因测各火道温度时所处时间不同,温度下降值个火道。因测各火道温度时所处时间不同,温度下降值也不同,所以测得的火道温度

14、不能代表火道的真实温度,各也不同,所以测得的火道温度不能代表火道的真实温度,各火道温度没有可比性。故比较各火道温度时需先进行校正,火道温度没有可比性。故比较各火道温度时需先进行校正,分别校正到换向后分别校正到换向后2020s s时的温度。当采用换向后时的温度。当采用换向后5 5minmin开始测开始测量,根据各区段火道温度在换向期间不同时间的测量,分别量,根据各区段火道温度在换向期间不同时间的测量,分别校正。当采用换向后校正。当采用换向后1010minmin开始测量时,由于换向后下降气开始测量时,由于换向后下降气流火道温度下降缓慢,可一次性校正。为防止焦炉砌体被烧流火道温度下降缓慢,可一次性校

15、正。为防止焦炉砌体被烧熔,熔,硅砖焦炉测温点在换向后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硅砖焦炉测温点在换向后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4501450,因硅砖的荷重软化温度为因硅砖的荷重软化温度为16201620左右,再加上火道测温点与左右,再加上火道测温点与最高温度点(燃烧点)间相差约最高温度点(燃烧点)间相差约100100150150,且火道温度在,且火道温度在整个结焦周期内有波动(波动值约整个结焦周期内有波动(波动值约25253030),故若有接近),故若有接近14001400的火道,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高温事故。的火道,应及时处理,以免发生高温事故。第11页/共82页 2. 2.直行温度的评定直行温度的评定由

16、于火道温度始终随着相邻炭化室的装煤、结焦、出焦由于火道温度始终随着相邻炭化室的装煤、结焦、出焦而变化,所以用其昼夜平均温度计算均匀系数而变化,所以用其昼夜平均温度计算均匀系数K K均均来表明全炉各炭来表明全炉各炭化室加热的均匀性。化室加热的均匀性。式中式中 M M焦炉燃烧室数(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焦炉燃烧室数(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A A机机、A A焦焦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 (边炉(边炉3030)的个数。)的个数。直行温度不但要求均匀,而且要求直行温度的平均值应直行温度不但要求均匀,而且要求直行温度的平均值应稳定,整个焦炉炉温的稳定性用稳定,整

17、个焦炉炉温的稳定性用K K安安表示:表示:式中式中 N N昼夜直行温度的测定次数;昼夜直行温度的测定次数;、 机、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机、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度偏差超过77的次数。的次数。MAMAMK2)()(焦机均20NAANK2)(2/焦机安机/A焦/A第12页/共82页 3.3.直行温度稳定性的调节直行温度稳定性的调节 焦炉生产中,由于有许多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直行温度的焦炉生产中,由于有许多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直行温度的稳定性发生波动,为了使火道温度满足全炉各炭化室加热均稳定性发生波动,为了使火道温度满足全炉各炭化室加热均匀、焦炭均匀成熟的要求,必须定

18、时测量,及时调节,使直匀、焦炭均匀成熟的要求,必须定时测量,及时调节,使直行温度符合标准温度,从而生产出优质产品。行温度符合标准温度,从而生产出优质产品。 (1 1)装煤量和装炉煤水分装煤量和装炉煤水分炭化室装煤力求稳定,每炉炭化室装煤力求稳定,每炉装煤的波动范围不大于装煤的波动范围不大于150150kgkg。装入炭化室的煤量不得低于装入炭化室的煤量不得低于规定值的规定值的99%99%,若少于规定值约,若少于规定值约t t以上时要二次装煤,否则以上时要二次装煤,否则必然破坏直行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使焦炭的质量和必然破坏直行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使焦炭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产量受到影响

19、。 装炉煤水分稳定与否,对直行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影装炉煤水分稳定与否,对直行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影响很大。响很大。配煤水分每变化配煤水分每变化1%1%,炉温变化约,炉温变化约5 577,自然界中,自然界中雨水以及来煤直接进配煤槽都会使煤质发生波动,所以应采雨水以及来煤直接进配煤槽都会使煤质发生波动,所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稳定装炉煤水分,并及时调整炉温,保证焦取相应的措施以稳定装炉煤水分,并及时调整炉温,保证焦饼均匀成熟。饼均匀成熟。第13页/共82页 (2 2)加热用煤气的发热值)加热用煤气的发热值 加热用煤气的发热值与煤加热用煤气的发热值与煤气的组成、温度、压力、湿度等有关。这些因素的不稳

20、定,气的组成、温度、压力、湿度等有关。这些因素的不稳定,影响了煤气的发热值的不稳定,也引发了焦炉炉温的不稳定影响了煤气的发热值的不稳定,也引发了焦炉炉温的不稳定。例如煤气管道有很长的管线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春、夏、。例如煤气管道有很长的管线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春、夏、秋、冬的温差变化,甚至在一天之内,温度变化也可达秋、冬的温差变化,甚至在一天之内,温度变化也可达5 51010,可见直行温度保持恒定是困难的,再加上装煤水分、,可见直行温度保持恒定是困难的,再加上装煤水分、炉体散热、台风、大雨等对炉温的影响,更加大了控制炉温炉体散热、台风、大雨等对炉温的影响,更加大了控制炉温的难度。因此必须不断地总结

21、经验,掌握各种大气变化对炉的难度。因此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掌握各种大气变化对炉温变化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调节的主动权,使各温变化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调节的主动权,使各种因素对直行温度的影响减到最低。种因素对直行温度的影响减到最低。第14页/共82页 (3 3)空气过剩系数)空气过剩系数煤气燃烧总是在一定的空气量的配煤气燃烧总是在一定的空气量的配合下进行的,炉温的高低不仅与煤气量有关,还与空气过剩合下进行的,炉温的高低不仅与煤气量有关,还与空气过剩系数有关。当空气过剩系数小时,煤气量相对过多,这部分系数有关。当空气过剩系数小时,煤气量相对过多,这部分煤气就会燃烧不完全,使温度降低

22、。反之,空气过剩系数过煤气就会燃烧不完全,使温度降低。反之,空气过剩系数过大时,使火道底部温度偏高,造成焦饼上下温差加大,容易大时,使火道底部温度偏高,造成焦饼上下温差加大,容易使焦饼上部产生生焦。使焦饼上部产生生焦。 空气过剩系数除可以用仪器测量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火空气过剩系数除可以用仪器测量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火焰及时地、粗略地判断空气过剩系数的大小。生产中,通常焰及时地、粗略地判断空气过剩系数的大小。生产中,通常较多的是用肉眼来观察火焰,判断煤气和空气的配合是否恰较多的是用肉眼来观察火焰,判断煤气和空气的配合是否恰当,有无当,有无“短路短路”,火嘴有无破裂,喷嘴有无掉落和砖煤气,火嘴有无破

23、裂,喷嘴有无掉落和砖煤气道有无漏气等情况。根据经验,道有无漏气等情况。根据经验,第15页/共82页 此外,空气过剩系数还和大气温度及风向有关。此外,空气过剩系数还和大气温度及风向有关。 根据观察可及时调节空气量和煤气量,一般总是同时进行调节。如煤根据观察可及时调节空气量和煤气量,一般总是同时进行调节。如煤气量增减较小时,用调节烟道吸力的方法来调节空气量。而当煤气量增减气量增减较小时,用调节烟道吸力的方法来调节空气量。而当煤气量增减较大时,烟道吸力要配合风口开度来调节空气过剩系数的大小。较大时,烟道吸力要配合风口开度来调节空气过剩系数的大小。 根据生产经验,在正常结焦时间下,煤气流量、烟道吸力与

24、直行平均根据生产经验,在正常结焦时间下,煤气流量、烟道吸力与直行平均温度关系如表温度关系如表11-411-4。表表11-4 11-4 正常结焦时间、煤气流量、烟道吸力与直行平均温度的关系正常结焦时间、煤气流量、烟道吸力与直行平均温度的关系炉型和孔数煤气流量/(m3/h)烟道吸力/Pa直行平均温度/65孔大型焦炉2003004.7233642孔大型焦炉1004.72325孔小型焦炉502.94.957第16页/共82页 (4) (4) 检修时间检修时间 检修时,焦炉均已装煤,且大多数处于结检修时,焦炉均已装煤,且大多数处于结焦前期,所以炉温趋于下降,下降的幅度与检修时间有关,焦前期,所以炉温趋于

25、下降,下降的幅度与检修时间有关,检修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如检修检修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如检修2 2小时,炉温下降量约小时,炉温下降量约为为5 588。结焦时间较长时,检修时间也长,炉温波动大,。结焦时间较长时,检修时间也长,炉温波动大,为减少对直行温度准确性的影响,应将较长的检修时间分段为减少对直行温度准确性的影响,应将较长的检修时间分段来进行。来进行。 总之对直行温度稳定性的调节,应注意以下几点:总之对直行温度稳定性的调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1)在测量直行温度时要避免因测温时间的不均匀性所)在测量直行温度时要避免因测温时间的不均匀性所带来的误差,要求测温时间准确,速度均匀,避免

26、直行温度带来的误差,要求测温时间准确,速度均匀,避免直行温度产生较大误差。产生较大误差。 (2 2)调节温度时,煤气调节幅度不宜过大,因为温度变)调节温度时,煤气调节幅度不宜过大,因为温度变化远远滞后于煤气流量的调节,煤气流量调节后,一般要经化远远滞后于煤气流量的调节,煤气流量调节后,一般要经过过3 35 5才能明显体现出来。若要改变炉温的上升或下降趋才能明显体现出来。若要改变炉温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时间还要更长一些。另外,调节也不宜过于频繁,频繁势,时间还要更长一些。另外,调节也不宜过于频繁,频繁调节和调幅过大都会引起直行温度的波动。调节和调幅过大都会引起直行温度的波动。第17页/共82页 (

27、3 3)要根据结焦时间的长短及时调节煤气流量。由于)要根据结焦时间的长短及时调节煤气流量。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了同一班次各炉计划的结焦时间不统一,某些原因,造成了同一班次各炉计划的结焦时间不统一,应根据计划的结焦时间长短提前增减煤气流量,以保证直应根据计划的结焦时间长短提前增减煤气流量,以保证直行温度的稳定。若影响了推焦或装煤,要如实填写推焦和行温度的稳定。若影响了推焦或装煤,要如实填写推焦和装煤时间。若按正点推焦时间和装煤时间填写,会使下一装煤时间。若按正点推焦时间和装煤时间填写,会使下一循环计划结焦时间发生变化而影响炉温的波动,使直行稳循环计划结焦时间发生变化而影响炉温的波动,使直行稳定遭到

28、破坏。定遭到破坏。 (4 4)除测量炉温外,要不断的总结经验,经常检查出)除测量炉温外,要不断的总结经验,经常检查出炉焦饼的成熟情况,注意观察燃烧室火焰的燃烧情况,尽炉焦饼的成熟情况,注意观察燃烧室火焰的燃烧情况,尽量做到准确调节,保持直行温度的稳定性,使焦饼在预定量做到准确调节,保持直行温度的稳定性,使焦饼在预定的结焦时间内均匀成熟。的结焦时间内均匀成熟。第18页/共82页 4.4.直行温度均匀性的调节直行温度均匀性的调节 直行温度均匀性的调节是在保证直行温度稳定性的前直行温度均匀性的调节是在保证直行温度稳定性的前提下调节的。提下调节的。 (1 1)周转时间和出炉操作)周转时间和出炉操作 每

29、个燃烧室的温度均随相每个燃烧室的温度均随相邻炭化室所处的不同结焦时期而变化,周转时间越长,推邻炭化室所处的不同结焦时期而变化,周转时间越长,推焦越不均衡,直行温度均匀性越差。为避免调节上的混乱焦越不均衡,直行温度均匀性越差。为避免调节上的混乱,当炉温差小于,当炉温差小于1515时,不能只看一、两次的测温结果时,不能只看一、两次的测温结果,而应看,而应看2 23 3天的昼夜平均温度,确定了偏高或偏低时,天的昼夜平均温度,确定了偏高或偏低时,再进行调节。再进行调节。 (2 2)炉体情况)炉体情况 焦炉煤气加热时,当蓄热室串漏、格焦炉煤气加热时,当蓄热室串漏、格子砖堵塞、斜道区裂缝或堵塞都会使空气量

30、供应不足,从子砖堵塞、斜道区裂缝或堵塞都会使空气量供应不足,从而使火道内煤气相对过剩而燃烧不完全导致炉温下降。而使火道内煤气相对过剩而燃烧不完全导致炉温下降。第19页/共82页 当炭化室和燃烧室串漏较重时,部分荒煤气在燃烧室当炭化室和燃烧室串漏较重时,部分荒煤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会使局部温度升高;若串漏严重,则燃烧室可燃气内燃烧会使局部温度升高;若串漏严重,则燃烧室可燃气体过量,火道内不能完全燃烧并有冒烟现象,使炉温下降体过量,火道内不能完全燃烧并有冒烟现象,使炉温下降。因此在调节直行温度时,须了解炉体的情况,若有损坏。因此在调节直行温度时,须了解炉体的情况,若有损坏要尽可能加以修补。要尽可能加以

31、修补。 (3 3)煤气量的调节)煤气量的调节 供给各燃烧室的煤气量相同(边供给各燃烧室的煤气量相同(边炉燃烧室除外),才能保证直行温度均匀。各燃烧室的煤炉燃烧室除外),才能保证直行温度均匀。各燃烧室的煤气量大小的控制主要靠安装在煤气支管上的分配孔板来调气量大小的控制主要靠安装在煤气支管上的分配孔板来调节,各燃烧室煤气量的均匀分配,是靠孔板直径沿焦炉方节,各燃烧室煤气量的均匀分配,是靠孔板直径沿焦炉方向适当的排列来实现的。向适当的排列来实现的。 对于下喷式焦炉,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每个火道的煤对于下喷式焦炉,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每个火道的煤气量可用装在立管上的小孔板来控制,几种焦炉的分配孔气量可用装

32、在立管上的小孔板来控制,几种焦炉的分配孔板排列如表板排列如表11-511-5。第20页/共82页 大型焦炉 火道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孔板直径13.2 12.0 11.1 11 11.1 11.1 11.2 11.2 11.3 11.3 11.4 火道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孔板直径11.4 11.5 11.5 11.6 11.6 11.6 11.7 11.8 11.8 11.9 12.0火道号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孔板直径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

33、7 12.8 13.2 14.258-型焦炉火道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孔板直径11.8 10.4 9.1 9.2 9.3 9.3 9.4 9.4 9.5 9.5 9.5火道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孔板直径9.6 9.6 9.7 9.7 9.7 9.8 9.8 9.8 9.9 9.9 10火道号23 24 25 26 27 28孔板直径10 10.1 10.1 10.2 10.7 12二分下喷复热式焦炉火道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孔板直径11.8 10.8 9.3 9.4 9.5 9.6 9.6 9.6

34、 9.7 9.8 9.9火道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孔板直径9.8 9.8 9.9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1.8火道号23孔板直径12.5表11-5 几种焦炉的小孔板排列表第21页/共82页 分配孔板一般安装在交换旋塞前,煤气量的均匀分配分配孔板一般安装在交换旋塞前,煤气量的均匀分配与管道中的阻力有关。管道中的阻力主要在交换旋塞、煤与管道中的阻力有关。管道中的阻力主要在交换旋塞、煤气支管、横管、砖煤气道和烧嘴处,只有当燃烧系统的阻气支管、横管、砖煤气道和烧嘴处,只有当燃烧系统的阻力均匀一致,孔板排列才能使

35、煤气分配量相同。在生产中力均匀一致,孔板排列才能使煤气分配量相同。在生产中,实际上影响煤气量主要是由于交换旋塞的开度不正、孔,实际上影响煤气量主要是由于交换旋塞的开度不正、孔板安装不正或不清洁、旋塞堵塞、砖煤气道串漏或结石墨板安装不正或不清洁、旋塞堵塞、砖煤气道串漏或结石墨以及燃烧室烧嘴的堵塞或脱落等,从而造成了直行温度均以及燃烧室烧嘴的堵塞或脱落等,从而造成了直行温度均匀性变差。因此调节直行温度均匀性时,不要轻易更换孔匀性变差。因此调节直行温度均匀性时,不要轻易更换孔板,应该先查看以上影响因素,并消除这些影响因素。板,应该先查看以上影响因素,并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第22页/共82页 下喷式焦炉

36、可根据安装的孔板直径,通过测量横管压下喷式焦炉可根据安装的孔板直径,通过测量横管压力,找出管道中不正常阻力部位,消除了影响因素后,一力,找出管道中不正常阻力部位,消除了影响因素后,一般情况下炉温就可上升。只有当这些影响因素短时间不能般情况下炉温就可上升。只有当这些影响因素短时间不能消除时,才更换孔板消除时,才更换孔板,以解决煤气量的不足。为了调温准确以解决煤气量的不足。为了调温准确,正常生产时,一般用孔板来调节煤气流量而不用旋塞调,正常生产时,一般用孔板来调节煤气流量而不用旋塞调节。一般大型焦炉孔板直径每改变节。一般大型焦炉孔板直径每改变1mm,直行温度大约变直行温度大约变化化1520。值得注

37、意的是:分析直行温度时,一定要对。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直行温度时,一定要对照横排温度,有时横排曲线仅仅是测温火道或包括测温火照横排温度,有时横排曲线仅仅是测温火道或包括测温火道在内的几个火道,温度有时过高或过低时,而应处理横道在内的几个火道,温度有时过高或过低时,而应处理横排上的这几个个别火道的温度。排上的这几个个别火道的温度。 第23页/共82页 (4 4)空气量的调节)空气量的调节燃烧室温度不仅与煤气量大小有燃烧室温度不仅与煤气量大小有关,同时也与空气量有关。各燃烧室煤气量均匀一致时,关,同时也与空气量有关。各燃烧室煤气量均匀一致时,还应考虑空气量的均匀一致。进入各燃烧室的空气量由进还应考虑

38、空气量的均匀一致。进入各燃烧室的空气量由进风口开度和分烟道的吸力决定,除边炉外,进风口的开度风口开度和分烟道的吸力决定,除边炉外,进风口的开度应全炉一致。根据边燃烧室煤气量为中部进风量的应全炉一致。根据边燃烧室煤气量为中部进风量的7070%7575% ,确定边炉进风口开度为中部的,确定边炉进风口开度为中部的3535%4040%,次边,次边炉进风口开度为炉进风口开度为8585%9090%。 进风口开度、废气砣杆的高度应保持一致。废气砣落进风口开度、废气砣杆的高度应保持一致。废气砣落下时,进入各燃烧室的空气量主要由废气盘翻板的开度来下时,进入各燃烧室的空气量主要由废气盘翻板的开度来调节。为使蓄热室

39、顶部吸力一致,废气盘翻板开度应按距调节。为使蓄热室顶部吸力一致,废气盘翻板开度应按距烟囱远近而定,一般把中间部位的废气盘翻板开度配置在烟囱远近而定,一般把中间部位的废气盘翻板开度配置在中间,使两端的翻板有调节余地。中间,使两端的翻板有调节余地。 总之,直行温度偏高或偏低时,要查明原因,准确处总之,直行温度偏高或偏低时,要查明原因,准确处理。理。第24页/共82页 三、冷却温度冷却温度 第25页/共82页 将测量结果按机侧(或焦侧)同一测温时间的各测温将测量结果按机侧(或焦侧)同一测温时间的各测温火道的温度计算平均值,其计算的每分钟平均温度与换向火道的温度计算平均值,其计算的每分钟平均温度与换向

40、后后2020s s时的平均温度之差,即为各时间的冷却温度下降量时的平均温度之差,即为各时间的冷却温度下降量。以温度下降量和换向时间分别为纵、横坐标,分机、焦。以温度下降量和换向时间分别为纵、横坐标,分机、焦侧绘出曲线,此曲线称作侧绘出曲线,此曲线称作冷却曲线冷却曲线。从曲线中可查出直行。从曲线中可查出直行温度测量后各时间与交换后所需的冷却温度下降量。温度测量后各时间与交换后所需的冷却温度下降量。 表表11-611-6是是4242孔孔JN43JN43型焦炉测出的冷却温度。如换向后型焦炉测出的冷却温度。如换向后9 9minmin测得的焦侧测得的焦侧8 8号燃烧室直行温度为号燃烧室直行温度为1295

41、1295,查对应时,查对应时间的温度下降量为间的温度下降量为51.651.6,因此该火道温度换向后,因此该火道温度换向后2020s s的的校正温度为:校正温度为:1295+51.6=1346.61295+51.6=1346.6。第26页/共82页燃烧室号456789101112平均/下降量/1/313401 3701 3501380134013451335134513451350.0 113301 3601 3401370133513301340134013301341.78.3 213201 3501 3251360132513201340133013201332.317.7 313101

42、3451 3151350131513101330132013100322.827.2 413051 3401 3101340131013051330132013051318.431.6 513001 3351 3051335130513001325131513001314.435.6 612951 3351 3001335130512901320131013001310.040.0 712901 3351 2951335130012851315130512951306.243.8 812801 3301 2901330130012801310130012901301.748.3 912851

43、3251 2851325129512751305130012901289.451.6 1012751 3201 2801320129512751305129512901295.055.0 1112751 3201 2751320128512701300128512851290.659.4 1212751 3201 2751320128512651300128012801289.565.5 1312701 3151 2751315128512651300128012801287.362.7 1412701 3151 2701315128512601295128012801285.664.4 15

44、12651 3101 2701310128512601290127512751282.367.7 1612451 2901 2451290128512351270125012651261.788.3 表11-6 JN43型焦炉焦侧冷却温度下降量测定记录 第27页/共82页 冷却温度必须在焦炉正常操作和加热制度稳定的条件下冷却温度必须在焦炉正常操作和加热制度稳定的条件下测量,在测量时不能改变煤气流量、烟道吸力、进风口开度测量,在测量时不能改变煤气流量、烟道吸力、进风口开度及提前或延迟推焦等。及提前或延迟推焦等。 冷却温度与煤气的组成、换向周期、火道温度、结焦时冷却温度与煤气的组成、换向周期、火道

45、温度、结焦时间、空气过剩系数等因素有关,生产中当结焦时间或加热制间、空气过剩系数等因素有关,生产中当结焦时间或加热制度变化较大时,应重测冷却温度;当结焦时间稳定时,冷却度变化较大时,应重测冷却温度;当结焦时间稳定时,冷却温度每年至少重测一次。温度每年至少重测一次。 四、横排温度四、横排温度 同一燃烧室横向所有火道的温度叫做横排温度同一燃烧室横向所有火道的温度叫做横排温度。炭化室。炭化室的宽度从机侧到焦侧逐渐增加,装煤量也逐渐增加,除两侧的宽度从机侧到焦侧逐渐增加,装煤量也逐渐增加,除两侧炉头火道外(由于炉头温度散热而较低),从机侧到焦侧火炉头火道外(由于炉头温度散热而较低),从机侧到焦侧火道温

46、度应均匀上升,即机、焦侧测温火道的温度差值与炭化道温度应均匀上升,即机、焦侧测温火道的温度差值与炭化室的锥度值大致相同。生产时,为使焦饼沿炭化室长向均匀室的锥度值大致相同。生产时,为使焦饼沿炭化室长向均匀成熟和炉头不出现生焦,需用横排温度检查燃烧室从机侧到成熟和炉头不出现生焦,需用横排温度检查燃烧室从机侧到焦侧的温度分布情况。焦侧的温度分布情况。 第28页/共82页 1. 1. 横排温度的测量方法横排温度的测量方法 为了避免换向后温度下降的影响,规定在换向后为了避免换向后温度下降的影响,规定在换向后5 5minmin(或或1010minmin)开始测量,并按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速度测量。一开始测

47、量,并按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速度测量。一般单号燃烧室从机侧测向焦侧,双号燃烧室从焦侧测向机侧般单号燃烧室从机侧测向焦侧,双号燃烧室从焦侧测向机侧。测温速度要均匀,每分钟大约测量。测温速度要均匀,每分钟大约测量1010个火道。个火道。 2. 2. 横排温度的评定横排温度的评定 由于同一燃烧室相邻火道测量的时间相差极短,且只需由于同一燃烧室相邻火道测量的时间相差极短,且只需了解同一燃烧室各火道温度相对的均匀性,所以不需要将所了解同一燃烧室各火道温度相对的均匀性,所以不需要将所测温度进行校正。为了评定横排温度的好坏,将所测得的横测温度进行校正。为了评定横排温度的好坏,将所测得的横排温度绘成横排温度曲线

48、(绘制时,以火道号按顺序为横坐排温度绘成横排温度曲线(绘制时,以火道号按顺序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进行),再将机、焦两侧标准温度以规标,以温度为纵坐标进行),再将机、焦两侧标准温度以规定的两侧温差为斜率绘成一直线作为标准线(其位置应在横定的两侧温差为斜率绘成一直线作为标准线(其位置应在横排曲线的中间部位)。排曲线的中间部位)。 第29页/共82页 各火道温度(炉头温度除外)与标准线相比,一般规各火道温度(炉头温度除外)与标准线相比,一般规定偏差大于定偏差大于1515者为不合格火道,并按下式计算横排温度者为不合格火道,并按下式计算横排温度均匀系数:均匀系数:横排温度均匀系数横排温度均匀系数=

49、= 注:式中考核火道数不包括炉头各两个边火道,如注:式中考核火道数不包括炉头各两个边火道,如58-58-型焦炉为型焦炉为2424个考核火道。个考核火道。 每个燃烧室的横排温度曲线是调节各横排火道温度的每个燃烧室的横排温度曲线是调节各横排火道温度的依据。依据。 考核火道数不合格火道数考核火道数 第30页/共82页 3.3.横排温度的调节横排温度的调节 新开工生产的焦炉由于各处漏气等原因得不到较好的新开工生产的焦炉由于各处漏气等原因得不到较好的横排温度曲线,只有经过喷漆、灌浆,大量漏气基本消除横排温度曲线,只有经过喷漆、灌浆,大量漏气基本消除,加热制度稳定后,才能进行横排温度调节。,加热制度稳定后

50、,才能进行横排温度调节。 横排温度调节可分为粗调和细调,调节时间约为半年横排温度调节可分为粗调和细调,调节时间约为半年左右。粗调主要是调节加热设备,处理个别高温点和低温左右。粗调主要是调节加热设备,处理个别高温点和低温点,调匀蓄热室顶部吸力,稳定加热制度;细调主要通过点,调匀蓄热室顶部吸力,稳定加热制度;细调主要通过调节煤气量和空气量,进一步调整各调节装置,以较少的调节煤气量和空气量,进一步调整各调节装置,以较少的配比量达到较高的横排温度均匀系数,调节出合理的加热配比量达到较高的横排温度均匀系数,调节出合理的加热制度,最终获得焦饼的均匀成熟,使焦炉尽快达到所设计制度,最终获得焦饼的均匀成熟,使

51、焦炉尽快达到所设计的生产能力。的生产能力。第31页/共82页 细调时,一般先选择相邻的细调时,一般先选择相邻的5 51010排燃烧室进行,从调排燃烧室进行,从调试中寻找最佳的加热制度,然后推广到全炉。细调过程中试中寻找最佳的加热制度,然后推广到全炉。细调过程中,每次应小量调节,调节后要计算空气过剩系数和横排温,每次应小量调节,调节后要计算空气过剩系数和横排温度均匀系数以及绘制横排曲线,检查燃烧情况,调整蓄热度均匀系数以及绘制横排曲线,检查燃烧情况,调整蓄热室顶部吸力。必要时还得调整烧嘴和调节砖的排列,最终室顶部吸力。必要时还得调整烧嘴和调节砖的排列,最终达到燃烧室中煤气量和空气量均匀分布的目的

52、。达到燃烧室中煤气量和空气量均匀分布的目的。 调节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原因很多,如集气管压调节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原因很多,如集气管压力升高,可能是炭化室往燃烧室串漏了煤气;横排曲线两力升高,可能是炭化室往燃烧室串漏了煤气;横排曲线两头低中间高,可能是炉头封墙和蓄热室封墙不严;若灌浆头低中间高,可能是炉头封墙和蓄热室封墙不严;若灌浆后增加煤气量和空气量温度仍上不去,可能是砖煤气道串后增加煤气量和空气量温度仍上不去,可能是砖煤气道串漏;漏; 第32页/共82页 五、炉头温度五、炉头温度 炉头温度指机、焦侧的第一个火道温度炉头温度指机、焦侧的第一个火道温度。测量的目的。测量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炉头

53、温度的变化,并检测其均匀性。由于炉头是及时掌握炉头温度的变化,并检测其均匀性。由于炉头火道散热多,温度较低且波动大,为防止炉头焦饼不熟,火道散热多,温度较低且波动大,为防止炉头焦饼不熟,以及装煤后炉头降温过多,使炉砖开裂变形,需定期测量以及装煤后炉头降温过多,使炉砖开裂变形,需定期测量炉头温度。炉头温度的平均值与该侧的标准温度差值应小炉头温度。炉头温度的平均值与该侧的标准温度差值应小于于150150。当推焦炉数减少,降低燃烧室温度时,应保。当推焦炉数减少,降低燃烧室温度时,应保持炉头温度不低于持炉头温度不低于11001100。当大幅度延长结焦时间时,应。当大幅度延长结焦时间时,应保持保持950

54、950以上。炉头温度不能过低,但也不能过高,若以上。炉头温度不能过低,但也不能过高,若炉头焦过火,会造成摘取炉门后焦炭大量塌落,给推焦造炉头焦过火,会造成摘取炉门后焦炭大量塌落,给推焦造成困难。成困难。第33页/共82页 炉头温度和直行温度测量相似,只是所测结果不作冷却校炉头温度和直行温度测量相似,只是所测结果不作冷却校正。测量完毕,分别计算机、焦侧炉头平均温度(边炉除外正。测量完毕,分别计算机、焦侧炉头平均温度(边炉除外)。为评定炉头温度的好坏,还应算出炉头温度均匀系数,)。为评定炉头温度的好坏,还应算出炉头温度均匀系数,以各炉头火道温度与上述平均温度相差不大于以各炉头火道温度与上述平均温度

55、相差不大于5050为合格为合格,且边炉不计系数。,且边炉不计系数。 一般规定每月测量两次,当结焦时间过长、过短或炉体一般规定每月测量两次,当结焦时间过长、过短或炉体衰老时,应增加测量次数。衰老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六、焦饼中心温度六、焦饼中心温度 焦饼中心温度是焦炭成熟的标志,也是标准温度制定的焦饼中心温度是焦炭成熟的标志,也是标准温度制定的依据。依据。为了解所制定的标准温度是否合理,焦饼在长向、高为了解所制定的标准温度是否合理,焦饼在长向、高向是否成熟均匀,需选择加热正常的炉号,在推焦前半小时向是否成熟均匀,需选择加热正常的炉号,在推焦前半小时测量焦饼的中心温度。在机、焦侧各取上、中、下三点

56、分别测量焦饼的中心温度。在机、焦侧各取上、中、下三点分别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焦饼中心温度,并分别求出两侧焦饼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焦饼中心温度,并分别求出两侧焦饼的上、下温度差,温差越大,焦炭质量越差,一般焦饼上下的上、下温度差,温差越大,焦炭质量越差,一般焦饼上下温差不超过温差不超过100100。焦饼中心温度一般规定为。焦饼中心温度一般规定为100010005050。第34页/共82页 正常生产条件下,焦饼中心温度规定每月测量一次。正常生产条件下,焦饼中心温度规定每月测量一次。当更换加热煤气、改变结焦时间、配煤比变动较大或改变当更换加热煤气、改变结焦时间、配煤比变动较大或改变标准温度及机、焦侧

57、温度较多时,也应测焦饼中心温度。标准温度及机、焦侧温度较多时,也应测焦饼中心温度。 有些厂利用机、焦两侧各插入一根钢管,用细铁丝吊有些厂利用机、焦两侧各插入一根钢管,用细铁丝吊入不锈钢片,靠移动不锈钢片位置来测各点的焦饼中心温入不锈钢片,靠移动不锈钢片位置来测各点的焦饼中心温度。也可以用红外测温仪在推焦时测焦饼表面温度来推算度。也可以用红外测温仪在推焦时测焦饼表面温度来推算焦饼中心温度。国外还有在推焦杆上安装红外测温仪,在焦饼中心温度。国外还有在推焦杆上安装红外测温仪,在推焦过程中,测炭化室墙的温度后,换算出焦饼中心温度推焦过程中,测炭化室墙的温度后,换算出焦饼中心温度。第35页/共82页 七

58、、蓄热室顶部温度七、蓄热室顶部温度 测量蓄热室顶部温度的目的是防止格子砖烧熔或高炉灰熔结测量蓄热室顶部温度的目的是防止格子砖烧熔或高炉灰熔结,检查蓄热室顶部温度是否正常,及时发现有无局部高温、串漏,检查蓄热室顶部温度是否正常,及时发现有无局部高温、串漏、下火等情况。、下火等情况。测量从交换机端开始,在两个交换时间内测完一测量从交换机端开始,在两个交换时间内测完一侧或两侧。为了测出较高的温度,交换后立即开始测量。当用焦侧或两侧。为了测出较高的温度,交换后立即开始测量。当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测上升气流蓄热室,当用高炉煤气加热时,测下炉煤气加热时,测上升气流蓄热室,当用高炉煤气加热时,测下降气流蓄热室

59、。测温点选在蓄热室顶部中心隔墙处或最高温度处降气流蓄热室。测温点选在蓄热室顶部中心隔墙处或最高温度处,测温处有测温孔。,测温处有测温孔。 测量后分别计算机、焦侧蓄热室顶部平均温度(边蓄热室除测量后分别计算机、焦侧蓄热室顶部平均温度(边蓄热室除外)。规定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最高不得超过外)。规定硅砖蓄热室顶部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3201320。黏土砖蓄。黏土砖蓄热室温度最高不得超过热室温度最高不得超过12501250,尤其是粘土砖蓄热室,因其荷重,尤其是粘土砖蓄热室,因其荷重软化温度低,所以蓄热室顶部温度不能过高。软化温度低,所以蓄热室顶部温度不能过高。 定期测量蓄热室顶部温度还可了解焦炉的蓄热及预

60、热等情况定期测量蓄热室顶部温度还可了解焦炉的蓄热及预热等情况,可发现炉体结构是否完整、有无短路等,若蓄热室温度不正常,可发现炉体结构是否完整、有无短路等,若蓄热室温度不正常,应查找原因。蓄热室顶部温度一般规定每月至少测量一次。,应查找原因。蓄热室顶部温度一般规定每月至少测量一次。第36页/共82页 八、小烟道温度八、小烟道温度 小烟道温度就是废气的排出温度小烟道温度就是废气的排出温度。为判为判断主墙的串漏情况,要求小烟道温度不应高于断主墙的串漏情况,要求小烟道温度不应高于450450,最低,最低不应低于不应低于200200。温度太高可能是炉体不严造成漏气、格子。温度太高可能是炉体不严造成漏气、

61、格子砖积灰、烧熔或蓄热室产生砖积灰、烧熔或蓄热室产生“下火下火”所致;太低将影响烟囱所致;太低将影响烟囱的吸力。小烟道温度一般在下降气流时测量,测量部位在煤的吸力。小烟道温度一般在下降气流时测量,测量部位在煤气、空气蓄热室的废气盘两叉处。在正常情况下,每季度测气、空气蓄热室的废气盘两叉处。在正常情况下,每季度测量一次,在改变标准温度时应增加测定次数。烧高炉煤气时量一次,在改变标准温度时应增加测定次数。烧高炉煤气时,煤气、空气蓄热室小烟道温度差别太大时,若无特殊情况,煤气、空气蓄热室小烟道温度差别太大时,若无特殊情况属于废气分配不当引起。测温方法是将玻璃温度计在交换前属于废气分配不当引起。测温方

62、法是将玻璃温度计在交换前放入废气盘测温孔内,深度约放入废气盘测温孔内,深度约200200mmmm,换向后换向后1010minmin看结果。看结果。第37页/共82页 九、炉顶空间温度九、炉顶空间温度 炉顶空间温度是指炭化室顶部空间在结焦时间炉顶空间温度是指炭化室顶部空间在结焦时间2/32/3时的荒时的荒煤气温度。煤气温度。炉顶温度的高低对化学产品的产率、质量和炉顶结炉顶温度的高低对化学产品的产率、质量和炉顶结石墨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炉顶温度过高,降低化学产率和质石墨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炉顶温度过高,降低化学产率和质量,上升管内石墨生长较快;温度过低既不利于化学产品的生量,上升管内石墨生长较快;

63、温度过低既不利于化学产品的生成,也影响炭化室上部焦饼的生成。所以炉顶空间温度应控制成,也影响炭化室上部焦饼的生成。所以炉顶空间温度应控制在在8008003030,一般不应超过,一般不应超过850850。炉顶空间温度每日测量一。炉顶空间温度每日测量一次,每次测次,每次测3 3个炭化室。测时用热电偶测量,测温的位置在靠个炭化室。测时用热电偶测量,测温的位置在靠上升管的中心带孔的炉盖内(或专设的测量孔)内,因此测得上升管的中心带孔的炉盖内(或专设的测量孔)内,因此测得的值由于炉墙对热电偶的热辐射较实际炉顶空间温度要高。的值由于炉墙对热电偶的热辐射较实际炉顶空间温度要高。第38页/共82页第二节压力制

64、度及其调节第二节压力制度及其调节 制定正确的压力制度能起到保护炉体、增加炉体寿命、稳定制定正确的压力制度能起到保护炉体、增加炉体寿命、稳定焦炉正常加热和保证整个结焦时间内生产安全的作用。焦化厂制焦炉正常加热和保证整个结焦时间内生产安全的作用。焦化厂制定了用各部位不同的压力指标来协调整个焦炉的正常运行,把这定了用各部位不同的压力指标来协调整个焦炉的正常运行,把这些压力指标称为焦炉的压力制度。些压力指标称为焦炉的压力制度。 制定压力制度的依据是:制定压力制度的依据是: (1 1)炭化室内的煤气压力在整个结焦期内均应保持正压,)炭化室内的煤气压力在整个结焦期内均应保持正压,只要保持吸气管下方炭化室底

65、部在结焦末期为只要保持吸气管下方炭化室底部在结焦末期为正压正压,就能保证全,就能保证全炉炭化室内各点在任何情况下均为正压,并以此压力确定集气管炉炭化室内各点在任何情况下均为正压,并以此压力确定集气管压力。压力。 (2 2)在焦炉操作的所有情况下(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在焦炉操作的所有情况下(正常操作、改变结焦时间、停止出炉、停止加热等),燃烧系统各处压力必须小于相邻的、停止出炉、停止加热等),燃烧系统各处压力必须小于相邻的炭化室压力。炭化室压力。 (3 3)在同一结焦时间内,沿加热系统高度方向的压力分布应)在同一结焦时间内,沿加热系统高度方向的压力分布应当稳定。控制合适的蓄热室顶部吸力是实现

66、这一原则的必由之路当稳定。控制合适的蓄热室顶部吸力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必由之路。第39页/共82页一、集气管压力一、集气管压力为了保证在整个结焦时间内,炭化室各部位的压力稍大为了保证在整个结焦时间内,炭化室各部位的压力稍大于燃烧系统的压力于燃烧系统的压力( (有助于结石墨密封炉墙和炉底有助于结石墨密封炉墙和炉底) )及外界的及外界的大气压力(避免空气漏入炭化室烧掉焦炭和化学产品,并防大气压力(避免空气漏入炭化室烧掉焦炭和化学产品,并防止砌体出现熔洞渣蚀等可能),规定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止砌体出现熔洞渣蚀等可能),规定炭化室底部压力在结焦末期不小于末期不小于5 5PaPa为原则来确定集气管压力。为原则来确定集气管压力。炭化室底部压力由集气管压力控制,调节集气管压力,炭化室底部压力由集气管压力控制,调节集气管压力,使吸气管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在结焦末期的压力为正压。这是使吸气管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在结焦末期的压力为正压。这是因为吸气管两端压力高,中部压力低,结焦初期炭化室压力因为吸气管两端压力高,中部压力低,结焦初期炭化室压力大,到末期压力小,只要结焦末期吸气管中部压力为正值,大,到末期压力小,只要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