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08778722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九m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m序列的特性、产生方法及应用。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1、观察m序列,识别其特征。2、观察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2)、基本原理m序列是有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周期为2n1的码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1、产生原理图9-1示出的是由n级移位寄存器构成的码序列发生器。寄存器的状态决定于时钟控制下输入的信息(“0”或“1”),例如第I级移位寄存器状态决定于前一时钟脉冲后的第i1级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图中G,Cn均为反馈线,其中C0=Cn=1,表示反馈连接。因为m序列是由循环序列发生器产生的,因此Co和Cn肯定为1,即参与反

2、馈。而反馈系数C1,C2,,Cn-1若为1,参与反馈;若为0,则表示断开反馈线,即开路,无反馈连线。一个线性反馈移动寄存器能否产生m序列,决定于它的反馈系数c(i0,1,2,L,n),下表中列出了部分m序列的反馈系数c,按照下表中的系数来构造移位寄存器,就能产生相应的m序列。表9-1部分m序列的反馈系数表级数n周期P反馈系数Ci(采用八进制)37134152353145,67,75663103,147,1557127203,211,217,235,277,313,325,345,3678255435,453,537,543,545,551,703,74795111021,1055,1131,1

3、157,1167,11751010232011,2033,2157,2443,2745,34711120474005,4445,5023,5263,6211,736312409510123,11417,12515,13505,14127,1505313819120033,23261,24633,30741,32535,37505141638342103,51761,55753,60153,71147,674011532765100003,110013,120265,133663,142305根据表9-1中的八进制的反馈系数,可以确定m序列发生器的结构。以7级m序列反馈系数G(211)8为例,首

4、先将八进制的系数转化为二进制的系数即G(010001001)2,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各级反馈系数分别为:C01、G0、C30、C41、C50、C60、C71,由此就很容易地构造出相应的m序列发生器。根据反馈系数,其他级数的m序列的构造原理与上述方法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表9-1中列出的是部分m序列的反馈系数,将表中的反馈系数进行比特反转,即进行镜像,即可得到相应的m序列。例如,取C4(23)8(1001厲,进行比特反转之后为(10011)2(31)8,所以4级的m序列共有2个。其他级数m序列的反馈系数也具有相同的特性。理论分析指出,n级移位寄存器可以产生的m序列个数由下式决定:Ns(2n1)/n其中

5、,(x)为欧拉函数,其值小于等于x,并与x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包括1在内)。例如对于4级移位寄存器,则小于24115并与15互质的数为1、2、4、7、&11、13、14,共8个,所以(15)8,Ns8/42,所以4级移位寄存器最多能产生的m序列数为2。总之,移位寄存器的反馈系数决定是否产生m序列,起始状态决定序列的起始点,不同的反馈系数产生不同的码序列。2、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为RAD(9-1)式中,A为对应位码元相同的数目;D为对应位码元不同的数目。自相关系数为()丄_D丄_D(9-2)对于m序列,其码长为P=2n1,在这里AP也等于码序列中的码元数,即“0”和“1”个数的总

6、和。其中“0”的个数因为去掉移位寄存器的全“0”状态,所以A值为n1A21(9-3)“1”的个数(即不同位)D为n1/、D2(9-4)根据移位相加特性,m序列an与移位an-T进行模2加后,仍然是一个m序列,所以“0”(2n11)和“1”的码元个数仍差1,由式(9-2)(9-4)可得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为0时(9-5)2加后,全部为“0”,即D=0,而当工=0时,因为an与an-0的码序列完全相同,经模A=P。由式(9-2)可知(0)丄1=0时(9-6)P因此,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为10()10,1,2,p-1(9-7)P下面通过实例来分析自相关特性图9-3所示为4级m序列的码序列发生器。假设初始

7、状态为0001,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逐次移位。D3D4作为D1输入,则n=4码序列产生过程如表9-2所示。表9-24级m序列产生状态表状态时钟、D1D2D3D4D3D4输出序列0000111110000020100003001010410011151100006011010710110180101119101010101101111111101012111101130111011400110115000111由图9-3所示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4级m序列为:11,设此序列为mi。右移3比特后的码序列为m2:10,相应的波形如图9-4所示,同时为了进行自相关系数的计算,分别列出了mi序列是自身相乘的

8、波形和mim2的波形。则自相关系数丄。15x(3)AD_8,同理可得x(0)1。可以验证:当815t(a)移位之前的m序列m1t(b)右移3Tc得到的m序列m2tA+10-1A+10-1A+10-1(c)m1Xm2(d)m1Xm10时,x()比较m1和m2两个序列,相同码元的数目A=7,不同码元的数目D=8,A+10-1图9-44级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3、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两个码序列的互相关函数是两个不同码序列一致程度(相似性)的度量,它也是位移量的函数。当使用码序列来区分地址时,必须选择码序列互相关函数值很小的码,以避免用户之间互相干扰。研究表明,两个长度周期相同,由不同反馈系数产生的m序列,

9、其互相关函数(或互相关系数)与自相关函数相比,没有尖锐的二值特性,是多值的。作为地址码而言,希望选择的互相关函数越小越好,这样便于区分不同用户,或者说,抗干扰能力强。在二进制情况下,假设码序列周期为P的两个m序列,其互相关函数Ry(T)为Rxy()AD(9-9)式中,A为两序列对应位相同的个数,即两序列模2加后“0”的个数;D为两序列对应位不同的个数,即两序列模2加后“1”的个数。为了理解上述指出的互相关函数问题,在此以n5时由不同的反馈系数产生的两个m序列为例计算它们的互相关系数,以进一步讲述m序列的互相关特性。将反馈系数为(45)8和(75)8时产生的两个5级m序列分别记做:mt:0101

10、0和m,:0100,序列m1和m,的互相关函数如表9-3所示。表9-3序列m1和m2的互相关函数表序列m1序列m2m1右移的码元数目(单位为1/TC)Rxy()2(n121(n2)/221根据表9-3中的互相关函数值可以画出序列m1和m,的互相关函数曲线,如图9-5所示。可以看出,不同于m序列自相关函数的二值特性,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是一个多值函数。在码多址系统中,m序列用作地址码时,互相关函数值越小越好。研究表明,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具有多值特性,其中一些互相关函数特性较好,而另一些则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应取互相关特性较好的m序列作为地址码,由此便引出m序列优选对的概念。4、m序列的性质:前面详

11、细讨论了m序列的产生原理,自相关以及互相关特性这部分将对m序列的性质做一个总结,有关特性以反馈系数为(45)8的5级m序列01010为例进行验证。m序列具有以下性质:1)均衡性:由m序列的一个周期中,0和1的数目基本相等。1的数目比0的数目多一个。该性质可由m序列01010看出:总共有16个1和15个0。2)游程分布:m序列中取值相同的那些相继的元素合称为一个“游程”。游程中元素的个数称为游程长度。n级的m序列中,总共有2n1个游程,其中长度为1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2,长度为2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4,长度为k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2k。且长度为k的游程中,连0与连1的游程数各占一半。如序列01

12、010中,游程总数为25116,此序列各种长度的游程分布如下:长度为1的游程数目为8,其中4个1游程和4个0游程;长度为2的游程数目为4,2个11游程,2个00游程;长度为3的游程数目为2,1个111游程,1个000游程;长度为4的连0游程数目为1;长度为5的连1游程数目为1。3)移位相加特性:一个m序列mi与其经任意延迟移位产生的另一序列m2模2相加,得到的仍是mi的某次延迟移位序列m3,即mim2m3,验证如下:mi=OlOlO,右移3位得到序列m2=00111,则得叫=01101,可以看出,mi右移五位即可得到叫。4)相关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移位相加特性来验证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因为移位相

13、加后得到的还是m序列,因此0的个数比1的个数少1个,所以,当0时,自相关系数()丄。P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如式(9-6)所示,图9-2也清楚的表示了m序列的二值自相关特性。3)、实验原理1、实验模块简介本实验需用到CDMA发送模块、CDMA接收模块及IQ调制解调模块。(1)CDMA发送模块:本模块主要功能:产生PN31伪随机序列,将伪随机序列或外部输入的其它数字序列扩频,扩频增益为32,扩频后输出码速率为512kbps,可输出两路不同扩频码信号。(2)CDMA接收模块:本模块主要功能:完成射频信号的选频放大,当本地扩频码设置为与发送端扩频码相同时,可完成扩频码的捕获及跟踪,进而完成扩频信号的解扩

14、。(3)IQ调制解调模块:本模块主要功能:产生调制及解调用的正交载波;完成射频正交调制及小功率线性放大;三、主要仪器设备移动通信模拟实验箱、同轴视频线、台阶插座线。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在实验箱上正确安装CDMA发送模块(以下简称发送模块)、CDMA接收模块(以下简称接收模块)及IQ调制解调模块(以下简称IQ模块)。2、关闭实验箱电源,按如下方式连线:a、用鳄鱼夹连接发送模块上的“DATA1IN和“GND”测试钩。b、用台阶插座线完成如下连接: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发送模块:DS1OUTIQ模块:I-IN进行PSK调制c、用同轴视频线完成如下连接: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IQ模块:输出(J2)接收模块:输入(J2)将扩频后的PSK已调信号进行解扩*检查连线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3、用示波器观测接收模块“输出2”点信号,调整“幅度”电位器使该点信号电压峰峰值为左右。4、观察m序列波形及其特征a、将发送模块上“GOLD1SET拨码开关所有位全置为“0”(拨向下)。b、将接收模块上“GOLDSET拨码开关所有位全置为“0”,按RESET键完成设置。c、将接收模块上“捕获”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此时捕获指示灯“LED1”应灭。d、用示波器观测发送模块“DS1”点信号波形。5、用示波器观测接收模块“TX2”点信号波形,观察m序列的自相关特性。五、实验结果(测试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