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快乐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8754228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快乐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快乐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快乐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快乐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2、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消化过程。【知识要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 (搅拌、咀嚼)咽(既是食物通道也是空气通道)食道(基本没有消化吸收功能)胃(吸收水,酒精)消化道 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脂肪酸、氨基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肝 (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乳化脂肪)消化腺胰腺 (分泌胰液)胃腺 (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肠腺 (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牙齿: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牙龈三部分。龋齿:细菌将糖类变成酸液,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

2、深入牙髓腔,引起牙痛。二、食物的消化(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在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pH)下,可以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2)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3)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必须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 口腔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小肠 酶 葡萄糖蛋白质 胃胃蛋白酶 多肽 酶小肠 氨基酸脂肪 酶小肠 甘油、脂肪酸 (4)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有甜味。(5)药物一

3、般用淀粉制成的胶囊包裹起来服用,好处是在胃里不会被消化,可以顺利达到小肠后被消化吸收。(6)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7)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曲线。口腔食道胃小肠消化道物质的含量蛋白质脂肪淀粉【典型例题】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如右图所示: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

4、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其中实验组是 号试管;2、3两号试管 (选填“可以/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 。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色。(3)设计3号试管这种处理的目的是证明 对馒头消化的作用。A咀嚼 B唾液 C温度 DpH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4)由此可知,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但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 ,并最终被分解成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1、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吸收面积大,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吸收。2、甘油、脂肪酸等由脂肪转化而来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余的营养物质直接进入血液。【巩固练习】课后练习。【学有所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写下来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