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8547722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轴上各点始终静止不动。其次是轴外刚体上的各个质点,尽管到轴的距离(即转动半径)不同,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线位移也不同,但转过的角位移却相同,因此只要在刚体上任意选定一点,研究该点绕定轴的转动并以此来描述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量大小的度量,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刚体转动惯量除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有关。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一、目的1. 用扭摆

2、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和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劲度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二、原理扭摆的构造见图 1 所示,在其垂直轴 1 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 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使摩擦力矩尽可能降低。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 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 M 与所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即MK( 1)式中, 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MI式中, 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图 1M( 2)I令2K1)与式(

3、2)得,且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式(Id 2K2dt 2I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即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Acos( t)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为初相位角,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T22I( 3)K利用公式( 3)测得扭摆的摆动周期后,在I 和 K 中任意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有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 1 -算得到。根据此可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 值。若要测定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3)即可算出该物体绕

4、转动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 0 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I0 + mx2。这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三、仪器与器材扭摆,几种有规则的待测转动惯量的物体(空心金属圆柱体、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细金属杆,杆上有两块可以移动的金属块),数字式计数计时器以及数字式电子台秤。多功能计数计时器由主机和光电探头两部分组成。用光电探头来检测挡光杆是否挡光,根据挡光次数自动判断是否已达到所设定的周期数。 周期数可由预置数开关来设定。 按下“复位”按钮时,显示值为“0000 ” 秒,当挡光杆第一次通过光

5、电探头的间隙时,计时即开始。当达到预定周期数后,便自动停止计数,并显示出 4 位数字。例如, “ 1874”,测时精度为0.01s,后两位代表小数点后的数值,单位为秒。所以显示值为18.74s。光电探头采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人眼无法直接观察仪器工作是否正常。但可用纸片遮挡光电探头间隙部位,检查计时器是否开始计时和达到预定周期数时是否停止计数,以及按下“复位”钮时是否显示为“ 0000 ”。为防止过强光线对光电探头的影响,光电探头不能放置在强光下。实验时采用窗帘遮光,确保计时的准确。数字式电子台秤是利用数字电路和压力传感器组成的一种台秤。本实验所用的台秤,称量为1.999kg ,分度值为

6、0.1g,(仪器误差为0.1g)。使用前应检查零读数是否为“0”。若显示值在空载时不是“0”值,可以调节台秤右侧方的手轮,使显示值为“ 0”。物体放在秤盘上即可从显示窗直接读出该物体的重量(近似看作质量 m),最后一位出现 1 的跳动属正常现象。四、预习作业1当光电门及计时器均工作正常,而实验中发现计时器忽然停不下来或不计数,试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2在弹簧的恢复力矩范围内,若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的角度大小不同,请问实验测得的扭摆摆动周期是否相同?五、实验内容1. 熟悉扭摆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计时器的正确使用方法。2. 测定扭摆的扭转常数 K 。3. 测定塑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和细杆的转动

7、惯量,并和理论值比较,计算百分差。4.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步骤 1. 用台秤、游标卡尺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和必要的几何尺寸。 例如圆筒的内径和外径、 圆柱体的外径、木球的直径等。2. 在转轴上装上对此轴的转动惯量为I0 的金属载物圆盘。 测量 10 个摆动周期所需要的时间 10T0 。再在载物圆盘上放置转动惯量为I1 的塑料圆柱体(转动惯量I1 数值可由圆柱体的质量m1 和外径 D 1 算出,即I 11 m1 D12 ,则总的转动惯量为 I 1I 0 ,测量 10T1 所需时间。)8由公式( 3)可得出T0I 0I 0T02T1或I 1T 2T2I 0I 110弹簧的扭转常数K4 2I 1

8、T02( 4)T12- 2 -在 SI 制中 K 的单位为kg m2 s- 2(或 N m)3. 将金属圆筒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10 次所需时间 10T2。4.取下载物圆盘,将木球用夹具装在转轴上端,并在木球上粘贴一条硬纸片(作挡光杆用)。测量摆动 10 次所需时间 10T3。5.取下木球,将细杆装在转轴上,细杆中心与转轴重合,测量摆动10 次所需时间 10T4。6.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如图 2 所示的水平金属细杆,其质心置于竖直转轴上,两块金属滑块4 可在金属滑杆上滑动,并且可以固定在金属杆上已刻好的槽口内,每个槽口间的距离为5.00cm。先将滑块从细杆上取下,将细杆与夹具安装在转动

9、轴上(注意: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出它摆动 5 或 10 个周期所需时间。然后将滑块对称地放在细杆上。使滑块质心与转轴的距离x 分别为 5.00cm,10.00cm, 15.00cm,20.00cm, 25.00cm ,测出对应于不同距离时的摆动周期。根据公式3 算出其相应的转动惯量,并和理论值作比较,以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由于夹具的转动惯量与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相比甚小,因此在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7. 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以便考核实验数据是否合格。汪意事项1. 挡光杆(纸片、细杆)必须通过光电探头间隙内的两个小孔。光电探头应放置在挡光杆的平衡位置处。图 22. 在称木球和细杆的质

10、量时,必须将木球和细杆的夹具取下。3. 转轴必须插入载物圆盘, 并将螺丝旋紧, 使它与弹簧组成牢固的体系。 如果发现转动数次之后便停下,原因即在于螺丝未旋紧。4. 弹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强度,千万不可随意玩弄弹簧, 实验时摆动角度不要太大( 600 内已足够)。5. 圆柱体和空心圆筒放在载物圆盘上时,必须放正,不能倾斜。六、数据处理1. 弹簧扭转常数和转动惯量的测定,数据记录见表1,弹簧扭转常数K 4 22I 12T1T0- 3 -表 1质量 m物体名称(kg)载物圆盘实心圆柱体空心金属圆筒金属细杆几何尺寸(10-转动惯量转动惯量周期( s )理论值( kg m2 )实验值( kgm2)2m)

11、T02T0I0 I1T0T1 22T0D1I 11 m1D12I 1K2 T12I 0T184平均值T1D外T2I 21 m(D 外2D内2)I2K2 T22I 084平均值D内T2平均值l53.50I 41ml 2I 4K2 T42(cm)T4124平均值T4百分差E 0(%)2. 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的验证,数据记录见表 2。滑块质量 m 滑 = 表中 I5 为两个滑块绕通过滑块质心转轴的转动惯量I 51 m滑 ( D内21D外21)1 m滑 l1286式中, m 滑 为滑块质量; D 内 1, D 外 1 为滑块的内径和外径;l1 为其长度。本实验中I 5 0.8710 4 kg m2- 4 -表 2x(10 2 m)5.0010.0015.0020.00T (s)T (s)实验值 (kg m2 )I K T 2 4 2理论值 (kgm2 )I I 42mx2I 5II100%百分差 E0I七、思考题1. 实验中,为什么在称衡球和细杆的质量时必须将安装夹具取下?为什么它们的转动惯量在计算中又未考虑?2. 数字计时仪的仪器误差为0.01s,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10T ?3. 如何用本装置来测定任意形状物体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 5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