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108539657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789.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第1页/共26页第2页/共26页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第3页/共26页 测量细胞静息电位的方法 第4页/共26页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第5页/共26页第6页/共26页 静息电位的特征 静息电位都表现为内负外正;高等哺乳动物的神经和肌细胞为7090mV。 静息电位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自律细胞例外),只要细胞未受到外来的刺激而且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第7页/共26页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Bernstein的膜学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

2、透性是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 K平衡电位 第8页/共26页第9页/共26页测量细胞静息电位的方法第10页/共26页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即先出现膜的快速去极化而后又出现复极化。 第11页/共26页 动作电位的特征“全或无”现象 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第12页/共26页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第13页/共26页电压钳和膜片钳 电压钳 I=VG 用电压钳技术可记录细胞兴奋过程中的跨膜离子电流曲线,进而计算出膜电导

3、的变化曲线。实验证明,在细胞兴奋时Na+电导和K+电导的变化过程与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电压钳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正确性。 膜片钳 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膜片钳实验技术,可以用直接观察单一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的条件以及相应离子通过的难易程度。膜片钳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把一个尖端光滑、直径约0.53.0m的玻璃微电极直接同肌细胞(或神经细胞)的膜相接触但并不刺入,然后在微电极另一端的开口处施加适当的负压,于是就把与电极尖端接触的那一小片膜吸入电极尖端的开口内,这样就把吸附在电极尖端开口处的那一小片膜同肌细胞其他膜在电学上完全隔离开来。在这种条件下,微电极所记录到的电

4、流变化就只同该膜片中通道分子的功能状态有关。 第14页/共26页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Na+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由于K外流 锋电位的形成与Na+通道第15页/共26页 绝对不应期可兴奋组织在接受一次刺激后的极短时间内,即相当于刺激引起的峰电位时期内,不能接受新的刺激,因而也不能发生两次峰电位的叠加,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如果给予可兴奋组织或细胞一个较正常时更强的刺激才能引起新的兴奋。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第16页/共26页兴奋的引起和传导 阈电位 能够造成膜对NaNa通透性突然增大,诱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

5、位的数值,称为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potential)。 阈强度与阈下刺激 第17页/共26页第18页/共26页 局部兴奋及其特征 局部兴奋 阈下刺激虽不能引起细胞产生可以传导的动作电位,但是,却能使受刺激局部细胞膜的Na通道少量被激活,膜对Na的通透性轻度增加,因而有少量Na内流,造成原有静息电位的减小,但尚达不到阈电位水平。因此,将这种仅局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而达不到阈电位的局部去极化,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 局部兴奋具有以下特点 (1) (1) 非“全或无”式的 (2)

6、呈电紧张性扩布。局部反应向周围扩布时,只能使临近膜的静息电位稍有降低,而这种电位变化将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衰,以至消失。这种扩布称为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ation)。(3)(3)可以总和。 时间性总和及空间性总和第19页/共26页 综上所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能使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从而爆发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而单个阈下刺激虽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但却能使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轻度去极化,几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总和起来,也可使静息电位减小到阈电位而发生兴奋。 第20页/共26页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在无髓神经纤维的某一段,因受到

7、足够强的外来刺激而出现了动作电位,也就是说,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发生了短暂的电位倒转,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与该段神经相邻的神经段仍处于安静时的极化状态。由于膜两侧的溶液都是导电的,于是在已兴奋的神经段和相邻的未兴奋的神经段之间,将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到负,即在膜外由未兴奋段移向兴奋段,膜内侧由已兴奋段移向未兴奋段。这样通过未兴奋段膜的电流即对未兴奋段形成刺激而使该段的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大量激活该处的Na通道而导致动作电位的出现,使邻近的未兴奋段变为兴奋段。新的兴奋段与相邻未兴奋段之间又存在

8、电位差,又产生局部电流的刺激作用,于是引起又一个未兴奋段产生兴奋。这样的过程沿着神经纤维的膜继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称为神经冲动。 第21页/共26页第22页/共26页 有髓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比较特殊,因为在有髓纤维的轴突外面包裹着一层很厚的髓鞘,髓鞘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而脂质是不导电或不允许带电离子通过的。只有在髓鞘暂时中断的朗飞结处,轴突膜才能和细胞外液接触,使跨膜离子移动得以进行。因此,当有髓纤维受到外来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在邻近刺激点的朗飞结处产生,而局部电流也就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形成(图2-12)。这一局部电流对邻近的朗飞结起着刺激作用,使之兴奋;然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使下一个朗飞结兴奋。这样,兴奋就以跳跃的方式 ,从一个朗飞结传至另一个朗飞结而不断向前传导。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跳跃式传导使冲动的传导速度大为加快,因此,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远比无髓纤维为快。另外,跳跃式传导时,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运动的总数要少得多,因此它还是一种更“节能”的传导方式。 第23页/共26页第24页/共26页传导的特点传导的特点 双向性 安全性 不衰减性 第25页/共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