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08529859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文体知识(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 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生活较为自由、灵活。(3)线索: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显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就包含着线索的因素。(4) 详略: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5) 顺序:顺叙

2、: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顺叙容易把事情叙述得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鲜明。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6)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和抒情。(7)人物五种描写方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8)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形象生动;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排比:加强语气,增

3、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此外还有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9)语言风格:亲切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朴素自然、生动形象、新颖精美等。(10)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11)过渡:为了保持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文既可自然过渡,也可利用词语、句子、段落过渡。(12) 照应:文章后面对前面的内容作必要的回

4、应。照应可以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13) 描写: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的直接刻画,以便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周围事物间接地表现人物,比如用写景烘托人物性格;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表现所刻画的人物;用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出主要的描写对象。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一般用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而进行地描写。说明文知识总结 1、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l)按

5、时间顺序作说明,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说明文往往采用这种顺序。(2)按空间顺序作说明,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大都采用这种顺序。 (3)按逻辑顺序作说明,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或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整体到部分等进行说明。说明事理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l)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

6、,逐一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2)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3)举例子。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5)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这样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

7、性。(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词是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4、理解说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文中作适当的叙述和描写。特别是在说明那些生

8、疏的事物和比较深奥的道理时,如果把说明同叙述、描写恰当地结合起来,就能使文章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因为说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是为说明服务的,所以它们的篇幅都很短。议论文的知识点:(1)把握文章的论点 (2)弄清文章运用的论据 (3)搞清文章的论证方法 (4)弄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5)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6)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正确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先找出文

9、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

10、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各类论证方法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 作用: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引用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权威言论证明论点。(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注意: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

11、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作用: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论证了(论点),进一步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 作用: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4、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手法证明论点。 作用: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四、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五、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