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论文

上传人:be****l 文档编号:108525865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9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论文(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国际物流学结课小论文题目:海峡两岸港口物流因子模型分析 院(系): 专业: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完成时间:二一三 年 十二 月摘 要在我国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港口资源也正成为是经济发展突破被“边缘化”态势而必然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同时对台优势的发挥也离不开港口资源的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推进,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功能不断拓宽,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港口物流的发展是发展港口经济跟进国际港口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找出港口与周边港口在港口物流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才能有的放矢,为港口物流发展找到方向。关键词: 港口物

2、流 物流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因子分析AbstractAs Chinas harbour economy is booming, harbour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resource for Fujian to avoid the trend of being economically marginalized.Harbor resource also adds to Fujians advantage as facing Taiwan across the strait.As globalization increases,harbouras a node

3、in global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network, begin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logistics.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is a must for Fujians harbour economy to catch up with international habour development. To attain this goal,we must first find out where Fujians port logistics

4、 lag behind our neibouring Provinces.Keywords: port logistic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rt Logistics;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 factor analysis目 录摘要2目录4第1章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3 研究容与方法21.4 研究动态3第2章港口物流基本原理52.1 港口物流的概念52.2港口物流的特点52.3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62.4 港口物流的基本要素分析9第3章港口物流因子分析113.1 地理与自然环境因子

5、113.2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123.3 港口物流支撑系统133.4 港口物流运营状况143.5 港口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153.6 港口物流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拟建17第4章闽台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对比分析194.1闽台港口物流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选取194.2分析方法一灰色关联分析法194.3 闽台港口物流关联度分析204.4 影响因素比较分析21第5章两岸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实证255.1 评价对象的选取255.2 港口物流因子评价指标体系255.3 聚类分析305.4 闽台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分析30结语35参考文献3634 / 38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

6、加快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对外贸易的往来频繁,港口运输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极其深刻地变化,从而催生了港口物流业。港口作为物流链中的一个主要节点,其在现代综合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港口不再是仅具有传统的装卸、仓储功能,被游离于生产、贸易和运输之外的企业,而是经济、贸易发展的催化剂,港口能对周围地区和腹地产生巨大的辐射功能,推动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过程中,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和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导和重点。与此同时,港口发展物流,有利于通过货物的集聚效应扩大港口的

7、吞吐量,形成规模效应,增加港口企业服务的附加值,全面提升港口的竞争力。因此,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性的发展将是各个港口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港口保持竞争力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世界上的各大港口都加快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国港口也己意识到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从目前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总体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港口物流的竞争力在同周边地区主要港口比较也处在一个劣势地位,但全国各港口群、各港口之间发力发展港口经济、港口物流的竞争态势己经突显。如何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拓展物流服务项目,改善物流服务水平,提高港口物流竞争力,对于还处于成长期的我国港口

8、物流来说位得深思和探讨,而对于处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夹击之下有被边缘化之势而又港口资源丰富的省和面对大陆经济崛起、市场狭小而经济、港口竞争力日趋下降的省而言,如何通过利用海峡通道,加强港口物流合作,提升港口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来说更是迫在眉睫的大课题。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港口物流发展到今天,港口物流和港口经济对腹地经济以与国民经济的促进带动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大港口都把目标瞄准在建设国际枢纽港上,港口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港口的竞争力不但与城市的竞争力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要的港口甚至影响到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港口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它对港口所在城市乃至腹地经济有重要

9、的战略意义。如何利用港口这个切入点探讨港口物流的影响因子,如何发展港口物流来提升港口竞争力已成为各大港口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对来说,面对我国港口发展良好事态与周围港口的竞争条件下,以与海上直行的大趋势下,认真探讨港口物流因子并从影响因子着手评价主要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研究和我国其他主要港口物流水平的差距,改善条件加快和港口物流的合作和对接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港口物流研究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关于港口物流评价方面的研究,但是有关从两岸港口物流对接角度探讨两岸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省港口物流发展水平方而还是相对少的。选此题的目的就是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使大家能够去了解港口物流

10、和港口竞争力的垂要性,认识世界航运结构变化,以与港口功能概念不断更新带来的必然要求;正确评价港口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和竞争手段,努力提升港口的竞争力,使其能在激烈的港口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1.3 研究容与方法论文主体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木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和课题意义。分别对两岸经济与港口发展现状和闽台港口物流对接合作趋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对港口物流的研究现状,并对国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指明了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和主要思路。第二部分,港口物流基木原理概述。首先对港口物流的概念与特点进行综述。其次分析了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以与对现代港口

11、物流形成动因进行了分析。之后,对港口物流的荃木要素和基木功能以与影响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宏观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部分,港口物流因子分析。根据港口物流基本理论对影响港口物流的因素进行分析是对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因此,认真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人理解构建港口物流因子模型进行港口物流发展评价的意义。本部分的主要容是分析了港口地理位置和港口自然地理条件等地理与自然环境因子、港口的水上和陆上设施等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因子、港口腹地状况和港口集疏运条件等港日物流支撑系统因子、港口物流运营状况、港口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建了港口物流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第四

12、部分,闽台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对比分析。首先对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基本思想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要说明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基本计算方法与步骤。本部分的主要容是通过对常见有统计数据指标的选取,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和港口物流量与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分析出两地影响因子与港口物流量的关联度排序。最后对两地港口物流影响因子排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关联度不同的原因。第五部分,两岸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实证。本部分是整个文章的核心部分,前面四个部分容都是为这章容做铺垫和打下基础的。首先探讨了评价对象的选取,通过阐述选取原则,按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是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

13、数据的收集,这是花时最长的工作,是课题中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完成数据的收集之后,按照因子分析法的要求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多次的检验和数据调整,构建了较为合理的港口物流因子分析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对海峡两岸十六个港口进行了港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给出了十六个港口的港口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等级,使我们了解了省三大港口和高雄港在发展港口物流上所处的位置和不足。最后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对闽台港口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叫为详细的分析。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实例分析法、模型法和对比分析法。1.4 研究动态华、丁俊发、董岗、湛国栋、周剑青、侯旭东等充分分析港口自身发展物流的优势条件,基于现

14、代物流发展需要,提出了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潜、吴剑英、琳、敏、波、黄民生、刚、上康等充分应用港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升级、资源互补、城市空间演化的关系,探讨区域港口物流的发展的条件,借鉴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经验,提出区域港口物流发展展望和发展策略。玉民、增林、土成余、文达、梁荣进、土玲、静蕾等,分析形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自然、社会与经济因子,探讨建立合理的港口物流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王玲、然、克娜、静蕾等把港口物流系统分为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物流运营、相关产业和协调支持等六个子系统。据此构建了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

15、个评价子系统,25个子系统组成评价,共97个评价指标。该评价体系众多,通过该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港口物流系统的水平,但由于体系指标太多过于复杂,不符合易于操作的原则,。很难在实际中得到很好的运用。Khalid Bichou和RIChard Graylzo指出虽然港口物流这一理念己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对于港口物流绩效的评估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指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对于为了减少成本和客户满意的目的,在从公司部扩展到一个有组织的网络的不同过程和功能的相互作用来说,是一种综合的方法。由于物流方法通常在功能、过程甚至供应链上采用费用均衡分析。如果应用于指导关的物流增值服务的港口策略,该方法

16、对于港口效率可能有效。因此,试图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法中概念化的港口的角度,基于对港口管理者和其他的国际问题专家的调查,提出了一个衡量港口绩效的大体框架。Cristina Gimenez和Eva Venturat针对供应链管理的特点,研究了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以与它们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关系。指出了社会和企业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对公司物流服务绩效的因果影响。为了分析这个问题,他们在西班牙快速消费品部门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得出了社会和企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是相互的,销售物流的一体化物流绩效的影响不大,供应商之间的联合对于减少成本是有益的结论。TongzonJL。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衡量港口

17、绩效,并提出要进行港口绩效的评估,就需要预先给定指标的权重。并且使用真实数据,对港口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结论。第2章 港口物流基本原理2.1 港口物流的概念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连接点,是主要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以与加工和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场所。现代物流理念的普与以与现代物流实践的要求,已促使港口抛弃以往单一的运输中转节点的定位,转而向集运输、工贸、金融、信息和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的方向发展。港口这种由运输中转节点到综合物流服务链中重要环节的定位转变不仅使港口功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且也使港口在服务围延伸、服务功能扩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物流系统。港口生产运作过

18、程所形成的物流,就称为港口物流。港口物流是以港口作为物流的中心节点提供的综合性多功能服务,对现代港口物流进行概念界定,首先应该体现出物流质的规定性。港口物流是一个特殊的物流产品。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更确切的说是稀缺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并朝着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方向的现代物流发展。由于港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以与在整个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中央民族大学的丽君教授认为“传统的港口物流主要是提供装卸、仓储、转运服务”,而现代的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

19、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港口物流并不是指现代物流活动的一个基本类型,但是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港口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了整个物流系统中的许多的基本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因此“港口物流”是一个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的定义,而在国外也有Port Logistics之称。总之。港口物流的概念是指以港口作为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上所形成的服务平台上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很显然,港口物流活动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部分,是指以港口仓储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整合了仓储、陆、运输、货运代理、拆装箱、装卸

20、搬运、包装、加工以与信息处理等功能的服务。而港口物流服务平台将是决定港口物流活动的关键因素。2.2港口物流的特点从我们对港口物流的概念的探讨来看,港口物流与一般物流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它独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以海运和多式联运为物流载体。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连接点,它在国际物流和国大宗货物运输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港口在水陆运输中只是中间联结点,一般不会是物流终点,所以必然会涉与到运输方式的转变,多式联运是港口物流的一个最大特点。(2)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柔性化本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即制造出能满足用户不同需要的产品。港口物流的柔性化就是要根据货主和承运人的需要,能与时有效地处理多货种、小批

21、量、多票数、短周期的物流。(3)专业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了专业细分化趋势。制造型企业为了把精力集中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纷纷把物流外包给社会,从而促使了港口物流的专业化,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最典型的是第三方物流公司。(4)物流量大和成本低的特点。船舶是港口物流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当今世界船舶的大型化也促进了港口成为货物大进大出的集散地。另一方面促成港口大物流的因素就是成本,低价位的水上运输成本使货主青睐于通过港口进行水上运输。(5)“二律背反”也是港口物流面临的难题。“二律背反”定律好像适用于任何物流服务行业,港口物流也不例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服务质量最佳的同时总会遇到物流成

22、本和物流效率的矛盾体。港口总希望提高作业效率,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以提供给货主更好的物流服务水平,但是这必然会引起物流成本的上升,如需要更好的作业机械设备,更加熟练的技术工人,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等。(6)港口物城需要多方面协调。港口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导致了港口物流必然会涉与多方面的政府职能部门,如“一关三检”、金融税收等诸多方面,港口要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质量就必须有很强的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的能力。港口物流系统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港口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货物的空间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

23、益。2.3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形成的理论基础(1)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cs)作为主流经济学关注的概念早在19世纪马歇尔就己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贸易理论把规模经济作为整个理论的核心,规模经济己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在投入增加的过程中,产出的增加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通常的经典解释:产品长期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时,我们认为存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也就是说,如果所有投入都增加一倍,产出将增加一倍以上,即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现实中我国建设第三代港

24、口寄希望能享有适度的规模收益递增效应。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庞大的需促成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然而,需求的“市场规模”并不是无限的,依据规模经济理论的分析,需求的规模是有边界的,一般说来,规模报酬变化呈现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这是因为,当企业规模过大时,会使得企业生产的各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企业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会变得困难,导致

25、生产决策失误,使原本部合理的分工遭至破坏,阻碍企业生产的有效运行。因此,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的边界时,也就是当企业部分工带来的专业化报酬的边际效益等于企业部管理成本的增加时,要想进一步提高分工水平和专业化报酬,就必须将企业部的分工向外部市场化转变,通过组织创新,进一步深化分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再去扩大企业的规模。对规模经流的研究是从对生产企业的研究开始的,但是规模经济本身在许多行业都是存在的。港口与港口物流等非生产领域也存在规模经济,虽然其规模经济有自身的特点,但对于规模经济的形成的在机制仍是一样的侧。研究港口规模经济发展意味着把握运输量最大、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意味着充分发

26、挥沿海城市的特有优势,增强自身向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港口规模经济担负着国家对外贸易,并且由于它的投资一般不太容易转移到其他的产业,因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但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港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与港口物流的规模经济是密不可分的。港口的规模经济可分为部的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即港口作为一个企业,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存在一个规模经济,既港口发展物流的自增强机制;同时还有港口外部的规模经济,即港口参与全球分工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港口的外在经济规模。港口作为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的节点,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规模的扩大也加速了港口从第一代、第二代向第三代、第四代港口的演变。仅第三代港口

27、,其功能已实现了从单一货运生产到现代物流汇集,从传统货流到物流、商流、金融流、技术流、信息流全面大流通,港口不仅成为物流中心,而且港口所在城市有可能成为区域性或国际性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航运中心。这是因为港口收益较其它行业具有更强的外部性,体现在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它为所在城市带来了庞大的、潜在的收益,而这种收益木身也具有递增性因此使得城市成为港口物流发展的有利支持者,城市作为港口物流发展的规模化的受益者,为了维持与扩大这种收益,往往通过对港口的各种大力扶持(税收、承担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借款支持等),实现港口外部收益的部化,以鼓励港口与港口物流的发展。需要说的是,有关港口规模经济的说

28、明有三个方面:一是存在着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之矛后,部规模经济指单个企业随着产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导致的平均成本下降现象,给港口相关联的企业和行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二是港口生产总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固定成本随着吞吐量的增加,边际成本递减,平均成本下降,要靠一定的利用率来实现,否则不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三是规模经济只在一定规模田生效,规模过大反而会形成规模不经济。现在,大家都要建设枢纽港,这就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港口生产的是无形的产品,它要在服务手段、服务设施上降低成本,而不是像一般制造业那样通过材料的节约等。当前劈国公司通过其握有的75%左右的世界贸易量作用于国际贸易,然后差不多100%的国际

29、贸易总量由国际运输来承担,其中的80%一90%由国际海运来承担,由此造成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国际港口枢纽化和深水化。于是,港口规模经济呈现出三种发展趋势:一是港口规模经济正在成为一个宏观概念,它的发展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就是说,以前的概念是追求本企业的规模经济,使得成本最小化;现在的目标是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国际港口竞争日趋激烈,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三是港口从装卸单一向综合物流多功能服务拓展,因而港口能够从全球围调动和配置资源。(2)中心一边缘理论港口的生长点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港口物流以与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大

30、型港口城市,还会在更广阔的区域围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其直接经济腹地的开发发挥重大影响。因此,港口所在地区和港口周围地区总是比较富裕发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增长极(不平衡增长)理论,其中着重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聚集、扩散效应,这一理论在世界众多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时至今日,增长极(不平衡增长)理论对我国沿海港口物流系统发展模式的研究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形响。所谓聚集、扩散效应,是指在中心地区经济发展后,会带来对需求的增长,从而吸引周边的生产要素汇聚,并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中心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促使周边地区的技术力量、生产要素等,

31、特别是有价值的生产资源向中心城市集中。这就是经济的聚集效应。当经济极化到一定的程度,出现聚集不经济的情况,又会产生扩散效应(也称涓流效应),即生产要素流出聚集中心,扩散到该中心以外的某个地方在形成新的聚集点,整个区域经济就是在这种聚集和扩散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壮大。一般说来,在聚集和扩散这一对对立统一体中,聚集是主导因素,扩散是聚集的终极结果。聚集效应对于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而言是一种负效应;扩散效应则是一种正效应,是促进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经济中心对本地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聚集效应来实现的,对周围地区的左右主要是扩散作用,这两种效应使得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经济同时得到发展。聚集和扩散功

32、能往往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但在中心的新兴和发展阶段,其聚集效应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所以中心城市和边缘士闯夏经济发展的差异始终存在,从而形成区域经济的梯度。港口物流之所以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是因为港口具有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港口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使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随着港口的规模的扩大,装卸效率的提高,航线的集中,货运量的增多,港口的到发船密度必然增加,由此加速了货物周转。中转货物的增加又刺激枢纽港的发展,形成/活多一船多一贸易更多一船更多的循环,即所谓“马太效应”

33、。山此使得这峡港日除了承担港口所在地区的货物外,还吸引其它地区之间的货流量到中心大港进行中转。这些货流、船流在枢纽归港的聚集,又进一步促进所在城市相关航运、港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货流、船流集中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港口现代化、专业化以与集装箱船大型化也是促进货物向枢纽港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船东为了减少昂贵的大型集装箱船的停靠时间而提高船舶运转率;为了减少空载率而以喂给船来集疏运货物,造成大型集装箱船只停靠时间少数大港,而周边地区的港口只能作为其支线港或喂给港。这就是港口的中心一边缘模式。港口的发展,由于以上效应而造成港口具有扩的趋势,但也必须受客观条件的约束和影响。但在这些港口中

34、,只有那些港口自然察赋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条件优越、发展规模大、扩散效应、聚集效应和中转效应特别强烈的港口刁-能逐步发展成区域记得乃至国际级的枢纽港,而在其周边则形成一大批直线港。2.4 港口物流的基本要素分析港口物流活动一般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流体、载体和流向。流体是指经过港口的货物。港口物流的目的是实现货物从提供者(如接卸货物时的船舶承运人向接受者)如疏港的铁路经营人等)的流动,在实现这一流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货物需要储存在港口的库场中,这往往是实现有效流动的前提,但是所有经过港口的货物都要经历装卸、搬运等过程来实现空间的移动。因此,总的来说,港货物是处于不断流

35、动的状态。根据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以计算出流体的价值系数,即每立方米体积该货物的价值。该系数可以反映货物的贵贱。对港口生产组织部门确定货物作业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价值系数越大的货物,尤其要重视对港物流过程的安排,一方面可采取货物的保险措施。同时应合理安排货物的搬运、保管、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的组织与作业。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载体分成两类,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航道、码头、港道路、港池等等,另一类是直接载运流体的设备。如装卸机械、搬运设备等等。港口物流载体的状况,尤其是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决定港口物流的质量、效率不山致益。流向指港流体从起点到正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一般有

36、四种:第一种为自然流向,是指由货物进出口的不同所决定,根据合理路线安排的货物在港搬运、装卸的物流方向,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流向;第二种是指定流向,例如,由港口管理机构为了各港区任务的平衡,人为地指定港货物的流向;第三种是市场流向,即根据货主或承运人的意图确定货物在港的流向,例如,由货主指定货物在某泊位上装卸;第四种是实际流向,指在港物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流向。 第3章 港口物流因子分析港口物流活动基本要素中流体的数量、载体的状况、流向的合理与否、港口物流各功能作用高低以与影响这些要素和各功能水平发挥的因素都会影响一个港口的物流水平。本文中我们把影响和反映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各因素,称为港口物流因子,

37、通过对港口物流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功能与可能影响它们的因素的分析,把港口物流因子分为港口地理与自然环境因素、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港口物流支撑体系水平、港口物流运营状况、港口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五大类型。3.1 地理与自然环境因子地理与自然环境因素是港口物流系统运作的前提条件,不仅为港口物流系统运作提供了基本的作业环境,而且在增强港口物流系统双向辐射能力、保证船舶顺利进出港等方面的作用也较为显著。港口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主要指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的自然条件。3.1.1 港口地理位置港口既定的地理位置基本上界定了港口既定的区位条件。港口的区位往往决定了港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港口产生着持久、连续并带

38、有质的影响。区位对港口物流主要影响与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区位决定着港口腹地经济地域与其他经济地域系统联系濒度、强度与便捷度的大小或高低,从而影响港口腹地经济地域的发展。第二,有利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各种“流”的流动与集散,以与对各种有利资源或要素的集聚和进行最有利的配置。区位的优劣主要通过离发达腹地远近、距国际主干航线的距离的远近反映出来。由于港口竞争的对象是陆腹地的货源和中转货源,因此港口是否处在拥有广大经济发达的陆腹地的地方或是靠近国际航线的地方是港口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若港口背靠广大经济发达地区,港口其他服务条件同其他港口相似,则该地区的货源(包括由该地区出口的货源和向该地区进口的货源)将毫

39、无疑问被该本地港口企业吸引过来,因为该本地港口比其他港口陆运输距离短,为货主节省了大量的陆运输费用:相反,若港口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即使该港口拥有最先进的设施、设备,因为陆运输成本的上升,也将使该港口企业失去同其他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直接竞争的能力嘲。较高的箱源水平是国际集装箱港口应当具备的条件。港口所在城市与其腹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能够生成的适箱货源的多少,将影响到港口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航运公司挂靠。对于中转枢纽港而言,是否靠近其服务的陆腹地固然也很重要,但关键是要看其是否靠近国际航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为港口提供极好的争取班轮公司挂靠的机会。如果港口位于背靠广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大

40、陆的边缘,并且靠近国际航线,则在与其他港口的竞争中就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枢纽港无不邻近国际主干航线或位于四大国际贸易航运主干线的要冲,处于一个或若干个航运区域的中心位置。对干线多的港口,尤其是中转型港口来说,是否靠近国际航线是其成败的关键。世界上许多港口经济腹地十分有限,主要依靠中转,而且成为一个有竟争力的中转港的前提就是靠近国际航线。3.1.2 港口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对港口物流系统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与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提供了良好的港湾资源和建港条件,这是港口开展物流活动的重要前提。没有临海建港的自然条件,就没有港口。第二,腹地中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自然

41、资源,也是港口腹地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三,地质地貌与水文状况等自然条件为港口和腹地之间建立起交通联系线路或网络提供必要条件。第四,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是上决定港口腹地经济地域(系统)的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第五,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港口腹地经济地域(系统)与其他经济地域系统联系的容和分工协作的模式。就港口本身而言,港口自然条件包含港口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气候、水域面积、陆域面积、航道水深、港口岸线长度等,其决定了港口的开发价值和规模,影响着港口的本质属性。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港口得以成为国家宝贵资源的基础,是形成天

42、然良港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这些自然条件在港口规划、建设、生产经营各方面时时影响着港口的生存和发展。航运组织理论与实践表明:航线越长,船舶越大越经济。3.2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是港口物流系统运作的物质基础,它通过为港口物流运作提供所必需的航道设施、泊位库场生产设施以与集疏运设施等,从而保证了港口物流系统的成功运作。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指港口物流运作所必需的设施、装备组成,它主要包括港口航道设施、码头与库场生产设施、辅助库场设施以与港口集疏运设施等。3.2.1 水上设施中影响港口物流的因素水上设施中影响港口物流的因素主要有:航道水深和允许进港的船舶大小,助航设施(如雷达、航标

43、)和助航服务(如拖轮服务、供应和引水服务)。世界上,大部分的枢纽港都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随着集装箱船舶日益大型化的趋势,只有拥有深水航道、深水泊位的港口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码头前沿水深是必须考虑的基本评价指标。泊位数主要影响船舶到港后能否与时进入泊位等待装卸,是港口物流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泊位数较多可以减少船舶在港外的等待泊位时间。堆场面积的大小影响码头自身的操作效率,堆场面积大,装卸过程中的翻箱率就较低,可以有更多的场吊机械用于船舶装卸,港口物流的存储和装卸效率就高。3.3 港口物流支撑系统从空间上看港口是一个点,它需要面(腹地)和线(陆上集疏运和海上船队

44、航线)的支持。现代物流条件下,港口与港口之间的竞争,表现为港口一腹地为一整体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每一个航运中心的形是顺应某一地区经济大发展、对外贸易的强大需求而发展起来的。3.3.1 港口腹地状况港口腹地经济状况是港口物流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港口的兴衰与其经济腹地的发展紧密相连,港口必须倚重其所在的腹地才能稳步地发展,腹地的发展水平都直接影响了港口货流的发展变化。由于强大的腹地经济实力,进出口货物数量必然丰富,因此使得港口的航线密集,集疏运发达,而且由于马太效应,这样的港口还会吸引更多的中转货物,进一步提高港口的竞争力。港口腹地是港口物流集散所与的地区围。港口城市与其经济腹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互相依

45、存、互为条件,一方面,任何港口的发展建设必须以腹地围的开拓和腹地经济的发展为后盾,腹地是港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港口的腹地能够通过陆上交通网络,吸纳和集聚陆向经济能量,又可以通过海上大通道,更容易超越地理的空间界限,大跨度地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世界围吸纳和集聚生产力的各要素。腹地的发展为港口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为港口提供金融、贸易、集疏运等服务。腹地经济的发展,不断使港口的货物种类发生变化,也使港口的功能战略、服务围、生产特点和地位作用相应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港口是腹地的门户,港口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对腹地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港口运输的优势,可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促

46、进腹地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使腹地经济的发展更具生命力嘲。3.3.2 港口集疏运条件各种交通方式与港口相互衔接,形成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的集疏运系统。集疏运系统由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与相应的交接站场组成,为旅客和货物完成全程运输提供重要基础设施和衔接场所,是港口与广大腹地相互联系的通道,是港口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支持条件。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集散能力。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集散能力是指港口枢纽在单位时间通过的最大货运量或最大人员数。它是一个总量指标,是衡量枢纽规模的指标,集散能力大并不意味着枢纽的实际集散量大。港口集疏运条件主要指港口与其陆向腹地、海向腹地的联系是否

47、紧密,是影响港口物流顺畅与否的直接因素,直接影响到港口的吞吐量,进而影响到港口的规模。要使港口物流高效顺畅,港口不仅要拥有完善的海运系统,而且还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包括铁路、公路、沿海、河与航空集疏运网络系统。任何现代化港口只有具有完善与畅通的集疏运系统,才能成为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跚。集疏运体系能力的不断增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港口其他系统的不足乃至扩大港口腹地半径,从而促进港口发挥最大的潜力。特别是集装箱运输,由于集装箱船在港一次装卸量大,一般一艘大型集装箱船需要7、8个火车专列来疏运。港口与陆向腹地与海向腹地间是否有合适的交通方式联系着,其渠道是否畅通,能力是否足够将直

48、接影响港口货源状况以与班轮公司挂靠情况。港口集疏运输体系的具体特征,如集疏运线路数量、运输方式构成和地理分布等,影响各港口与腹地运输联系的规模、方向、运距与货种结构。国际港口是为对外贸易服务的,单单有腹地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能说明腹地能否带来充足的国际货源,还要看腹地经济多大程度上属于外向型的经济,这一点可以从腹地经济中的对外贸易额这一指标中看出,对外贸易的运输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海运来进行的,因此,港口与陆其他运输方式组成的集疏运系统的运行状态高效、廉价、准时,才是吸引货流过港的重要条件。3.4 港口物流运营状况对任何港口的港口物流发展进行评价都必须立足于港口的经营现状。港口作为一个大进大出的物流

49、节点,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现有的物流水平上。港口现有物流水平主要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万t),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港口外贸吞吐量(万t),外贸进出口额增长速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千TEU),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航线覆盖面(条数),中转箱所占比重(),外贸进出口额(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港口的吞吐量。无论是数量或者货物的构成,其中的种类,都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并不是常数。这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外贸易和市场的变化,由此引起运输线路、运输虽、运输方式以与货种的变化。这对港口的前途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影响重大口刀。外贸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是港口物流最现实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

50、标,也是衡量港口物流国际化水平的有力杠杆。外贸货物吞吐量是港口物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决定性因素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和反映着港口物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成为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在货物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集装箱吞吐量已成为国外客户在运输市场上选择口岸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是衡量二个港口物流国际竞争力非常关键的指标。集装箱化。由于集装箱是港口发展的重点,一个港口在国际上的地位,己不再是视总吞吐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集装箱量,集装箱化率反映港口外贸集装箱货物量占港口全部外贸件杂货物比重大小。集装箱化率高,体现了一个港

51、口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与自动化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物流增长力。物流增长力反映了港口物流壮大和发展的能力,它是港口物流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如果港口物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常会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反之,如果港口物流竞争力较弱,则一般增长速度缓慢甚至会出现衰退迹象。在分析中,为体现港口物流的发展趋势,我们采用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率来反映港口物流增长力。3.5 港口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港口物流的硬环境相比,港口的管理和服务等软环境条件在港口物流的形成上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港口的管理主要包括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EDI系统和条形码技术等);综合服务指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

52、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容,这些要素集中体现着港口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现实水平,影响着港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有效运作要求有高质量的港口物流服务相配合,使得货物在作为海运与陆运衔接关键节点的港口能畅通无阻,而服务又能够满足顾客对货物服务准时、可靠、高效和廉价的期望。因而全国围甚至全球围的港El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竞争转移到了港口综合服务水平的竞争上,而港口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班轮和货船、集装箱船队会首先考虑港口管理水平和服务等的软环境状况,以达到挂靠港时间短、服务质量高等要求。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不

53、但取决于现代化设备装备程度,还和港口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与港口管理有很密切的关系。3.5.1 港口的经营管理水平港口管理主要是指码头的组织、不同部门的协调、信息管理、力资源管理、市场应变和拓展能力、港口安全、创新能力等。码头工人的人数、素质、技术水平、生产积极性是影响港口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码头组织的效率是影响港口竞争地位的因素之一。发达的港口物流要求港所有部门和企业协调一致。作为港口生产活动组织者的港口当局应该充分注意到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主动地与港其他企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搞好协作关系,尤其应该在作业流程、船舶到港时间和离港时间、以与港口发展的重大举措方面征询港其他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意见,

54、以取得他们的支持。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而建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保障。它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采集、处理的手段,使得港口物流业务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单证流转和货物跟踪等得到有效的监控,而且还可以实现港口物流贸易的电子化、信息化,使得港口物流信息得以统筹管理,保证港口物流信息的共享,降低港口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港口物流业务功能。港口的装卸效率关系到船舶在港的作业时间,体现着港口对船东的吸引力。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单位时间成本越来越高,作为干线运输的大型船舶总是在港口装卸效率高的港口挂靠,从而可以缩短船舶的停泊时间,增加船舶的运行时间,更好的利用船舶

55、,进而更好的运作资金,港口的装卸效率关系到船舶的停泊时间,是港口竞争力的一个因素。港口的自由度也体现港口管理的水平,这与港口制定的相关政策有关,港口的自由度越大就越有利于促进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形成和巩固,可以提高港口对货源、航运公司以与相关行业的吸引力,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集另外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覆盖率、EDI系统的联网比例、管理创新能力、物流拓展能力、港航合作水平等方面也都反应和体现港口的经营管理水平。3.5.2 服务水平港口服务水平表现在港口作业效率、港口的拥挤程度、船舶进港时间的延滞程度等方面,它们决定了运输工具在港口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到船舶的周转速度和营运经济效益,

56、这是航运公司在选择挂靠港时十分关注的问题。还表现在物流链的建设程度和增值服务水平、港口的费率高低等方面。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港口的费率高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港口费率既是港口之间的竞争手段,也是对企业经营效益检验的重要手段。只有具有较高的经营效率和较低的经营成本的企业才有能力采用较低的港口费率来吸引船舶和货主。现代港口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要发展港口物流必须清楚了解影响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处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影响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很多,各影响因素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各因素之间是相互相成的,自然地理条件是港口物流运营的前提条件

57、,制约着港口物流系统的运营;反过来,物流运营能力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要求港口逐渐改善其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是港口物流运营的物质基础,是港口物流运营开展的硬件环境。3.6 港口物流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拟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初步构建了用于各港口的港口物流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如下表3.1:表3.1 港口物流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初建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地理与自然环境因子主航道水深国际主航道距离深水泊位数物流基础设施因子港口码头岸线长度(m)港口泊位个数仓库面积(m2)港口万吨级泊位数堆场面积(m2)集装箱装卸机具数(台)信息中心度物流支撑体系因子腹地GDP(亿元)腹地GDP增长速度(%)腹地对外贸易额

58、腹地经济外向度腹地外贸集装箱生成能力港口城市GDP(亿元)港口城市GDP增长速度(%)腹地公路密度腹地铁路密度物流营运状况因子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千TEU)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航线覆盖面(条数)物流管理水平中转箱所占比重(%)港口物流服务费用平均单机装卸效率EDI系统用户数目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覆盖率EDI系统的联网比例平均进出口通关效率第4章 闽台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对比分析4.1闽台港口物流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选取 在港口物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很难将前面分析的每一个可能影响因素都用于本文港口物流产业影响因素分析中。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以与港口物流统计

59、指标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泊位数量、万t泊位数量以与分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统计的客货运总量数据,其它的与物流相关指标、与港口物流相关指标统计没有公开的资料,这种状况与当前我国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不相称。由于相关物流和港口物流数据统计工作较为落后,我们在选取指标时要考虑对统计指标要进行选取。选取的原则主要有三点:获取计量数据的可操作性、指标与港口物流产业的强相关性原则以与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原则。首先考虑可操作性原则。尽管有些指标对预测来说是十分重要,但就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很难取得准确、权威、全面的这类指标相关数据。因此我们要考虑到现实情况而选取较易获取

60、的可操作的数据。从理论上来说,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其预测结果就会越可靠。另外,在选取指标时,我们最后还要考虑到两种指标部的相对独立性原则。不论是经济指标还是物流指标,指标部设置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性或者是可替代性,从而会扭曲预测结果。基于上述原则,我们选取了港口货物吞吐量、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公路密度、铁路密度、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码头泊位个数、万t以上码头泊位个数等多个物流和港口基础设施与经济指标来做三个省域港口物流产业影响因素分析。4.2分析方法一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创立的一门新兴

61、横断学科,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己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系统。它通过对“部分”己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去了解、认识现实世界,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和演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描述。灰色系统模型对试验观测数据与其分布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限制。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其它分析方法比较,它的优点是对数据样本大小没有特殊要求,对数据分布规律也没有特殊要求。正因为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就选取这种方法来做相关省域港口物流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4.3

62、闽台港口物流关联度分析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但经济发展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不同,影响各各自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就不同。为了更好地探讨闽台港口物流的发展,下面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闽台口物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两省港口物流影响因素的差异与其原因。4.3.1 港口物流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从近年相关数据统计数据表4-1来看,港口货物吞吐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分布没有显现出什么典型的分布规律、并且数据样本较小,所以如上所述,我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研究影响港口吞吐量的主要指标,并计算出它们与港口物流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排序,从而找出影响港口物流量的优先经济指标、次指标

63、和最次指标。通过DPS平台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各因子的关联系数为:G(1,1)=0.60464 G(1,2)=0.76924 G(1,3)=0.71712 G(1,4)=0.72216G(1,5)=0.86756 G(1,6)=0.62522 G(1,7)=0.62522 G(1,8)=0.58286G(1,9)=0.50426 G(1,10)=0.59912 G(1,11)=0.58535 G(1,12)=0.70587得到关联顺序为:X4 X6 X2 X5 X3 X12 X7 X1 X10 X11 X8 X9即影响港口物流量的相关指标关联度高低排序依次为:X4进出口总额X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64、X2第二产业产值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第三产业产值X12万t以上码头泊位个数X7公路密度X1第一产业产值X10公路货运量X11码头泊位个数X8铁路密度X9铁路货运量4.3.2 港口物流影响因素关联度通过DPS得到关联顺序为:X1 X5 X10 X9 X7 X4 X8 X11 X6 X2 X3即影响港口物流量的相关指标关联度高低排序依次为:X1两岸贸易额X5进出口总额X10公路密度X9公路货运量X7固定资本形成总额X4服务业产值X8铁路货运量X11铁路密度X6居民消费X2工业生产总值X3农业产值4.4 影响因素比较分析4.4.1 影响因素比较从影响港口物流量的指标因素的相关度排序来看,进出口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因素的关联度较大,大于O。8;而铁路密度、铁路货运量、公路密度和港121物流量的关联度较小,铁路密度、公路密度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