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技术规程考试考纲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8428310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考试考纲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考试考纲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考试考纲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考试考纲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技术规程考试考纲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矿产勘查的目的;矿产勘查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要求;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1)预查目的是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其任务是对区内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类比,并进行初步野外观测,对综合异常区采用极少量的工程验证。 (2)普查目的是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其任务是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布置取样工程

2、,以及开展概略研究工作。(3)详查目的是对详查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作出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其任务是对圈出的详查区范围,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以及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工作。 (4)勘探目的是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及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其任务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勘查类型、工程间距以及工程施工原则;勘查类型确定与划分(1)划分勘查类型目的是为了正

3、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2)应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五个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 (3)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应以一个或几个主矿体为主,对于巨大矿体也可根据不同地段勘查的难易程度,分段确定勘查类型。(4)按矿床地质特征将勘查类型划分为简单(类型)、中等(类型)、复杂(类型)3个类型。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 (5)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类,应遵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相统一、突出重点的原则,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类型分为3类9型。工程间距确定原则(1)工程

4、间距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其间距应根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勘查类型来确定。首先要看矿体的整体规模,并结合其主要因素确定工程间距,即使是分段勘查,也要从整体规模入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当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2)工程间距通常采用与同类矿床类比的办法确定。也可根据已完工的勘查成果,运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或用SD法确定。(3)由于矿床的形成条件各异,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应充分考虑矿床自身特点,并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各矿种

5、(类)勘查规范有制定相应的参考工程间距。(1)工程布置:应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参考同类矿床勘查的经验进行。一般情况下,地表应以槽井探为主,浅钻工程为辅,配合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深部应以岩心钻探为主;当地形有利或矿体形态复杂极复杂、物质组分变化大时,应以坑探为主配以钻探;当采集选矿大样时,也可动用坑探工程;对管条状和形态极复杂的矿体应以坑探为主。若钻探所获地质成果与坑探验证成果相近,则不强求一定要投入较多的坑探工程,可以钻探为主配合坑探进行。坑探应以脉内沿脉为主,当沿脉坑道未能揭露矿体全厚时,应以相应间距的穿脉配合进行。(2)施工原则: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

6、到密的原则进行,基准孔、参数孔、沿走向和倾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各阶段工程布置应考虑后续勘查和开发工作的衔接。(3)控制程度:首先应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相互关系。对出露地表的矿体边界应用工程控制。对基底起伏较大的矿体、无矿带、破坏矿体及影响开采的构造、岩脉、岩溶、盐溶、泥垄、泥柱、老窿、划分井田的构造等的产状和规模要有控制。对与主矿体能同时开采的周围小矿体应适当加密控制。对拟地下开采的矿床,要重点控制主要矿体的两端、上下界面和延伸情况。对拟露天开采的矿床要注重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采场底部矿体的边界。对主要盲矿体应注意控制其顶部边界。对矿石质量稳定、埋藏较浅的沉积矿产,应以地

7、表采样工程为主,深部施工少量工程以验证矿石质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其位置、数量、品位、质量、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2)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 (3)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 (1)分类依据 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

8、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分类采用(EFG)三维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2)地质可靠程度 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分别相当于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确定的、推

9、定的、推测的、踏勘的)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

10、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3)经济意义 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经济的是指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

11、可能的。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4)分类 储量经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

12、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基础储量经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基础储量。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

13、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有3个类型,即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即内蕴经济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 内蕴经济资源量即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14、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参数等等 (1)应按矿体、块段、矿产资源储量类型、能分采的矿石类型、品级及不同工业用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2)已查明赋存状态,达到工业指标要求、具一定规模可以综合回收的共生矿产,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有经济效益的伴生组分,也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3)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取样工程、样品采集、加工、测试质量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的要求。 (4)矿体、不同矿石类型、品级的圈定,应遵循矿床自身的地质规律。矿体任意位置圈连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地段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厚度。厚大且能连片的低品位矿石,应单独圈定。边缘见矿工程的控制范围,应根据矿床地质变量的变化特征、影

15、响范围来确定。当边缘见矿工程出现薄而富的矿体时,可根据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以该工程为截止点圈连矿体。 (5)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面积、品位、厚度、体重等。详查、勘探阶段所用参数应是实际测定的,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分布上,均应有代表性,数据要准确可靠。 面积现在在CAD图和Mapgis图上直接测定。 品位主要是的指平均品位的计算(包括单工程平均品位、线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体平均品位和矿床平均品位)。 厚度 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取平均厚度,但厚度的选取要视计算方法而定。采用纵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水平厚度;采用水平投影面积时,应计算平均铅直厚度;采用真面积计算时,应计算平均真厚度。对

16、于厚度变化很大的矿床,遇到特大厚度,应先进行特大厚度的处理,然后再求平均厚度。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时,可据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体重应分矿石类型或品级采集体重样。致密块状矿石采集小体重样,每种矿石类型不得少于30块;松散矿石则应采集大体重样,且不得少于34个(5个);裂隙较发育的块状矿石,除按上述数量采集小体重样外,还应采集23个(3个)大体重样,对体重值进行校正,再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对于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矿产,在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参数。如砂矿常用的松散系数,淘洗系数,砾石系数,石灰岩、白云岩矿床的

17、岩溶率,汞矿的含矿系数等。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主要有几何图形法、地质统计学法和SD法等。 (1)几何图形法也是传统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是将矿体空间形态分割成较简单的几何形态,将矿石组分均一化,估算矿体的体积、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这种方法对于形态简单、矿化均一的矿体还是很有效的。主要有断面法(也称为剖面法,包括垂直平行断面法和水平断面法)、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和垂直投影)、开采块段法、综合法等。(2)地质统计学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作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作为主要工具,对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变量进行统计学研究,估算时能充分考虑品位的空间变异性和矿化强度在空间的分布特征,使估算

18、结果更加符合地质规律,置信度高,但需有较多的样本个体为基础。主要有克里格法、距离平方反比法等。 (3)SD法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以断面构形替代空间构形为核心,以spline函数及分维几何学为工具的估算方法,立足于传统的断面法。它适用于不同矿床类型、矿体规模、产状、不同矿产勘查阶段,还可对估算的成果作精度预测。地调局开发的一种方法。矿床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指标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包括厚度指标、其它指标,其中厚度指标包括: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工业米百分值;其它指标包括:无矿地段剔除长度、含矿系数、剥采比。钻探六大指标 1、岩矿心采取率 2、钻孔弯曲度测量 3、孔深误差测量与校正 4、简易水

19、文观测 5、原始班报表 6、封孔地质设计工作程序1、工作程序 包括:明确目的任务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策划立项设计编写设计初审与评审等。钻孔设计书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 编录人员应会同钻探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地质描述、地质编录

20、程序、修改地质描述应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及分层界线等,并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于“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中。坑道、探槽编录方式编录是对坑道的两壁一顶或一壁一顶进行综合的探槽 一壁一底组合分析是了解矿体中具有综合回收利用的有益组份或影响矿石选冶性能的有害组份含量,分析结果可用于伴生有益组份的储量计算或划分矿石类型及品级。内外检内检:是原实验室检查样品加工质量及基本分析有无偶然误差。 外检:是由其他实验室检查原实验室基本分析有无系统误差。采样方法以及布样原则样品采样:是指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的样品采集。在固体矿产勘查

21、过程中矿体圈定、查明矿石质量、有益有害组份含量的确定、资源储量估算、矿产开发利用等都必须采集样品进行分析、测试、试验。因此,采样工作是矿产勘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常用的采样方法有拣块法、刻槽法、刻线法、剥层法、全巷法和锯心法(切分法)等。样品应沿矿体厚度方向、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置。至于是否与矿面垂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关键问题是要保证对矿体的控制既不重复又不缺失。b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种或不同矿层。c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d样长所代表的真厚度一般不超过该矿床的工业可采厚度。e钻孔岩矿心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孔径及回次采取率相差较大的回次。f矿层中夹石(脉岩)的

22、处理:其厚度剔除厚度(设计中已确定)时,矿石与夹石分别采样;其厚度剔除厚度时,应合并到相邻低品级矿石样中自然贫化g矿层的直接顶、底板必须各有1-2件控制样品。经常性检查、阶段性检查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应进行经常性检查和阶段性检查。经常性检查包括自检和互检,检查比例均为100%。阶段性检查由勘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阶段组织进行抽查,项目技术负责人室内抽查比例为50%,实地抽查比例为15%-30%,勘查单位负责人室内抽查比例为5%-10%,实地抽查比例为3%-5%。综合图件应组织审定。所有综合整理综合研究的成果应由有关人员亲笔签字。特高品位处理 (1)特高品位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

23、6-8倍。当矿体的有用组分变化不均匀时采用上限值(8倍),有用组分变化均匀时采用下限值(6倍)。处理特高品位样前,首先应对被视为特高品位样品的副样进行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两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作为待处理的特高品位值。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当对特高品位处理后,所在工程仍为特高品位时,应进行特高品位的二次处理。若存在特高品位地段,可以单独划分特高品位块段,不再进行特高品位处理。 (2)采用地质统计学法估算资源储量时,根据大量项目的建模经验,处理特高品位的方法是从矿体样品品

24、位累积分布曲线中读出97.5%分位数所对应的品位值作为上限值代替特高品位参与计算。地质资料野外验收条件 1.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 2.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齐全、准确,已完成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 3.已编写项目工作总结 。矿体外推原则单工程或矿体边部工程中的矿体,在估算时可以允许合理的外推。矿体外推除了按工程间距外推以外,要充分考虑矿体的形态、产状和产出的地质规律。 1有限外推 (1)控矿工程边部有不见矿相邻工程或有相邻工程,但两工程实际控制间距小于对应资源量工程间距时,为有限外推。矿体外推距离为基本工程间距或实际控制间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 (2)当矿体的走向、倾向廷

25、伸长度、与厚度成正相关时,在有充分依据(有一定控矿工程统计资料)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距离(一般为一个正常间距的1/2、1/4或3/4)。 (3)当矿体边部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二分之一矿化时,可作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平推。2无限外推 控矿工程边部无相邻工程或有相邻工程,但两工程实际控制间距大于对应资源量工程间距时,为无限外推。矿体外推距离为基本工程间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 3米百分值圈定矿体,一般不外椎,但对稳定的薄型矿体,多数工程点用米百分值圈定时,也可以外推圈定。 4一般情况下热液金属矿床多采用尖推,而沉积矿床层状矿体多采用平推。 5矿体呈有规律逐渐变薄尖灭时,可按自然尖

26、灭趋势延深到尖灭点。6任何工程矿体外推方向只能沿倾向(通常即为勘探线)方向和走向(即垂直勘探线)方向外推。 7夹石外推原则与矿体一致。8矿体合理外推的有效距离内受到断层或脉岩的阻挠(破坏)。 尖灭或截断一般指断层位置距 单工程见矿中点小于或等于工程间距。9相邻工程控制的同一矿体被断层切割,并有一定断距时(对断层性质及断距要作相应研究)。(插图19)(插图20)10矿体外推的有关规定 (1)外推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他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推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

27、不得大于400m。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要求 (2)深部矿体无限外推,应视矿体稳定程度和周围控制程度而定,最大外推距离不得超过勘查网度的工程间距。铜铅锌银镍钼勘查规范矿体在剖面上的连接 1一般原则 按照地质规律,先连接剖面上相邻工程间的地质体和地质界线,然后按照控矿的地质构造因素,再连接矿体。矿体边界一般用直线连接,在充分掌握矿体的形态特征时,可用自然曲线连接,但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应大于相邻两工程实际最大见矿厚度。2分枝矿体的连接 相邻两工程对应矿体有分枝时,其分枝部分的矿体和夹石的累计厚度,不能超过完整矿体的厚度。否则,要将其中一部分分枝矿体单独圈定。3.工

28、业矿体与低品位矿体的连接 相邻工程中对应矿体分别为工业矿体和低品位矿体时,通常有2种连接方法: (1)对角线连接 当相邻两工程对应矿体分别为工业矿体和低品位矿体时,一般采用对角线方法分别圈定工业矿体和低品位矿体。 (2)采用品位内插常用的物化探方法 电法勘探: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等; 探地雷达:可选择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等; 地震勘探:包括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 弹性波测试:包括声波法和地震波法。声波法可选用单孔声波、穿透声波、表面声波、声波反射、脉冲回波等;地震波法

29、可选用地震测井、穿透地震波速测试、连续地震波速测试等; 层析成像:包括声波层析成像、地震波层析成像、电磁波吸收系数层析成像或电磁波速度层析成像等。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沉积物测量工业指标确定原则 1.要符合矿床地质规律,合理的、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地下资源。 2.矿山企业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要符合国家战略或政策要求。资源储量估算一般程序 1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必须的有关表册和综合图件。 2在各个探矿工程中按工业指标及矿体圈定原则圈定矿体,计算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和厚度。 3在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或地质剖面图)、中段平面图上按矿体圈定原则连接矿体,在完成矿区的全部矿体圈定、并采用各种

30、有效方法经对比验证确定了最佳连接方案后,按有关原则对矿体进行编号。 4在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上划分块段及资源储量类型。 5确定估算参数 (1)面积:计算矿体或块段面积。断面法:剖面图上矿体线面积;块段法:矿体水平(垂直)投影图上块段面积。 (2)厚度:计算块段平均厚度。 (3)计算块段矿体体积。 (4)品位:计算块段矿体平均品位。 (5)体重:确定矿石体重。 6计算块段矿体矿石量。 7计算块段矿体金属量。 8对各矿体、各资源储量类型的矿石量、金属量、平均品位及比例进行统计汇总。地质填图方法有两种方法:穿越法、追索法。穿越法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布置观察路线进行

31、地质观察和填绘地质图的方法。适用情况:A露头好,岩性、厚度变化不大,地层分界清楚;B构造相对较简单;C地形平缓,且沟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地层走向分布。穿越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岩层的厚度、地层剖面及纵向变化。追索法在制绘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时,沿地层走向,或者为了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如断层),而沿着一特定方向进行地质观察来填绘地质图的方法。适用情况:A地层岩性、厚度变化大,只有在追索过程中才能准确地了解其横向变化,掌握地质界线的延伸和分布。B地质界线不明显,一定要经过追索才能填绘。C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区,为了更好的填绘出断层线而采用追索法。D山脊、沟谷、水系平行于地层走向分布,地形条件有利于追索性。实测地质剖面步骤选择剖面确定剖面比例野外工作:分工测量导线方位、导向斜距、地形坡度角;观察、描述地质分层、标本和样品编号的采集、填写记录数据表、绘制草图、地形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