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定义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08422987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定义(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教育技术可以划分为: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通常又叫做软技术,是指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它包括系统方法、群体学习模式、决策论、线性规划、等理论阶段的技术。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技术。它包括从黑板、粉笔、课桌椅、教室等传统的教学用具到现今的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系统、光缆通讯网络等一系列可用于教育的器件、设施和设备等。 为什么说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首先,教育技术学从其发展历史上来看,它是在视听教育及程序教

2、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引进,使教学手段不断得到更新和充实,促使教学方法不断的变化和丰富,从而形成媒体技术这一领域。因而可以这样认为,教育技术学是媒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教学方法中独立出来的学科。其次,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内容及相关知识结构(“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内容及相关知识结构”)来看,也属于教育学科的内容。再次,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也是将教育技术学列入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因此,可以得出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一) AECT94定义的四个

3、组成部分 1、 理论和实践一个专业或学科必须有支持实践的基础理论。理论部分包括对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架构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2、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这些术语涵盖了这个领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人员的职能。这几个范畴的研究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其中,设计范畴集中地表达了教学技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开发范畴亦较为成熟,其他几个范畴的理论仍引用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3、 关于过程和资源这个组成部分包括定义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过程和资源。过程就是用于“产出”和指导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包括了设计和传递过程。过程通常是

4、程序化的,但亦不总是这样。当过程有一系列有序的步骤组成时,它是程序化的;当活动顺序不是很有序时,过程就是非程序化的。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料来源,或资料库,它包括支持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但资源并非仅指用于教学过程的设备和材料,它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施。可以说它包括了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因素。4、 为了促进学习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影响并完成学习。这个组成部分所用的术语是为了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教学的目的,教学是完成学习的一种手段。学习是检验教学的标准,它表现为知识技能或态度的改变。定义中的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人或行为相对持久的改变”,是心理学中的定义,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

5、学习是指的听课、读书等。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按系统方法应用过程的阶段特点来阐述它们的理论和实践,这也指出了它的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所以这个定义是一个纲要性含义的规定性定义,概略地表述了学科的内容。(左图是教育技术AECT定义的简图)3.1.1 教育的含义现代教育学对教育给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教育(广义)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教育(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通常指学校教

6、育。 教育的根本特征: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1) 教育者 详细内容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父母是子女的最初和经常的教育者;社会教育中的师傅及起到教育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产生后,教育者主要指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2)受教育者 详细内容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既包括全日制学校的在校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中的学生。 (3) 教育设施 详细内容教育措施 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方法,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

7、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方法,也包括教学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3.1.2 技术技术的英文为technology,其词根是techne,来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技术”(technology)的本义是“对纯艺术和实用技巧的论述”,因此,它的词根techne指的就是“艺术和手工技巧”。 我国学术界,对于“技术”这一概念的解释也是不同的。一种是以辞海为代表的解释,另一种是以科学学辞典和科技词典为代表的解释。技术是1、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理论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2、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

8、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用程序、方法。辞海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科学学辞典、科技词典前一种定义显然是受到“技术”一词主要是用来表达工业生产中“工艺”说法的影响,把定义定得比较狭窄,几乎只局限于技术的有形的物质方面。如果按照这种定义来看待教育技术中“技术”,势必就以为教育技术只包括“硬件”和“软件”,把教育技术等同于录音机和录音带,计算机和程序、课件等有形的东西。在这种理解下,教育技术就是教学媒体。后一种定义显然已经意识到,现代用法中的“技术”一词所包含的内容,除了有形的物质性方面外,还包括无形

9、的非物质性方面。这种“无形的非物质性” 方面的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方面技术的应用并不亚于有形的物质性方面的技术,更不能为后者所取代。 本门课程所涉及到的有关“技术”的涵义,指的是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中的“技术”也应在这个涵义上来理解。 3.1.3 教育技术 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下面两类:(1) 有形(物化形态) 内容扩展物化形态的技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以及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

10、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及其相应的软件。(2) 无形(智能形态) 内容扩展智能形态的技术: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狭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教育技术”基本上是狭义的解释。3.1.4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的英文翻译:Educational Technology或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的区别:1、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3、 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

11、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在本课程中,当指的是运用于教育中的各种技术(如媒体技术、系统技术等)时,一般使用教育技术一词;指一个新兴学科的专门术语时,则用教育技术学。 教育 教育(广义)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 教育(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想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通常指学校教育。 技术 对于技术这一概念的解释: 技术是1、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理论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2、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

12、程或作用程序、方法。 辞海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科学学辞典、科技词典 教育技术 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05定义的比较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05定义;其次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教育技术学94

13、定义与教育技术学05定义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对两个定义的比较分析,作出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更好的认识这两个定义。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94 definition and 05 definition. Second,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mainly to analyse and compare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94 definition wit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05 definition.F

14、inally,I have made some thoughts abou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Hope that everyone can mak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definitions.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94定义 05定义一、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05定义AECT在1994年给教育技术学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原文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and practice of desi

15、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processes and resourcesfor learning.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原文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16、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二、对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05定义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05定义;其次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教育技术学05定义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对两个定义的比较分析,作出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更好的认识这两个定义。(一)、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05定义上的比较1、将Instructional改成了Educational 05定义将“教学”改成了“教育”,教育包含了教学,教学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包含了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的范围比教学设计的要广泛的多。2、将

17、theory改成了studyStudy(研究)它包含了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以及其他形式的研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领域,需要不断地以“研究和反思性实践”来建构其理论体系。3、与94定义相比, practice前面多加了ethical05定义中的practice(实践)更加注重ethical(符合道德规范的),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更加注重的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4、与94定义相比,05定义具有双重目的: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05定义具有双重目的,其中的facilitating learning相当于94定义中的for learn

18、ing,而05定义中还增加了improving performance这个目的。也是说教育技术的目的从为了促进学习扩大到便于学习和提高学习绩效。5、与94定义相比,05定义process和resource前增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05定义在教育技术学两个对象的前面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学越来越关注过程与资源的适合性与技术性。(二)、教育技术学94定义与05定义在研究范畴上的比较AECT2005年定义将94定义中的五大范畴: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

19、ment and evaluation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整合为三大范畴: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创设、使用、管理)。05定义中的creating替代了94定义中的design和development,创造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二设计、开发则是某一系列活动中具体的两个过程,也就是说创造包括了设计、开发。在05定义中,用了using(使用)代替了utilization(利用),“使用”是把学习者带入到学习环境与资源中去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解决问题的,而解决问题又需要一定的解决方案步骤,“利用”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一小步骤。

20、也就是说“使用”比“利用”具有更广的范围。05定义中把management换成了managing ,managing是动名词形式,它具有动词和名词双重含义,也就是说它包含了管理的过程与状态,而management只是名词形式,表达的只是事物的一种性质或状态。然而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managing比management跟能够贴近管理这个动态的过程。在94定义中评价是一个单独的范畴,而在05定义中则是将评价贯穿到创设、使用、管理三个范畴中。在05定义中认为每个范畴都是一个一个动态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说每个范畴都包含了评价,这对教育技术领域的职能描述更急的广泛、更具有弹性。(三)、从教育技术学

21、94定义与05定义所研究的理念的比较(1)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94定义主要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辅;而05定义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2)技术基础不同:94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刚刚起步,对人们来说比较陌生;而05定义时,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已经飞速发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3)问题的提出不同:94定义时,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有很大的向往,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05定义时,经过10年的发展与大力投资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结果。三、对两个定义的思考在对两个定义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下面简略阐述一下在对这两个定义的分析比较中得到的一些思考:1、对于94定义我们

22、可以充分的肯定: 它使我国电教界从只重视教转向既重视教又重视学的研究; 从只重视媒体使用与管理,转向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建设; 从只提供设备与技术的维修、服务,到重视技术和教学的整合(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总的说来,94定义的引进,对于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是起了正面的促进作用,这是客观事实。2、对于05定义的主要贡献(1) 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由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2) 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3) 首次将“创造”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范畴之一,强调教育技术创新;(4) 从对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限定为对“

23、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的研究,突出了专业特色和工作重点。该定义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局限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行业背景,强调了定义的实用性和规定性,对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其次,在一定范围内强调教育技术实践的道德规范性是必要的,但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参考文献1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 著2搜狐博客DB/OL.3博客大巴DB/OL.http:/jia-4网易博客DB/OL.5论文天下DB/OL.教育技术定义AECT1994定义与AECT2005定义之比较Maggie.zhu 发表于 2009-10-24 10:18:09 摘 要:本文结合AECT1994定义,对AECT2005定义涉及的

24、一系列关键概念在文字、范围和理念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新定义潜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关键词:AECT 教育技术 定义 比较一、引言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布了著名的AECT1994定义。十年以来,教育技术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概括这一领域,AECT又在酝酿新的定义。2004年6月,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定义,并于当年10月获得通过。新定义在互联网上甫一面世,迅即引起我国教育技术专业人士的热切关注。鉴于1994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巨大影响,对即将发布的新定义给予充分关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定义的正式文本将

25、于2005年公布,在此姑且称为AECT2005定义。二、AECT1994定义与AECT2005定义的基本内容AECT:教育技术1994定义(英文):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ECT: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4年6月,由莫伦达(Molenda)和罗宾逊(R

26、obinson)执笔,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起草了一个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草案。在这一草案中,教育技术被界定为如下:AECT:教育技术2005定义:(英文)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

27、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94定义和05定义的变化:instructional 改为了educational;study替代了theory;在“practice”前面加了限定词“ethical”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替代了for learning;教育技术的范畴从5个(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evaluation)转化为3个(creating, using, managing)Creating不仅替代了design, development这两个范畴

28、 “利用”(utilization)范畴改成了“使用”(using)“管理”(management)转化为“管理”(managing) 将evaluation整合在creating, using, managing三个范畴中 在processes and resources前加了限定词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三、从1994到2005:对AECT2005定义的分析及比较第一,把原来的“for learning”(为了学习)明确地改为“facilitating learning”(促进学习)。“为了学习”强调的只是“学”;“促进学习”则既强调“学”,也重视“教”(对学习的

29、促进,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显然,这是受Blending Learning思想影响的结果。所以由“为了学习”转向“促进学习”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提高,是和94定义相比最具积极意义的进步表现。 第二,将原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变换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过程和资源”。如上所述,由于“促进学习”有赖于教,“绩效的提高”也与教有很大关系,所以这里所说的过程和资源绝非一般的过程和资源,而是指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指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与94定义相比,不仅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变换为“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过程和资

30、源的前面加了修饰语并非任意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而是伴随有合适技术的(即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带有着无数的不确定因素,教师应该带着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合适的。教师应根据教学情景的变化,不断的调控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智慧和热情,帮助学生更为有效的学习。这样就较好地克服了94定义未能体现教育技术学科特色的不足。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05定义中所规定的、作为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的过程和资源,尽管在其前面加了起修饰作用的限定词(有合适技术的),但由以上分析可见,并未能改变其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本质;千万要避免断章取义地把05定义中的过程和资源仅仅

31、理解为“有合适技术的过程和资源”(即变成纯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若是这样,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第三,除了强调相关过程和资源要促进学习之外,还强调要提高绩效。对学习者来说,绩效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倾向和结果(即学习者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对企业来说,绩效则是指该企业组织预期的、符合总体目标的业绩。和94定义相比,增加有关“绩效”的考虑,不仅显得05定义既关注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还表明通过培训来提高企业绩效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可见,以上三个方面都是05定义和94定义相比,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突出优点。 第四,以“研究”(study)取代“理论”(theor

32、y)。伊利认为以“研究”取代“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技术内涵的游移不定,对澄清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并没有任何帮助” ;与94定义所使用的“理论”相比,05定义使用“研究”一词“把基于直觉与经验的批判性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研究方法的同时,也消解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致力于理论创建的努力,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 第五,2005新定义在实践(practice)之前加入了合乎道德的(ethical)的这一限定词,这突出体现了定义的作者们对行业伦理规范的强调与重视,彰显了对人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技术这一领域在不断走向成熟。 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突出行业伦理本也无可厚非,然而把伦理问

33、题纳入定义则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职业伦理对医学实践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教育技术,然而医学对行业伦理的强调也只限于制定专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把其纳入定义。再如,在对教育的界定中,多数学者倾向于把教育界定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力求能够概括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其中既有好的教育,也有坏的教育,而没有人试图把教育界定为培养好人的社会活动。 伊利认为合乎道德的(ethical)这一术语具有特殊意义,不能用来修饰实践。然而,莫伦达则认为,如果对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的教育技术进行界定,使用合乎道德的一词是不适当的,然而若对作为一个领域而存在的教育技术进行界定,纳入伦理问题则无疑是必要的;并且,他进一步解释说,这

34、是AECT的一个具有官方性质的定义,从其现实性上考虑,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希望把伦理问题纳入定义之中,这是一个政治决策。第六,与1994定义相比,2005定义最明显的变化是舍弃了94定义勾画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而代之以创建(creating)、使用(using)与管理(managing)。莫伦达解释说,舍弃1994定义勾画的五个范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 这五个术语既不能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也不能反映其实践范畴;2. 这五个术语是从教学设计中的系统方法模型得来的,教学设计大于系统方法,而教育技术又大于教学设计,故而这五个术语不能涵盖整个领域;3. 在一个一般性的定义中

35、,要避免使用那些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对于莫伦达给出的上述几点原因,笔者不敢完全苟同。尽管新定义使用了比94定义更通俗化的术语,以让更多的非教育技术专业人士能够理解教育技术的范畴;然而,这样做的代价是丧失了教育技术概念框架的清晰性。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只有通过系统方法才能把握教育技术的本质,1994定义原有的概念框架是历史形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而清晰的研究领域。作为经过明确界定的术语,各自都有确定的内涵与外延,借助这一概念框架,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清楚地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一旦代之以创建(creating)、使用(using)之类的没有经过明确界定的非专

36、业术语,可能不利于教育技术领域内专业人士在专业话语体系内进行沟通。虽然公众理解这一领域很重要,但作为一个定义,其帮助专业人士在一个明朗的知识背景中进行交流更重要。 无可否认,1994定义发表以来,遵照其勾画的概念框架,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的极为迅速。时至今日,1994定义的五个范畴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张力,蕴涵着理论发展的巨大可能,能够整合未来一段时间的理论研究成果。1994定义勾画的五个范畴已经相对清晰而明确,能够有效指导教育技术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代之以新的范畴。四、一点思考领域的界定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工作。自1963年AECT发布第一个教育技术官方定义开始,美国教育技术界就在不遗余力

37、地推动对领域的界定工作。与历史上的几个定义一样,2005新定义也是一个对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领域作出的界定,因而也必然如其作者所言,是暂时性与过渡性的。笔者期望,这个定义能够发挥其应有功能,与教育技术一道不断走向成熟。参考文献:省略3.3.1 教育技术的范畴AECT 94定义中提出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分为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在图 1中列出了这五个范畴,每个范畴都列出了四个主要的子范畴,但这些并不是每个范畴的所有子范畴,其他的子范畴,有的因为它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有的因为它们目前还不是那么重要而没有列到这个结构图中来。 教育技术的这五个范畴之间不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关系,他们之

38、间是协同作用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如图1。教育技术实践人员的工作往往要涉及多个甚至是所有范畴的功能。 图 教育技术各范畴之间的关系(一)设计范畴设计包括过程的设计和资源的设计。在实践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而把学习资源的设计整合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程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设计可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宏观层次例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微观层次例如一门课程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这里的设计强调的是学习条件,而不是强调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相应,教学设计的范畴就从学习资源或教学系统的个别组成部分扩展到整体化考虑和环境的考虑上来。设计范畴至少包括四个理论与实践方面

39、: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详细内容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 讯息设计涉及对教学信息的符号形态的操作; 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教学活动的实际事项的详细阐述;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二)开发范畴 开发范畴的基础是教学媒体的开发。开发就是把媒体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物理形式的过程,包括设计、制作和发送的功能。这个范畴根据媒体制作技术分为四大类: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 详细内容印刷技术是主要通过机械或照相印刷过程制作或发送教学材料(如书和静态视觉材料)的方法;视听技

40、术是通过使用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或发送教学材料以呈现形象化的听觉和视觉讯息的方法;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是利用基于微处理器的资源来制作和发送教学材料的方法;整合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几种媒体形式的教学材料的制作和发送的方法;(三)利用范畴 利用就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利用”描述了学习者与教学材料和系统的相互联系。这个范畴要求系统的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和制度化。它受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它的四个子范畴是: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以及政策和规定。 内容扩展媒体利用是对学习资源的系统使用;革新推广是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实施是在实际(非模拟)的环境中使用教

41、学材料或策略。制度化是在一个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续常规地使用。政策和规定是影响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的社团(或其他组织)的规则和行为。(四)管理范畴 管理范畴是影响教育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这个范畴最早是从对媒体中心、项目计划和服务管理中演变而来的。.这里的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它的子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内容扩展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支持系统和服务;发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与向学习者呈现教

42、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的方法;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目的是为教与学提供资源。(五)评价范畴 评价就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考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内容扩展问题分析是指使用信息搜集和决策策略来决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标准参考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术;形成性评价包括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总结性评价包括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来做出利用方面的决策。媒体开发 把媒体设计的方案转化为具体物理形式即教材成品的过程。 讯息设计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对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的符号

43、(文字和图像等)进行分析、综合、组织、处理的过程。 革新推广 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 项目管理 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 形成性评价 是相当于总结性评价而言的,在某项活动过程中,为了使结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3.2.5相关概念的辨析一、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 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两个术语,在美国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混用的,而在1977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的教育技术的定义一书中,则对两个术语明确的作了区别。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教育技术应用的范围很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而教学技术主要是在微观层次上的应用。由于美国教育技术在宏观

44、、中观层次上的实际应用相对较少,而大量的实践是在微观层次的教学过程,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亦比较成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好、更多的体现了技术因素的作用。所以在1994年AECT又修改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更突出地使用了教学技术这个术语,并认为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是同义的,不再加以区分。我国现在已经习惯使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本课程除阐述94定义外,亦采用教育技术这个术语,就其内容来看也主要是针对微观层次的阐述。二、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习惯上指的是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以及由这些技术构成的传播系统和相应的教学软件。现代教育技术与教

45、育技术不属于同一层次上的概念,它偏重于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技术的下位概念。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提法,从属于教育技术的定义范畴,意在突出“现代”的特征,强调其内涵和外延的现代化。三、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电化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包括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内容。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大致可以用图来描述。 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关系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