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08329260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李亚杰,赵献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收稿日期:20060321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攻关项目(2005KO2一G0502)作者简介:李亚杰(1978- ),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中毒病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摘要:益生菌作为一类以活菌为主的新型菌制剂,能在肠道内定殖,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并刺激肠黏膜免疫组织,对肠道黏膜免疫有重要的影响。益生菌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刺激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巨噬细胞活力或发挥佐剂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相关淋巴组织,使免疫球蛋白A分泌增加,使免疫球蛋白A 生物合成增加,提高

2、消化道黏膜免疫功能。关键词:益生菌;肠道菌群;黏膜免疫人和动物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及一些和分泌腺有关黏膜,构成了机体的重要黏膜系统,它对人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黏膜免疫已经成为新的免疫研究热点,这是因为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机体,另外,黏膜既存在局部免疫,又存在共同黏膜免疫系统(common mucosal immune system,CMIS)。动物的先天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亦即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各种异物,主要依靠机体黏膜的屏障作用。1 肠道黏膜免疫11 肠道黏膜免疫的重要性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3、multiple organ deficiency syndrome,NODS)的始动器官”,又是机体内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GALT)和有关细胞、分子成分,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嗜银细胞和抗体、溶菌酶、抗菌肽等。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由肠上皮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固有层淋巴细胞(1amina propria lymphocyte,LPL)、微皱褶细胞(又称膜上皮细胞、M细胞)和回肠集合淋巴结(paYers patc

4、hes,PP)等肠相关淋巴组织构成1。它可抵御细菌、病毒和毒素从消化道入侵,肠黏膜抗体形成细胞占体内抗体细胞的7O8O ,产生免疫球蛋白A(IgA)的量比体内其他Ig类型的总量还要多。肠道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肝、脾等免疫功能器官相比,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淋巴组织最多,超过所有组织。肠道黏膜面积巨大,约2倍于皮肤表面,每时每刻黏膜都要接触大量抗原,担负着重要的免疫功能。12 肠道黏膜免疫的机制黏膜免疫与系统免疫有所不同,黏膜免疫主要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系统免疫主要起免疫增强作用,这与两个系统的不同作用方式有关。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肠黏膜免疫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其先天性免疫是构成肠

5、黏膜屏障的基础2。发生在肠道中的黏膜免疫反应是由肠黏膜表面附着的抗原引发的,肠道黏膜中的淋巴滤泡集结将抗原物质转移到淋巴滤泡集结中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加工,并将抗原转移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激活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产生大量分泌型IgA(SIgA),SIgA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然SIgA难以通过激活补体等途径直接杀伤病毒,但是可以通过大量非炎性反应途径清除病毒感染。SIgA发挥主要作用的部位是局部黏膜,局部黏膜免疫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局部抗原刺激比全身更能有效的刺激机体黏膜分泌大量SIgA,可有效中和黏膜上皮内的病原体、细菌毒素和酶,捕捉黏膜内层病原体,削弱细菌表面

6、疏水性,阻止病毒附着、细菌黏附和抗原的黏附,刺激肠道黏膜表面分泌黏蛋白降解病毒,同时加速黏液在黏膜表面移动,从而加速了细菌和内毒素等有毒物质的排出,还可与细菌等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排除体外。大量的黏膜免疫细胞参与摄取、递呈抗原、诱导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效应因子(主要是SIgA),发挥免疫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袭。2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21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免疫作用的机理肠道微生物对肠道组织的形态功能和代谢有很大影响。动物胃肠道的微生物数量超过了动物体内细胞的数量,种类达400多种3,而这些微生物在动物的消化道内又具有定位、定性、定量和定宿主等特点。正常肠道内定植有双歧杆菌、优杆菌

7、、乳酸杆菌和类链球菌等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的菌群,这些菌为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群,与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能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分泌的各种代谢产物及细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及外来致病菌的入侵,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毫无疑问,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肠道菌群的协调是维持动物正常消化功能和防止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外界环境变化时,肠道内的条件性病原菌就会引发消化道疾病,此时黏膜屏障的功能就会受损,肠腔内细菌可达到肠系膜淋巴结,并可能进一步侵犯远处脏器。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存在于肠道黏膜上,并对肠道黏膜有保护和上接作用,可以治疗各种肠道疾病。

8、种种迹象表明,益生菌在肠道黏膜免疫作用中发挥重大的功效5-6。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或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外界环境变化时肠道菌群的紊乱有明显的作用。益生菌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诱发肠道免疫,并刺激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巨噬细胞活力或发挥佐剂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分泌增加。通过增强T、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合成增加,提高消化道黏膜免疫功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益生菌来源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性活菌制剂,无毒无害,进入体内大量繁

9、殖,迅速补充肠道正常菌群,纠正菌群失衡,提高定植能力。益生菌的细胞壁成分、代谢产物、菌体细胞等均可能刺激动物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在肠道黏膜表面上存在分泌性免疫(secretory immunity)。而黏膜表面上的SIgA提供了第一道免疫防线。SIgA是黏膜组织免疫应答的特征,SIgA抗体可通过阻碍黏膜与细菌和病毒的接触,从而给黏膜表面提供特殊的免疫屏障。在穿越上皮时,在上皮细胞内显示其抗微生物的能力。22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的细胞免疫作用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已经有试验证明,益生菌可以增强哺乳动物肠道黏膜的抗体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在鸟类肠道中益生菌可增加肠道免疫耐受7。杨玉荣等8报道,

10、给雏鸡灌服益生素后,检测盲肠扁桃体,表明派伊尔结,哈德尔腺IgA,IgM和IgG生成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益生素能提高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免疫组织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葛凤霞(1998)等报道,乳酸杆菌注入小鼠腹腔后,反映巨噬细胞活化状态的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的数量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体内及体外细胞毒作用也显著增强。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巨噬细胞体积增大,伪足增多,细胞器的数量增多。柳洪洁等9报道干酪乳酸杆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还通过巨噬细胞和T细胞、NK细胞活性的增强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巨噬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有益于增强周围血管和局部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免疫力。刘克琳(1994)研

11、究报道,肉鸡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后6周,其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分别较对照组高出一半以上。动物免疫器官重量的增加是由于其自身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增加所致,重量增加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 9。而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多,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从而健全全身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益生菌可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及细胞因子介导素的分泌,增强免疫功能。Gill H S10报道,益生菌能够激发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能够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的疾病。23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的体液免疫作用肠黏膜免疫屏障指SIgA的抗细菌黏附功能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SIgA能够中和毒素、病

12、毒和酶等生物活性抗原,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菌对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吸附11。有试验证明,给1日龄雏鸡饲喂乳酸杆菌,在早期可以显著提高雏鸡消化道SIgA的水平。随着日龄的增加,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SIgA水平趋于一致。动物研究显示,肠道内给予乳酸杆菌能显著减少新生动物肠道内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易位12。临床研究也证实,新生儿喂服益生菌后,肠道内厌氧菌群增加而致病性微生物减少,同时减少血中内毒素或细菌易位。Mangiante等对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动物在应用乳酸杆菌后,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显著降低。在腹膜炎动物模型中,植物乳酸杆菌能阻止内毒素进入血液。植物乳酸杆菌29

13、9和299v还能抑制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大肠埃希菌、难辨梭菌及亚硝酸盐的产生13。24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是益生菌制剂中最常用、具代表性的菌种。各种菌通过肠道并在肠道壁黏附而发挥益生作用14。(1)乳酸杆菌。肠道免疫作用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原籍菌群,当微生物菌群在动物出生后就发展并延续整个生命的时候,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也开始了。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原籍菌,能通过与肠上皮表面特异性的受体结合,有序地定植在肠上皮表面,构成有层次的厌氧菌菌膜,并与其他厌氧菌一起构成膜菌群。它们一方面起占位性保护作用,保护肠黏膜免受其他病原菌的黏附与入侵,另一方面通

14、过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和其他物质抑制病原菌的黏附、生长和繁殖,从而发挥屏障效应。研究显示,植物乳酸杆菌299v是通过表达甘露糖特异性黏附素而与宿主肠上皮发生黏附。另外,乳酸杆菌还能促进损伤的肠黏膜上皮修复,防止致病菌在肠上皮细胞间移位。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乳酸杆菌能通过下述作用,如有机酸降低pH、营养竞争、占位、产生抑制毒素的代谢产物、合成有抗菌活性的细菌素、黏附定植以及形成膜菌群等,抑制致病菌或条件性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固有菌群,保证溶菌酶、蛋白分解酶的分泌,从而保护了肠道生物屏障15。在啮齿类动物试验中发现,如果在其出生和幼年时期肠菌群减少,可以导致个体免疫系统成熟延迟。有研究表明,乳酸

15、杆菌可以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强自然免疫力,增加肠道黏膜对外界的抵抗力16。益生菌的研究发现,乳酸杆菌(LaG-GG)有诱导细胞核因子KB(Nuclearqactor-kB,NF-KB)介导反应的能力,NFKB可活化肠腔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是肠道免疫的重要启动者。Gauffin等用干酪乳酸菌作为食物添加剂饲喂营养不良的鼠模型,结果发现由营养不良导致的肠黏膜屏障和黏膜免疫功能损害,可以通过干酪乳酸杆菌的补充而恢复。(2)芽孢杆菌。肠道菌群与宿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李亚杰,赵献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收稿日期:20060321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攻关项

16、目(2005KO2一G0502)作者简介:李亚杰(1978- ),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中毒病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摘要:益生菌作为一类以活菌为主的新型菌制剂,能在肠道内定殖,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并刺激肠黏膜免疫组织,对肠道黏膜免疫有重要的影响。益生菌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刺激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巨噬细胞活力或发挥佐剂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相关淋巴组织,使免疫球蛋白A分泌增加,使免疫球蛋白A 生物合成增加,提高消化道黏膜免疫功能。关键词:益生菌;肠道菌群;黏膜免疫人和动物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黏膜及一些和分泌腺有关黏膜,构成了机体的重要黏膜系统,它

17、对人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黏膜免疫已经成为新的免疫研究热点,这是因为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机体,另外,黏膜既存在局部免疫,又存在共同黏膜免疫系统(common mucosal immune system,CMIS)。动物的先天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亦即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各种异物,主要依靠机体黏膜的屏障作用。1 肠道黏膜免疫11 肠道黏膜免疫的重要性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eficiency syndrome,NODS)的始动器官”,又是机体内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包括

18、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GALT)和有关细胞、分子成分,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嗜银细胞和抗体、溶菌酶、抗菌肽等。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由肠上皮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固有层淋巴细胞(1amina propria lymphocyte,LPL)、微皱褶细胞(又称膜上皮细胞、M细胞)和回肠集合淋巴结(paYers patches,PP)等肠相关淋巴组织构成1。它可抵御细菌、病毒和毒素从消化道入侵,肠黏膜抗体形成细胞占体内抗体细胞的7O8O ,产生免疫球蛋白A(IgA

19、)的量比体内其他Ig类型的总量还要多。肠道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肝、脾等免疫功能器官相比,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淋巴组织最多,超过所有组织。肠道黏膜面积巨大,约2倍于皮肤表面,每时每刻黏膜都要接触大量抗原,担负着重要的免疫功能。12 肠道黏膜免疫的机制黏膜免疫与系统免疫有所不同,黏膜免疫主要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系统免疫主要起免疫增强作用,这与两个系统的不同作用方式有关。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肠黏膜免疫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其先天性免疫是构成肠黏膜屏障的基础2。发生在肠道中的黏膜免疫反应是由肠黏膜表面附着的抗原引发的,肠道黏膜中的淋巴滤泡集结将抗原物质转移到淋巴滤泡集结中的巨噬细胞,巨噬

20、细胞对抗原进行加工,并将抗原转移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激活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产生大量分泌型IgA(SIgA),SIgA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然SIgA难以通过激活补体等途径直接杀伤病毒,但是可以通过大量非炎性反应途径清除病毒感染。SIgA发挥主要作用的部位是局部黏膜,局部黏膜免疫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局部抗原刺激比全身更能有效的刺激机体黏膜分泌大量SIgA,可有效中和黏膜上皮内的病原体、细菌毒素和酶,捕捉黏膜内层病原体,削弱细菌表面疏水性,阻止病毒附着、细菌黏附和抗原的黏附,刺激肠道黏膜表面分泌黏蛋白降解病毒,同时加速黏液在黏膜表面移动,从而加速了细菌和内毒素等有毒物质的排出

21、,还可与细菌等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排除体外。大量的黏膜免疫细胞参与摄取、递呈抗原、诱导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效应因子(主要是SIgA),发挥免疫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侵袭。2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21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免疫作用的机理肠道微生物对肠道组织的形态功能和代谢有很大影响。动物胃肠道的微生物数量超过了动物体内细胞的数量,种类达400多种3,而这些微生物在动物的消化道内又具有定位、定性、定量和定宿主等特点。正常肠道内定植有双歧杆菌、优杆菌、乳酸杆菌和类链球菌等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的菌群,这些菌为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群,与肠黏膜紧密结合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能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

22、及其分泌的各种代谢产物及细菌素等抑制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及外来致病菌的入侵,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毫无疑问,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肠道菌群的协调是维持动物正常消化功能和防止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外界环境变化时,肠道内的条件性病原菌就会引发消化道疾病,此时黏膜屏障的功能就会受损,肠腔内细菌可达到肠系膜淋巴结,并可能进一步侵犯远处脏器。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存在于肠道黏膜上,并对肠道黏膜有保护和上接作用,可以治疗各种肠道疾病。种种迹象表明,益生菌在肠道黏膜免疫作用中发挥重大的功效5-6。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或微生态制剂,对预防外界环境变化时肠道菌群的紊乱有明

23、显的作用。益生菌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诱发肠道免疫,并刺激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巨噬细胞活力或发挥佐剂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分泌增加。通过增强T、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SIgA生物合成增加,提高消化道黏膜免疫功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益生菌来源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性活菌制剂,无毒无害,进入体内大量繁殖,迅速补充肠道正常菌群,纠正菌群失衡,提高定植能力。益生菌的细胞壁成分、代谢产物、菌体细胞等均可能刺激动物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在肠道黏膜表面上存

24、在分泌性免疫(secretory immunity)。而黏膜表面上的SIgA提供了第一道免疫防线。SIgA是黏膜组织免疫应答的特征,SIgA抗体可通过阻碍黏膜与细菌和病毒的接触,从而给黏膜表面提供特殊的免疫屏障。在穿越上皮时,在上皮细胞内显示其抗微生物的能力。22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的细胞免疫作用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已经有试验证明,益生菌可以增强哺乳动物肠道黏膜的抗体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在鸟类肠道中益生菌可增加肠道免疫耐受7。杨玉荣等8报道,给雏鸡灌服益生素后,检测盲肠扁桃体,表明派伊尔结,哈德尔腺IgA,IgM和IgG生成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益生素能提高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

25、免疫组织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葛凤霞(1998)等报道,乳酸杆菌注入小鼠腹腔后,反映巨噬细胞活化状态的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的数量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体内及体外细胞毒作用也显著增强。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巨噬细胞体积增大,伪足增多,细胞器的数量增多。柳洪洁等9报道干酪乳酸杆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还通过巨噬细胞和T细胞、NK细胞活性的增强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巨噬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有益于增强周围血管和局部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免疫力。刘克琳(1994)研究报道,肉鸡饲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后6周,其胸腺、脾脏和法氏囊重量分别较对照组高出一半以上。动物免疫器官重量的增加是由于其自身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增加

26、所致,重量增加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 9。而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多,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从而健全全身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益生菌可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及细胞因子介导素的分泌,增强免疫功能。Gill H S10报道,益生菌能够激发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从而能够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的疾病。23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的体液免疫作用肠黏膜免疫屏障指SIgA的抗细菌黏附功能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SIgA能够中和毒素、病毒和酶等生物活性抗原,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菌对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吸附11。有试验证明,给1日龄雏鸡饲喂乳酸杆菌,在早期可以显著提

27、高雏鸡消化道SIgA的水平。随着日龄的增加,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SIgA水平趋于一致。动物研究显示,肠道内给予乳酸杆菌能显著减少新生动物肠道内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易位12。临床研究也证实,新生儿喂服益生菌后,肠道内厌氧菌群增加而致病性微生物减少,同时减少血中内毒素或细菌易位。Mangiante等对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动物在应用乳酸杆菌后,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显著降低。在腹膜炎动物模型中,植物乳酸杆菌能阻止内毒素进入血液。植物乳酸杆菌299和299v还能抑制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大肠埃希菌、难辨梭菌及亚硝酸盐的产生13。24 益生茵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

28、菌是益生菌制剂中最常用、具代表性的菌种。各种菌通过肠道并在肠道壁黏附而发挥益生作用14。(1)乳酸杆菌。肠道免疫作用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原籍菌群,当微生物菌群在动物出生后就发展并延续整个生命的时候,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也开始了。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原籍菌,能通过与肠上皮表面特异性的受体结合,有序地定植在肠上皮表面,构成有层次的厌氧菌菌膜,并与其他厌氧菌一起构成膜菌群。它们一方面起占位性保护作用,保护肠黏膜免受其他病原菌的黏附与入侵,另一方面通过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和其他物质抑制病原菌的黏附、生长和繁殖,从而发挥屏障效应。研究显示,植物乳酸杆菌299v是通过表达甘露糖特异性黏附素而与宿主

29、肠上皮发生黏附。另外,乳酸杆菌还能促进损伤的肠黏膜上皮修复,防止致病菌在肠上皮细胞间移位。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乳酸杆菌能通过下述作用,如有机酸降低pH、营养竞争、占位、产生抑制毒素的代谢产物、合成有抗菌活性的细菌素、黏附定植以及形成膜菌群等,抑制致病菌或条件性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固有菌群,保证溶菌酶、蛋白分解酶的分泌,从而保护了肠道生物屏障15。在啮齿类动物试验中发现,如果在其出生和幼年时期肠菌群减少,可以导致个体免疫系统成熟延迟。有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可以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强自然免疫力,增加肠道黏膜对外界的抵抗力16。益生菌的研究发现,乳酸杆菌(LaG-GG)有诱导细胞核因子KB(Nuc

30、learqactor-kB,NF-KB)介导反应的能力,NFKB可活化肠腔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是肠道免疫的重要启动者。Gauffin等用干酪乳酸菌作为食物添加剂饲喂营养不良的鼠模型,结果发现由营养不良导致的肠黏膜屏障和黏膜免疫功能损害,可以通过干酪乳酸杆菌的补充而恢复。(2)芽孢杆菌。肠道菌群与宿主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此为肠黏膜的生物屏障。Ozawa等(1987)通过用枯草芽孢杆菌饲喂断奶仔猪,饲喂的芽孢杆菌能稳定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枯草芽孢杆菌数量不断增加。有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02 芽孢杆菌制剂或02 芽孢杆菌和04果寡糖联用,可明显增加各肠段内容物中的芽孢杆

31、菌的数量,由此表明肠道芽孢杆菌的增值是芽孢杆菌制剂发挥抑菌效果的内在原因17。潘康成等报道地衣芽孢杆菌对家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Cong等报道,长期服用益生素可减少胃肠道感染,益生素能够在体内建立有益菌的优势菌群,限制病原菌的增长并能产生营养物质,对慢性胃肠炎的治疗更为有效。Harsharnjit等报道,长期服用益生素可减少胃肠道感染,因为其有益菌不仅起到机械性防御作用,还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作用。Karimi报道,益生菌能够平衡动物肠道茵群。益生菌对畜禽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地乳生态合剂对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一些滥用抗生素,导致体

32、内耐药菌株增加,体内菌群失调的猪场,应用该制剂疗效更为显著。益生菌可以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特异性黏膜免疫反应,加强IgA和IgM 的作用来修复肠道屏障功能18。新生儿喂养益生茵后,肠道内厌氧菌群增加而致病性微生物减少,同时血液中内毒素水平降低,减少内毒素或细菌易位。因此,可以证明益生菌等活菌能在动物肠道内定植并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刺激肠黏膜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和发育,以及黏膜免疫功能的增强,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 益生菌在肠道黏膜免疫中应用的展望肠道微生物保持着宿主的微生态平衡,当正常微生物种群紊乱时,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动物消化生长功能受阻或失调,导致疾病

33、的发生。益生菌制剂也称为微生态制剂或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保持微生态平衡(microeabiosis),提高宿主(动物和人)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wellbeing)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微生物治疗中加用益生菌制剂,可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菌增多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减少,且减少内毒素产生,使内毒素试验转为阴性,容易加速肝功能改善及临床症状缓解。微生态制剂有两类,即活菌制剂,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微生态制剂按其成分可分为益生菌(pi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

34、ynbiotics)。益生菌菌种必需是肠道内菌群的正常成员,可利用其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有试验采用培菲康作为活菌制剂,含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采用乐托尔作为一种死菌制剂,其内含惟一从人体分离,与肠黏膜有较好黏附力的嗜酸乳酸杆菌的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有乳酸杀菌素,乳酸杆菌素,乳酸乳菌素和乳酸菌素,是目前含菌素较高的微生态制剂19。随着黏膜免疫研究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预防免疫中,黏膜免疫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益生菌在黏膜中的应用也将更加突出。参考文献:13 Prloult G,Hiss I,Pecquet SEffect of probiotic bacteria on i

35、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oral tolerance tolactoglobulin in gnotobiotic miceJClinical and Diagnostic aboratory Immunology,2003,10(5):787-7922 Maye LI Mucosal immunityJPediatrics,2003,111(3):159516003 Uhlig H H,Powrie F,Dendritic ceUs and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z a role for localized mucosa

36、l immune responsesJJ Clin Invest,2003,112:6486514 Vinderola G,Matar C,Perdigon GRole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 immune effects mediated by gram-positive probiotic bacteria=involvement of toll-like receptorsJCl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2005,12(9);107510845 Galdeano C M,Perdig

37、6n G The probiotic Bacterium Lactobacillus casei induces activation of the gut mucosal innlun e system through innate immunityJ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2006,13 (2):2192266 RestsLenert S,Barrett K E Live probiotics protec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the effects of infection with enteroin

38、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JGut,2003,52:9889997 Haghighi H R,Gong J H,Gyles G L,et a1Modulation of antibody-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by probiotics in chlckensJC1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 2005, 12 (12):138713928 杨玉荣,郑世民,马春全,等雏鸡服用益生索后局部粘膜免疫组织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26(5):3553589

39、 李群道,单安山,马得莹中药复方对鸡增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8)t293010 Gill H SProbiotics to enhance antiinfective defence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Best Pract Res din Gastroenteral,2003。17(5):75575711 Cano P G,Perdigon GProbiotics induce resistance to enteropathogens in a renourished mouse modelJJ Dairy Res,20

40、03。70t433-44012 Lee D J,Drongowski R A,Ca)ran A G,et a1Evaluation of probiotics in a neonatal animal modelJPediatr Surg Int,2000。16:237-24213 Thorlacius H,Nobaek S,Wang X D,et a1Lactobacilll attenuate bacteremia and endotoxemia assodated th sever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JSurgery,2003,134t46747314 潘

41、晓东,吴天星,陈斌益生菌在水产动物肠道内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5,24(11) 535415 黄回,韩春茂乳杆菌生态免疫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2):15515716 Gill H S,Guarner FProbiotics and human health:a dinical perspectiveJ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2004,80:51652617 陈旭东,马秋剐,计成芽孢杆菌和果寡糖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刀中国饲料,2003,18 111318 刘超男,郑世民,马春全雏鸡应用益生素后细胞免疫功能

42、和IL-2诱生活性的动态变化刀中国兽医杂志,2005,41(7):131519 张纪伟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源性肠道菌群失调与保肝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1):3436主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此为肠黏膜的生物屏障。Ozawa等(1987)通过用枯草芽孢杆菌饲喂断奶仔猪,饲喂的芽孢杆菌能稳定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枯草芽孢杆菌数量不断增加。有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02 芽孢杆菌制剂或02 芽孢杆菌和04果寡糖联用,可明显增加各肠段内容物中的芽孢杆菌的数量,由此表明肠道芽孢杆菌的增值是芽孢杆菌制剂发挥抑菌效果的内在原因17。潘康成等报道地衣芽孢杆菌对家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不

43、同程度的促进作用。Cong等报道,长期服用益生素可减少胃肠道感染,益生素能够在体内建立有益菌的优势菌群,限制病原菌的增长并能产生营养物质,对慢性胃肠炎的治疗更为有效。Harsharnjit等报道,长期服用益生素可减少胃肠道感染,因为其有益菌不仅起到机械性防御作用,还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作用。Karimi报道,益生菌能够平衡动物肠道茵群。益生菌对畜禽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地乳生态合剂对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一些滥用抗生素,导致体内耐药菌株增加,体内菌群失调的猪场,应用该制剂疗效更为显著。益生菌可以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强特异性黏膜免疫反应,加强IgA和IgM

44、的作用来修复肠道屏障功能18。新生儿喂养益生茵后,肠道内厌氧菌群增加而致病性微生物减少,同时血液中内毒素水平降低,减少内毒素或细菌易位。因此,可以证明益生菌等活菌能在动物肠道内定植并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刺激肠黏膜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和发育,以及黏膜免疫功能的增强,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 益生菌在肠道黏膜免疫中应用的展望肠道微生物保持着宿主的微生态平衡,当正常微生物种群紊乱时,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动物消化生长功能受阻或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益生菌制剂也称为微生态制剂或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保持微生态

45、平衡(microeabiosis),提高宿主(动物和人)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wellbeing)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微生物治疗中加用益生菌制剂,可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菌增多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减少,且减少内毒素产生,使内毒素试验转为阴性,容易加速肝功能改善及临床症状缓解。微生态制剂有两类,即活菌制剂,死菌及其代谢产物。微生态制剂按其成分可分为益生菌(pi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元(synbiotics)。益生菌菌种必需是肠道内菌群的正常成员,可利用其活菌,死菌及其代谢产物。有试验采用培菲康作为活菌制剂,含双歧杆

46、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采用乐托尔作为一种死菌制剂,其内含惟一从人体分离,与肠黏膜有较好黏附力的嗜酸乳酸杆菌的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有乳酸杀菌素,乳酸杆菌素,乳酸乳菌素和乳酸菌素,是目前含菌素较高的微生态制剂19。随着黏膜免疫研究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预防免疫中,黏膜免疫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益生菌在黏膜中的应用也将更加突出。参考文献:13 Prloult G,Hiss I,Pecquet SEffect of probiotic bacteria on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oral tolerance tolactoglobulin in gno

47、tobiotic miceJClinical and Diagnostic aboratory Immunology,2003,10(5):787-7922 Maye LI Mucosal immunityJPediatrics,2003,111(3):159516003 Uhlig H H,Powrie F,Dendritic ceUs and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z a role for localized mucosal immune responsesJJ Clin Invest,2003,112:6486514 Vinderola G,Mat

48、ar C,Perdigon GRole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 immune effects mediated by gram-positive probiotic bacteria=involvement of toll-like receptorsJCl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2005,12(9);107510845 Galdeano C M,Perdig6n G The probiotic Bacterium Lactobacillus casei induces activati

49、on of the gut mucosal innlun e system through innate immunityJ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2006,13 (2):2192266 RestsLenert S,Barrett K E Live probiotics protec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the effects of infection with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JGut,2003,52:9889997 Haghighi H R,Go

50、ng J H,Gyles G L,et a1Modulation of antibody-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by probiotics in chlckensJC1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 2005, 12 (12):138713928 杨玉荣,郑世民,马春全,等雏鸡服用益生索后局部粘膜免疫组织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26(5):3553589 李群道,单安山,马得莹中药复方对鸡增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8)t293010 Gill H SPro

51、biotics to enhance antiinfective defence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Best Pract Res din Gastroenteral,2003。17(5):75575711 Cano P G,Perdigon GProbiotics induce resistance to enteropathogens in a renourished mouse modelJJ Dairy Res,2003。70t433-44012 Lee D J,Drongowski R A,Ca)ran A G,et a1Evaluation

52、 of probiotics in a neonatal animal modelJPediatr Surg Int,2000。16:237-24213 Thorlacius H,Nobaek S,Wang X D,et a1Lactobacilll attenuate bacteremia and endotoxemia assodated th sever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JSurgery,2003,134t46747314 潘晓东,吴天星,陈斌益生菌在水产动物肠道内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5,24(11) 535415 黄回,韩春茂乳杆菌生态

53、免疫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2):15515716 Gill H S,Guarner FProbiotics and human health:a dinical perspectiveJ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2004,80:51652617 陈旭东,马秋剐,计成芽孢杆菌和果寡糖制剂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刀中国饲料,2003,18 111318 刘超男,郑世民,马春全雏鸡应用益生素后细胞免疫功能和IL-2诱生活性的动态变化刀中国兽医杂志,2005,41(7):131519 张纪伟微生态制剂治疗肝源性肠道菌群失调与保肝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1):343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