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上传人:胡** 文档编号:108325140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关于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1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形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进步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才能。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分析p 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形式,并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形式图。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

2、p 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步对地理要素之间互相浸透和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可以前后联络,有效解决疑虑,分析p 问题的来龙去脉。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才能进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洋流形式图的成因分析p ,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洋流形式图的形成推理、分布规律及利用等温线地图判断寒、暖流。教学过程(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1、洋流的概念: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p :常年、稳定、大规模。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

3、断3、洋流的成因分类:介绍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风向、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其中,盛行风是最主要的动力。过渡洋流的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一旦开场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方向。如今我们一起结合刚刚学习的洋流成因来概括世界洋流形式图,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洋流的分布: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引导学生看出低纬、中纬和高纬海区的洋流。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不是完全一致的?5、投

4、影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得出洋流运动规律。学生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暖流和寒流,归纳寒暖流分布规律。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考虑: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何?学生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根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通过教材案例分析p ,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将全班分组,主要任务为: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答复(1)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2)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

5、差异?为什么?(3)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答复(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对两组同学的答案进展补充。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结合相关图片,探究洋流对渔场的影响。(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p :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3、用上述一样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学生探究洋流对航海、海洋污染的影响。完成活动后,答复本节课所提问

6、题:哥伦布两次航行为什么会花费不同的时间呢?4、课堂小结5、课堂练习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p 人类消费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展分析p ,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步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教学过程

7、【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地理要素间进展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消费功能和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兴隆地区的老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比照)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讲授】第二节自

8、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外表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一样的区域。(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温度。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全球性的尺度。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表达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

9、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常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织,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此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波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兴隆。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擅长奔跑以逃生或捕食。师:从对以上分析p 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

10、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师:请同学们结合刚刚的分析p 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师:请分析p 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师: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

11、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生:在中纬度

12、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师:对。请同学们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回忆气候的相关知识,考虑: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别是什么?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师:那么请大家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师:详细说有何不同呢?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枯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

13、雨,冬天寒冷枯燥。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p 比拟)师:请大家观察比拟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讨论:它们各自是怎样合适气候的?(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枯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外表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外表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给蒸腾作用。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14、。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根底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课后小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清楚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3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过渡:人类是在土地上进展社会经济活动的,因此,土地是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物质根底,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的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等不同类型。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开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

15、、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效劳,这些方便的效劳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效劳,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商业区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设问:西安市的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引出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效劳、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兴隆。住宅区的形成:住宅是一天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此处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历比照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工业区

16、的形成: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互相聚集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专业化程度高,且有很强的协作性。由于消费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要求,故工业区要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以上3个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2、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构造,也叫城市地域构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构造有以下3种。同心圆形式、扇形形式、多核心形式。这3个形式的阅读属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故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即可。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因素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经济因素、经济收入、知名度、宗教种族、历史原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17、由于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地价决定了每种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而地价取决于间隔 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此处PPT出示经济因素对功能区的影响示意图。学生看新新学案大册子第25页。分析p 功能区和间隔 市中心远近、交统统达度之间的关系。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形成过程。2.过程与方法(1)根据资料,可以分析p 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可以分析p 冲积平原各局部的

18、成因及地貌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p 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诲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合适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安康、平安又兴隆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比方,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

19、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1.溯侵蚀及其形成地貌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根据。老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侵蚀。甲河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开展,甲河的头不断向乙河处挪动,最后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侵蚀作用,河流向头局部延伸,河谷加长。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p 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

20、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过去、如今、将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图4.17“河谷的演变”,答复下列问题:描绘图中所示的河谷的演变过程。假设我们观察同一条河,a、b、c三种河谷形态可能出如今什么河段?老师结合图片讲解河谷的演变过程,指出三种河谷形态所在的河段。同时,老师引导学生进展小结。承转:从图上看,本来比拟平直的河谷逐渐变得弯曲,学者们称之为“河曲”。很多河流都是蜿蜒曲折地流过大地,向世人展示出弯曲之美(课件图片)。从河岸角度来看,每个弯曲的河岸都可以分为凸和凹两种形态。请同学们在教材插图4.17中的b图上找出两种河岸,假设你有疑

21、问请参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态。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那么,凸岸和凹岸处的主导外力作用是什么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逐渐减少的结果。结合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凸岸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属于堆积地貌;凹岸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古代人曾有诗描绘到这两种河岸的差异。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景图中的凸岸和凹岸。阅读古诗,找出诗句中描绘凸岸和凹岸的局部。根据诗歌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承转:假如有一平直河道,因为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水流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河流的弯曲,那么这条河道的形态将怎么继续开展下去呢?

22、(二)河流堆积地貌1.河漫滩平原学生活动:推测图中河道形态的演变趋势。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p 河道形态的演变过程,自然得出河漫滩平原的成因,最后总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承转: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冲积平原的一类型,河流的堆积地貌还有其他的类型。2.洪积冲积平原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成果,找出图中冲积扇的位置,并说明理由。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p 采玉地点的地貌类型,指导学生分析p 冲积扇不同部位的颗粒大小。同时,老师要借助课件展示冲积扇的实景图和素描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承转:河流出山口形成了冲积扇,进而可能扩大为洪积冲积平原,那么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呢?3.

23、三角洲平原老师活动:带着学生阅读教材案例3,在幻灯片上指出黄河三角洲的位置,从而引领学生建立三角洲的实景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根据教材描绘总结三角洲的形成条件。老师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整理、标准,进而形成简练的语言。师生共同总结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承转:学完河流地貌的知识,同学们能否解释本节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呢?学生答复后,老师进展总结,说出墓葬区选址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城市风水中“反弓水”的荒唐之处。同时,老师也要进展解释,风水之目的是寻求宜居所在,遵循科学原理,摒弃其中迷信成分。承转:从上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河流地

24、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详细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老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完成课件上所提出的的问题。(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于河流能提供充足的消费、生活用水;同时,靠近河流方便对外联络和运输。农业社会,社会的开展主要依靠种植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地貌中的堆积地貌对聚落的形成有很大吸引力,而堆积作用显著的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故而,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线状分布。但是,河流也能带来洪涝灾害,平原上的聚落还要考虑如何防止洪水的威胁。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

25、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这样,既能避开洪水的威胁,还能充分利用河流的优势条件。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5【教学目的】一、知识要求:1.使学生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根据2.使学生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二、才能要求:1.使学生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展的探究理论,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相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比照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展综合归纳等思维才能的培养和训练。三、情感目的通过学习对学生进展热爱自然、热爱科

26、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设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假设干个球形

27、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考虑】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理解地球?【学生答复】略。【讲解】钻探取样分析p ,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学

28、生答复】地震波。【讨论】你知道其机理吗?【学生答复】略。【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板书】一、划分根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2.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过渡】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化地认识地球的真实相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人类

29、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宏观构造到逐步深化分析p 微观构造。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理解其构造。【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读投影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p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构造。分析p 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根据:同一物质中P波速较S波快)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第 24 页 共 2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