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修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8211832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十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十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修改(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10、杨氏之子课型精读课教育教学目标、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2、理解古文的意思.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

2、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i、应yng.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

3、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4、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

5、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附:板书设计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教后记:课题11晏子使楚课型精读课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2、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燕子

6、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晏子.晏婴?公元前500春秋时齐国夷维今#高密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言危行显名于诸侯.其中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居多.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

7、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教 学 内 容

8、过程安排个人增减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看课文,能在看了看后面加上想了想这个词吗?为什么?说明什么?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这晏子想也不用想,就说出下面的话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晏子钻了狗洞吗?没有他看到这个狗洞是怎样想的呢? 、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书上说晏子身高尺,古代,一尺寸

9、,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一米三几.晏子还没有这个同学高呢.他可真够矮的.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什么?晏子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晏子的爱国精神、思维敏捷. 6指导读晏子的话: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

10、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后人在这句话中找出了三个成语谁知道吗?知道一个说一个.我们来对号入座.拂袖如云,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师边写成语边说袂和踵的意思.把这三个成语赶紧象老师这样在书本上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记住了吗?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

11、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

12、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晏子使楚楚王晏子开狗洞狗国思维敏捷下等人下等国沉着冷静押强盗生盗之国能言善辩 教后记:课题12*半截蜡烛课型略读课教育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能通过朗读

13、,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3、了解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4、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细细体会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2、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一、导入课题,了解二战资料师:中国的汉字最有想像力,看屏幕上的两个字投影出示:战争看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会想像到什么?生交流.

14、、交流收集的二战资料:师:这些数字是那么地触目惊心.而侵略者的行径同样激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大仇恨.从老人到孩子,他们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悟、了解故事梗概:师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交流.、学习节:师在一番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之后,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生小女儿杰奎琳.师有不同的观点吗?生思考交流,母亲和杰克也有功劳.、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到底怎样说更令人信服呢.请大家默读相关的部分,寻找

15、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在文章中标注自己的想法,小组的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预设观点一:伯诺德夫人有很大的功劳.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这样做与时舒缓了孩子们紧张的情绪.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尽管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

16、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课文最后说正当小女儿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指名朗读.观点二:杰克有很大的功劳.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出示: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

17、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着.过渡: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此时此刻,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观点三:小女儿杰奎琳.师引读部分文章,配着钟摆的声音,这时杰奎琳站了出来你们感受到什么?杰奎琳在娇声地说话,请你用娇声的语气来读,娇声地说话可以让人感觉非常可爱.读读你还从这里看出什么?杰奎琳选择了一个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

18、中尉是个什么人,选择对象很合理机智.天黑了,我要上楼睡觉,你们体会出什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机智.她镇定地向敌人道了声晚安.随机指导朗读.、填空:情况 怎么做 结果怎样当半截蜡烛被点燃后,伯诺德夫人点燃油灯,吹熄了蜡烛,危机暂时过去.当半截蜡烛重新被点燃后,大儿子杰克拿走蜡烛搬柴生火,却遭德军中尉呵斥.当半截蜡烛越烧越短时,小女儿杰奎琳请求拿着蜡烛上楼睡觉,结果成功了.三、小结、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情报站的保住

19、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总结回顾,延伸拓展、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板书半截蜡烛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轻轻吹熄端起烛台端起上楼挺身而出千钧一发机智、镇定、勇敢 教后记:课题13*打 课型略读课教育教学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教学重点

20、难点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收集打 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 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

21、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 的?找出打 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是耗子呀.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说话绕圈子.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明知故说.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

22、?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没话找话.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东拉西扯.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板书设计: 13打 打 相声 说话啰嗦 通俗易懂教后记: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三课型口语交际习作课教育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

23、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2、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课前准备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几份发言稿等.课时安排3课时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劝说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

24、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2自由地说说.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2、学生轻声地练说.3、师生模拟表演.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2教师

25、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第二课时习作写发言稿一、观赏中引题、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

26、少年先锋队队歌,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录象资料.、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虚拟情境一: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虚拟情境二: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虚拟情境三:海报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虚拟情境四: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虚拟情境五:庆祝教师大会,你代表全体同学发言.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过渡:请

27、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小组汇报.、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与注意要点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语言通俗易懂: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

28、指导.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学生自由准备发言.、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师生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课堂交流:

29、发言稿的共同特点: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课堂交流、评议.教后记课题回顾 拓展三课型巩固练习课教育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30、.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2、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课前准备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内 容 过程安排个人增减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激情导入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读对话,交流感受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

31、个话题展开.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

32、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一、导入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2.出示文中的

33、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3.指名读,正音.二、感悟对联特点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讨论.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6.课外拓展: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师

34、: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三、背诵积累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2.同桌互相背诵.3.指名背诵.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四、展示台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2.相声表演.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教后记: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