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意象和情境再现法对诗歌情感审美的把握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8125594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典型意象和情境再现法对诗歌情感审美的把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典型意象和情境再现法对诗歌情感审美的把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典型意象和情境再现法对诗歌情感审美的把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典型意象和情境再现法对诗歌情感审美的把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意象和情境再现法对诗歌情感审美的把握(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典型意象和情境再现法对诗歌情感审美的把握摘 要:古诗词是古代诗人主观情感的表达,但由于其创作年代较远,诗词本身所蕴涵的独特情感、优美的韵味和深刻的寓意,很难被学生感悟。因此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把握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运用意象分析法和画面再现法让学生领悟情感,加强对情感审美的感悟和表达。 关键词:诗歌情感;典型意象;情境再现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是诗人、学者、勇士、凡士的内心写照。因此新课改的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分别选取了我国诗歌的大量优秀篇目,并分为唐宋两个主要年代来展现我国古人或慷慨、或激昂、或恬静、或哀婉的内心感受。如果学生能够真正领会诗人那深沉的情感,那么学生对情感和审美的领悟力一定会

2、得到提升。如何在高考背景下,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领悟,并形成对人类共同情感的分类认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因此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把握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运用意象分析法和画面再现法让学生领悟情感。以2012年新课标卷中的诗歌鉴赏题为例: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首先通过诗歌当中情感表达关键字“念行客”,学生可以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并且通过典型意象“归鸿”也可以判定,但很多学生在领悟情感和作答时,只能止

3、步于单纯的写出思念之情,而不会将这种情感和画面做准确深刻的解读。因此在表述的时候能够准确而深刻地描绘出情感,还是要将诗歌中具体画面再现后才能体会。“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学生仔细品读后要抓住一些动态描写,才能明白“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那么原先单纯的思念之情会提升到对远方行人的深深思念绵延不绝,和泪作书,泪湿红笺,以致褪色。这样深沉的思念倘若不是对该画面的再现,学生又怎会深刻领悟?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领悟有限,直接画面再现有困难,但

4、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对此种送别类情感能容易地再现领悟。如:柳永的雨霖铃,作为送别词,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学生在学习本词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脑海中构建的离别画面。一千多年前,词人与情人依依惜别,无语凝咽,欲言又止而无处话衷肠的情景。这样,学生对画面的感知更加深了对离愁别绪情感的领悟,再碰到诸如此类的作品,他们也能画面再现,如临其境。再如: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的时候,抓住词中

5、的几个典型意象:“杨柳”代指初春季节,离愁别绪;“飞絮”既表春景逝去,又表青春流逝,漂泊无依。“归舟”代表离别远去。不难把握本首词的思想感情仍然是送别的离愁别绪。通过情景再现法,让学生通过意象的连接,在脑海里浮现一幅离别的扁舟已慢慢远去,在柳絮飘飞的离别时刻,泪眼送别离去的人,岸边空留自己孤身一人,伴随的是水流的潺潺声。那么学生构建了这个画面后,就更能体会作者当时的细微情感,在描述的时候更能饱满准确地描述出来。 老师在诗歌的情感把握教学中,还要给学生丰富的就是古诗词当中经常出现的不同题材的情感特点。这一点有助于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志,丰富学生的情感审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中的古诗词按内容

6、可大致分为:咏叹爱情、边塞征戍、怀古咏史、山水田园、惜别送别、胸怀抱负等。同一类题材的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志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优美的山水和恬静的田园生活来抒发对官场的厌恶和对恬淡生活的热爱;怀古咏史诗,一般是通过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而抒发情感的;惜别送别诗则多表达惜别之情或相思之意;边塞征戍诗多是通过描写边塞征战生活来抒发将士情志的;闺怨诗歌,一般是女子对从军在外或者漂泊在外丈夫或者心上人的思念盼归之情,抑或是对青春易逝的哀怨,以及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有些诗歌的标题就已经表明诗的内容,比如:读沧浪亭怀贯之思远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类题目就容易判断出它们所属的情感类别;至于未标明内容的诗题,就需要学生通过抓关键字词、主要意象来判断诗词题材,并通过画面再现深刻领悟情感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情感所表现的画面,有助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情感审美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