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8112138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设计研究-综合新能源论文(1)摘要:对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调峰填谷的独特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从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环境三方面出发,给出抽水蓄能电站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议。论文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 规划设计 关键技术 环境0 引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有了快速发展,电力负荷迅速增长,峰谷差不断加大,用户对供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我国电源结构中一种新型电源,以其调峰填谷的独特运行特性,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调节负荷、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和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功能。抽水蓄能电站将成为水电建设的主流。 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有效

2、的、不可或缺的抽水蓄能电站势在必行。1 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规划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原理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把水抽至上水库,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在电力负荷高峰时期再放水至下库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它将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电能,从而起到电网调峰的作用。 因此,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是选好站址。抽水蓄能电站的站址规划是在负荷中心的周围地区寻找可能开发的站址。 其可选面不象常规水电站那样只能沿着河流寻找合适的站址,它的可选面比较宽。一般要求上、下池之间的落差愈高愈好。 选址时首先要开展普查工作,调查所给区域内所有可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站址的基本建设条件,弄清所在电网的负荷水

3、平、负荷特性和电源结构,调峰电源的缺口,以及对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动态功能的需求。通过比较从中选出建设条件较好的站址,然后进行规划阶段勘测设计工作,通过理论推正和实际考察来确定一期开发工程的实施。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大多选址是在已有水库的地方寻找山头建设上池,其中上池用于蓄水,以原有水库作为下池。部分站址也可选择已有水库附近的谷地建设下池,以原有水库作为上池。 大多是汛期抽水,枯水期发电。因此,站址选对了可大量节约建设资金。 例如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简称广蓄电站)是一个纯抽水蓄能电站,其位于广东省从化县吕田镇,距广州市90km。上水库位于召大水上游的陈禾洞小溪上,下水库位于九曲水上游的小

4、杉盆地。 广蓄电站承担广东电网的调峰、填谷、调相、事故备用要求的任务和西电东送电量不均匀性的调节作用。该站址的自然条件较好,无论是上、下库成库条件还是落差,都比较理想,选择的合理科学,其电站装机可达到240万kW。 考虑到电力系统的需求,广蓄电站分两期建设。 一、二期工程装机120万kW,年发电量分别为23. 8、25.089亿kWh。广蓄电站的上、下水库容量,可供8台机组满负荷发电约6h,抽水约7h。 经多年运行,循环效率可达76%。2 关键技术的引进规划在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技术方面,对高悬水库基础的渗流场进行分析,提出渗流控制标准和相应的渗流控制措施。 一般防渗漏规划设计,可行方案有3种:上

5、游坝面喷混凝土;喷混凝土方案造价适中,施工便利,但要在实验过后准确把握其有效性。坝体灌浆;灌浆方案造价最低,但耐久性、可靠性不如钢筋混凝土面板。 上游坝面增设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钢筋混凝土面板方案造价最高,但防渗及加固效果最好,耐久性强,坝体实际承受的扬压力最小。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设备是水泵、水轮、电动发电机组。 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能起到作为一般水轮机发电的作用和作为水泵将下池的水抽到上池的作用。在电力系统的低谷负荷时,其作为水泵运行,完成上池蓄水;在高峰负荷时,其又作为发电机组运行,利用上池的蓄水发电,送到电网。 在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运行技术方面,需要开展机组起动方式,工况转换及变频起动装置(SFC)谐波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这样不仅能进一步优化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上、下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调节库容以及装机容量等)和机组总体结构而且提高了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稳定性。 初期的机组是水泵与水轮机分开的组合式水泵水轮机组。后来才发展为可逆水泵水轮机,正转是水轮机,反转即是水泵。 电动发电机也是一台特殊的电机机组,受电时是电动机驱动水泵抽水,为上池放水;水泵变为水轮机时,电动发电机也就成为发电机。除上述外,还应进一步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结构问题研究;开展大PD值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高压管道结构及埋藏式钢岔管道结构受力分析研究,提高我国大PD值压力管道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