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的景别分类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107990947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物摄影的景别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物摄影的景别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物摄影的景别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人物摄影的景别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摄影的景别分类(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物摄影的景别分类 相信读者都有以菱形结构拍摄人物的经历。我们无意识中做出了脱离矩形的单调性形成新视觉效果的行为。阅读了下面的内容后,您会发现当初的做法多么可笑。就像不可读的书,这样的照片就成为了难以读懂的图像。我们要熟悉人物照片的取景手法,摄影前还要明确拍摄全景还是给出特写。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人物摄影的基本取景手法( 景别)分为全景(Full-shot)、中景(Medium-shot)、中近景(Waist-shot)、近景(Bustshot)、特写(Close-upshot)等。一、全景(Full-shot)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该景别又称做全身景(Figure Shot),是包括背景的全

2、身照,表现人物全身的美丽和动势。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比起照相馆中的摄影,户外摄影中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拍摄角度选择不当会扭曲人像。在全景摄影中,要明确取景意图,并采用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的角度。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0:包括背景的全景拍摄 在照片210中,利用广角镜头以框取全景的方法拍摄了人和背景。在以人物为中心红线标记的、 上展现画面的动感和运动效果。其中,、 保持三角形态, 以不稳定的线条形成动势,表现紧迫感、活动感。椭圆标记的、 强调的是面,缓和人物周围复杂的线条,增加柔和感。另外,空白的留取在废墟的惨淡中增添了稳定因素。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在相

3、同的摄影场地,以不同的景别框取被摄物,观察人物照片不同的表现力。取景 的构图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废墟”这个空间,该空间存在较多的线和面,这样影响观赏者的注意力,视线不能集中到人物上。取景 以人物为中心截去环境,表现暗、浊的色感,沉闷的视觉感。分别以横向和纵向构图,满满框取的人物照片、,都表现出沉闷感。这表示,对于人物照片,不是盲目地大比例框取人物,全景拍摄的关键在于背景和人物的协调性,即利用背景强调人物,并赋予表现力。这是全景拍摄的基本原则。1)利用色彩对比效果的取景在取景中,要考虑到人物衣服的颜色,使该颜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形成对比。红衣女郎出现在红色系列背景中,背景和人物的颜色接近,应集中到人

4、物身上的视线也会分散。应尽可能重视衣服的颜色,选择能使人物成为兴趣点的背景,然后适当取景、人和物。对于颜色对比,最好掌握补色的关系。互补色表示相反的颜色,B、G、R的反色是Y、M、C(依次)。蓝色的补色为黄色,草绿色的补色为洋红色(Magenta),红色的补色为青色天然色(Cyan)。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1:考虑色彩对比度的全景拍摄利用背景和人物衣服的补色关系,可突出人物的视觉效果。照片211中,洋红色和补色草绿色相互配合,突出表现了人物。2)横向构图的画面布局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横向构图的画面布局红色矩形框中的人物安排在三

5、分法的线中心处,充分表现画面的稳定感。二、中景(Medium-sho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中景中景也称做膝上景(Knee-shot ),拍摄人物头部至膝盖部位,是强化运动感的取景方法。强调人物膝上部位时,稍不留神就会形成含糊不明确的照片。取景中应特别留意截取效果。中景拍摄中,应慎重考虑画面的布局,强力表现人物的眼神或周围环境,使观赏者感觉不到膝下截取效果。下面介绍中景(Medium-shot )拍摄中最易使用的取景方法及画面构成。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2:利用线和面的确形态对于照片2 12此类线和面清晰的背景,比起全景镜头,更适合使用中景,因为

6、中景可强调人物和背景的面、线,表现更强的稳定感。下面例子的环境与照片212相似,但摄影方式不同。人物安排在右侧,视线面向光线方向,在头顶留出空白,这样解决了憋闷感的产生。另外,人物弯曲一条腿的姿势进一步表现了稳定感。两腿伸直的姿势不利于表现人物的活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空间和姿势的配合三、中近景(Waist-sho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中近景该取景方式拍摄人物脸部到腰部以上的上半身,表现人物的神态,演绎气氛。当需要表现人物的神态或强化气氛时,使人物充满画面的拍摄方法,也是较好的选择。协调的周围环境和人物神态最具氛围表现力。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

7、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3:演绎单色调背景氛围照片213中的背景为颜色与人物衣服接近的松树林,试图演绎草绿色清爽的气氛。为了防止形成分散的画面结构,在同一线上,同时框取了人物和人物头顶的树叶。没有上方松树叶的配合,只能构成表现整体下沉感的画面。下面使人物充满整个画面。当使人物充满整个画面时,必须考虑到“画面的稳定感”。若不考虑表现稳定感的因素,就只能拍摄出憋闷、不稳定的照片效果。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4以人物填满画面的照片照片214采用中近景(Waist-shot)使人物充满整个画面。这样的构成没有产生憋闷感的原因在于使用了三角形构图。中近景(Waist-shot)画面

8、上使用三角形构图,可以确保出人物的留白,这样即便人物充满了整个画面,也不会产生憋闷感。那么,把人物安排在画面的左/右侧,再把胳膊抬到腰部,就可形成三角形。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形成三角形构图。四、近景构图法 近景拍摄人物脸部到胸上,用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神态,演绎气氛。近景容易形成证明照或护照上的照片效果,因而拍摄的重点在于人物面部的表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人物照片多采用纵向构图。人物头部上侧及下颚的位置可适当留取空间后取景,会形成富有魅力的照片效果。横排的构图可以一同框取人物和周围环境,可表现动态效果。近景(Bust-shot)拍摄中使用最多的是容易留出空白的纵向构图。此

9、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5:对齐视线方向在照片215中,手抬到人物的视线方向上,用另一只手构成了三角形。比起单手抓住松树叶的姿势,双手构成三角形,更能表现自然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6:失败的例子,人物安置在中心的照片 在照片216中,人物位于画面的中心,这样留出了多余的空间,是失败的取景例子。 的画面布局过于偏向左侧,而多余的空间 所占据比率也过大。当人物必须安置到画面中心时,视线反方向的留白不能过大。下列两个图是分别以横向构图和纵向构图拍摄的近景(Bust-shot)。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对于注意力集中到人物背景上的被摄

10、体或色彩对比效果明显的背景,最好使用横向构图。对于没有特殊的辅助性被摄体的空间,应果断使用纵向构图取景。 五、特写和大特写 特写一般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节的画面。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应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勿小,空间范围宁小勿空。通过特写,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特写女性的特写镜头应尽可能隐藏脸部的缺陷,不可影响其形象。对于特写中不能隐藏的缺陷或不足,还可以通过后期处理进行修饰。有些人成为了照片的主角后,一再表示“不喜欢被照出来”,这会使摄影师不知所措。若没有任何不愿被照出来的理由,此时只能理解为不满意相片中自

11、身的形象。作为摄影师还得会鼓励模特,尽可能赞扬模特的优点,告诉其隐藏缺点的方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217是有意识地提高闪光灯的亮度后拍摄的照片。提高亮度,使背景的白色和人物的脸色相同,这样即去掉了皮肤上的细纹或缺点。为了表现回头的背影,人物安排在1/2的右侧。对于照片218,在多个角度取景,以表现截然不同的视觉感。人物的特写(Close-up-shot)可以拍摄人的整个头部,也可以截取特定部位,这都有助于构成独特画面。特写的多种取景手法就像特写的多个取景实例,以大特写方式捕捉了特定部位后形成了3幅图像。尽管是相同的图像,表现的感觉却完全不同。特写摄影要不断地尝试不同

12、的取景方法,这可增加图像的观察点。小窍门:在宽画面的中心,以全身(全景)取景人物,而周围环境中没有可增进人物魅力的辅助被摄体时,则该人物照片不能成为好的作品。没有可取的背景时,在人物周围不要留出过多的空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特写的多种取景手法就像特写的多个取景实例,以大特写方式捕捉了特定部位后形成了3幅图像。尽管是相同的图像,表现的感觉却完全不同。特写摄影要不断地尝试不同的取景方法,这可增加图像的观察点。小窍门:在宽画面的中心,以全身(全景)取景人物,而周围环境中没有可增进人物魅力的辅助被摄体时,则该人物照片不能成为好的作品。没有可取的背景时,在人物周围不要留出过多的空间。 秋水按:终于转完了,也许没有几个人会耐着性子读完它,但我想,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一些摄影知识,对今后的摄影总是有好处的。就象奥运口号中说的重在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