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成因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07962126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海问题的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海问题的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海问题的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南海问题的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问题的成因(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海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南海战略稳步推进,相关国家忧其利益受损,极力介入南海事务,企图搅乱地区局势,致使我海洋资源受掠、南海主权受侵、国家安全屏障受险。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关键词:南海问题;成因;现状;对策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学术界掀起了

2、一股研究南海问题的热潮。南海问题形势复杂,研究南海问题的成因、当前现状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南海问题的成因自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可以说,南海争端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南海问题的出现,成因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自然资源丰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

3、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1500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多年以来,南海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然而,在1968年,南海的风平浪静被一份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报告打破了,南沙海域成为东南亚国家目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可以说,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2. 国际海洋法不健全。二战后,在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斗争。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

4、深海大洋海床底土及其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确认了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资源拥有主权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制度”忽略了一些海洋国家对某些海域的历史性权利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海洋邻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近年来,中国周边海上邻国伺机扩大海洋权益,疯狂抢占南海岛礁,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周边安全,成为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中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地缘战略意义独特。南海是东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作为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沙

5、诸岛,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扼制整个南海地区海上交通线,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产生重大影响。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南海水域,据统计,每年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量,是苏伊士运河的5倍、巴拿马运河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中国台湾地区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区域,我国现阶段有近9成的能源进口都得经过南海海域1。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及欧洲的海上航线。可见,在保障全球能源运输方面及军事战略意义方面,南海有着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3. 国人海洋观念淡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

6、长期受“陆权至上”观念束缚,海权意识淡薄,与“泱泱中华帝国”意识极不匹配。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洋是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然而,数千年来,在以儒学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海洋文化没有合适的位置。在扞卫国家安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封建统治者始终坚持“重陆轻海”。“安土乐业”“固守陆地”心理使整个民族形成了一种内向型思维特点。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大多来自海上,在被动挨打中,国人深感:“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强于世界者必先胜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二、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

7、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故西沙、中沙群岛(黄岩岛之争后)为中国大陆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岛礁最多、分布最广、争议也最多,因此南海问题集中体现为南沙群岛及其海域争端。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

8、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万平方米海里(约合万平方公里)。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陆域面积合计约2平方公里,即使最大的台湾驻守的太平岛,面积也只有平方公里。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南沙海域西接印度洋、南抵大洋洲、北通东亚,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海上航运线。南海是全世界唯一存在岛礁、海域、大陆架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多边交叉争议、并且争议面积最大的海域。目前,中国南海呈现“五国六方”占据状态和“六国七方”争端。所谓“五国六方”占据,是指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在内的“五国六方”占据状态。在

9、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截止目前,在南沙群岛中,我国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8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8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文莱占据1个岛礁。南沙群岛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除了太平岛,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所谓“六国七方”争端,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南海问题的实

10、质是:中国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几个声索国,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领土争议和海洋管辖权争议,形成的一个地区性的海洋争端。其核心是领土归属争议。就当前形势而言,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局势整体上没有大的改变,虽然南海问题在不断升温,但总体而言是可控的。三、南海问题的对策及思路南海问题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必须直面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有效化解海上分歧、管控危机、促进合作共赢,应在吸取以往实践经验基础上,着眼长远、胸怀大局、综合施策,确保我南海正当权益及国家战略安全。(一)着眼长远发展,制定完善南海总体战略“谋全局者,谋万世”。习主席谈南海主权问题时明确指出: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

11、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为我们应对南海问题指明了方向。进入21世纪,美、俄、日、加、澳等海洋大国相继制定了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对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国家发展与海洋越来越密不可分,已将海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在海洋立法、海权维护、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在面临南海问题挑战和危机时,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措施。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发展,深入思考如何“跳出南海来解决南海问题”,尽快制订与海洋强国战略相匹配的“南海战略”,规划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为涉及南海事务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提供有效指导。(二)

12、强化顶层设计,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未来,我国应加快海洋事务管理机制的改革步伐,加强涉海部门内部协调和整合,成立由国安委牵头,外交、公安、海洋、军队等单位参加的海洋发展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国家海洋发展事宜,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南海事务,优化事务机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管理和制度体系,加以强制推广落实,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解决阻碍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现存的体制障碍。要形成“大海洋”观念,从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角度把握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以适应21世纪全球海洋竞争的新形势,争取我国在海洋上的有利态势和战略利益,才能积极应对南海方向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进一步

13、建立健全法制,强化涉海法理维权人才队伍培养,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我国南海权益,完善涉海司法和仲裁体系机制。(三)开展谈判磋商,倡导外交双轨思路“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同时良好的南海安全局势也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我们可借鉴陆上领土争端经验,逐步扩展至海洋岛礁问题解决。对美日等域外国家,应坚定南海政策的立场,同时加强与其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合作,形成政治互信、经济共赢、外交互助的良好局面,使其在南海问题上,更多考虑大国间的政治和经济等全局利益,促使其减少甚至不干涉南海事务,争取不把南海问题变成域外问题,避免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复

14、杂化、军事化,有效解决南海问题中的外部“绊脚石”。对越菲等南海周边国家,坚持在恪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基础上,早日制定南海行为准则(COC),同时大力倡导“双轨思路”,通过共同开发推动与东盟相关国家达成谅解,进而为解决南海争端创造有利条件。(四)深化务实合作,形成互利互惠局面“合则强,孤则弱”。当今世界,无论中国与美日等国,还是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均已渗透至方方面面。因此,在解决南海问题时必须将经济考量纳入其中。一方面,加强资源合作开发。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

15、另一方面,巩固地区经济贸易。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序推进,将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经济发展依赖程度更高,民众对经济发展所获得的幸福程度更高。五)健全协作机制,有效管控南海分歧“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当前,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交往不断增加的同时,彼此的历史和现实矛盾也不断累积,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这一区域缺少公开、透明、有效、建设性的仲裁、商讨、协同机制,同时在地区远景、利益共同体方面存在诸多政策空白。我们可成立诸如“南海国际协作基金会”等机构,从制度设计、概念协同、知识生产、经济模式、开发协作等多方面,重新设计南海的远期战略,争取在不远的未来,形成南海国

16、际协作、南海分享型社会、资源正义性开发、南海对话机制等多领域的互动新态势。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在继续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无论国家战略合作,还是单一事务细节,都承担起更多的区域性国际责任,创造更多的知识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六)加强舆论引导,争取话语主导地位“德不孤,必有邻”。应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打好舆论主动战。国际舆论引导层面,针对美在国际学术研究、国际传媒等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及利用越菲等国营造于中国不利的舆论氛围,我国应积极探索建设以各种学术交流为主的沟通对话渠道,加强交流与合作,有力阐释中国南海主张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澄清国际社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对华主张的错误认识,促其回归公正合

17、理的立场,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力量,打破美日等国在舆论上对华围追堵截。国内舆论引导层面,应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南海、建设南海、保卫南海”的浓厚氛围,宣传南海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强调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指出当前周边各国对南沙的侵犯情况,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海权意识、海军意识,争取国内外舆论的支持。(七)完善岛礁建设,增强整体军事实力“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当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显着增强,急需从战略层面投入更多解决南海问题的资本,实现战略服从政略的目的。一是加强岛礁建设。近年来,我国已从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3个条件优越的南沙岛礁开始,先期进行岛礁扩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修建可供民用客

18、机和军用飞机起降的机场,改建可供万吨船只靠岸的码头,既改善驻岛官兵和渔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又可向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开展安全合作。以非传统领域为主,学习借鉴索马里护航经验,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促进军事互信,展示中国海军实力;从管控分歧出发,加强与美、俄等国军事合作交流,开通点对点军事热线,建立谅解备忘录,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军事协作机制,确保一旦分歧产生,即可采取有效措施,增进互信,减少摩擦,防止冲突,真正实现南海和平稳定。参考文献:1 周建松.南海地缘环境分析及对策J.今日中国论坛,2 2013(15)刘鸣.奥巴马政府东亚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1(2).3 周琦,马少猛.中国海权现状分析及破解海权困境的战略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