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07945497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知识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识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识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知识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梳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初期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外: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内: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经济危机: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政治危机: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叛乱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分配实物配给制,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影响

2、积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收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消极使农民负担过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的“新”: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2、苏联

3、的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评价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全盘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背景国内: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国外: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出现粮食收购危机;过程(1)决策: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2)过程: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2,1933-1937)决策:

4、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结果1937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特点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以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为主导比例失调,粗放经营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过火的行为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概念: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5、。特点 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断,缺乏民主;党政不分,干部终身制、任命2、斯大林模式 制,缺乏群众监督。思想:个人崇拜,文化专制,严厉控制思想舆论,行政手段干预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 (1)历史功绩:基本适应苏联当时国情,能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评价 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也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上:a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2)弊端: c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化上:文化专制,损害

6、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内容影响赫鲁晓夫农业(突破口):a扩大自主权,b削减农业税,c垦荒和种植玉米工业:扩大地方权力。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积极: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消极: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消极:后期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

7、势戈尔巴乔夫(1)上台之初,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2)1988年后,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八一九”事件: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09年高考试题】一、选择题1. (2009高考广东单科)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D 战

8、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C 题眼:“勃列日涅夫政府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

9、改革”。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3.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B从题干中的“是

10、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它选项答案太绝对。4(2009高考江苏单科)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D 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

11、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5(2009高考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1(08四川文综)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

12、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二、非选择题28(2009高考海南单科)(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13、。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

14、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 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参考答案 :(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 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2)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6分)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